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O编程

IO(input/output)。凡是用到数据交换的地方,都会涉及io编程,例如磁盘,网络的数据传输。在IO编程中,stream(流)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分为输入流(input stream)和输出流(output stream)。可以把流季节为一个水管,数据相当于水管中的水,但是只能单向流动,所以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假设两个水管,一个负责输入,一个负责输出,这样读写就可以实现同步。

2.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释器锁

在Python中,GIL导致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进入解释器。

计算机有些操作不依赖于CPU,I/O操作几乎不利用,IO密集型不占用CPU,多线程可完成

计算操作都要用到CPU,适合多进程

  • IO密集型任务或函数,可以用多线程
  • 计算密集型任务函数,sorry,改C
  • 计算密集型程序适合C语言多线程,I/O密集型适合脚本语言开发的多线程

线程和进程的区别:

  • 线程共享创建它的进程的地址空间; 进程有自己的地址空间。
  • 线程可以直接访问其进程的数据段; 进程有自己的父进程的数据段副本。
  • 线程可以直接与其进程的其他线程进行通信; 进程必须使用进程间通信来与兄弟进程进行通信。
  • 新线程很容易创建; 新进程需要父进程的重复。
  • 线程可以对相同进程的线程进行相当的控制;
  • 流程只能控制子进程。
  • 对主线程的更改(取消,优先级更改等)可能会影响进程的其他线程的行为; 对父进程的更改不会影响子进程。

进程优点:同时利用多个CPU,同时进行多个操作;缺点:耗费资源(需要开辟多个内存空间)

线程优点:共享多个资源,IO操作,创造并发操作;缺点:抢占资源

3.threading模块

threading模块对象
Thread    表示一个线程的执行的对象
Lock 锁原语对象(跟thread模块里的锁对象相同)
RLock 可重入锁对象。使单线程可以再次获得已经获得了的锁(递归锁定)
Condition条件变量对象能让一个线程停下来,等待其他线程满足了某个“条件”。如状态的改变或值的改变
Event 通用的条件变量。多个线程可以等待某个时间的发生,在事件发生后,所有的线程都被激活
Semaphore 为等待锁的线程提供一个类似“等候室”的结构
BoundedSemaphore 与Semaphore类似,只是它不允许超过初始值
Timer 与thread类似,只是它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运行
Barrier 创建一个障碍,必须达到指定数量的线程后才可以继续

3.1线程的两种调用方式

#直接调用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begin=time.time()
def foo(n):
print('start-foo%s'%n)
time.sleep(1)
print('end foo') def bar(n):
print('start-bar%s'%n)
time.sleep(2)
print('end bar') # foo(2)
# bar(2)
t1=threading.Thread(target=foo,args=(1,))
t2=threading.Thread(target=bar,args=(1,))
t1.start()
t2.start()
end=time.time()
print('_________main_________')
print(t1.getName())
print(t2.getName())
print(end-begin)
#继承式调用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class My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num):
threading.Thread.__init__(self)
self.num = num def run(self): #定义每个线程要运行的函数
print("running on number:%s" % self.num)
time.sleep(4) if __name__ == '__main__':
t1 = MyThread(111)
t2 = MyThread(222)
t1.start()
t2.start()

threading的Thread类主要的运行对象

函数
start() 开始线程的执行
run() 定义线程的功能的函数(一般会被子类重写)
join(timeout=None) 程序挂起,直到线程结束;如果给了timeout,则最多阻塞timeout秒
getName() 返回线程的名字
setName(name) 设置线程的名字
isAlive() 布尔标志,表示这个线程是否还在运行中
isDaemon() 返回线程的daemon标志
setDaemon(daemonic) 把线程的daemon标志设为daemonic(一定要在调用start()函数前调用)
threading.currentThread(): 返回当前的线程变量。
threading.enumerate(): 返回一个包含正在运行的线程的list。正在运行指线程启动后、结束前,不包括启动前和终止后的线程。

