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 定义

  1. 定义:封装某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数据元素的新的操作
  2. 意图:主要将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分离
  3. 主要解决:稳定的数据结构和易变的操作的解耦
  4. 适用场景:
    • 假如一个对象中存在着一些与本对象不相干(或者关系较弱)的操作,可以使用访问者模式把这些操作封装到访问者中去,这样便避免了这些不相干的操作污染这个对象。
    • 假如一组对象中,存在着相似的操作,可以将这些相似的操作封装到访问者中去,这样便避免了出现大量重复的代码
    • 访问者模式适用于对功能已经确定的项目进行重构的时候适用,因为功能已经确定,元素类的数据结构也基本不会变了;如果是一个新的正在开发中的项目,在访问者模式中,每一个元素类都有它对应的处理方法,每增加一个元素类都需要修改访问者类,修改起来相当麻烦。

二. 示例

如果老师教学反馈得分大于等于85分、学生成绩大于等于90分,则可以入选成绩优秀奖;如果老师论文数目大于8、学生论文数目大于2,则可以入选科研优秀奖。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和学生就是Element,他们的数据结构稳定不变。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对数据结构的操作是多变的,一会儿评选成绩,一会儿评选科研,这样就适合使用访问者模式来分离数据结构和操作。

2.1 创建抽象元素

    public interface Element {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2.2 创建具体元素

创建两个具体元素 Student 和 Teacher,分别实现 Element 接口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Elem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grade;
        private int paperCount;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grade, int paperCount) {
            this.name = name;
            this.grade = grade;
            this.paperCount = paperCou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

    }

    public class Teacher implements Elem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score;
        private int paperCount;

        public Teacher(String name, int score, int paperCount) {
            this.name = name;
            this.score = score;
            this.paperCount = paperCou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

    }

2.3 创建抽象访问者

    public interface Visitor {

        void visit(Student student);

        void visit(Teacher teacher);
    }

2.4 创建具体访问者

创建一个根据分数评比的具体访问者 GradeSelection,实现 Visitor 接口

   public class GradeSelection implements Visi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Student student) {
           if (student != null && student.getGrade() >= 90)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getName() + "的分数是" + student.getGrade() + ",荣获了成绩优秀奖。");
           }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Teacher teacher) {
           if (teacher != null && teacher.getScore() >= 85)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getName() + "的分数是" + teacher.getScore() + ",荣获了成绩优秀奖。");
           }
       }
   }

2.5 访问者代码调用

    public class Visitor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lement element = new Student("lijiankun24", 90, 3);

            Visitor visitor = new GradeSelection();
            element.accept(visitor);
        }
    }

上述代码即是一个简单的访问者模式的示例代码,输出如下所示:

上述代码可以分为三步:

1. 创建一个元素类的对象

2. 创建一个访问类的对象

3. 元素对象通过 Element#accept(Visitor visitor) 方法传入访问者对象

三. ASM 中的访问者模式

ASM 库是 Visitor 模式的典型应用。

3.1 ASM 中几个重要的类

在 ASM 库中存在以下几个重要的类:

  • ClassReader:它将字节数组或者 class 文件读入到内存当中,并以树的数据结构表示,树中的一个节点代表着 class 文件中的某个区域。可以将 ClassReader 看作是 Visitor 模式中的访问者的实现类
  • ClassVisitor(抽象类):ClassReader 对象创建之后,调用 ClassReader#accept() 方法,传入一个 ClassVisitor 对象。在 ClassReader 中遍历树结构的不同节点时会调用 ClassVisitor 对象中不同的 visit() 方法,从而实现对字节码的修改。在 ClassVisitor 中的一些访问会产生子过程,比如 visitMethod 会产生 MethodVisitor 的调用,visitField 会产生对 FieldVisitor 的调用,用户也可以对这些 Visitor 进行自己的实现,从而达到对这些子节点的字节码的访问和修改。

    在 ASM 的访问者模式中,用户还可以提供多种不同操作的 ClassVisitor 的实现,并以责任链的模式提供给 ClassReader 来使用,而 ClassReader 只需要 accept 责任链中的头节点处的 ClassVisitor。
  • ClassWriter:ClassWriter 是 ClassVisitor 的实现类,它是生成字节码的工具类,它一般是责任链中的最后一个节点,其之前的每一个 ClassVisitor 都是致力于对原始字节码做修改,而 ClassWriter 的操作则是老实得把每一个节点修改后的字节码输出为字节数组。

3.2 ASM 的工作流程

ASM 大致的工作流程是:

