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ution

这题的解法很妙啊... 考虑这三个点可能的形态: 令它们的重心为距离到这三个点都相同的节点, 则其中两个点分别在重心的两棵子树中, 且到重心的距离相等; 第三个点可能在重心的一棵不同于前两个点子树上, 也有可能在重心往上走可以到达的位置上.

定义数组\(f[i][j]\)表示在以\(i\)为根的子树下与\(i\)的距离为\(j\)的节点个数; \(g[i][j]\)表示在以\(i\)为根的子树下, 有多少个点对满足如下条件: 这个点对到它们LCA的距离相同, 我们假设其为\(d\), 则\(i\)到它们的LCA的距离为\(d - i\), 也就是说, 假如这两个点要找到一个在\(i\)上方的第三个点组成一组答案, 则第三个点到\(i\)的距离为\(j\).

考虑枚举每个点作为重心的情况. 进行一次DFS, 令\(u\)为当前点, \(v\)为\(u\)的一个子节点, 则有:

\[ans += \sum_i g[u][i] \times f[v][i - 1] + g[v][i] \times f[u][i - 1] \\
g[u][i] += g[v][i + 1] + f[u][i] \times f[v][i - 1] \\
f[u][i] += f[v][i - 1] \\
\]

然后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的转移是\(O(n^2)\)的... 考虑如何优化: 我们注意到, 当一个点\(u\)计算其第一个子节点时, 可以直接将\(f[u][i]\)赋值为\(f[v][i - 1]\), \(g[u][i]\)赋值为\(g[v][i + 1]\), 因此在计算完这个子节点后, 直接对返回的数组指针进行位移就可以得到当前点的\(f\)和\(g\). 因此考虑采用按深度树链剖分的方法, 从重儿子处继承\(f\)和\(g\)数组.

时间复杂度: \(O(n)\). 为什么? 不会证. 以后学了长链剖分再填坑吧.

由于数组是动态开的, 同时还存在指针变化的操作, 因此边界可能比较难计算. 假如你比较懒, 就直接将数组大小/对答案贡献的范围调大一些, 这样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ctype>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ring> namespace Zeonfai
{
inline int getInt()
{
int a = 0, sgn = 1;
char c;
while(! isdigit(c = getchar())) if(c == '-') sgn *= -1;
while(isdigit(c)) a = a * 10 + c - '0', c = getchar();
return a * sgn;
}
}
const int N = (int)5e4;
int n;
struct result
{
long long *first, *second;
inline result() {}
inline result(long long *_first, long long *_second)
{
first = _first; second = _second;
}
};
long long ans;
struct tree
{
struct node
{
std::vector<node*> edg;
int maxDepth, dep;
node *hvy;
inline void clear()
{
edg.clear(); hvy = NULL;
}
}nd[N + 1];
inline void clear()
{
for(int i = 1; i <= n; ++ i) nd[i].clear();
}
inline void addEdge(int u, int v)
{
nd[u].edg.push_back(nd + v); nd[v].edg.push_back(nd + u);
}
void getDepth(node *u, node *pre)
{
u->maxDepth = u->dep = pre == NULL ? 0 : pre->dep + 1;
for(auto v : u->edg) if(v != pre)
{
getDepth(v, u); u->maxDepth = std::max(u->maxDepth, v->maxDepth);
if(u->hvy == NULL || v->maxDepth > u->hvy->maxDepth) u->hvy = v;
}
}
result decomposition(node *u, node *pre, node *tp)
{
result res;
long long *f, *g;
if(u->hvy != NULL) res = decomposition(u->hvy, u, tp), f = res.first - 1, g = res.second + 1;
else
{
int len = u->dep - tp->dep + 10; //懒得想边界了, 直接开大一些, 求对答案的时候也求多一些就可以了
f = new long long[len << 1]; memset(f, 0, len << 1 << 3); f += len;
g = new long long[len << 1]; memset(g, 0, len << 1 << 3);
}
f[0] = 1; ans += g[0];
for(auto v : u->edg) if(v != pre && v != u->hvy)
{
int len = v->maxDepth - v->dep + 1;
res = decomposition(v, u, v); long long *_f = res.first, *_g = res.second;
for(int i = 1; i <= len; ++ i) ans += g[i] * _f[i - 1] + _g[i] * f[i - 1];
for(int i = 1; i <= len; ++ i) g[i] += _f[i - 1] * f[i];
for(int i = 0; i <= len; ++ i) g[i] += _g[i + 1];
for(int i = 1; i <= len; ++ i) f[i] += _f[i - 1];
}
return result(f, g);
}
}T;
int main()
{ #ifndef ONLINE_JUDGE freopen("thr.in", "r", stdin);
freopen("thr.out", "w", stdout); #endif using namespace Zeonfai;
while(n = getInt())
{
T.clear();
for(int i = 1; i < n; ++ i)
{
int u = getInt(), v = getInt();
T.addEdge(u, v);
}
T.getDepth(T.nd + 1, NULL);
ans = 0;
T.decomposition(T.nd + 1, NULL, T.nd + 1);
printf("%lld\n", ans);
}
}

update Wed, Aug 30:

长链剖分不过也就是这么一个东西罢了.

长链剖分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比如说给你一棵树, 每个节点有一个点权, 要求统计以每个点为根的子树下每个深度的点的最大权值是多少.

考虑普通的轻重链剖分, 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非常容易分析, 一条重链上的点共用一个数组, 因此从重儿子更新父亲的时间为\(O(1)\), 只需要移动数组指针即可; 一个点作为最大权值往上更新, 跳虚边的次数最多为\(\log n\)次, 因此时间复杂度\(O(n \log n)\).