3.2 join and setDaemon

import threading
from time import ctime,sleep def music(func):
for i in range(2):
print ("Begin listening to %s. %s" %(func,ctime()))
sleep(2)
print("end listening %s"%ctime()) def move(func):
for i in range(2):
print ("Begin watching at the %s! %s" %(func,ctime()))
sleep(5)
print('end watching %s'%ctime()) threads = []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music,args=('七里香',))
threads.append(t1)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move,args=('阿甘正传',))
threads.append(t2) # join在子线程完成运行之前,这个子线程的父线程将一直被阻塞。
if __name__ == '__main__':
t2.setDaemon(True)
for t in threads:
t.setDaemon(True)#守护线程,必须在start() 方法调用之前设置, 如果不设置为守护线程程序会被无限挂起。
t.start()
# t.join()#跟线程没有关系了,像正常一样运行,没意义
t1.join()
# t2.join()########考虑这三种join位置下的结果?
print(threading.current_thread())
print(threading.active_count())
print ("all over %s" %ctime())

join()会等到线程结束,或者在给了timeout参数的时候,等到超时为止。使用join()比使用一个等待锁释放的无限循环清楚一些(也称“自旋锁”)。

join()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是它可以完全不用调用。一旦线程启动后,就会一直运行,直到线程的函数结束,退出为止。
如果你的主线程除了等线程结束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如处理或等待其他的客户请求),那就不用调用join(),只有在你要等待线程结束的时候才要调用join()。

setDaemon(True):将线程声明为守护线程,必须在start() 方法调用之前设置, 如果不设置为守护线程程序会被无限挂起。这个方法基本和join是相反的。当我们 在程序运行中,执行一个主线程,如果主线程又创建一个子线程,主线程和子线程 就分兵两路,分别运行,那么当主线程完成想退出时,会检验子线程是否完成。如 果子线程未完成,则主线程会等待子线程完成后再退出。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 只要主线程完成了,不管子线程是否完成,都要和主线程一起退出,这时就可以 用setDaemon方法

3.3 同步锁Lock

由于线程之间是进行随机调度,并且每个线程可能只执行n条执行之后,当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同一条数据时可能会出现脏数据,所以,出现了线程锁 - 同一时刻允许一个线程执行操作。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def addNum():
global num #在每个线程中都获取这个全局变量
num-=1
temp=num
print('--get num:',num )
print('看下结果是0')
print('再看下结果')
time.sleep(0.001)
num =temp-1 #对此公共变量进行-1操作 num = 100 #设定一个共享变量
thread_list = []
for i in range(100):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addNum)
t.start()
thread_list.append(t) for t in thread_list: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t.join() print('final num:', num )

注意:

1:  why num-=1没问题呢?这是因为动作太快(完成这个动作在切换的时间内)

2: if sleep(1),现象会更明显,100个线程每一个一定都没有执行完就进行了切换,我们说过sleep就等效于IO阻塞,1s之内不会再切换回来,所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99.

多个线程都在同时操作同一个共享资源,所以造成了资源破坏,怎么办呢?

有同学会想用join呗,但join会把整个线程给停住,造成了串行,失去了多线程的意义,而我们只需要把计算(涉及到操作公共数据)的时候串行执行。

我们可以通过同步锁来解决这种问题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begin=time.time()
def addNum():
global num #在每个线程中都获取这个全局变量
# num-=1
lock.acquire()
temp=num
# print('--get num:',num )
time.sleep(0.0001)
num =temp-1 #对此公共变量进行-1操作
lock.release()
num = 100 #设定一个共享变量
thread_list = []
lock=threading.Lock()
for i in range(100):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addNum)
t.start()
thread_list.append(t)
for t in thread_list: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t.join()
end=time.time()
print('final num:', num )
print(end-begin)

同步锁与GIL的关系?

Python的线程在GIL的控制之下,线程之间,对整个python解释器,对python提供的C API的访问都是互斥的,这可以看作是Python内核级的互斥机制。但是这种互斥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我们还需要另外一种可控的互斥机制———用户级互斥。内核级通过互斥保护了内核的共享资源,同样,用户级互斥保护了用户程序中的共享资源。

GIL 的作用是:对于一个解释器,只能有一个thread在执行bytecode。所以每时每刻只有一条bytecode在被执行一个thread。GIL保证了bytecode 这层面上是thread safe的。
但是如果你有个操作比如 x += 1,这个操作需要多个bytecodes操作,在执行这个操作的多条bytecodes期间的时候可能中途就换thread了,这样就出现了data races的情况了。

