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抽象及用Python实现具体算法
一、算法抽象
它们一般是在具体算法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分析出来的,再反过来用于指导解决其它问题。它们适用于某一类问题的解决,用辩
证法的观点看,抽象的算法和具体的算法就是抽象与具体、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马是白马的抽象,无论是白马还是红
马,都是马,我们用马的唯一本质属性——染色体来决定一种动物是否是马,这个本质属性就是马的抽象。
(1)分治法
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分割原问题,将原问题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简单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的解经过一定组合得到原问题的解,而求
解这些子问题时,常常会再次分解,组合,即迭代上面的过程。再进一步总结可以得到分治法的步骤:分解、求解子问题、组合。而至
于怎么分解、组合,分治法没有抽象出规律。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比如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都是用的分治法,但分解和组合过程
不一样。分治法适用于解决易分解为子问题的问题。
我们可以给出分治法的伪代码框架,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需进行适当的修改,比如参数个数等,由于数学功底不是很牛B,我没有办
法证明该框架适用于所有的递归函数和所有基于分治法的算法,但我还没有发现不适用的情况。还有,如果子结节是直接在原问题对象上进
行的操作,那有时子结节就不需要返回值(返回None就行)给父结点了,父结点也不会用这些结点的返回值,因为所有结点操作的是同
一个共享资源,这点见快速排序;另外,对于像二分查找,对于任意一次查找的过程,它其实只是走的某个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而已,它
每次分解后只用到其中一个结点,这样它也就没有merge()可言了。
看了下面代码,是不是感觉跟MapReduce的思想有些相似,是的,MapReduce其实是就是基于分治法思想的。MapReduce中的Map
就对应下面的map()方法,而Reduce其实是merge()方法的一种特例而已,因为merge()是根据具体问题而定的,不一定就是迭代函数。
因为MapReduce是基于分治法的,所以适用场景与只能是分治法适用场景的一个子集。
def handler(obj):
end_ret = is_end(obj)
if end_ret[0]== True: #递归结束点
return end_ret[1]
else: #非结束点,递归调用
subnode_tuple = separate(obj) #该节点分割,分割为一个或多个子节点
subnode_rettuple = map(handler, subnode_tuple) #求解每个子节点的解,递归调用
node_ret = merge(subnode_rettuple,obj) #将子节点的解组合,组合时有时也会用到节点的某些数据
return node_ret
二、 具体算法
(1)冒泡排序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排序方法,每次遍历后找出最大的数,冒泡排序是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
OK,我们先看一下一次遍历怎么做,由简单到复杂,这样把问题分解一下,其实感觉并没有那么难了,这也是分治法的思想。
#一次排序
def bubble_sort(s):
i = 0
for index in range(i,len(s)):
if s[index] > s[i]:
s[i],s[index] = s[index],s[i]
return s
然后把代码修改一下,真正的冒泡排序出来如下
#冒泡排序
def func(s):
length = len(s)
for i in range(length):
for index in range(i,length):
if s[index] > s[i]:
s[i],s[index] = s[index],s[i]
return s
(2)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其实是用的分治法的思想,归并排序也是用的分治法,同样都是分治法,但策略不同。我们在“分治法”中提到分治法分为三
个步骤:分解、求解子问题、组合。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不同体现在分解上,分解不同,后面的组合也常常不同。快速排序在分解时
会有一定的排序,也就是边分解边求解,它们是在原对象上直接进行的操作,操作完也不需要组合。归并的主要工作在组合上,分解过
程非常简单,归并的过程也完全可以在原对象(原序列)上进行。
快速排序一次分割会把序列中的某一个元素(任意选择一个即可)确定好位置,并把序列以该元素为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大于等于
该元素,另一部分小于等于该元素,然后再递归分解这两部分(确定好位置的那个元素无需再排序,不用放在这两部分中),直到分割
的部分只有一个元素或为空。递归就是树的分解过程,子节点可以直接操作原问题对象(原序列),操作完之后,相当于原序列的某个
部分就是有序的了。这样子结节无需再返回值让父节点用了。下面是快速排序代码,第一个没用分治法框架,第二个用了。子结点和叶
节点其实不需用返回值,但为了更好的用分治法框架理解,还是让他们返回值好了。
#-*- coding=utf-8 -*-
def qsort(s,start_index,end_index):
if start_index>=end_index:
if start_index == end_index:
return [s[start_index]]
else:
return []
else:
i = separate(s,start_index,end_index)
#不用考虑索引为i的元素,它已经排好序了
left_ret = qsort(s,start_index,i-)
right_ret = qsort(s,i+,end_index)
node_ret = left_ret + [s[i]] + right_ret
return node_ret #分治,排好start_index的位置,并将序列分为两部分
def separate(s,start_index,end_index):
key = s[start_index]
empty_index = start_index #空位指针
track_index = end_index #跟踪指针
while empty_index != track_index:
if track_index > empty_index:
if s[track_index] < key:
s[empty_index] = s[track_index]
track_index,empty_index = empty_index,track_index
track_index +=