这个复杂度实际上已经很优秀了, 并且在实际上这个\(\log\)还通常跑不满. 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有时间复杂度更优秀的线性做法. 考虑采取另一种树剖的策略, 按照深度剖分而非轻重. 我们令\(d_u\)表示以\(u\)为根的子树中节点的最大深度, 则处理每个点\(u\)的时间复杂度为\(\sum_{v为u的儿子}d_v - (d_u - 1)\), 其中减去的部分是由重儿子直接传上来而无需复制的部分, 则总的复杂度为

\[\begin{aligned}
\sum_u(\sum_v d_v - (d_u - 1))
&= \sum_{u为非根节点} d_u - \sum_{u为非叶子节点} d_u + n \\
&= \sum_{u, u为叶子节点} d_u - \sum_{u为根节点} d_u + n
\end{aligned}
\]

我们又有, 以一个叶子节点为根的子树的最大深度为1, 因此长链剖分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为\(O(n)\).

BZOJ 4543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二)Problem B: thr 既 长链剖分学习笔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BZOJ 4543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二)Problem B: thr

    Solution 这题的解法很妙啊... 考虑这三个点可能的形态: 令它们的重心为距离到这三个点都相同的节点, 则其中两个点分别在重心的两棵子树中, 且到重心的距离相等; 第三个点可能在重心的一棵不同 ...

  2.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二)】 thr (树形DP)

    Description 题解 (这可是一道很早就碰到的练习题然后我不会做不想做,没想到在Contest碰到欲哭无泪......) 题目大意是寻找三点对的个数,使得其中的三个点两两距离都为d. 问题在于 ...

  3.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六)Problem B: 矩阵

    Solution 最小割. 参考BZOJ 3144切糕 在那道题的基础上将建图方法稍作变形: 我们对格子进行黑白染色, 对于两个格子之和\(\le k\)的限制, 就可以确定其中一个是白色格子, 一个 ...

  4.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十)】 Azelso (期望DP)

    Time Limit: 1000 ms   Memory Limit: 256 MB Description 题解 状态表示: 这题的状态表示有点难想...... 设$f_i$表示第$i$个事件经过之 ...

  5.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八)】 crash的数列 (思考题)

    Description 题解 题目说这是一个具有神奇特性的数列!这句话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我们发现,如果套着这个数列的定义再从原数列引出一个新数列,它居然还是一样的...... 于是我们就想到了能不能用多 ...

  6.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十六)】 River (最大流)

    Description  Special Judge Hint 注意是全程不能经过两个相同的景点,并且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不能用同样的交通方式. 题解 题目大意:给定两组点,每组有$n$个点,有若干条跨组 ...

  7.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river

    HINT 注意是全程不能经过两个相同的景点,并且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不能用同样的交通方式. [吐槽] 嗯..看到这题的想法的话..先想到了每个点的度为2,然后就有点不知所措了 隐隐约约想到了网络流,但并没 ...

  8.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azelso

    [吐槽] 首先当然是要orzyww啦 以及orzyxq奇妙顺推很强qwq 嗯..怎么说呢虽然说之前零零散散做了一些概d的题目但是总感觉好像并没有弄得比较明白啊..(我的妈果然蒟蒻) 这题的话可以说是难 ...

  9. [2016北京集训测试赛17]crash的游戏-[组合数+斯特林数+拉格朗日插值]

    Description Solution 核心思想是把组合数当成一个奇怪的多项式,然后拉格朗日插值..:哦对了,还要用到第二类斯特林数(就是把若干个球放到若干个盒子)的一个公式: $x^{n}=\su ...

随机推荐

  1. Beats、Filebea入门

    1. Filebeat配置简介 2. Filebeat收集nginx日志 3. packetbeat简介与演示

  2. asp.net中使用ffmpeg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FFmpegArguments = @" -i D:\离歌 ...

  3. 巧用Windows Server 2008的NPS策略

    单位员工大部分是移动办公一族,由于病毒库更新不及时.系统补丁没有安装,使移动办公设备处于危险状态,访问内部网络时很可能威胁整个网络.该如何防守网络访问这扇门呢?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传媒公司,有数百人 ...

  4. 聊聊、Java 命令 第三篇

    这篇随笔主要写启动 jar 时,如果需要依赖其他的 jar 包该怎么处理,我会以 rabbitMQ 客服端启动为例. package com.rockcode.www.rabbitmq; import ...

  5. 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

    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 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 96 乔延宏 2017.06.19 22:58* 字数 1699 阅读 4972评论 0喜欢 11 分布式架构遭遇的问题 分布式架构会遭遇到以下 ...

  6. ls 的顺序与倒序排列

    linux 中文件夹的文件按照时间倒序或者升序排列 1,按照时间升序 ls -lrt -l use a long listing format 以长列表方式显示(详细信息方式) -t sort by ...

  7. redis 集群分配哈希曹

    重新分配哈希曹: ip:port 为当前redis集群任意节点ip和port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ip:port 操作如图: 分配哈希槽有两种方式: 1.在其他节点 ...

  8. 一、vue的数据双向绑定的实现

    响应式系统 一.概述 Vue通过设定对象属性的 setter/getter 方法来监听数据的变化,通过getter进行依赖收集,而每个setter方法就是一个观察者,在数据变更的时候通知订阅者更新视图 ...

  9. java根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算中间间隔日期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beginDate = "2016-07-16"; ...

  10. docke存储

    1.Docker提供三种不同的方式将数据从宿主机挂载到容器中:volumes,bind mounts和tmpfs.volumes:Docker管理宿主机文件系统的一部分(/var/lib/doc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