Lock(指令锁)是可用的最低级的同步指令。Lock处于锁定状态时,不被特定的线程拥有。Lock包含两种状态——锁定和非锁定,
以及两个基本的方法。可以认为Lock有一个锁定池,当线程请求锁定时,将线程至于池中,直到获得锁定后出池。
池中的线程处于状态图中的同步阻塞状态。
构造方法:Lock()
实例方法:
acquire([timeout]): 使线程进入同步阻塞状态,尝试获得锁定。
release(): 释放锁。使用前线程必须已获得锁定,否则将抛出异常。

3.4 线程死锁和递归锁

在线程间共享多个资源的时候,如果两个线程分别占有一部分资源并且同时等待对方的资源,就会造成死锁,因为系统判断这部分资源都正在使用,所有这两个线程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一直等待下去。

RLock(可重入锁)是一个可以被同一个线程请求多次的同步指令。RLock使用了“拥有的线程”和“递归等级”的概念,
处于锁定状态时,RLock被某个线程拥有。拥有RLock的线程可以再次调用acquire(),释放锁时需要调用release()相同次数。
可以认为RLock包含一个锁定池和一个初始值为0的计数器,每次成功调用 acquire()/release(),计数器将+1/-1,为0时锁处于未锁定状态。
构造方法:RLock()
实例方法:acquire([timeout])/release(): 跟Lock差不多。

#__author: greg
#date: 2017/9/17 21:38
# 线程死锁和递归锁
# Thread deadlocks and recursive locks
import threading,time
class my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doA(self):
lockA.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A",time.ctime())
time.sleep(3)
lockB.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B",time.ctime())
lockB.release()
lockA.release() def doB(self):
lockB.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B",time.ctime())
time.sleep(2)
lockA.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A",time.ctime())
lockA.release()
lockB.release() def run(self):
self.doA()
self.doB() if __name__=="__main__":
lockA=threading.Lock()
lockB=threading.Lock()
threads=[]
for i in range(5):
threads.append(myThread())
for t in threads:
t.start()
for t in threads:
t.join()#等待线程结束

解决办法:使用递归锁,将 lockA=threading.Lock() lockB=threading.Lock()

改为Rlock
为了支持在同一线程中多次请求同一资源,python提供了“可重入锁”:threading.RLock。RLock内部维护着一个Lock和一个counter变量,counter记录了acquire的次数,从而使得资源可以被多次acquire。直到一个线程所有的acquire都被release,其他的线程才能获得资源。

#__author: greg
#date: 2017/9/17 21:49
import threading,time
class my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doA(self):
lock.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A",time.ctime())
# time.sleep(2)
lock.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B",time.ctime())
lock.release()
lock.release() def doB(self):
lock.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C",time.ctime())
# time.sleep(3)
lock.acquire()
print(self.name,"gotlockD",time.ctime())
lock.release()
lock.release() def run(self):
self.doA()
self.doB() if __name__=="__main__":
# lockA=threading.Lock()
# lockB=threading.Lock()
lock = threading.RLock()
threads=[]
for i in range(5):
threads.append(myThread())
for t in threads:
t.start()
for t in threads:
t.join()#等待线程结束

3.5 单线程和多线程执行对比

import threading
from time import ctime, sleep class My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func, args, name='', verb=False):
threading.Thread.__init__(self)
self.name = name
self.func = func
self.args = args
self.verb = verb def getResult(self):
return self.res def run(self):
if self.verb:
print('starting', self.name, 'at:', ctime())
self.res = self.func(*self.args)
if self.verb:
print(self.name, 'finished at:', ctime()) def fib(x):
sleep(0.005)
if x < 2: return 1
return (fib(x-2) + fib(x-1)) def fac(x):
sleep(0.1)
if x < 2: return 1
return (x * fac(x-1)) def sum(x):
sleep(0.1)
if x < 2: return 1
return (x + sum(x-1)) funcs = (fib, fac, sum)
n = 12 def main():
nfuncs = range(len(funcs))
print('*** SINGLE THREAD')
for i in nfuncs:
print('starting', funcs[i].__name__,'at:', ctime())
print(funcs[i](n))
print(funcs[i].__name__, 'finished at:',ctime())
print('\n*** MULTIPLE THREADS')
threads = []
for i in nfuncs:
t = MyThread(funcs[i], (n,),
funcs[i].__name__)
threads.append(t)
for i in nfuncs:
threads[i].start()
for i in nfuncs:
threads[i].join()
print(threads[i].getResult())
print('all D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3.6 条件变量同步(Condition)

