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 Rebalance机制分析
什么是 Rebalance
Rebalance 本质上是一种协议,规定了一个 Consumer Group 下的所有 consumer 如何达成一致,来分配订阅 Topic 的每个分区。
例如:某 Group 下有 20 个 consumer 实例,它订阅了一个具有 100 个 partition 的 Topic 。正常情况下,kafka 会为每个 Consumer 平均的分配 5 个分区。这个分配的过程就是 Rebalance。
触发 Rebalance 的时机
Rebalance 的触发条件有3个。
- 组成员个数发生变化。例如有新的 consumer 实例加入该消费组或者离开组。
- 订阅的 Topic 个数发生变化。
- 订阅 Topic 的分区数发生变化。
Rebalance 发生时,Group 下所有 consumer 实例都会协调在一起共同参与,kafka 能够保证尽量达到最公平的分配。但是 Rebalance 过程对 consumer group 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 Rebalance 的过程中 consumer group 下的所有消费者实例都会停止工作,等待 Rebalance 过程完成。
Rebalance 过程分析
Rebalance 过程分为两步:Join 和 Sync。
- Join 顾名思义就是加入组。这一步中,所有成员都向coordinator发送JoinGroup请求,请求加入消费组。一旦所有成员都发送了JoinGroup请求,coordinator会从中选择一个consumer担任leader的角色,并把组成员信息以及订阅信息发给leader——注意leader和coordinator不是一个概念。leader负责消费分配方案的制定。

- Sync,这一步leader开始分配消费方案,即哪个consumer负责消费哪些topic的哪些partition。一旦完成分配,leader会将这个方案封装进SyncGroup请求中发给coordinator,非leader也会发SyncGroup请求,只是内容为空。coordinator接收到分配方案之后会把方案塞进SyncGroup的response中发给各个consumer。这样组内的所有成员就都知道自己应该消费哪些分区了。

Rebalance 场景分析
新成员加入组

组成员“崩溃”
组成员崩溃和组成员主动离开是两个不同的场景。因为在崩溃时成员并不会主动地告知coordinator此事,coordinator有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session.timeout周期(心跳周期)才能检测到这种崩溃,这必然会造成consumer的滞后。可以说离开组是主动地发起rebalance;而崩溃则是被动地发起rebalance。

