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传输小数据包效率问题(译自MSDN)

http://www.ftpff.com/blog/?q=node/16

摘要:当使用TCP传输小型数据包时,程序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在设计方案中不对TCP数据包的
延迟应答,Nagle算法,Winsock缓冲作用引起重视,将会严重影响程序的性能。这篇文章讨论了这些
问题,列举了两个案例,给出了一些传输小数据包的优化设计方案。

背景:当Microsoft TCP栈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会启动一个200毫秒的计时器。当ACK确认数据包
发出之后,计时器会复位,接收到下一个数据包时,会再次启动200毫秒的计时器。为了提升应用程序
在内部网和Internet上的传输性能,Microsoft TCP栈使用了下面的策略来决定在接收到数据包后
什么时候发送ACK确认数据包:
1、如果在200毫秒的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下一个数据包,则立即发送ACK确认数据包。
2、如果当前恰好有数据包需要发给ACK确认信息的接收端,则把ACK确认信息附带在数据包上立即发送。
3、当计时器超时,ACK确认信息立即发送。
为了避免小数据包拥塞网络,Microsoft TCP栈默认启用了Nagle算法,这个算法能够将应用程序多次
调用Send发送的数据拼接起来,当收到前一个数据包的ACK确认信息时,一起发送出去。下面是Nagle
算法的例外情况:
1、如果Microsoft TCP栈拼接起来的数据包超过了MTU值,这个数据会立即发送,而不等待前一个数据
包的ACK确认信息。在以太网中,TCP的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值是1460字节。
2、如果设置了TCP_NODELAY选项,就会禁用Nagle算法,应用程序调用Send发送的数据包会立即被
投递到网络,而没有延迟。
为了在应用层优化性能,Winsock把应用程序调用Send发送的数据从应用程序的缓冲区复制到Winsock
内核缓冲区。Microsoft TCP栈利用类似Nagle算法的方法,决定什么时候才实际地把数据投递到网络。
内核缓冲区的默认大小是8K,使用SO_SNDBUF选项,可以改变Winsock内核缓冲区的大小。如果有必要的话,
Winsock能缓冲大于SO_SNDBUF缓冲区大小的数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用程序完成Send调用仅仅表明数据
被复制到了Winsock内核缓冲区,并不能说明数据就实际地被投递到了网络上。唯一一种例外的情况是:
通过设置SO_SNDBUT为0禁用了Winsock内核缓冲区。

Winsock使用下面的规则来向应用程序表明一个Send调用的完成:
1、如果socket仍然在SO_SNDBUF限额内,Winsock复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数据到内核缓冲区,完成Send调用。
2、如果Socket超过了SO_SNDBUF限额并且先前只有一个被缓冲的发送数据在内核缓冲区,Winsock复制要发送
的数据到内核缓冲区,完成Send调用。
3、如果Socket超过了SO_SNDBUF限额并且内核缓冲区有不只一个被缓冲的发送数据,Winsock复制要发送的数据
到内核缓冲区,然后投递数据到网络,直到Socket降到SO_SNDBUF限额内或者只剩余一个要发送的数据,才
完成Send调用。

案例1
一个Winsock TCP客户端需要发送10000个记录到Winsock TCP服务端,保存到数据库。记录大小从20字节到100
字节不等。对于简单的应用程序逻辑,可能的设计方案如下:
1、客户端以阻塞方式发送,服务端以阻塞方式接收。
2、客户端设置SO_SNDBUF为0,禁用Nagle算法,让每个数据包单独的发送。
3、服务端在一个循环中调用Recv接收数据包。给Recv传递200字节的缓冲区以便让每个记录在一次Recv调用中
被获取到。

性能:
在测试中发现,客户端每秒只能发送5条数据到服务段,总共10000条记录,976K字节左右,用了半个多小时
才全部传到服务器。

分析:
因为客户端没有设置TCP_NODELAY选项,Nagle算法强制TCP栈在发送数据包之前等待前一个数据包的ACK确认
信息。然而,客户端设置SO_SNDBUF为0,禁用了内核缓冲区。因此,10000个Send调用只能一个数据包一个数据
包的发送和确认,由于下列原因,每个ACK确认信息被延迟200毫秒:
1、当服务器获取到一个数据包,启动一个200毫秒的计时器。
2、服务端不需要向客户端发送任何数据,所以,ACK确认信息不能被发回的数据包顺路携带。
3、客户端在没有收到前一个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前,不能发送数据包。
4、服务端的计时器超时后,ACK确认信息被发送到客户端。