有一类线程需要满足条件之后才能够继续执行,Python提供了threading.Condition 对象用于条件变量线程的支持,它除了能提供RLock()或Lock()的方法外,还提供了 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

lock_con=threading.Condition([Lock/Rlock]): 锁是可选选项,不传人锁,对象自动创建一个RLock()。Condition(条件变量)通常与一个锁关联。需要在多个Contidion中共享一个锁时,可以传递一个Lock/RLock实例给构造方法,否则它将自己生成一个RLock实例。可以认为,除了Lock带有的锁定池外,Condition还包含一个等待池,池中的线程处于状态图中的等待阻塞状态,直到另一个线程调用notify()/notifyAll()通知;得到通知后线程进入锁定池等待锁定。

构造方法: Condition([lock/rlock])
实例方法:
acquire([timeout])/release(): 调用关联的锁的相应方法。
wait([timeout]): 调用这个方法将使线程进入Condition的等待池等待通知,并释放锁。使用前线程必须已获得锁定,否则将抛出异常。
notify(): 调用这个方法将从等待池挑选一个线程并通知,收到通知的线程将自动调用acquire()尝试获得锁定(进入锁定池);
其他线程仍然在等待池中。调用这个方法不会释放锁定。使用前线程必须已获得锁定,否则将抛出异常。
notifyAll(): 调用这个方法将通知等待池中所有的线程,这些线程都将进入锁定池尝试获得锁定。
调用这个方法不会释放锁定。使用前线程必须已获得锁定,否则将抛出异常。
wait():条件不满足时调用,线程会释放锁并进入等待阻塞;
notify():条件创造后调用,通知等待池激活一个线程;
notifyAll():条件创造后调用,通知等待池激活所有线程。

#__author: greg
#date: 2017/9/18 11:21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product = None# 商品
con = threading.Condition()# 条件变量
def produce():# 生产者方法
global product
if con.acquire():
while True:
if product is None:
print('produce...')
product = 'anything'
con.notify() # 通知消费者,商品已经生产
con.wait()# 等待通知
time.sleep(2) def consume():# 消费者方法
global product
if con.acquire():
while True:
if product is not None:
print('consume...')
product = None
con.notify() # 通知生产者,商品已经没了
con.wait() # 等待通知
time.sleep(2)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produce)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consume)
t2.start()
t1.start()

3.7 事件event

python线程的事件用于主线程控制其他线程的执行,事件主要提供了三个方法 set、wait、clear。

事件处理的机制:全局定义了一个“Flag”,如果“Flag”值为 False,那么当程序执行 event.wait 方法时就会阻塞,如果“Flag”值为True,那么event.wait 方法时便不再阻塞。

  • clear:将“Flag”设置为False
  • set:将“Flag”设置为True

event.isSet():返回event的状态值;

event.wait():如果 event.isSet()==False将阻塞线程;

event.set(): 设置event的状态值为True,所有阻塞池的线程激活进入就绪状态, 等待操作系统调度;

event.clear():恢复event的状态值为False。

#__author: greg
#date: 2017/9/18 19:37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event = threading.Event() def func():
# 等待事件,进入等待阻塞状态
print('%s wait for event...' % threading.currentThread().getName())
event.wait()
# 收到事件后进入运行状态
print('%s recv event.' % threading.currentThread().getName())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func)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func)
t1.start()
t2.start()
time.sleep(2)
print('MainThread set event.')# 发送事件通知
event.set()

threading基于Java的线程模型设计。锁(Lock)和条件变量(Condition)在Java中是对象的基本行为(每一个对象都自带了锁和条件变量),
而在Python中则是独立的对象。Python Thread提供了Java Thread的行为的子集;没有优先级、线程组,线程也不能被停止、暂停、恢复、中断。
Java Thread中的部分被Python实现了的静态方法在threading中以模块方法的形式提供。
threading 模块提供的常用方法:
threading.currentThread(): 返回当前的线程变量。
threading.enumerate(): 返回一个包含正在运行的线程的list。正在运行指线程启动后、结束前,不包括启动前和终止后的线程。
threading.activeCount(): 返回正在运行的线程数量,与len(threading.enumerate())有相同的结果。