  1. ClassReader 读取字节码到内存中,生成用于表示该字节码的内部表示的树,ClassReader 对应于访问者模式中的元素
  2. 组装 ClassVisitor 责任链,这一系列 ClassVisitor 完成了对字节码一系列不同的字节码修改工作,对应于访问者模式中的访问者 Visitor
  3. 然后调用 ClassReader#accept() 方法,传入 ClassVisitor 对象,此 ClassVisitor 是责任链的头结点,经过责任链中每一个 ClassVisitor 的对已加载进内存的字节码的树结构上的每个节点的访问和修改
  4. 最后,在责任链的末端,调用 ClassWriter 这个 visitor 进行修改后的字节码的输出工作

转自:https://www.jianshu.com/p/e4b8cb0b3204

访问者模式和 ASM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3、Visitor 访问者模式 访问数据结构并处理数据 行为型设计模式

    1.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访问者(Visitor)模式的定义:将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分离出来封装成独立的类,使其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可以添加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为数据结构中的每个元 ...

  2. .NET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

    一.访问者模式的定义: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二.访问者模式的结构和角色: 1.Visitor 抽象访问者角色,为该 ...

  3. 访问者模式(visitorpattern)

    /** * 访问者模式 * @author TMAC-J * 在客户端和元素之间添加一个访问者 * 当你需要添加一些和元素关系不大的需求时,可以直接放在访问者里面 * 或者是元素之间有一些公共的代码块 ...

  4. C#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

    一. 访问者(Vistor)模式 访问者模式是封装一些施加于某种数据结构之上的操作.一旦这些操作需要修改的话,接受这个操作的数据结构则可以保存不变.访问者模式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 它把数据结 ...

  5. C#设计模式系列:访问者模式(Visitor)

    1.访问者模式简介 1.1>.定义 作用于某个对象群中各个对象的操作,可以使在不改变对象本身的情况下,定义作用于对象的新操作. 1.2>.使用频率   低 2.访问者模式结构 2.1> ...

  6. php实现设计模式之 访问者模式

    <?php /** * 访问者模式 * 封装某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 * 行为类模式 */ /** 抽象访问者:抽象类或 ...

  7. 十一个行为模式之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

    定义: 提供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通常是一个对象集合)的操作的接口,使得在添加新的操作或者在添加新的元素时,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就可以对各个对象进行操作. 结构图: Visitor:抽象访问者类,对元 ...

  8.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

    定义:封装某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 Visitor 抽象访问者角色:为该对象结构中具体元素角色声明一个访问操作接口.该操作接口 ...

  9. JAVA 设计模式 访问者模式

    用途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 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访问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 用途

随机推荐

  1. ArcGIS Runtime SDK for .NET (Quartz Beta)之连接ArcGIS Portal

    1. 介绍 ArcGIS Portal作为ArcGIS平台的中枢,在ArcGIS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ArcGIS Runtime的新架构Quartz中添加了连接ArcGIS Portal(或A ...

  2. MYSQL的SQL_CALC_FOUND_ROWS 和count(*)

    mysql的SQL_CALC_FOUND_ROWS 和 count(*) 在很多分页的程序中都这样写: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WHERE ......;  查出符合 ...

  3. qrcode.js生成二维

    使用到qrcode.js生成二维码 pako.js压缩字符串:https://github.com/nodeca/pako 参照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 ...

  4. HTML5: HTML5 Web 存储

    ylbtech-HTML5: HTML5 Web 存储 1.返回顶部 1. HTML5 Web 存储 HTML5 web 存储,一个比cookie更好的本地存储方式. 什么是 HTML5 Web 存储 ...

  5. mysql 自动加上编号

    SELECT (@i:=@i+1) i,user_id,user_name FROM dt_user_all_orders, (SELECT @i:=0) as i

  6. Vue环境搭建及第一个helloWorld

    Vue环境搭建及第一个helloWorld 一.环境搭建 1.node.js环境安装配置  https://www.cnblogs.com/liuqiyun/p/8133904.html 或者 htt ...

  7. Docker 容器使用

    Docker 客户端 docker 客户端非常简单 ,我们可以直接输入 docker 命令来查看到 Docker 客户端的所有命令选项. runoob@runoob:~# docker :~# doc ...

  8. 自动化运维Shell入门

    运维shell 作用 项目部署 项目监控 什么是shell shell是一个程序,/bin/bash/,是一个命令解释器所有linux命令都由他来执行,打开终端就进入了 shell的交互式命令 运行方 ...

  9. Linux/x86-64 - setuid(0) & chmod ("/etc/passwd", 0777) & exit(0) - 63 byes

    /* Title: Linux/x86-64 - setuid(0) & chmod ("/etc/passwd", 0777) & exit(0) - 63 by ...

  10. spring基于xml的事务控制

    opm配置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