如何提高性能:
在这个设计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存在延时问题。客户端需要能够在200毫秒内发送两个数据包到服务端。
因为客户端默认情况下使用Nagle算法,应该使用默认的内核缓冲区,不应该设置SO_SNDBUF为0。一旦TCP
栈拼接起来的数据包超过MTU值,这个数据包会立即被发送,不用等待前一个ACK确认信息。第二,这个设计
方案对每一个如此小的的数据包都调用一次Send。发送这么小的数据包是不很有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
把每个记录补充到100字节并且每次调用Send发送80个记录。为了让服务端知道一次总共发送了多少个记录,
客户端可以在记录前面带一个头信息。

案例二:
一个Winsock TCP客户端程序打开两个连接和一个提供股票报价服务的Winsock TCP服务端通信。第一个连接
作为命令通道用来传输股票编号到服务端。第二个连接作为数据通道用来接收股票报价。两个连接被建立后,
客户端通过命令通道发送股票编号到服务端,然后在数据通道上等待返回的股票报价信息。客户端在接收到第一
个股票报价信息后发送下一个股票编号请求到服务端。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没有设置SO_SNDBUF和TCP_NODELAY
选项。

性能:
测试中发现,客户端每秒只能获取到5条报价信息。

分析:

这个设计方案一次只允许获取一条股票信息。第一个股票编号信息通过命令通道发送到服务端,立即接收到
服务端通过数据通道返回的股票报价信息。然后,客户端立即发送第二条请求信息,send调用立即返回,
发送的数据被复制到内核缓冲区。然而,TCP栈不能立即投递这个数据包到网络,因为没有收到前一个数据包的
ACK确认信息。200毫秒后,服务端的计时器超时,第一个请求数据包的ACK确认信息被发送回客户端,客户端
的第二个请求包才被投递到网络。第二个请求的报价信息立即从数据通道返回到客户端,因为此时,客户端的
计时器已经超时,第一个报价信息的ACK确认信息已经被发送到服务端。这个过程循环发生。

如何提高性能:
在这里,两个连接的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使用一个连接来请求和接收报价信息,股票请求的ACK确认信息会
被返回的报价信息立即顺路携带回来。要进一步的提高性能,客户端应该一次调用Send发送多个股票请求,服务端
一次返回多个报价信息。如果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必须要使用两个单向的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应该设置TCP_NODELAY
选项,让小数据包立即发送而不用等待前一个数据包的ACK确认信息。

提高性能的建议:
上面两个案例说明了一些最坏的情况。当设计一个方案解决大量的小数据包发送和接收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建议:
1、如果数据片段不需要紧急传输的话,应用程序应该将他们拼接成更大的数据块,再调用Send。因为发送缓冲区
很可能被复制到内核缓冲区,所以缓冲区不应该太大,通常比8K小一点点是很有效率的。只要Winsock内核缓冲区
得到一个大于MTU值的数据块,就会发送若干个数据包,剩下最后一个数据包。发送方除了最后一个数据包,都不会
被200毫秒的计时器触发。
2、如果可能的话,避免单向的Socket数据流接连。
3、不要设置SO_SNDBUF为0,除非想确保数据包在调用Send完成之后立即被投递到网络。事实上,8K的缓冲区适合大多数
情况,不需要重新改变,除非新设置的缓冲区经过测试的确比默认大小更高效。
4、如果数据传输不用保证可靠性,使用UDP。

TCP传输小数据包效率问题(译自MSDN)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SOCKET通信中TCP、UDP数据包大小的确定

    TCP.UDP数据包大小的确定 UDP和TCP协议利用端口号实现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数据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 ...