Event(事件)是最简单的线程通信机制之一:一个线程通知事件,其他线程等待事件。
Event内置了一个初始为False的标志,当调用set()时设为True,调用clear()时重置为 False
wait()将阻塞线程至等待阻塞状态。Event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版的 Condition
Event没有锁,无法使线程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构造方法:
Event()实例方法
isSet(): 当内置标志为True时返回True。
set(): 将标志设为True,并通知所有处于等待阻塞状态的线程恢复运行状态。
clear(): 将标志设为False。
wait([timeout]): 如果标志为True将立即返回,否则阻塞线程至等待阻塞状态,等待其他线程调用set()。
3.8信号量(Semaphore)

Semaphore/BoundedSemaphore

Semaphore(信号量)是计算机科学史上最古老的同步指令之一。Semaphore管理一个内置的计数器,

每当调用acquire()时-1,调用release() 时+1。计数器不能小于0;当计数器为0时,
acquire()将阻塞线程至同步锁定状态,直到其他线程调用release()。
基于这个特点,Semaphore经常用来同步一些有“访客上限”的对象,比如连接池。
BoundedSemaphore 与Semaphore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将在调用release()时检查计数器的值是否超过了计数器的初始值,
如果超过了将抛出一个异常。
构造方法: Semaphore(value=1): value是计数器的初始值。
实例方法:
acquire([timeout]): 请求Semaphore。如果计数器为0,将阻塞线程至同步阻塞状态;否则将计数器-1并立即返回。
release(): 释放Semaphore,将计数器+1,如果使用BoundedSemaphore,还将进行释放次数检查。
release()方法不检查线程是否已获得 Semaphore。


#__author: greg
#date: 2017/9/18 10:02
import threading,time
class my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run(self):
if semaphore.acquire():
print(self.name)
time.sleep(3)
semaphore.release() if __name__=="__main__":
semaphore=threading.Semaphore(10)
thrs=[]
for i in range(100):
thrs.append(myThread())
for t in thrs:
t.start()
#__author: greg
#date: 2017/9/18 11:28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semaphore = threading.Semaphore(2)# 计数器初值为2,比较4
# semaphore = threading.BoundedSemaphore(2)
def func():
# 请求Semaphore,成功后计数器-1;计数器为0时阻塞
print('%s acquire semaphore...' % threading.currentThread().getName())
if semaphore.acquire():
print('%s get semaphore' % threading.currentThread().getName())
time.sleep(4)
print('%s release semaphore' % threading.currentThread().getName())# 释放Semaphore,计数器+1
semaphore.release()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func)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func)
t3 = threading.Thread(target=func)
t4 = threading.Thread(target=func)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t4.start()
time.sleep(2)
# 没有获得semaphore的主线程也可以调用release
# 若使用BoundedSemaphore,t4释放semaphore时将抛出异常
print('MainThread release semaphore without acquire')
semaphore.release()

实例2

Python:多线程编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多线程编程

    Python多线程编程中常用方法: 1.join()方法:如果一个线程或者在函数执行的过程中调用另一个线程,并且希望待其完成操作后才能执行,那么在调用线程的时就可以使用被调线程的join方法join( ...

  2. 关于python多线程编程中join()和setDaemon()的一点儿探究

    关于python多线程编程中join()和setDaemon()的用法,这两天我看网上的资料看得头晕脑涨也没看懂,干脆就做一个实验来看看吧. 首先是编写实验的基础代码,创建一个名为MyThread的  ...

  3. day-3 python多线程编程知识点汇总

    python语言以容易入门,适合应用开发,编程简洁,第三方库多等等诸多优点,并吸引广大编程爱好者.但是也存在一个被熟知的性能瓶颈:python解释器引入GIL锁以后,多CPU场景下,也不再是并行方式运 ...

  4. python 多线程编程

    这篇文章写的很棒http://blog.csdn.net/bravezhe/article/details/8585437 使用threading模块实现多线程编程一[综述] Python这门解释性语 ...

