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LinkedList源码剖析
LinkedList
总体介绍
LinkedList同时实现了List接口和Deque接口,也就是说它既可以看作一个顺序容器,又可以看作一个队列(Queue),同时又可以看作一个栈(Stack)。这样看来,LinkedList简直就是个全能冠军。当你需要使用栈或者队列时,可以考虑使用LinkedList,一方面是因为Java官方已经声明不建议使用Stack类,更遗憾的是,Java里根本没有一个叫做Queue的类(它是个接口名字)。关于栈或队列,现在的首选是ArrayDeque,它有着比LinkedList(当作栈或队列使用时)有着更好的性能。

LinkedList底层通过双向链表实现,本节将着重讲解插入和删除元素时双向链表的维护过程,也即是之间解跟List接口相关的函数,而将Queue和Stack以及Deque相关的知识放在下一节讲。双向链表的每个节点用内部类Node表示。LinkedList通过first和last引用分别指向链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注意这里没有所谓的哑元,当链表为空的时候first和last都指向null。
//Node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LinkedList的实现方式决定了所有跟下标相关的操作都是线性时间,而在首段或者末尾删除元素只需要常数时间。为追求效率LinkedList没有实现同步(synchronized),如果需要多个线程并发访问,可以先采用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方法对其进行包装。
方法剖析
add()
add()方法有两个版本,一个是add(E e),该方法在LinkedList的末尾插入元素,因为有last指向链表末尾,在末尾插入元素的花费是常数时间。只需要简单修改几个相关引用即可;另一个是add(int index, E element),该方法是在指定下表处插入元素,需要先通过线性查找找到具体位置,然后修改相关引用完成插入操作。

结合上图,可以看出add(E e)的逻辑非常简单。
//add(E e)
public boolean add(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原来链表为空,这是插入的第一个元素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return true;
}
add(int index, E element)的逻辑稍显复杂,可以分成两部,1.先根据index找到要插入的位置;2.修改引用,完成插入操作。
//add(int index, E element)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index >= 0 && index <= size;
	if (index == size)//插入位置是末尾,包括列表为空的情况
        add(element);
    else{
    	Node<E> succ = node(index);//1.先根据index找到要插入的位置
        //2.修改引用,完成插入操作。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succ.prev = newNode;
        if (pred == null)//插入位置为0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size++;
    }
}
上面代码中的node(int index)函数有一点小小的trick,因为链表双向的,可以从开始往后找,也可以从结尾往前找,具体朝那个方向找取决于条件index < (size >> 1),也即是index是靠近前端还是后端。
remove()
remove()方法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删除跟指定元素相等的第一个元素remove(Object o),另一个是删除指定下标处的元素remove(int index)。

两个删除操作都要1.先找到要删除元素的引用,2.修改相关引用,完成删除操作。在寻找被删元素引用的时候remove(Object o)调用的是元素的equals方法,而remove(int index)使用的是下标计数,两种方式都是线性时间复杂度。在步骤2中,两个revome()方法都是通过unlink(Node<E> x)方法完成的。这里需要考虑删除元素是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时的边界情况。
//unlink(Node<E> x),删除一个Node
E unlink(Node<E> x) {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if (prev == null) {//删除的是第一个元素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if (next == null) {//删除的是最后一个元素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x.item = null;//let GC work
    size--;
    return element;
}
get()
get(int index)得到指定下标处元素的引用,通过调用上文中提到的node(int index)方法实现。
public E get(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index >= 0 && index < size;
    return node(index).item;
}
set()
set(int index, E element)方法将指定下标处的元素修改成指定值,也是先通过node(int index)找到对应下表元素的引用,然后修改Node中item的值。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Node<E> x = node(index);
    E oldVal = x.item;
    x.item = element;//替换新值
    return oldVal;
}
												
											Java LinkedList源码剖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 Java LinkedList 源码剖析
		
