1 各硬件装置在Linux中的文件名

『在Linux系统中,每个装置都被当成一个文件来对待』 举例来说,SATA接口的硬盘的文件名即为/dev/sd[a-d],其中, 括号内的字母为a-d当中的任意一个,亦即有/dev/sda, /dev/sdb, /dev/sdc, 及 /dev/sdd这四个文件的意思。

另外先提出来强调一下,在Linux这个系统当中,几乎所有的硬件装置都在/dev这个目录内, 所以你会看到/dev/sda, /dev/sr0等等的文件名喔。

那么打印机与软盘呢?分别是/dev/lp0, /dev/fd0啰!好了,其他的接口设备呢? 底下列出几个常见的装置与其在Linux当中的文件名啰:

装置

装置在Linux内的文件名

SCSI/SATA/USB硬盘机

/dev/sd[a-p]

USB快闪碟

/dev/sd[a-p] (与SATA相同)

VirtI/O界面

/dev/vd[a-p] (用于虚拟机内)

软盘驱动器

/dev/fd[0-7]

打印机

/dev/lp[0-2] (25针打印机)
/dev/usb/lp[0-15] (USB 界面)

鼠标

/dev/input/mouse[0-15] (通用)
/dev/psaux (PS/2界面)
/dev/mouse (当前鼠标)

CDROM/DVDROM

/dev/scd[0-1] (通用)
/dev/sr[0-1] (通用,CentOS 较常见)
/dev/cdrom (当前 CDROM)

磁带机

/dev/ht0 (IDE 界面)
/dev/st0 (SATA/SCSI界面)
/dev/tape (当前磁带)

IDE硬盘机

/dev/hd[a-d] (旧式系统才有)

MSDOS(MBR) GPT 磁盘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但是硬盘总不能真的拿锯子来切切割割吧?那硬盘还真的是会坏掉去!那怎办?在前一小节的图示中, 我们有看到『开始与结束磁道』吧?而通常磁盘可能有多个磁盘盘,所有磁盘盘的同一个磁道我们称为磁柱 (Cylinder), 通常那是文件系统的最小单位,也就是分割槽的最小单位啦!为什么说『通常』呢?因为近来有 GPT 这个可达到 64bit 纪录功能的分割表, 现在我们甚至可以使用扇区 (sector) 号码来作为分割单位哩!厉害了! 所以说,我们就是利用参考对照磁柱或扇区号码的方式来处理啦!

也就是说,分割表其实目前有两种格式喔!我们就依序来谈谈这两种分割表格式吧。

  • MSDOS (MBR) 分割表格式与限制

早期的 Linux 系统为了兼容于 Windows 的磁盘,因此使用的是支持 Windows 的 MBR(Master Boot Record, 主要开机纪录区) 的方式来处理开机管理程序与分割表!而开机管理程序纪录区与分割表则通通放在磁盘的第一个扇区, 这个扇区通常是 512bytes 的大小 (旧的磁盘扇区都是 512bytes 喔!),所以说,第一个扇区 512bytes 会有这两个数据:

  • 主要启动记录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开机管理程序的地方,有446 bytes
  • 分割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颗硬盘分割的状态,有64 bytes

由于分割表所在区块仅有64 bytes容量,因此最多仅能有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启始与结束的磁柱号码。 若将硬盘以长条形来看,然后将磁柱以柱形图来看,那么那64 bytes的记录区段有点像底下的图示:

假设上面的硬盘装置文件名为/dev/sda时,那么这四个分割槽在Linux系统中的装置文件名如下所示, 重点在于档名后面会再接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与该分割槽所在的位置有关喔!