  5. python多线程编程—同步原语入门(锁Lock、信号量(Bounded)Semaphore)

    摘录python核心编程 一般的,多线程代码中,总有一些特定的函数或者代码块不希望(或不应该)被多个线程同时执行(比如两个线程运行的顺序发生变化,就可能造成代码的执行轨迹或者行为不相同,或者产生不一致 ...

  6. 线程和Python—Python多线程编程

    线程和Python 本节主要记录如何在 Python 中使用线程,其中包括全局解释器锁对线程的限制和对应的学习脚本. 全局解释器锁 Python 代码的执行是由 Python 虚拟机(又叫解释器主循环 ...

  7. python多线程编程(3): 使用互斥锁同步线程

    问题的提出 上一节的例子中,每个线程互相独立,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假设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全局的计数num,每个线程获取这个全局的计数,根据num进行一些处理,然后将num加1.很容易写出这样的 ...

  8. python多线程编程-queue模块和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摘录python核心编程 本例中演示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然后将其放到类似队列的数据结构中.生产商品中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同样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使用queue ...

  9. python 多线程编程之进程和线程基础概念

    多线程编程 在多线程(multithreaded,MT)出现之前,计算机程序的执行都是由单个步骤序列组成的,该序列组合在主机的CPU中按照同步顺序执行.无论是任务本身需要按照步骤顺序执行,还是整个过程 ...

  10. thread模块—Python多线程编程

    Thread 模块 *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建议使用 thread 进行多线程编程,本文档只为学习(或熟悉)多线程使用. Thread 模块除了派生线程外,还提供了基本的同步数据结构,称为锁对象(lo ...

随机推荐

  1. Maven-环境搭建以及建立Maven项目

    Maven项目对象模型(POM),可以通过一小段描述信息来管理项目的构建,报告和文档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多的不说,直接开始这章节的主要内容. 1.maven下载地址http://maven.apac ...

  2. Extjs6(四)——侧边栏导航根据路由跳转页面

    本文基于ext-6.0.0 之前做的时候这个侧边栏导航是通过tab切换来切换页面的,但是总感觉不太对劲,现在终于发现怎么通过路由跳转了,分享给大家,可能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望大家读后可以给些指点.欢迎留 ...

  3. TensorFlow问题:The TensorFlow library wasn't compiled to use SSE4.2 instructions, but these are available on your machine and could speed up CPU computations.

    1. 问题描述 The TensorFlow library wasn't compiled to use SSE4.2 instructions, but these are available o ...

  4. win10 uwp App-to-app communication 应用通信

    这篇文章都是乱说的,如果觉得有不好的,可以发我邮箱 应用之间需要相互的发送信息,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分享 有个人看到一个网页很好,于是就希望把这个网页发送到邮件,那么这样的话就是使用应用通信. 因为每个应 ...

  5. uva1629,Cake Slicing,记忆化搜索

    同上个题一样,代码相似度极高,或者说可以直接用一个模板吧 dp[i,j,p,q]表示一块长为j-i+1,宽为q-p+1,左上角在位置(i,j)上的蛋糕,dp[]表示当前状态下的最优值,然后对该块蛋糕枚 ...

  6. 浅谈 var 关键字

    提起 var关键子,程序员的第一反应就是JavaScript, 事实上这个关键子在其他语言中也有被采用. 比如说C#, 比如说kotlin, 用法和JavaScript中使用差不多,作为要声明变量的前 ...

  7. Spring 为Bean对象执行初始化和销毁方法

    1)初始化: ①可以利用<bean>元素的init-method="方法名"属性指定初始化方法. ②指定的初始化方法是在构造方法调用后自动执行.若非单例模式,则每创建一 ...

  8. C++虚函数(09)

    一旦基类定义了虚函数,该基类的派生类中的同名函数也自动称为虚函数. 虚函数只能是类中的一个成员函数,但不能是静态成员,关键字virtual用于类中该函数的声明中. 关键字virtual指示C++编译器 ...

  9. 【20171026早】alert(1) to win - 第六、七、八题

    早上7点起床,又写了一篇小说发在了起点网上,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点击这里 忙完后,继续练习,刚开始发现自己答题的速度有些慢,可能是因为对于html,javascript知识不是很精通,但是话又说回来,谁 ...

  10. 使用jQuery判断元素是否在可视区域

    $("#app").offset().top; offset().top表示 绝对偏移值,比如说有一个很长的页面,#app这个元素 在最底下,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