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cnblogs.com/lisperl/archive/2012/05/03/2480573.html

由于Linux内核提供了PID,IPC,NS等多个Namespace,一个进程可能属于多个Namespace。为了task_struct的精简,内核引入了struct nsproxy来统一管理进程所属的Namespace,在task_struct中只需存一个指向struct nsproxy的指针就行了。struct nsproxy定义如下:

struct nsproxy {

atomic_t count;

struct uts_namespace *uts_ns;

struct ipc_namespace *ipc_ns;

struct mnt_namespace *mnt_ns;

struct pid_namespace *pid_ns;

struct net       *net_ns;

};

从定义可以看出,nsproxy存储了一组指向各个类型Namespace的指针,为进程访问各个Namespace起了一个代理的作用。由于可能有多个进程所在的Namespace完全一样,nsproxy可以在进程间共享,count字段负责记录该结构的引用数。

系统预定义了一个init_nsproxy,用作默认的nsproxy。

struct nsproxy init_nsproxy = {

.count = ATOMIC_INIT(1),

.uts_ns = &init_uts_ns,

#if defined(CONFIG_POSIX_MQUEUE) || defined(CONFIG_SYSVIPC)

.ipc_ns = &init_ipc_ns,

#endif

.mnt_ns = NULL,

.pid_ns = &init_pid_ns,

#ifdef CONFIG_NET

.net_ns = &init_net,

#endif

};

其中除了mnt_ns外均指向系统默认的Namespace。

内核定义了一组函数来管理nsproxy:

task_nsproxy用于从task_struct指针在RCU保护下获得其中的nsproxy指针。

put_nsproxy用于减少一个nsproxy的引用数。

get_nsproxy用于增加一个nsproxy的引用数。

create_nsproxy用于分配一个新的nsproxy结构。

下面我们来看系统在clone时的处理。系统调用clone是通过sys_clone实现的,而sys_clone又是通过内核函数do_fork实现的,而do_fork大部分工作又是在copy_process中做的。在copy_process中,有这样的代码:

if ((retval = copy_namespaces(clone_flags, p)))

goto bad_fork_cleanup_mm;

这里我们回过头去看copy_namespaces的代码

int copy_namespaces(unsigned long flags, struct task_struct *tsk)

{

struct nsproxy *old_ns = tsk->nsproxy;

struct nsproxy *new_ns;

int err = 0;

if (!old_ns)

return 0;

get_nsproxy(old_ns);

if (!(flags & (CLONE_NEWNS | CLONE_NEWUTS | CLONE_NEWIPC |

CLONE_NEWPID | CLONE_NEWNET)))

return 0;

if (!capable(CAP_SYS_ADMIN)) {

err = -EPERM;

goto out;

}

/*

* CLONE_NEWIPC must detach from the undolist: after switching

* to a new ipc namespace, the semaphore arrays from the old

* namespace are unreachable.  In clone parlance, CLONE_SYSVSEM

* means share undolist with parent, so we must forbid using

* it along with CLONE_NEWIPC.

*/

if ((flags & CLONE_NEWIPC) && (flags & CLONE_SYSVSEM)) {

err = -EINVAL;

goto out;

}

new_ns = create_new_namespaces(flags, tsk, tsk->fs);

if (IS_ERR(new_ns)) {

err = PTR_ERR(new_ns);

goto out;

}

tsk->nsproxy = new_ns;

out:

put_nsproxy(old_ns);

return err;

}

该函数首先检查flags,如果没有指定任何一个需要新建Namespace的flag,直接返回0。否则,做相应的权能检查,然后调用create_new_namespaces为进程创建新的Namespace。

我们再来看create_new_namespaces的代码

static struct nsproxy *create_new_namespaces(unsigned long flags,

struct task_struct *tsk, struct fs_struct *new_fs)

{

struct nsproxy *new_nsp;

int err;

new_nsp = create_nsproxy();

if (!new_nsp)

return ERR_PTR(-ENOMEM);

new_nsp->mnt_ns = copy_mnt_ns(flags, tsk->nsproxy->mnt_ns, new_fs);

if (IS_ERR(new_nsp->mnt_ns)) {

err = PTR_ERR(new_nsp->mnt_ns);

goto out_ns;

}

new_nsp->uts_ns = copy_utsname(flags, tsk->nsproxy->uts_ns);

if (IS_ERR(new_nsp->uts_ns)) {

err = PTR_ERR(new_nsp->uts_ns);

goto out_uts;

