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se原理探究及实现
前言
作为ES6处理异步操作的新规范,Promise一经出现就广受欢迎。面试中也是如此,当然此时对前端的要求就不仅仅局限会用这个阶段了。下面就一起看下Promise相关的内容。
Promise用法及实现
在开始之前,还是简单回顾下Promise是什么以及怎么用,直接上来谈实现有点空中花园的感觉。(下面示例参考自阮大佬es6 Promis,)
定义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认为是一个对象,可以从中获取异步操作的信息。以替代传统的回调事件。
常见用法
Promise的创建
es6规范中,Promise是个构造函数,所以创建如下: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200, 'resolve');
// 可以为同步,如下操作
return resolve('resolve')
})
注意resolve或者reject 一旦执行,后续的代码可以执行但就不会再更新状态(否则这状态回调就无法控制了)。
举个例子:
var a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resolve(1)
console.log('执行代码,改变状态')
throw new Error('ss')
})
a.then((res)=>{
console.log('resolved >>>',res)
},(err)=>{
console.log('rejected>>>',err)
})
// 输出
// 执行代码,改变状态
// resolved >>> 1
因此,状态更新函数之后的再次改变状态的操作都是无效的,例如异常之类的也不会被catch。
逻辑代码推荐在状态更新之前执行。
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接收一个函数,该函数会同步执行,即我们的逻辑处理函数,何时执行对应的回调,这部分逻辑还是要自己管理的。
至于如何执行回调,就和入参有关系了。
两个入参resolve和reject,分别更新不同状态,以触发对应处理函数。
触发操作由Promise内部实现,我们只关注触发时机即可
构造函数实现
那么要实现一个Promise,其构造函数应该是这么个样子:
// 三种状态
const STATUS = {
PENDING: 'pending',
RESOLVED:'resolved',
REJECTED:'rejected'
}
class Promise{
constructor(fn){
// 初始化状态
this.status = STATUS.PENDING
// resolve事件队列
this.resolves = []
// reject事件队列
this.rejects = []
// resolve和reject是内部提供的,用以改变状态。
const resovle = (val)=>{
// 显然这里应该是改变状态触发回调
this.triggerResolve(val)
}
const reject = (val)=>{
// 显然这里应该是改变状态触发回调
this.triggerReject(val)
}
// 执行fn
try{
fn(resolve,reject)
}catch(err){
// 运行异常要触发reject,就需要在这里catch了
this.triggerReject(err)
}
}
then(){
}
}
触发回调的triggerReject/triggerResolve 做的事情主要两个:
- 更新当前状态
- 执行回调队列中的事件
// 触发 reject回调
triggerReject(val){
// 保存当前值,以供后面调用
this.value = val
// promise状态一经变化就不再更新,所以对于非pending状态,不再操作
if (this.status === STATUS.PENDING) {
// 更新状态
this.status = STATUS.REJECTED
// 循环执行回调队列中事件
this.rejects.forEach((it) => {
it(val)
})
}
}
// resolve 功能类似
// 触发 resolve回调
triggerResolve(val) {
this.value = val
if(this.status === STATUS.PENDING){
this.status = STATUS.RESOLVED
this.resolves.forEach((it,i)=>{
it(val)
})
}
}
此时执行的话还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为this.resolves/ this.rejects的回调队列里面还是空呢。
下面就看如何会用then往回调队列中增加监听事件。
then用法
该方法为Promise实例上的方法,作用是为Promise实例增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
接受两个参数,resolve和reject即我们所谓成功和失败回调,其中reject可选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实例(也就是新建了一个Promise实例),可实现链式调用。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turn resolve(1)
}).then(function(res) {
// ...
}).then(function(res) {
// ...