else:
track_index -=
else:
if s[track_index] > key:
s[empty_index] = s[track_index]
track_index,empty_index = empty_index,track_index
track_index -=
else:
track_index +=
s[empty_index] = key
return empty_index a = [,,,,,,,,,,,,,,,,,]
b = qsort(a,,len(a)-)
print a
print b
使用分治法框架,与不使用的代码相比,只是微小的重构而已。
# -*- coding=utf-8 -*-
def qsort(obj):
s = obj[0]
start_index = obj[1]
end_index = obj[2]
end_ret = is_end(obj)
if end_ret[0]== True:
return end_ret[1]
else:
i = separate(obj)
#不用考虑索引为i的元素,它的位置已经确定了
subnode1 = (s,start_index,i-1)
subnode2 = (s,i+1,end_index)
subnode_tuple = (subnode1,subnode2)
subnode_rettuple = map(qsort,subnode_tuple)
node_ret = merge(subnode_rettuple,obj[0][i])
return node_ret def is_end(obj):
s = obj[0]
start_index = obj[1]
end_index = obj[2]
if start_index>=end_index:
if start_index == end_index:
return (True,[s[start_index]])
els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None) #分治,排好start_index的位置,并将序列分割成两部分
def separate(obj):
s = obj[0]
start_index = obj[1]
end_index = obj[2]
key = s[start_index]
empty_index = start_index #空位指针
track_index = end_index #跟踪指针
while empty_index != track_index:
if track_index > empty_index:
if s[track_index] < key:
s[empty_index] = s[track_index]
track_index,empty_index = empty_index,track_index
track_index +=1
else:
track_index -=1
else:
if s[track_index] > key:
s[empty_index] = s[track_index]
track_index,empty_index = empty_index,track_index
track_index -=1
else:
track_index +=1
s[empty_index] = key
return empty_index def merge(subnode_rettuple,obj):
return subnode_rettuple[0] + [obj] + subnode_rettuple[1] a = [12,3,9,10,87,25,8,9,47,11,1,100,85,47,59,81,60,33]
obj = (a,0,len(a)-1)
b = qsort(obj)
print a
print b
(3)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的条件是序列必须是有序的,下面假设是从小到大排序的序列,如果查找成功返回下标,如果失败,返回None。两种方法的代码均测试通过
方法一:使用递归
#使用递归,递归中只创建一个序列对象s,而没使用s的切片,这样做可以节省内存
def binary_search(s,start_index,end_index,key):
if start_index <= end_index:
mid_index = (start_index + end_index)/2
if key == s[mid_index]:
return mid_index
elif key > s[mid_index]:
return func(s,mid_index+1,end_index,key)
else:
return func(s,start_index,mid_index-1,key)
else:
return None
方法二:使用循环
#使用循环,其实就是把递归简单改一下就可以了
def binary_search(s,start_index,end_index,key):
while start_index <= end_index:
mid_index = (start_index + end_index)/2
if key == s[mid_index]:
return mid_index
elif key > s[mid_index]:
start_index = mid_index + 1
else:
end_index = mid_index - 1 return None
下面使用循环方法测试
>>> a = [2,8,20,77,190,490]
>>> binary_search(a,0,len(a)-1,1)
>>> binary_search(a,0,len(a)-1,300)
>>> binary_search(a,0,len(a)-1,490)
5
>>> binary_search(a,0,len(a)-1,77)
3
>>>
算法抽象及用Python实现具体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
最近忙着准备各种笔试的东西,主要看什么数据结构啊,算法啦,balahbalah啊,以前一直就没看过这些,就挑了本简单的<啊哈算法>入门,不过里面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都是用C语言写的,而自己对p ...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算法和算法分析
1.问题.问题实例.算法的概念区分. 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问题:判断一个正整数N是否为素数 #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需求 问题实例:判断1314是否为素数? #问题实例是该问题的一个具体例子 算法: ...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问题求解
懂得计算机的童鞋应该都知道,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数据结构跟算法两大部分组成.所以,其实不管你使用哪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最终这两部分才是一个程序设计的核心.所以,一个不懂得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程序员不是一个好 ...
