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排序算法由Peter Tim提出,因此称为TimSort。它最先被使用于Python语言,后被多种语言作为默认的排序算法。TimSort实际上可以看作是mergeSort+binarySort,它主要是针对归并排序做了一系列优化。如果想看Python的TimSort源码,在Cpython的Github仓库能找到,这里面还包含一个List对象的PyList_Sort函数。这篇文章为了方便借用JAVA对TimSort的实现源码来说明其原理。

一.binarySort函数

TimSort非常适合大量数据的排序,对于少量数据的排序,TimSort选择使用binarySort来实现,因此我想先介绍一下binarySort的过程。

我们知道插入排序的思路是通过交换元素位置的方式依次插入元素(如果不太了解插入排序可以先去熟悉一下),当要插入元素时,从已排序的部分的最后一位开始,依次比较其与待插入的元素的值,这样来找到待插入元素的位置。显然,在插入排序的过程中,始终是有一个在增长的有序部分和在缩短的无序部分。排序过程见下图(图源自RainySouL1994博客):

但是插入排序有个很明显的问题,在找当前元素的位置时它是一步一步地在有序部分往前推进的,而有序列表的插入可以通过二分法来减少比较次数,这和二分查找的目的不同但是思路相同(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实现它),我们称其为二分插入,通过二分插入实现的排序就是二分排序(binarySort)。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Java源码:

//a是数组,lo是待排序部分(有序部分+无序部分)的最低位(包含),hi是最高位(不包含),start是无序部分的最低位,c是比较函数即排序的依据
private static <T> void binarySort(T[] a, int lo, int hi, int start, Comparator<? super T> c) {
assert lo <= start && start <= hi;
if (start == lo)
start++;
for ( ; start < hi; start++) {//接下来就是二分插入的过程
T pivot = a[start];
int left = lo;
int right = start;
assert left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1;
if (c.compare(pivot, a[mid]) < 0)
right = mid;
else
left = mid + 1;
}
assert left == right;
int n = start - left;//n表示要移动的元素数量
//优化插入过程,当要移动的元素数量为1或2时,可以直接交换元素位置;
//否则将left后的元素往后挪一位再插入,方式是通过arraycopy函数复制
switch (n) {
case 2: a[left + 2] = a[left + 1];
case 1: a[left + 1] = a[left];
break;
default: System.arraycopy(a, left, a, left + 1, n);
}
a[left] = pivot;
}
}

二.run

这是TimSort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翻译(无奈脸)。run实际上就是一个连续上升(包含相等)或者下降(不包含相等)的子串。比如对于数组[1,3,2,4,6,4,7,7,3,2],其中有四个run,第一个是[1,3],第二个是[2,4,6],第三个是[4,7,7],第四个是[3,2],在函数中对于单调递减的run会被反转成递增的序列。源码中通过countRunAndMakeAscending()函数来得到run:

private static <T> int countRunAndMakeAscending(T[] a, int lo, int hi, Comparator<? super T> c) {
assert lo < hi;
int runHi = lo + 1;
if (runHi == hi)
return 1; //找到run的结束位置,如果是下降的序列将其反转
if (c.compare(a[runHi++], a[lo]) < 0) {
while (runHi < hi && c.compare(a[runHi], a[runHi - 1]) < 0)
runHi++;
reverseRange(a, lo, runHi);
} else {
while (runHi < hi && c.compare(a[runHi], a[runHi - 1]) >= 0)
runHi++;
} return runHi - lo;//返回值为run的长度
}

三.TimSort排序过程

直接上源码分析,可以参考代码注释和下面的解释来阅读:

static <T> void sort(T[] a, int lo, int hi, Comparator<? super T> c, T[] work, int workBase, int workLen) {
assert c != null && a != null && lo >= 0 && lo <= hi && hi <= a.length; int nRemaining = hi - lo;//待排序的数组长度
if (nRemaining < 2)
return; //长度为0或1的数组无需排序 // 如果数组长度小于32(即MIN_MERGE,TimSort的Python版本里这个值为64),直接用binarySort排序
if (nRemaining < MIN_MERGE) {
int initRunLen = countRunAndMakeAscending(a, lo, hi, c);//找到第一个run,返回其长度
binarySort(a, lo, hi, lo + initRunLen, c);//第一个run已排好序,因此binarySort的参数start=lo+initRunLen
return;
} TimSort<T> ts = new TimSort<>(a, c, work, workBase, workLen);
int minRun = minRunLength(nRemaining);//最小run长度,见解释A
do {
// 找run
int runLen = countRunAndMakeAscending(a, lo, hi, c); // 如果run长度小于minRun,将其扩展为min(nRemaining,minRun)
if (runLen < minRun) {
int force = nRemaining <= minRun ? nRemaining : minRun;
binarySort(a, lo, lo + force, lo + runLen, c);//扩展run到长度force
runLen = force;
} ts.pushRun(lo, runLen);// 将run保存到栈中,见解释B
ts.mergeCollapse();// 根据规则合并相邻的run,见解释C // 继续寻找run
lo += runLen;
nRemaining -= runLen;
} while (nRemaining != 0); // Merge all remaining runs to complete sort
assert lo == hi;
ts.mergeForceCollapse();//最后收尾,将栈中所有run从栈顶开始依次邻近合并,得到一个run
assert ts.stackSize == 1;
}