});
前面的结果为后边then的参数,这样可以实现次序调用。
若前面返回一个promise,则后面的then会依旧遵循promise的状态变化机制进行调用。
then 实现
看起来也简单,then是往事件队列中push事件。那么很容易得出下面的代码:
// 两个入参函数
then(onResolved,onRejected){
const resolvehandle=(val)=>{
return onResolved(val)
},rejecthandle =(val)=>{
return onRejected(val)
}
// rejecthandle
this.resolves.push(resolvehandle)
this.rejects.push(rejecthandle)
}
此时执行示例代码,可以得到结果了。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200, 'done');
}).then((res)=>{
console.log(res)
}) // done
不过这里太简陋了,而且then还有个特点是支持链式调用其实返回的也是promise 对象。
我们来改进一下。
then支持链式调用
then(onResolved,onRejected){
// 返回promise 保证链式调用,注意这里每次then都新建了promise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const resolvehandle = (val)=>{
// 对于值,回调方法存在就直接执行,否则不变传递下去。
let res = onResolved ? onResolved(val) : val
if(Promise.isPromise(res)){
// 如果onResolved 是promise,那么就增加then
return res.then((val)=>{
resolve(val)
})
}else {
// 更新状态,执行完了,后面的随便
return resolve(val)
}
},
rejecthandle = (val)=>{
var res = onRejected ? onRejected(val) : val;
if (Promise.isPromise(res)) {
res.then(function (val) {
reject(val);
})
} else {
reject(val);
}
}
// 正常加入队列
this.resolves.push(resolvehandle)
this.rejects.push(rejecthandle)
})
}
此时链式调用和promise 的回调也已经支持了,可以用如下代码测试。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200, 'done');
}).then((r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console.log(res)
setTimeout(resolve, 200, 'done2');
})
}).then((res)=>{
console.log('second then>>', res)
})
同步resolve的实现
不过此时对于同步的执行,还是有些问题。
因为then中的实现,只是将回调事件假如回调队列。
对于同步的状态,then执行在构造函数之后,
此时事件队列为空,而状态已经为resolved,
所以这种状态下需要加个判断,如果非pending状态直接执行回调。
then(onResolved,onRejected){
/**省略**/
// 刚执行then 状态就更新,那么直接执行回调
if(this.status === STATUS.RESOLVED){
return resolvehandle(this.value)
}
if (this.status === STATUS.REJECTED){
return rejecthandle(this.value)
}
})
}
这样就能解决同步执行的问题。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done')
}).then((res)=>{
console.log(res)
})
// done
catch
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或.then(undefined, rejection)的别名,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
直接看例子比较简单: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posts) {
// ...
}).catch(function(error) {
// 处理 getJSON 和 前一个回调函数运行时发生的错误
console.log('发生错误!', error);
});
此时catch是是getJSON和第一个then运行时的异常,如果只是在then中指定reject函数,那么then中执行的异常无法捕获。
因为then返回了一个新的promise,同级的reject回调,不会被触发。
举个例子:
var a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resolve(1)
})
a.then((res)=>{
console.log(res)
throw new Error('then')
},(err)=>{
console.log('catch err>>>',err) // 不能catch
})
该catch只能捕获构造函数中的异常,对于then中的error就不能捕获了。
var a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resolve(1)
})
a.then((res)=>{
console.log(res)
throw new Error('then')
}).catch((err)=>{
console.log('catch err>>>',err) // catch err>>> Error: then at <anonymous>:6:11
})
推荐每个then之后都跟catch来捕获所有异常。
catch 的实现
基于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或.then(undefined, rejection)的别名这句话,其实实现就比较简单了。
其内部实现调用then就可以了。
catch(onRejected){
return this.then(null, onRejected)
}
Promise.resolve/Promise.reject
该方法为获取一个指定状态的Promise对象的快捷操作。
直接看例子比较清晰:
Promise.resolve(1);
// 等价于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1));
Promise.reject(1);
// 等价于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ject(1));
既然是Promise的自身属性,那么可以用es6的static来实现:
Promise.reject与其类似,就不再实现了。
// 转为promise resolve 状态
static resolve(obj){
if (Promise.isPromise(obj)) {
return obj;
}
// 非promise 转为promise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solve(obj);
})
}
结束语
参考文章
阮一峰es6入门
https://promisesaplus.com/
http://liubin.org/promises-book/#chapter1-what-is-promise
本想把常见的promise面试题一起加上的,后面就写成了promise的实现,手动Promise都可以实现的话,相关面试题应该问题不大。这里附一个JavaScript | Promises interiew 大家可以看看。完整代码请戳
Promise原理探究及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 Promise 原理探究及其简单实现
可移步 http://donglegend.com/2016/09/11/promise%E5%8E%9F%E7%90%86%E6%8E%A2%E7%A9%B6/ 观看 Promise是个什么玩意,大 ...