- Python 数据结构和算法
阅读目录 什么是算法 算法效率衡量 算法分析 常见时间复杂度 Python内置类型性能分析 数据结构 顺序表 链表 栈 队列 双端队列 排序与搜索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快速排序 归 ...
- Apriori算法的原理与python 实现。
前言:这是一个老故事, 但每次看总是能从中想到点什么.在一家超市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摆在一起出售.但是这个奇怪的举措却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加了.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美国沃尔玛 ...
- 【转】你真的理解Python中MRO算法吗?
你真的理解Python中MRO算法吗? 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方法解析顺序. Python语言包含了很多优秀的特性,其中多重继承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多重继承会引发很多 ...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List和Dictionaries
Lists 当实现 list 的数据结构的时候Python 的设计者有很多的选择. 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影响着 list 操作执行的快慢. 当然他们也试图优化一些不常见的操作. 但是当权衡的时候,它们还 ...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分析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分析(Analysis of algorithm)是分析执行一个给定算法需要消耗的计算资源数量(例如计算时间,存储器使用等)的过程.算法的效率或复杂度在理论上表示为一个函数.其定义 ...
- 机器学习经典算法详解及Python实现--基于SMO的SVM分类器
原文:http://blog.csdn.net/suipingsp/article/details/41645779 支持向量机基本上是最好的有监督学习算法,因其英文名为support vector ...
随机推荐
- CentOS7--系统设置语言环境
设置语言: 系统范围的区域设置存储在/etc/locale.conf文件中,在systemd守护进程提前引导时读取.配置的区域设置/etc/locale.conf由每个服务或用户继承,除非个别程序或个 ...
- spring boot配置文件application.propertis
转自http://www.qiyadeng.com/post/spring-boot-application-properties 本文记录Spring Boot application.proper ...
- (原)android修改文件所属的用户组
首先得安装了busybox: 命令如下: busybox fileName 其中的0表示root,改成1000则表示system,改成2000则表示shell.
- Windows 系统提示“内存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Windows 系统提示“内存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windows XP vista 及windows 7系统的电脑有时候会出现系统提示“内存不足”,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文具体分析下 ...
- 【C#新特性】不用out ref同时返回多个值-元组Tuple
元组Tuple,它是一种固定成员的泛型集合 下面先看看官方的一个使用例子: 创建一个包含7个元素的Tuple数组 // Create a 7-tuple. , , , , , );// Display ...
- Delphi2010中DataSnap技术
文章来源: https://blog.csdn.net/xieyunc/article/details/47865227?_t_t_t=0.3049736963513836 一.为DataSnap系统 ...
- 日记整理---->2017-05-17
起始时间是2017-05-17,记录一下spring的学习过程.陌生人可以变成熟人,但熟人一旦变成陌生人,就再也回不去了. 一.测试一下init-method和depend-on huhx.xml文件 ...
- jQuery属性操作(二)
挂载到$上的几个属性操作方法分析,发现属性操作用到了sizzle封装的方法 attr: function( elem, name, value ) { var hooks, ret, ...
- js 判断数组重复元素以及重复的个数
知识点: .sort()方法用于对数组元素排序,并返回数组. var _arr = ['旅行箱', '旅行箱', '小米', '大米']; var _res = []; // _arr.sort(); ...
- linux常用命令大全3--rpm安装软件
RPM 包 - (Fedora, Redhat,CentOS及类似系统) rpm -ivh package.rpm 安装一个rpm包 rpm -ivh --nodeeps package.rpm 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