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Node与Secondary NameNode

很多人都认为,Secondary NameNode是NameNode的备份,是为了防止NameNode的单点失败的,其实并不是在这样。文章Secondary Namenode - What it really do? (需FQ)写的很通俗易懂,现将其翻译如下:

Secondary NameNode: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在Hadoop中,有一些命名不好的模块,Secondary NameNode是其中之一。从它的名字上看,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NameNode的备份。但它实际上却不是。

很多Hadoop的初学者都很疑惑,Secondary NameNode究竟是做什么的,而且它为什么会出现在HDFS中。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要解释下Secondary NameNode在HDFS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它的名字来看,你可能认为它跟NameNode有点关系。没错,你猜对了。因此在我们深入了解Secondary NameNode之前,我们先来看看NameNode是做什么的。

NameNode

NameNode主要是用来保存HDFS的元数据信息,比如命名空间信息,块信息等。当它运行的时候,这些信息是存在内存中的。但是这些信息也可以持久化到磁盘上。

上面的这张图片展示了NameNode怎么把元数据保存到磁盘上的。这里有两个不同的文件:

fsimage - 它是在NameNode启动时对整个文件系统的快照
edit logs - 它是在NameNode启动后,对文件系统的改动序列
只有在NameNode重启时,edit logs才会合并到fsimage文件中,从而得到一个文件系统的最新快照

但是在生产集群中NameNode是很少重启的,这也意味着当NameNode运行了很长时间后,edit logs文件会变得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下面一些问题:

edit logs文件会变的很大,怎么去管理这个文件是一个挑战。
NameNode的重启会花费很长时间,因为有很多改动[笔者注:在edit logs中]要合并到fsimage文件上。
如果NameNode挂掉了,那我们就丢失了很多改动因为此时的fsimage文件非常旧。
因此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易于管理的机制来帮助我们减小edit logs文件的大小和得到一个最新的fsimage文件,这样也会减小在NameNode上的压力。

这跟Windows的恢复点是非常像的,Windows的恢复点机制允许我们对OS进行快照,这样当系统发生问题时,我们能够回滚到最新的一次恢复点上。

现在我们明白了NameNode的功能和所面临的挑战 - 保持文件系统最新的元数据。那么,这些跟Secondary NameNode又有什么关系呢?

Secondary NameNode

SecondaryNameNode就是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的,它的职责是合并NameNode的edit logs到fsimage文件中。

上面的图片展示了Secondary NameNode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它定时到NameNode去获取edit logs,并更新到fsimage上。[笔者注:Secondary NameNode自己的fsimage]
一旦它有了新的fsimage文件,它将其拷贝回NameNode中。
NameNode在下次重启时会使用这个新的fsimage文件,从而减少重启的时间。
Secondary NameNode的整个目的是在HDFS中提供一个检查点。它只是NameNode的一个助手节点。这也是它在社区内被认为是检查点节点的原因。

现在,我们明白了Secondary NameNode所做的不过是在文件系统中设置一个检查点来帮助NameNode更好的工作。它不是要取代掉NameNode也不是NameNode的备份。

所以从现在起,让我们养成一个习惯,称呼它为检查点节点吧。

这篇文章基本上已经清楚的介绍了Secondary NameNode的工作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后补充一点细节,是关于NameNode是什么时候将改动写到edit logs中的?

这个操作实际上是由DataNode的写操作触发的,当我们往DataNode写文件时,DataNode会跟NameNode通信,告诉NameNode什么文件的第几个block放在它那里,NameNode这个时候会将这些元数据信息写到edit logs文件中。

NameNode HA与Secondary NameNode

在hadoop2.0之前,namenode只有一个,存在单点问题(虽然hadoop1.0有secondarynamenode,checkpointnode,buckcupnode这些,但是单点问题依然存在),在hadoop2.0引入了HA机制。

hadoop2.0的HA机制官方介绍了有2种方式,一种是NFS(Network File System)方式,另外一种是QJM(Quorum Journal Manager)方式。

2 基本原理

hadoop2.0的HA 机制有两个namenode,一个是active namenode,状态是active;另外一个是standby namenode,状态是standby。