解释A:在执行排序算法之前,会计算minRun的值,minRun会从[16,32]区间中选择一个数字,使得数组的长度除以minRun等于或者略小于2的幂次方。比如长度是65,那么minrun的值就是17;如果长度是174minrun就是22。minRunLength()函数代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int minRunLength(int n) {
assert n >= 0;
int r = 0; // 如果n的低位有任何一位为1,r就会置1
while (n >= 32) {
r |= (n & 1);
n >>= 1;
}
return n + r;
}

解释B:存run是通过两个栈,分别保存run的起始位置和长度,可以看pushRun()函数代码:

private int stackSize = 0;  // 栈中run的数量
private final int[] runBase;
private final int[] runLen; private void pushRun(int runBase, int runLen) {
this.runBase[stackSize] = runBase;
this.runLen[stackSize] = runLen;
stackSize++;
}

解释C:这里的合并规则如下:假设栈顶三个run依次为X,Y,Z,X为栈顶run,要求它们的长度满足X+Y<Z及X<Y两个条件。其实这就是TimSort算法的精髓所在了,它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力保证合并的平衡性,即让待合并的两个数组尽可能长度接近,从而提高合并的效率。通过这两个条件限制,保证了栈中的run从栈底到栈顶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并且合并的收敛速度与斐波那契数列一样。可以看mergeCollapse()函数代码:

private void mergeCollapse() {
while (stackSize > 1) {
int n = stackSize - 2;
if (n > 0 && runLen[n-1] <= runLen[n] + runLen[n+1]) {//条件一不满足的话,Y就会和X、Z中较小的run合并
if (runLen[n - 1] < runLen[n + 1])
n--;
mergeAt(n);
} else if (runLen[n] <= runLen[n + 1]) {//条件二不满足的话,Y就和X合并
mergeAt(n);
} else {
break; // Invariant is established
}
}
}

四.合并的方式

到这里我们就把整个流程讲完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讲--如何合并run?合并两个run需要额外空间(可以不用,但是效率太低),额外空间大小我们可以设为较小的run的长度。假设我们有前后X、Y两个run需要合并,X较小,那么X可以放入临时内存中,然后从小到大合并;如果Y较小,那么把Y放入临时内存,然后从大到小排序。这个流程其实也比较简单(图源自佛西先森博客):

并且,由于两个run都是已经排好序的序列,我们可以在run合并之前计算A中最后一个元素在B中的位置i,那么B中i之后的元素都不需要参与合并;同理,我们也可以计算B中第一个元素在A中位置j,A中j之前的元素都不需要参与合并。

在归并排序算法中合并两个数组就是一一比较每个元素,把较小的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比较下一个,这样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A中如果有大量的元素A[i...j]是小于B中某一个元素B[k]的,程序仍然会持续的比较A[i...j]中的每一个元素和B[k],增加合并过程中的时间消耗。

为了优化合并的过程,TimSort设定了一个阈值MIN_GALLOP,如果A中连续MIN_GALLOP个元素比B中某一个元素要小,则通过二分搜索找到A[0]B中的位置i0,把Bi0之前的元素直接放入合并的空间中,然后再在A中找到B[i0]所在的位置j0,把Aj0之前的元素直接放入合并空间中,如此循环直至在AB中每次找到的新的位置和原位置的差值是小于MIN_GALLOP的,这才停止然后继续进行一对一的比较。

五.总结

总结一下上面的排序的过程:

  1. 如果长度小于32直接进行二分插入排序
  2. 遍历数组组成一个run
  3. 得到一个run之后会把他放入栈中
  4. 如果栈顶部几个的run符合合并条件,就会合并相邻的两个run
  5. 合并会使用尽量小的内存空间和GALLOP模式来加速合并

参考资料:1.世界上最快的排序算法——Timsort

      2.JDK8官方源码

TimSort源码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park Streaming揭秘 Day25 StreamingContext和JobScheduler启动源码详解

    Spark Streaming揭秘 Day25 StreamingContext和JobScheduler启动源码详解 今天主要理一下StreamingContext的启动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Jo ...