  2. [转]TCP、UDP数据包大小的确定

       TCP.UDP数据包大小的确定   http://blog.163.com/jianlizhao%40126/blog/static/1732511632013410101827640/   U ...

  3. TCP、UDP数据包大小的限制(UDP数据包一次发送多大为好)——数据帧的物理特性决定的,每层都有一个自己的数据头,层层递减

    1.概述 首先要看TCP/IP协议,涉及到四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以太网(Ethernet)的数据帧在链路层 IP包在网络层 TCP或UDP包在传输层 TCP或UDP中的数据(Da ...

  4. TCP、UDP数据包大小的限制

    版权声明:本文为灿哥哥http://blog.csdn.net/caoshangpa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caoshangpa/article/de ...

  5. 【转】TCP、UDP数据包大小的限制

    来自:https://blog.csdn.net/caoshangpa/article/details/51530685 1.概述 首先要看TCP/IP协议,涉及到四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

  6. TCP和UDP数据包大小限制

    1.概述 首先要看TCP/IP协议,涉及到四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以太网(Ethernet)的数据帧在链路层 IP包在网络层 TCP或UDP包在传输层 TCP或UDP中的数据(Da ...

  7. TCP,UDP,IP数据包的大小限制

    1.概述 首先要看TCP/IP协议,涉及到四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以太网(Ethernet)的数据帧在链路层 IP包在网络层 TCP或UDP包在传输层 TCP或UDP中的数据(Da ...

  8. TCP/IP协议数据包文件PCAP分析器

    一.设计原理 1.PCAP文件构成 参考http://blog.csdn.net/gulu_gulu_jp/article/details/50494909 PCAP文件由一个PCAP文件头和多个PC ...

  9. 【VS开发】【DSP开发】TCP和UDP数据包结构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1.TCP数据包的分组格式: A,源端口:标识源端应用进程. B, 目的端口:标识目的端应用进程. C, 序号:在SYN ...

随机推荐

  1. IEnumerable和IEnumerator 详解

    初学C#的时候,老是被IEnumerable.IEnumerator.ICollection等这样的接口弄的糊里糊涂,我觉得有必要切底的弄清楚IEnumerable和IEnumerator的本质. 下 ...

  2. JavaScript 原型继承开端

    1.原型继承本质       就javascript对象系统的实现来讲,对象并没有原型,而构造器有原型(构造器.prototype指向其原型).对象只有构造自某个原型的说法,并没有持有某个原型的说法. ...

  3. 关于NoSQL数据库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

    关系数据库模型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了,但是一种新类型的数据库——被称为NoSQL,正在引起企业的注意.下面是关于它的优势和劣势的一个概述.二十多年以来,对数据库管理来说,关系数据库(RDBMS)模型一直是 ...

  4. UIView的Touch事件UIControlEvents详解

    首先,UIControlEvents有这个几种: UIControlEventTouchDown = << , // on all touch downs UIControlEventTo ...

  5. 【原创】OllyDBG 入门系列(一)-认识OllyDBG

     ****** http://blog.fishc.com/645.html   标 题: [原创]OllyDBG 入门系列(一)-认识OllyDBG作 者: CCDebuger时 间: 2006-0 ...

  6. Config the Android 5.0 Build Environment

    In this document Choosing a Branch    Setting up a Linux build environment        Installing the JDK ...

  7. iOS完美的网络状态判断工具

    大多数App都严重依赖于网络,一款用户体验良好的的app是必须要考虑网络状态变化的.iOSSinger下一般使用Reachability这个类来检测网络的变化. Reachability 这个是苹果开 ...

  8. zend studio 安装xdebug

    XDebug安装 到http://xdebug.org/download.php选择自己需要的xdebug版本.然后按照下面的配置建立目录.并在php.ini加入这些内容.重启server 注意xde ...

  9. Linux HugePages及MySQL 大页配置

    http://blog.csdn.net/dba_waterbin/article/details/9669929       ㈠ HugePages简介             HugePages是 ...

  10. Zend Studio 10正式版注册破解

    1.文件和汉化文件 ZendStudio官方下载地址:http://www.geekso.com/component/zendstudio-downloads/ 百度云地址: 10.0.0.msi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