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 of Responsibility定义
Chain of Responsibility(CoR) 是用一系列类(classes)试图处理一个请求request,这些类之间是一个松散的耦合,唯一共同点是在他们之间传递request. 也就是说,来了一个请求,A类先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B类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C类处理,就这样象一个链条(chain)一样传递下去。

如何使用?
虽然这一段是如何使用CoR,但是也是演示什么是CoR.

有一个Handler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这是一个处理request的事例, 如果有多种request,比如:请求帮助、请求打印或请求格式化。

最先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在接口中增加多个请求: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Help();
  public void handlePrint();
  public void handleFormat();
}

具体是一段实现接口Handler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ConcreteHandler(Handler successor){
   this.successor=successor;
  }
  public void handleHelp(){
    //具体处理请求Help的代码
    ...
  }
  public void handlePrint(){
    //如果是print 转去处理Print
    successor.handlePrint();
  }
  public void handleFormat(){
    //如果是Format 转去处理format
    successor.handleFormat();
  }
}

一共有三个这样的具体实现类,上面是处理help,还有处理Print 处理Format这大概是我们最常用的编程思路。

虽然思路简单明了,但是有一个扩展问题,如果我们需要再增加一个请求request种类,需要修改接口及其每一个实现。

第二方案:将每种request都变成一个接口,因此我们有以下代码:

public interface Help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Help();
}
public interface Print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Print();
}
public interface Format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Format();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implements HelpHandler,PrintHandler,FormatHandlet{
  private HelpHandler helpSuccessor;
  private PrintHandler printSuccessor;
  private FormatHandler formatSuccessor;
  public ConcreteHandler(HelpHandler helpSuccessor,PrintHandler printSuccessor,FormatHandler             formatSuccessor)
  {
    this.helpSuccessor=helpSuccessor;
    this.printSuccessor=printSuccessor;
    this.formatSuccessor=formatSuccessor;
  }
  public void handleHelp(){
    .......
  }
  public void handlePrint(){this.printSuccessor=printSuccessor;}
  public void handleFormat(){this.formatSuccessor=formatSuccessor;}
}

这个办法在增加新的请求request情况下,只是节省了接口的修改量,接口实现ConcreteHandler还需要修改。而且代码显然不简单美丽。

解决方案3: 在Handler接口中只使用一个参数化方法: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那么Handler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ConcreteHandler(Handler successor){
    this.successor=successo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if (request.equals("Help")){
      //这里是处理Help的具体代码
    }else
      //传递到下一个
      successor.handle(request);
    }
  }
}

这里先假设request是String类型,如果不是怎么办?当然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类Request

最后解决方案:接口Handler的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Request类的定义:

public class Request{
  private String type;   public Request(String type){this.type=type;}
  public String getType(){return type;}
  public void execute(){
    //request真正具体行为代码
  }
}

那么Handler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ConcreteHandler(Handler successor){
    this.successor=successo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if (request instanceof HelpRequest){
      //这里是处理Help的具体代码
    }else if (request instanceof PrintRequst){
      request.execute();
    }else
      //传递到下一个
      successor.handle(request);
    }
  }
}

这个解决方案就是CoR, 在一个链上,都有相应职责的类,因此叫Chain of Responsibility.

CoR的优点:

因为无法预知来自外界的请求是属于哪种类型,每个类如果碰到它不能处理的请求只要放弃就可以。无疑这降低了类之间的耦合性。

缺点是效率低,因为一个请求的完成可能要遍历到最后才可能完成,当然也可以用树的概念优化。 在Java AWT1.0中,对于鼠标按键事情的处理就是使用CoR,到Java.1.1以后,就使用Observer代替CoR

扩展性差,因为在CoR中,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接口Handler.局限性就在这里。

 

转自:http://www.jdon.com 板桥里人

设计模式之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转)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设计模式19: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模式(行为型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模式(行为型模式) 请求的发送者与接受者 某些对象请求的接受者可能有多种多样,变化无常…… 动机(Motivation)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一个请 ...