}

new_nsp->ipc_ns = copy_ipcs(flags, tsk->nsproxy->ipc_ns);

if (IS_ERR(new_nsp->ipc_ns)) {

err = PTR_ERR(new_nsp->ipc_ns);

goto out_ipc;

}

new_nsp->pid_ns = copy_pid_ns(flags, task_active_pid_ns(tsk));

if (IS_ERR(new_nsp->pid_ns)) {

err = PTR_ERR(new_nsp->pid_ns);

goto out_pid;

}

new_nsp->net_ns = copy_net_ns(flags, tsk->nsproxy->net_ns);

if (IS_ERR(new_nsp->net_ns)) {

err = PTR_ERR(new_nsp->net_ns);

goto out_net;

}

return new_nsp;

out_net:

if (new_nsp->pid_ns)

put_pid_ns(new_nsp->pid_ns);

out_pid:

if (new_nsp->ipc_ns)

put_ipc_ns(new_nsp->ipc_ns);

out_ipc:

if (new_nsp->uts_ns)

put_uts_ns(new_nsp->uts_ns);

out_uts:

if (new_nsp->mnt_ns)

put_mnt_ns(new_nsp->mnt_ns);

out_ns:

kmem_cache_free(nsproxy_cachep, new_nsp);

return ERR_PTR(err);

}
该函数首先为进程分配一个新的nsproxy(因为有新的Namespace创建),然后调用各个Namespace相关的函数来为进程一一创建新的Namespace(如果flags指定了的话)。具体的各个Namespace相关的创建函数比较复杂,与各自实现相关,就不在这里分析了。

我们再回到copy_process中,有以下代码:

if (pid != &init_struct_pid) {

retval = -ENOMEM;

pid = alloc_pid(p->nsproxy->pid_ns);

if (!pid)

goto bad_fork_cleanup_io;

if (clone_flags & CLONE_NEWPID) {

retval = pid_ns_prepare_proc(p->nsproxy->pid_ns);

if (retval < 0)

goto bad_fork_free_pid;

}

}

由于从do_fork中调用copy_process时,pid参数是NULL,所以这里肯定满足第一个if条件。在if内,首先为进程在其所在的Namespace分配pid,然后判断clone时是否set了CLONE_NEWPID,如果设定了就做进一步的处理。这两个函数都是pid Namespace相关的代码,这里就不去分析了。

然后有以下代码:

if (current->nsproxy != p->nsproxy) {

retval = ns_cgroup_clone(p, pid);

if (retval)

goto bad_fork_free_pid;

}

由于我们分析的是设定了clone相关flags的情况,那这个if条件肯定满足。在if里面,调用了ns_cgroup_clone,即为不同nsproxy新建了一个cgroup(关于cgroups的分析可以参加本博客前面的文章:http://www.cnblogs.com/lisperl/archive/2012/04/26/2471776.html)。这里就和之前关于cgroups ns子系统的分析关联起来了,内核这里实际上是利用cgroups ns子系统对进程做了一个自动分类,相同nsproxy(即所有Namespace都相同的进程)的进程在一个cgroup,一旦通过clone创建新的Namespace,就会在当前cgroup下创建一个新的cgroup。这样以来,通过cgroup文件系统,在挂载ns 子系统的目录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Namespace的层次关系。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有疑问,使用clone相应flags创建新的Namespace是不是必须要cgroups ns子系统的支持?作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需要。

在nsproxy.h中有以下代码:

#ifdef CONFIG_CGROUP_NS
int ns_cgroup_clone(struct task_struct *tsk, struct pid *pid);
#else
static inline int ns_cgroup_clone(struct task_struct *tsk, struct pid *pid)
{
return 0;
}
#endif

即在没有cgroups的情况下,ns_cgroup_clone实现是不同的。

作者曰:这里只是对Linux Namespaces机制的实现做了一个大体的上分析,具体到各个Namespace的实现并没有去讲,因为非常复杂,尤其是Network Namespace。

Linux Namespaces机制——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 Namespaces机制

    转自:http://www.cnblogs.com/lisperl/archive/2012/05/03/2480316.html Linux Namespaces机制提供一种资源隔离方案.PID,I ...

  2. Linux模块机制浅析

    Linux模块机制浅析   Linux允许用户通过插入模块,实现干预内核的目的.一直以来,对linux的模块机制都不够清晰,因此本文对内核模块的加载机制进行简单地分析. 模块的Hello World! ...