LinkedList同时实现了List接口和Deque接口,也就是说它既可以看作一个顺序容器,又可以看作一个队列(Queue),同时又可以看作一个栈(Stack).这样看来,LinkedList简直就 ...
 - Java ArrayList源码剖析
		
转自: Java ArrayList源码剖析 总体介绍 ArrayList实现了List接口,是顺序容器,即元素存放的数据与放进去的顺序相同,允许放入null元素,底层通过数组实现.除该类未实现同步外 ...
 - 转:【Java集合源码剖析】LinkedList源码剖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35787253 您好,我正在参加CSDN博文大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希望您能帮我投一票 ...
 - LinkedList源码剖析
		
LinkedList简介 LinkedList是基于双向循环链表(从源码中可以很容易看出)实现的,除了可以当做链表来操作外,它还可以当做栈.队列和双端队列来使用. LinkedList同样是非线程安全 ...
 - 转:【Java集合源码剖析】LinkedHashmap源码剖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37867985 前言:有网友建议分析下LinkedHashMap的源码,于是花了一晚上时 ...
 - 转:【Java集合源码剖析】ArrayList源码剖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35568011 本篇博文参加了CSDN博文大赛,如果您觉得这篇博文不错,希望您能帮我投一 ...
 - Java集合源码剖析——ArrayList源码剖析
		
ArrayList简介 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的,是一个动态数组,其容量能自动增长,类似于C语言中的动态申请内存,动态增长内存. ArrayList不是线程安全的,只能用在单线程环境下,多线 ...
 - 转:【Java集合源码剖析】TreeMap源码剖析
		
前言 本文不打算延续前几篇的风格(对所有的源码加入注释),因为要理解透TreeMap的所有源码,对博主来说,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目前看来不大可能有这么多时间的投入,故这里意在通过于阅读源码对 ...
 - 转:【Java集合源码剖析】Hashtable源码剖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36191279 Hashtable简介 Hashtable同样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同样每个元 ...
 
随机推荐
- Git简单入门教程
			
1.下载Git,360的软件管家里搜 2.安装Git,下载好之后安装到指定路径下 安装方法有多个复选框的把第一个也选上,其他默认直接next,最后一步什么都不选 3.配置用户信息:(右键-->g ...
 - 什么时候block 是放在全局区里面的?
			
When a Block literal is written where there are global variables When the syntax in a Block literal ...
 - loadrunner 接口性能脚本编写(Get请求和Post请求)
			
前段时间接触了一下loadrunner的接口性能测试,然后尝试了一下手动编写脚本,毕竟录制这种东西,不是每次都能通的,而且录制下来的脚本,通常是有很多其他杂七杂八的请求夹杂在中间,没有达到真正的压测接 ...
 - 常用软件安装及VS插件工具
			
常用开发工具安装 开发环境 Visual Studio 2013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源代码管理 Git TortoiseGit GitScc Provider Cru ...
 - http协议基础(九)响应首部字段
			
响应首部字段: 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报文中所使用的字段,用于补充的附加信息.服务器信息.以及对客户端的附加要求等 1.Accept-Ranges 告知客户端服务器能否处理范围请求,以指定获取服务器的 ...
 - cocos代码研究(1)Node学习笔记
			
理论部分 Node类继承自Ref类,是cocos框架中基础底层的一个封装类,与画面渲染相关的类一般都是继承自该类,例如Scene,Layer,Sprite,Sprite3D,Label,SpriteB ...
 - wcf 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由于内部错误
			
The server was unable to process the request due to an internal error.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 ...
 - java常用功能
			
1.复制文件 private void fileChannelCopy(File source, File target)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InputStream f ...
 - [转]Mac Appium环境安装
			
原文:https://blog.csdn.net/dongqiushan/article/details/53326518 1.安装JDK; 2.安装Android SDK; 3.安装brew; 4. ...
 - Let it Go
			
<冰雪奇缘> 主题歌曲 The snow glows white on the mountain tonight Not a footprint to be see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