  • P1:/dev/sda1
  • P2:/dev/sda2
  • P3:/dev/sda3
  • P4:/dev/sda4

上图中我们假设硬盘只有400个磁柱,共分割成为四个分割槽,第四个分割槽所在为第301到400号磁柱的范围。 当你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时,那么第一到第四个分割槽的代号应该就是C, D, E, F。当你有资料要写入F槽时, 你的数据会被写入这颗磁盘的301~400号磁柱之间的意思。

由于分割表就只有64 bytes而已,最多只能容纳四笔分割的记录, 这四个分割的记录被称为主要(Primary)或延伸(Extended)分割槽。 根据上面的图示与说明,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点信息:

  • 其实所谓的『分割』只是针对那个64 bytes的分割表进行设定而已!
  • 硬盘默认的分割表仅能写入四组分割信息
  • 这四组分割信息我们称为主要(Primary)或延伸(Extended)分割槽
  • 分割槽的最小单位『通常』为磁柱(cylinder)
  • 当系统要写入磁盘时,一定会参考磁盘分区表,才能针对某个分割槽进行数据的处理

咦!你会不会突然想到,为啥要分割啊?基本上你可以这样思考分割的角度:

  1. 数据的安全性:
    因为每个分割槽的数据是分开的!所以,当你需要将某个分割槽的数据重整时,例如你要将计算机中Windows的C槽重新安装一次系统时, 可以将其他重要数据移动到其他分割槽,例如将邮件、桌面数据移动到D槽去,那么C槽重灌系统并不会影响到D槽! 所以善用分割槽,可以让妳的数据更安全。
  2. 系统的效能考虑:
    由于分割槽将数据集中在某个磁柱的区段,例如上图当中第一个分割槽位于磁柱号码1~100号,如此一来当有数据要读取自该分割槽时, 磁盘只会搜寻前面1~100的磁柱范围,由于数据集中了,将有助于数据读取的速度与效能!所以说,分割是很重要的!

既然分割表只有记录四组数据的空间,那么是否代表我一颗硬盘最多只能分割出四个分割槽?当然不是啦!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 你可以将一颗硬盘分割成十个以上的分割槽的!那又是如何达到的呢?在Windows/Linux系统中, 我们是透过刚刚谈到的延伸分割(Extended)的方式来处理的啦!延伸分割的想法是:既然第一个扇区所在的分割表只能记录四笔数据, 那我可否利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更多的分割信息?实际上图示有点像底下这样:

实际上延伸分割并不是只占一个区块,而是会分布在每个分割槽的最前面几个扇区来记载分割信息的!只是为了方便读者记忆, 鸟哥在上图就将他简化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底下的连结瞧一瞧实际延伸分割的纪录方式:
http://en.wikipedia.org/wiki/Extended_boot_record

在上图当中,我们知道硬盘的四个分割记录区仅使用到两个,P1为主要分割,而P2则为延伸分割。请注意, 延伸分割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割信息,延伸分割本身并不能被拿来格式化。 然后我们可以透过延伸分割所指向的那个区块继续作分割的记录。

如上图右下方那个区块有继续分割出五个分割槽, 这五个由延伸分割继续切出来的分割槽,就被称为逻辑分割槽(logical partition)。 同时注意一下,由于逻辑分割槽是由延伸分割继续分割出来的,所以他可以使用的磁柱范围就是延伸分割所设定的范围喔! 也就是图中的101~400啦!

同样的,上述的分割槽在Linux系统中的装置文件名分别如下:

  • P1:/dev/sda1
  • P2:/dev/sda2
  • L1:/dev/sda5
  • L2:/dev/sda6
  • L3:/dev/sda7
  • L4:/dev/sda8
  • L5:/dev/sda9

仔细看看,怎么装置文件名没有/dev/sda3与/dev/sda4呢?因为前面四个号码都是保留给Primary或Extended用的嘛! 所以逻辑分割槽的装置名称号码就由5号开始了!这在 MBR 方式的分割表中是个很重要的特性,不能忘记喔!

MBR 主要分割、延伸分割与逻辑分割的特性我们作个简单的定义啰:

  • 主要分割与延伸分割最多可以有四笔(硬盘的限制)
  • 延伸分割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 逻辑分割是由延伸分割持续切割出来的分割槽;
  • 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存取的分割槽为主要分割与逻辑分割。延伸分割无法格式化;
  • 逻辑分割的数量依操作系统而不同,在Linux系统中SATA硬盘已经可以突破63个以上的分割限制;

事实上,分割是个很麻烦的东西,因为他是以磁柱为单位的『连续』磁盘空间, 且延伸分割又是个类似独立的磁盘空间,所以在分割的时候得要特别注意。我们举底下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好了:

例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当中,如果你想要将D与E槽整合成为一个新的分割槽,而如果有两种分割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特殊颜色区块为D与E槽的示意,请问这两种方式是否均可将D与E整合成为一个新的分割槽?