  2.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

    重点在链.一条链,如果本节点处理不了,则传递给下一个节点处理. 关键是如何传给下一个节点? 主要是由本节点决定传给哪一个节点.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

  3. python 设计模式之 (Chain of Responsibility)责任链模式

    #写在前面 对于每一种设计模式,如果不理解它的原理和结构,是写不出例子来的.所以弄明白很重要. 等过完这段浑浑噩噩的日子,我要找个遍地开花的地方开怀大笑一场 #责任链模式定义 简书上一网友就把这个定义 ...

  4. 设计模式(13)--Chain of Responsibility(责任链模式)--行为型

    作者QQ:1095737364    QQ群:123300273     欢迎加入! 1.模式定义: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 ...

  5. go语言设计模式之Chain Of Responsibility(责任链)

    ChainOfResponsibility.go package ChainOfResponsibility import ( "fmt" "io" " ...

  6. 设计模式之第13章-职责链模式(Java实现)

    设计模式之第13章-职责链模式(Java实现) “请假都那么麻烦,至于么.”“咋的了?”“这不快过年了么,所以我想早两天回去,准备一下,买买东西什么的,然后去给项目经理请假,但是他说快过年了,所以这个 ...

  7. js设计模式——6.模板方法模式与职责链模式

    js设计模式——6.模板方法模式与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

  8. (转)职责链设计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Chain of Responsibility定义Chain of Responsibility(CoR) 是用一系列类(classes)试图处理一个请求request,这些类之间是一个松散的耦合,唯 ...

  9. 设计模式24---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行为型)

    1.职责链模式讲解 1.1职责链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1.2职责链模式 ...

随机推荐

  1. zabbix准备:php安装

    一.安装php依赖库 ftp://xmlsoft.org/libxml2/libxml2-2.9.3.tar.gz yum install python-devel -y cd /download/ ...

  2. 【Mock】mock基础、简单的单元测试代码练习。

    说到接口测试,必问 mock,mock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模拟接口返回.解决接口的依赖关系,主要是为了解耦,单元测试用的多. 什么是Mock unittest.mock 是一个用于在 Python 中进 ...

  3. django基础-01:软件框架,MVC框架,MVT

    1. 软件框架 一个公司是由公司中的各部部门来组成的,每一个部门拥有特定的职能,部门与部门之间通过相互的配合来完成让公司运转起来. 一个软件框架是由其中各个软件模块组成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模 ...

  4. 注意:WordPress栏目别名slug不要设为p

    这几天ytkah接了一个WordPress项目,没用多少时间就搞定了,交付给甲方使用,刚开始还算顺利,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栏目及栏目下是文章都无法访问了,出现404页面,其他页面都可以.询问他们最近改动 ...

  5. centos mysql 实战 第一节课 安全加固 mysql安装

    centos mysql  实战  第一节课   安全加固  mysql安装 percona名字的由来=consultation 顾问+performance 性能=per  con  a mysql ...

  6. redis实现消息队列(七)

    1. 介绍 redis有一个数据类型叫list(列表),它的每个子元素都是 string 类型的双向链表.我们可以通过 push,pop 操作从链表的头部或者尾部添加删除元素.这使得 list 既可以 ...

  7. wechat-注意事项

  8. Cartographer源码阅读(3):程序逻辑结构

    Cartographer早期的代码在进行3d制图的时候使用了UKF方法,查看现有的tag版本,可以转到0.1.0和0.2.0查看,包含kalman_filter文件夹. 文件夹中的pose_track ...

  9. shell for 循环数组

    name=(aa bb) ;i<${#name[*]};i++)) do name=${name[i]} echo "$name" done

  10. [LeetCode] 105. 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Preorder and Inorder Traversal_Medium tag: Tree Traversal

    Given preorder and inorder traversal of a tree, construct the binary tree. Note:You may assume t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