两者的状态是可以切换的,但不能同时两个都是active状态,最多只有1个是active状态。只有active namenode提供对外的服务,standby namenode是不对外服务的。

active namenode和standby namenode之间通过NFS或者JN(journalnode,QJM方式)来同步数据。

active namenode会把最近的操作记录写到本地的一个edits文件中(edits file),并传输到NFS或者JN中。

standby namenode定期的检查,从NFS或者JN把最近的edit文件读过来,然后把edits文件和fsimage文件合并成一个新的fsimage,合并完成之后会通知active namenode获取这个新fsimage。

active namenode获得这个新的fsimage文件之后,替换原来旧的fsimage文件。

这样,保持了active namenode和standby namenode的数据的实时同步,standby namenode可以随时切换成active namenode(譬如active namenode挂了)。

而且还有一个原来hadoop1.0的secondarynamenode,checkpointnode,buckcupnode的功能:合并edits文件和fsimage文件,使fsimage文件一直保持更新。

所以启动了hadoop2.0的HA机制之后,secondarynamenode,checkpointnode,buckcupnode这些都不需要了。

3 NFS方式

NFS作为active namenode和standby namenode之间数据共享的存储。active namenode会把最近的edits文件写到NFS,而standby namenode从NFS中把数据读过来。

这个方式的缺点是,如果active namenode或者standby namenode有一个和NFS之间网络有问题,则会造成他们之前数据的同步出问题。

4 QJM(Quorum Journal Manager )方式

QJM的方式可以解决上述NFS容错机制不足的问题。active namenode和standby namenode之间是通过一组journalnode(数量是奇数,可以是3,5,7...,2n+1)来共享数据。

active namenode把最近的edits文件写到2n+1个journalnode上,只要有n+1个写入成功就认为这次写入操作成功了,然后standby namenode就可以从journalnode上读取了。

可以看到,QJM方式有容错的机制,可以容忍n个journalnode的失败。

5 主备节点的切换

active namenode和standby namenode可以随时切换。当active namenode挂掉后,也可以把standby namenode切换成active状态,成为active namenode。

可以人工切换和自动切换。人工切换是通过执行HA管理的命令来改变namenode的状态,从standby到active,或者从active到standby。

自动切换则在active namenode挂掉的时候,standby namenode自动切换成active状态,取代原来的active
namenode成为新的active namenode,HDFS继续正常工作。

主备节点的自动切换需要配置zookeeper。active namenode和standby namenode把他们的状态实时记录到zookeeper中,zookeeper监视他们的状态变化。

当zookeeper发现active namenode挂掉后,会自动把standby namenode切换成active namenode。

6 实战tips

  • QJM方式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本身就有fencing的功能,二是通过多个journal节点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所以建议在生成环境中采用QJM的方式。
  • journalnode消耗的资源很少,不需要额外的机器专门来启动journalnode,可以从hadoop集群中选几台机器同时作为journalnode。

一探究竟:Namenode、SecondaryNamenode、NamenodeHA关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XSS钓鱼某网约车后台一探究竟,乘客隐私暴露引发思考

    i春秋作家:onls辜釉 最近的某顺风车命案,把网约车平台推上了风口浪尖,也将隐私信息管理.审查的讨论面进一步扩大.这让我不禁联想起自己今年春节的遭遇,当时公司放假准备回家过年,我妈给我推荐了一个在我 ...

  2. FromHandle临时对象一探究竟

    我们在调用CWnd::GetDlgItem()函数时,MSDN告诉我们:The returned pointer may be temporary and should not be stored f ...

  3. 存储系统设计——NVMe SSD性能影响因素一探究竟

    目录1 存储介质的变革 2 NVME SSD成为主流 2.1 NAND FLASH介质发展 2.2 软件层面看SSD——多队列技术 2.3 深入理解SSD硬件 3 影响NVME SSD的性能因素 3. ...

  4. 图像原始格式(YUV444 YUV422 YUV420)一探究竟

    前段时间搞x264编码测试,传参的时候需要告诉编码器我的原始数据格式是什么,其中在x264.h头文件中定义了如下一堆类型. /* Colorspace type */ #define X264_CSP ...