图2.2.4、磁盘空间整合示意图

答:

  • 上图可以整合:因为上图的D与E同属于延伸分割内的逻辑分割,因此只要将两个分割槽删除,然后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分割槽,
    就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分割槽的情况下,将两个分割槽的容量整合成为一个。
  • 下图不可整合:因为D与E分属主分割与逻辑分割,两者不能够整合在一起。除非将延伸分割破坏掉后再重新分割。 但如此一来会影响到所有的逻辑分割槽,要注意的是:如果延伸分割被破坏,所有逻辑分割将会被删除。 因为逻辑分割的信息都记录在延伸分割里面嘛!

MBR 分割表除了上述的主分割、延伸分割、逻辑分割需要注意之外,由于每组分割表仅有 16bytes 而已,因此可纪录的信息真的是相当有限的! 所以,在过去 MBR 分割表的限制中经常可以发现如下的问题:

  • 操作系统无法抓取到 2.2T 以上的磁盘容量!
  • MBR 仅有一个区块,若被破坏后,经常无法或很难救援。
  • MBR 内的存放开机管理程序的区块仅 446bytes,无法容纳较多的程序代码。

这个 2.2TB 限制的现象在早期并不会很严重。但是,近年来硬盘厂商动不对推出的磁盘容量就高达好几个 TB 的容量!目前 (2015) 单一磁盘最高容量甚至高达 8TB 了! 如果使用磁盘阵列的系统,像鸟哥的一组系统中,用了 24 颗 4TB 磁盘搭建出磁盘阵列,那在 Linux 底下就会看到有一颗 70TB 左右的磁盘! 如果使用 MBR 的话...那得要 2TB/2TB 的割下去,虽然 Linux kernel 现在已经可以透过某些机制让磁盘分区高过 63 个以上,但是这样就得要割出将近 40 个分割槽~ 真要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后来就有 GPT 这个磁盘分区的格式出现了!

3 GUID partition table, GPT 磁盘分区表(注1)

因为过去一个扇区大小就是 512bytes 而已,不过目前已经有 4K 的扇区设计出现!为了兼容于所有的磁盘,因此在扇区的定义上面, 大多会使用所谓的逻辑区块地址(Logical Block Address, LBA)来处理。GPT 将磁盘所有区块以此 LBA(预设为 512bytes 喔!) 来规划,而第一个 LBA 称为 LBA0 (从 0 开始编号)。

与 MBR 仅使用第一个 512bytes 区块来纪录不同, GPT 使用了 34 个 LBA 区块来纪录分割信息!同时与过去 MBR 仅有一的区块,被干掉就死光光的情况不同, GPT 除了前面 34 个 LBA 之外,整个磁盘的最后 33 个 LBA 也拿来作为另一个备份!这样或许会比较安全些吧!详细的结构有点像底下的模样

转-Linux硬件装置和磁盘分区MBR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浅谈Linux下傻瓜式磁盘分区工具cfdisk的使用

    对于新手来说,Linux环境下的磁盘分区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困难.对于熟悉Linux的朋友来说,我们还有fdisk.parted(2TB以上的磁盘分区使用)等磁盘分区工具可以使用.在我们新增磁盘或者在原来 ...

  2. Linux磁盘分区--MBR分区

    今天心情不高兴,做IT不容易被公司重视,一定要速度学会运营,成为一个高逼格的技术男. 今天我要熟练掌握linux系统分区的能力.大家都知道,linux系统分区有两种分区格式:GTP和MBR. MBR作 ...

  3. Linux学习之路—磁盘分区

    1.各硬件设备在Linux中的文件名 在Linux系统中,每个设备都被当做一个文件来对待,同时在Linux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硬件设备文件都在/dev这个目录中. 设备 设备在Linux内的文件名 ID ...