  3. android & Linux uevent机制

    Linux uevent机制 Uevent是内核通知android有状态变化的一种方法,比如USB线插入.拔出,电池电量变化等等.其本质是内核发送(可以通过socket)一个字符串,应用层(andro ...

  4. 利用linux信号机制调试段错误(Segment fault)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大家可能会遇到段错误的问题,虽然是个老问题,但是其带来的隐患是极大的,只要出现一次,程序立即崩溃中止.如果程序运行在PC中,segment fault的调试相对比较方便,因为可以通过 ...

  5. Linux 内存机制详解宝典

    Linux 内存机制详解宝典 在linux的内存分配机制中,优先使用物理内存,当物理内存还有空闲时(还够用),不会释放其占用内存,就算占用内存的程序已经被关闭了,该程序所占用的内存用来做缓存使用,对于 ...

  6. Linux分页机制之概述--Linux内存管理(六)

    1 分页机制 在虚拟内存中,页表是个映射表的概念, 即从进程能理解的线性地址(linear address)映射到存储器上的物理地址(phisical address). 很显然,这个页表是需要常驻内 ...

  7. [转帖]Linux分页机制之分页机制的演变--Linux内存管理(七)

    Linux分页机制之分页机制的演变--Linux内存管理(七) 2016年09月01日 20:01:31 JeanCheng 阅读数:4543 https://blog.csdn.net/gatiem ...

  8. [转帖]Linux分页机制之概述--Linux内存管理(六)

    Linux分页机制之概述--Linux内存管理(六) 2016年09月01日 19:46:08 JeanCheng 阅读数:5491 标签: linuxkernel内存管理分页架构更多 个人分类: ┈ ...

  9. Linux 内存机制【转载】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tianlesoftware/article/details/5463790 一. 内存使用说明 Free 命令相对于top 提供了更简洁的查看系统 ...

随机推荐

  1. python 三层架构说明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 ...

  2. Win7+CentOS双系统(一)

    注意:1.由于涉及到对硬盘操作,请妥善备份数据,避免损失. 2.为了达到每个步骤都有图片覆盖,我使用了虚拟机来进行测试,不过请大家放心,我已经在自己的物理机上成功实现了. 3.我的步骤是绝对正确和缺一 ...

  3. 跨web浏览器的IC卡读卡器解决方案

    BS结构的程序,如果要与IC卡读卡器通信本身就是件不容易解决的事情.微软的activex ocx技术将这种应用限制在IE浏览器上了,不兼容其它的浏览器.而Chrome使用插件也不兼容IE和其他的浏览器 ...

  4. 自动生成数学题型二(框架struts2)题型如((a+b)*c=d)

    1. 生成题目 1.1 生成单个题目 public static String[] twoOperatorAndOperator(int num1, int num2) { double first ...

  5. QT5 && VS2013配置

    1.下载安装包 qt-opensource-windows-x86-msvc2013_64-5.7.0.exe VS2013_RTM_ULT_ENU.iso 插件:qt-vs-addin-msvc20 ...

  6. C++ 编译报错discards qualifiers [-fpermissive]

    声明了一个类 class Card { public: Card(const string&); int m_value; char m_suit; private: const static ...

  7. 【Android】再来一篇Fragment懒加载(只加载一次哦)

    效果 老规矩,先来看看效果图 没错,我又入坑了,又重新做了个 Gank 客户端,因为之前那个代码写得太烂了,这次有好好的考虑了下架构之类的事,代码应该会更容易读懂了点了,吧.哈哈,再次欢迎来 star ...

  8. JS的内置对象以及JQuery中的部分内容

     [js中的数组]              1  数组的概念:可以再内存中连续存储的多个有序元素的结构                元素的顺序:称为下标,通过下标查找对应元素.           ...

  9. jquery分页插件的修改

    前言 最近分页功能使用的比较多,所以从网上下载个jquery分页插件来使用, 之前用的都挺好的,直到昨天出现了逻辑问题,反复查看自己的代码,最后发现是点击页码后执行了多个点击事件.最后只有自己查看源码 ...

  10. 初识Kafka----------Centos上单机部署、服务启动、JAVA客户端调用

    作为Apach下一个优秀的开源消息队列框架,Kafka已经成为很多互联网厂商日志采集处理的第一选择.后面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会应用到,因此就先了解了一下.经过两个晚上的努力,总算是能够基本使用. 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