  5. Android AIDL 一探究竟

    AIDL ---(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Android接口定义语言 简述: 1.什么时候使用? 通信方式 使用场景 AIDL IPC .多个应用程 ...

  6. UI前端开发都是做什么的以及html、css、php、js等究竟是神马关系

    第一个问题: 1.UI,是视觉方面的呈现.一个网页首先由UI完成整体设计,然后把每一个模块切图,例如组件.logo.版块等.常用工具:PS,AI,DW. 2.前端,是将UI的设计代码化,因为计算机无法 ...

  7. 一探究竟:善用 MaxCompute Studio 分析 SQL 作业

    头疼的问题 MaxCompute 用户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同一个周期任务,为什么最近几天比之前慢了很多?或者为什么之前都能按时产出的作业最近经常破线? 通常来说,引起作业执行变慢的原因有:quota 组 ...

  8. 多线程进阶——JUC并发编程之CountDownLatch源码一探究竟

    1.学习切入点 JDK的并发包中提供了几个非常有用的并发工具类. CountDownLatch. CyclicBarrier和 Semaphore工具类提供了一种并发流程控制的手段.本文将介绍Coun ...

  9. Secondary NameNode究竟是做什么的

    Secondary NameNode: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在hadoop中,有一些命名不好的模块,Secondary NameNode是其中之一.从它的名字上看,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NameNode的备 ...

随机推荐

  1. Visual Studio 2017中使用Libman管理客户端库

    什么是Libman 微软在Visual Studio 2017 15.8版本中内嵌了一个新的工具Library Manager. Library Manager(简称Libman)是一个客户端库管理工 ...

  2. asp.net core 系列 1 概述

    一.   概述 ASP.NET Core 是一个跨平台的高性能开源框架,可以用来:建置 Web 应用程序和服务.IoT应用和移动后端.在 Windows macOS 和 Linux 上使用喜爱的开发工 ...

  3. macOS webview编程

    好像是macOS10.10之后,以及iOS8之后,新出现的WKWebview组件就迅速的替代了Webview及UIWebView.后者的确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bug,诸如架构导致的速度缓慢和内存泄漏. ...

  4. dotnet core 开发无缝兼容Http和Websocket协议的接口服务

    在应用接口开发中往往要针对不同协义开发相应的代理服务,但对于Websocket和http这两种协议来说就有些不同,从实现上来看Websocket可以说是Http的升级子协议, 两者在协议处理上基本一致 ...

  5. [Python Web]常见的 POST 提交数据的方式

    本文参考整理于:https://imququ.com/post/four-ways-to-post-data-in-http.html 简介 这里介绍了,用 POST 方法提交数据时,常见的三种方式: ...

  6. 为啥用ip不可以访问知乎,而百度却可以?

    我们先来ping知乎的域名,然后可以得到响应的服务器的ip 之后我们用浏览器来访问这个ip,结果如下 被拒绝访问了. 而用ip来访问百度,则没啥问题,如图 访问知乎的时候,域名可以访问,ip不可以访问 ...

  7. 前端笔记之JavaScript(十)深入JavaScript节点&DOM&事件

    一.DOM JavaScript语言核心.变量的定义.变量的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函数.if语句.for循环.算法等等.这些东西都属于语言核心,下次继续学习语言核心就是面向对象了.JavaScript ...

  8. Perl IO:文件锁

    文件锁 当多个进程或多个程序都想要修同一个文件的时候,如果不加控制,多进程或多程序将可能导致文件更新的丢失. 例如进程1和进程2都要写入数据到a.txt中,进程1获取到了文件句柄,进程2也获取到了文件 ...

  9. InterLocked学习笔记

    在进行多线程编程的时候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多线程的同步,什么是同步呢?字面意思就是使多个不在同一线程执行的代码统一到一个线程中执行,但是对执行中的线程过程却无法控制,这就造成了多个线程可能同时操作同一个 ...

  10. 后端开发者的Vue学习之路(二)

    目录 上篇内容回顾: 数据绑定 表单输入框绑定 单行文本输入框 多行文本输入框 复选框checkbox 单选框radio 选择框select 数据绑定的修饰符 .lazy .number .tr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