  4. Linux主机规划与磁盘分区

    各硬件设备在Linux中的文件名 在Linux系统当中,几乎所有的硬件设备文件都在/dev这个目录内. 各硬件设备在Linux中的文件名: 设备 设备在Linux中的文件名 IDE接口的硬盘 /dev ...

  5. 【linux相识相知】磁盘分区及文件系统管理详解

    磁盘,提供持久的数据存储,它不像我们的内存,如果突然断电了,在内存中的数据一般都会被丢掉了,内存中的数据在保存的时候,会被写到硬盘里面,磁盘也是一种I/O设备. 我们都知道磁盘分区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格 ...

  6. linux之任务调度,磁盘分区,yum下载

    一.crond任务调度 调度机制: 基本语法 crontab [选项] -e : bianji crontab定时任务 -l : 查询crontab -r : 删除当前用户所有的crontab任务 例 ...

  7. 初始化Linux数据盘、磁盘分区、挂载磁盘(fdisk)

    1.操作场景 2.前提条件 3.划分分区并挂载磁盘 4.设置开机自动挂载磁盘分区 1.操作场景 本文以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为"CentOS 7.4 64位"为例,采用fdisk分区工 ...

  8. linux 磁盘 分区 MBR GPT

    磁盘:由许多盘片,机械手臂,磁头和主轴马达所构成的,实际的数据都是写入盘片上面,而读写主要是通过机械手臂可伸展让磁头在盘片(在主轴马达的转动左右下,盘片跟着转动)上面进行读写操作.由于单一盘片写入数据 ...

  9. Linux学习笔记02—磁盘分区

    下面介绍四种最常见的分区方式: (1)    最简单的分区方案. SWAP分区: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 /分区:建议大小在6GB以上. 使用以上的分区方案,所有的数据都在/分区上, ...

随机推荐

  1. QTableView表格自动拉伸

    QTableView有四个关于自动拉伸的函数: void resizeColumnToContents(int column); void resizeColumnsToContens(); void ...

  2. Java程序员的C++回归路(一)

    前言:工作后吃饭的语言是java,同时写一些python和js,在学习机器学习的时候发现有必要再熟悉一下c++,同时工作也有c++的使用需求.于是开始对照c++ primer自学,希望能够对同样是其他 ...

  3. Spring框架入门之基于xml文件配置bean详解

    关于Spring中基于xml文件配置bean的详细总结(spring 4.1.0) 一.Spring中的依赖注入方式介绍 依赖注入有三种方式 属性注入 构造方法注入 工厂方法注入(很少使用,不推荐,本 ...

  4. [linux] C语言Linux系统编程-TCP通信的11种状态

    三次握手由client主动发出SYN请求, 此时client处于SYN_SENT状态(第一次握手)当server收到之后会由LISTEN转变为SYN_REVD状态, 并回复client, client ...

  5. RabbitMQ入门HelloWorld(C#)(翻译)

    介绍 先决条件 本教程假定RabbitMQ已安装并在标准端口(5672)上的本地主机上运行.如果您使用不同的主机,端口或凭据,连接设置将需要调整. 在哪里得到帮助 如果您在阅读本教程时遇到困难,可以  ...

  6. lodash源码分析之缓存方式的选择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本文为读 lodash 源码的第八篇,后续文章会更新到这个仓库中,欢迎 star:pocket-lodash gitb ...

  7. BZOJ 1597: [Usaco2008 Mar]土地购买【斜率优化+凸包维护】

    1597: [Usaco2008 Mar]土地购买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162 MBSubmit: 4989  Solved: 1847[Submit] ...

  8. POJ 3662 Telephone Lines【Dijkstra最短路+二分求解】

    Telephone Lines 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65536K Total Submissions: 7214   Accepted: 2638 D ...

  9. [bzoj1242] Zju1015 Fishing Net弦图判定

    弦图判定..MCS算法. 先选一个点,然后每次拿 相邻已选点最多 的未选点. 选完之后判断一下是否是完美消除序列.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 ...

  10. HDFS命令全总结

    .copyFromLocal hadoop fs -copyFromLocal -f dcnew.reg_user_actret.csv /dw/test/reg_user_actret_te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