- Promise学习探究
学习熟知吧,原理还是继续吧 例子1: var isGeted; function getRet(){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 [原]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1)— overview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 overview 标签(空格分隔): KVM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不介绍kvm和qemu的基本安装操作,希望读者具有一定的KVM实践经验.同时希望借此系列博客,能够对KVM底层 ...
- [原]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 —— 目录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 -- 目录 标签(空格分隔): KVM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1)- overview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2)- QEMU启动过程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3)- CP ...
- [原]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6)— 块设备IO虚拟化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6)- 块设备IO虚拟化 标签(空格分隔): KVM [toc] 块设备IO虚拟化简介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网络IO虚拟化,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的虚拟化资源,块设备IO的虚拟化也是同样 ...
- [原]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5)— 网络IO虚拟化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5)- 网络IO虚拟化 标签(空格分隔): KVM IO 虚拟化简介 前面的文章介绍了KVM的启动过程,CPU虚拟化,内存虚拟化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风诺依曼计算机系统,必然有输 ...
- [原]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4)— 内存虚拟化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4)- 内存虚拟化 标签(空格分隔): KVM 内存虚拟化简介 前一章介绍了CPU虚拟化的内容,这一章介绍一下KVM的内存虚拟化原理.可以说内存是除了CPU外最重要的组件,Gu ...
- [原]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3)— CPU 虚拟化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3)- CPU 虚拟化 标签(空格分隔): KVM [TOC] CPU 虚拟化简介 上一篇文章笼统的介绍了一个虚拟机的诞生过程,从demo中也可以看到,运行一个虚拟机再也不需要 ...
- [原]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2)— QEMU启动过程
KVM 虚拟化原理探究- QEMU启动过程 标签(空格分隔): KVM [TOC] 虚拟机启动过程 第一步,获取到kvm句柄 kvmfd = open("/dev/kvm", O_ ...
随机推荐
- 02ython基础知识(一)
Python基础知识(一) 变量 name='monkeyfx' 变量定义的规则: 变量名只能是 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的任意组合 变量名的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以下关键字不能声明为变量名: ['and' ...
- SendMessage发送自定义消息及消息响应(VC版)
控件向父窗体发送自定义消息,父窗体定义处理此消息的函数 程序源代码(整个工程)下载: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qq2399431200/6274793 效果描述 ...
- [机器学习]Bagging and Boosting
Bagging 和 Boosting 都是一种将几个弱分类器(可以理解为分类或者回归能力不好的分类器)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从而变成一个强分类器.但二者的组合方式有所区别. 一.Bagging Bag ...
- c#实现类似数据的行锁
当我们有一些这样的需求,比如某个订单中下单,修改等等这些是单例执行的,不能同步操作,当然这样的情况你可以使用数据库的行锁来实现,但是我们代码里面实现的话 ,我们也要用到锁,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使用lock ...
- 10秒完成Linux系统pip在线安装
对于Python开发攻城狮及系统运维攻城狮来说,pip的安装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鉴于网上很多安装过程写得过于复杂,本人根据pip官方手册总结了以下最为快捷的安装方式,只需要2步操作. curl h ...
- vue补充
一.安装vue-cli脚手架 1.淘宝镜像下载 用淘宝的国内服务器来向国外的服务器请求,我们向淘宝请求,而不是由我们直接向国外的服务器请求,会大大提升请求速度,使用时,将所有的npm命令换成cnpm即 ...
- Spark之SparkSql
-- Spark SQL 以编程方式指定模式 val sqlContext = new org.apache.spark.sql.SQLContext(sc) val employee = sc.te ...
- Postman支持的几种数据类型请求方式
一.postman作为web应用开发工具,可以用于模拟多种请求方式,但是支持的传参类型又不尽相同.根据面板上的几种数据打包方式来选择合适的请求数据类型. form-data 就是http请求中的mul ...
- 整合SSM框架必备基础—SpringMVC(上)
01 MVC概述 在Web系统开发中一般按照视图(View).模型(Model).控制(Controller)三层设计模式进行构建,视图层负责模型数据的渲染,将数据用一定的形式展现给用户:模型层负责监 ...
- C++标准库(体系结构与内核分析)(侯捷第二讲)
一.OOP和GP的区别(video7) OOP: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GP:泛化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 对于OOP来说,我们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