  2. spring事务详解(三)源码详解

    系列目录 spring事务详解(一)初探事务 spring事务详解(二)简单样例 spring事务详解(三)源码详解 spring事务详解(四)测试验证 spring事务详解(五)总结提高 一.引子 ...

  3. 条件随机场之CRF++源码详解-预测

    这篇文章主要讲解CRF++实现预测的过程,预测的算法以及代码实现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也会比上一篇条件随机场训练的内容要容易. 预测 上一篇条件随机场训练的源码详解中,有一个地方并没有 ...

  4. [转]Linux内核源码详解--iostat

    Linux内核源码详解——命令篇之iostat 转自:http://www.cnblogs.com/york-hust/p/4846497.html 本文主要分析了Linux的iostat命令的源码, ...

  5. saltstack源码详解一

    目录 初识源码流程 入口 1.grains.items 2.pillar.items 2/3: 是否可以用python脚本实现 总结pillar源码分析: @(python之路)[saltstack源 ...

  6. Shiro 登录认证源码详解

    Shiro 登录认证源码详解 Apache Shiro 是一个强大且灵活的 Java 开源安全框架,拥有登录认证.授权管理.企业级会话管理和加密等功能,相比 Spring Security 来说要更加 ...

  7. udhcp源码详解(五) 之DHCP包--options字段

    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udhcp源码详解的博客,主要是源码里的函数太多,不知道要不要一个一个讲下去,要知道讲DHCP的实现理论的话一篇博文也就可以大致的讲完,但实现的源码却要关心很多的问题,比如说 ...

  8. Activiti架构分析及源码详解

    目录 Activiti架构分析及源码详解 引言 一.Activiti设计解析-架构&领域模型 1.1 架构 1.2 领域模型 二.Activiti设计解析-PVM执行树 2.1 核心理念 2. ...

  9. 源码详解系列(六) ------ 全面讲解druid的使用和源码

    简介 druid是用于创建和管理连接,利用"池"的方式复用连接减少资源开销,和其他数据源一样,也具有连接数控制.连接可靠性测试.连接泄露控制.缓存语句等功能,另外,druid还扩展 ...

随机推荐

  1. 慢话crush-各种crush组合

    前言 ceph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开源的分布式存储了,从功能角度上来说,目前的功能基本能够覆盖大部分场景,而社区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加入企业级的功能和易用性还有性能等方面在发力在,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手,都 ...

  2. python 定时任务框架apscheduler

    文章目录 安装 基本概念介绍 调度器的工作流程 实例1 -间隔性任务 实例2 - cron 任务 配置调度器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启动调度器 方法一:使用默认的作业存储器: 方法二:使用数据库作 ...

  3. 在 Spark 数据导入中的一些实践细节

    本文由合合信息大数据团队柳佳浩撰写 1.前言 图谱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的复杂化,逐渐体现出了性能上的瓶颈:单机不足以支持更大的图谱.然而,从性能上来看,Neo4j 的原生图存储有着不可替代的性能优势 ...

  4. 详细了解IDM的“计划任务”功能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IDM下载器的"计划任务"功能. IDM是什么就不多说了,只需要知道它是一个十分好用的资源下载器就行了,下载速度非常快,搭配一些浏览器扩展程序甚至能加速百度盘的下 ...

  5. 思维导图软件iMindMap怎么使用

    人人都说,思维导图记忆法实用.可是,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呢?又该如何从思维小白摇身一变成为逻辑大神呢?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我们一步一步来,慢慢接触使用思维导图吧. 小编作为"过来 ...

  6. JUC并发工具包之CountDownLatch

    1.介绍 本文将介绍CountDownLatch并给出实践中的几个例子,通过使用CountDownLatch我们可以让一个线程阻塞直到其他一个或多个线程执行完成. A synchronization ...

  7. C3PO数据库连接池

    1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2 3 -<c3p0-config> 4 5 6 -& ...

  8. jenkins、gitlab配置CI/CD

    1. 在gitlab中创建好项目(gitlab的安装和基本使用这里不在说明) 2. 创建jenkins任务 jenkins 需要几个插件请先安装好 - Git plugin - GitLab Plug ...

  9. Java基础教程——反射机制

    Java反射机制 Java反射机制是Java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使得Java语言具备"动态性": 在运行时获取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的相关信息;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在运 ...

  10. JUC详解--【Foam番茄】

    1.什么是JUC java.util 工具包 业务:普通的线程代码 Thread Runnable 没有返回值,效率相比于 Callable 相对较低! 2.线程和进程 进程:一个程序,QQ.ex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