组成员主动离开组

提交位移

如何避免不必要的rebalance
要避免 Rebalance,还是要从 Rebalance 发生的时机入手。我们在前面说过,Rebalance 发生的时机有三个:
- 组成员数量发生变化
- 订阅主题数量发生变化
- 订阅主题的分区数发生变化
后两个我们大可以人为的避免,发生rebalance最常见的原因是消费组成员的变化。
消费者成员正常的添加和停掉导致rebalance,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但是时在某些情况下,Consumer 实例会被 Coordinator 错误地认为 “已停止” 从而被“踢出”Group。从而导致rebalance。
当 Consumer Group 完成 Rebalance 之后,每个 Consumer 实例都会定期地向 Coordinator 发送心跳请求,表明它还存活着。如果某个 Consumer 实例不能及时地发送这些心跳请求,Coordinator 就会认为该 Consumer 已经 “死” 了,从而将其从 Group 中移除,然后开启新一轮 Rebalance。这个时间可以通过Consumer 端的参数 session.timeout.ms进行配置。默认值是 10 秒。
除了这个参数,Consumer 还提供了一个控制发送心跳请求频率的参数,就是 heartbeat.interval.ms。这个值设置得越小,Consumer 实例发送心跳请求的频率就越高。频繁地发送心跳请求会额外消耗带宽资源,但好处是能够更加快速地知晓当前是否开启 Rebalance,因为,目前 Coordinator 通知各个 Consumer 实例开启 Rebalance 的方法,就是将 REBALANCE_NEEDED 标志封装进心跳请求的响应体中。
除了以上两个参数,Consumer 端还有一个参数,用于控制 Consumer 实际消费能力对 Rebalance 的影响,即 max.poll.interval.ms 参数。它限定了 Consumer 端应用程序两次调用 poll 方法的最大时间间隔。它的默认值是 5 分钟,表示你的 Consumer 程序如果在 5 分钟之内无法消费完 poll 方法返回的消息,那么 Consumer 会主动发起 “离开组” 的请求,Coordinator 也会开启新一轮 Rebalance。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一下那些rebalance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类非必要 Rebalance 是因为未能及时发送心跳,导致 Consumer 被 “踢出”Group 而引发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置 session.timeout.ms 和 heartbeat.interval.ms 的值,来尽量避免rebalance的出现。(以下的配置是在网上找到的最佳实践,暂时还没测试过)
- 设置 session.timeout.ms = 6s。
- 设置 heartbeat.interval.ms = 2s。
- 要保证 Consumer 实例在被判定为 “dead” 之前,能够发送至少 3 轮的心跳请求,即 session.timeout.ms >= 3 * heartbeat.interval.ms。
将 session.timeout.ms 设置成 6s 主要是为了让 Coordinator 能够更快地定位已经挂掉的 Consumer,早日把它们踢出 Group。
第二类非必要 Rebalance 是 Consumer 消费时间过长导致的。此时,max.poll.interval.ms 参数值的设置显得尤为关键。如果要避免非预期的 Rebalance,你最好将该参数值设置得大一点,比你的下游最大处理时间稍长一点。
总之,要为业务处理逻辑留下充足的时间。这样,Consumer 就不会因为处理这些消息的时间太长而引发 Rebalance 。
相关概念
coordinator
Group Coordinator是一个服务,每个Broker在启动的时候都会启动一个该服务。Group Coordinator的作用是用来存储Group的相关Meta信息,并将对应Partition的Offset信息记录到Kafka内置Topic(__consumer_offsets)中。Kafka在0.9之前是基于Zookeeper来存储Partition的Offset信息(consumers/{group}/offsets/{topic}/{partition}),因为ZK并不适用于频繁的写操作,所以在0.9之后通过内置Topic的方式来记录对应Partition的Offset。
每个Group都会选择一个Coordinator来完成自己组内各Partition的Offset信息,选择的规则如下:
- 1,计算Group对应在__consumer_offsets上的Partition
- 2,根据对应的Partition寻找该Partition的leader所对应的Broker,该Broker上的Group Coordinator即就是该Group的Coordinator
Partition计算规则:
partition-Id(__consumer_offsets) = Math.abs(groupId.hashCode() % groupMetadataTopicPartitionCount)
其中groupMetadataTopicPartitionCount对应offsets.topic.num.partitions参数值,默认值是50个分区
一次Rebalance所耗时间
测试环境
1个Topic,10个partition,3个consumer
在本地环境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
经过几轮测试发现每次rebalance所消耗的时间大概在 80ms~100ms平均耗时在87ms左右。
Kafka Rebalance机制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 Kafka Rebalance机制和选举策略总结
自建博客地址:https://www.bytelife.net,欢迎访问! 本文为博客同步发表文章,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建议您移步至我的博客 本文作者: Jeffrey 本文链接: https://w ...
- Kafka源码分析系列-目录(收藏不迷路)
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目录 <Kafka源码分析>系列文章计划按"数据传递"的顺序写作,即:先分析生产者,其次分析Server端的数据处理,然后分析消费者,最后再补充 ...
- kafka存储机制
kafka存储机制 @(博客文章)[storm|大数据] kafka存储机制 一关键术语 二topic中partition存储分布 三 partiton中文件存储方式 四 partiton中segme ...
- 菜鸟学习Fabric源码学习 — kafka共识机制
Fabric 1.4源码分析 kafka共识机制 本文档主要介绍kafka共识机制流程.在查看文档之前可以先阅览raft共识流程以及orderer服务启动流程. 1. kafka 简介 Kafka是最 ...
- kafka rebalance解决方案 -incremental cooperative协议和static membership功能
apache kafka的重平衡(rebalance),一直以来都为人诟病.因为重平衡过程会触发stop-the-world(STW),此时对应topic的资源都会处于不可用的状态.小规模的集群还好, ...
- Kafka源码分析(一) - 概述
系列文章目录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683572 目录 系列文章目录 一. 实际问题 二. 什么是Kafka,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 基本原理 1. 基本 ...
- Linux mips64r2 PCI中断路由机制分析
Linux mips64r2 PCI中断路由机制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mips64r2 PCI设备中断路由原理和irq号分配实现方法,并尝试回答如下问题: PCI设备驱动中断注册(request_irq) ...
- IOS Table中Cell的重用reuse机制分析
IOS Table中Cell的重用reuse机制分析 技术交流新QQ群:414971585 创建UITableViewController子类的实例后,IDE生成的代码中有如下段落: - (UITab ...
- 您还有心跳吗?超时机制分析(java)
注:本人是原作者,首发于并发编程网(您还有心跳吗?超时机制分析),此文结合那里的留言作了一些修改. 问题描述 在C/S模式中,有时我们会长时间保持一个连接,以避免频繁地建立连接,但同时,一般会有一个超 ...
随机推荐
- unity工具开发
1.EditorWindow通过拖拽获取文件夹或者文件路径 #region 拖拽相关 Rect rect4 = EditorGUILayout.GetControlRect(); //将上面的框作为文 ...
- Turbo码基本框架
1. 基本原理 1.1 定义 1.2 分量码设计 2. 编码方法 2.1 交织器的设计 2.2 分量编码器 2.3 删余矩阵及复用 3. 译码方法和算法 3.1 迭代译码 3.2 MAP类算法 3.3 ...
- Jenkins的使用(二)-------MSBuild
六.构建 左边菜单栏 Manage Jenkins --->ManagePlugins--->可选插件,然后搜索 MSBuild,并安装 添加ssh插件后新增了两种 1.使用MSBu ...
- Jenkins的使用(一)
Jenkins 介绍: Jenkins是一个独立的开源软件项目,是基于Java开发的一种持续集成工具,用于监控持续重复的工作,旨在提供一个开放易用的软件平台,使软件的持续集成 变成可能.前身是Huds ...
- Asp.net core 简单介绍
Asp.net core 是一个开源和跨平台的框架,用于构建如WEB应用,物联网(IoT)应用和移动后端应用等连接到互联网的基于云的现代应用程序.asp.net core 应用可运行.net和.net ...
- TinyMCE常用插件
Advanced Tables 基于table插件的增强表格插件,添加了排序功能. tinymce.init({ plugins: 'table advtable', menubar: 'table' ...
- android 实时获取网速
public class NetSpeed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NetSpeed.class.getSimpleName(); private lo ...
- Hashtable,HashMap和ConcurrentHashMap的原理及区别
一.原理 Hashtable 底层数组+链表实现,无论key还是value都不能为null,线程安全,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是在修改数据时锁住整个HashTable,效率低,ConcurrentHashM ...
- 维护中常用的k8s和docker命令
kubernet命令 查看所有pod的信息: kubectl get pod --all-namespaces -o wide 查看命名为kube-system的pod kubectl get pod ...
- CMake相关代码片段
目录 用于执行CMake的.bat脚本 CMakeLists.txt和.cmake中的代码片段 判断平台:32位还是64位? 判断Visual Studio版本 判断操作系统 判断是Debug还是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