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归档日志总结
Oracle 归档模式和非归档模式
归档模式和非归档模式
在DBA部署数据库之初,必须要做出的最重要决定之一就是选择归档模式(ARCHIVELOG)或者非 归档模式(NOARCHIVELOG )下运行数据库。我们知道,Oracle 数据库需要至少两组联机日志,每当一组 联机日志写满后会发生日志切换,继续向下一组联机日志写入。如果是归档模式,日志切换会触发归档进程 (ARCn)进行归档,生成归档日志。Oracle 保证归档完成前,联机日志不会被覆盖,如果是非归档模式, 则不会触发归档动作。
归档模式的优缺点
归档日志文件中保留了数据库的改动信息。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获得如下好处:
- 可以进行完全、不完全恢复:由于对数据库所做的全部改动都记录在日志文件中,如果发生硬盘故 障等导致数据文件丢失的话,则可以利用物理备份和归档日志完全恢复数据库,不会丢失任何数据。
- 可以进行联机热备:所谓联机热备,就是在数据库运行状态下,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备份时用户对 数据库的使用不受任何影响。
- 可以实施 Data Guard:可以部署 1 个或多个备用数据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灾难保护手段。
- 可以实施 Stream:利用 Stream 技术,可以实现最简单的单向复制到复杂的双向复制、多向复制, 提供更加灵活的数据冗余方案。
- 表空间可以脱机:可以备份部分数据库,比如重要的表空间。
- 能够增量备份:只需做一次完全备份,以后只备份发生改变的数据,可以提高备份速度。
- 更多的优化选项:随着 Oracle 版本升级,在联机热备方面不断有新的优化策略出现。
使用归档模式的缺点在于:
- 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保存归档日志;
- DBA 会有更多的管理工作,包括维护归档空间、备份归档日志。
非归档模式的优缺点
非归档模式不生成归档日志,从数据安全角度来说,这种模式缺点是主要的,而优点可以忽略不计。
非归档模式的缺点包括:
- 只能进行脱机备份,也就是所谓的“ 冷备份”,和联机备份的“ 热备份” 相对应,数据库必须完全 关闭后备份,在备份过程中数据库不可用;
- 必须备份整个数据库,不能只备份部分数据库;
- 不能增量备份,对于 TB 级数据库(VLDB)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点;
- 只能部分恢复,如果数据文件丢失需要恢复,DBA 只能恢复最后一次的完全备份,而之后的所有 数据库改变全部丢失。
非归档模式的优点包括:
- DBA 的管理工作减少,因为非归档模式不产生归档日志,因此 DBA 不用考虑对归档的管理;
- 性能会有提升。
非归档模式转换成归档模式
数据库创建过程中需要指定归档和非归档模式,如果选择的是非归档模式,可以在数据库创建完成后 手工改变成归档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ELECT log_mode from v$database;--检查当前日志操作模式(我的目前是归档日志开启的)
1.归档模式的切换
(1)关闭数据库:
shutdown immediate;
启动数据库到 mount 状态:
startup mount;
(3 )修改数据库归档模式: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如果归档要转成非归档模式,只需要修改这一处即可,其他操作都一样)
(4 )启动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open;
(5)确认配置生效:
archive log list;
2.定义归档位置,也就是归档日志保存路径: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n="location=d:\oradata\example\archive" scope=both;
(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用于指定多个归档位置,该参数最多可以指定10个归档位置.通过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不仅可以配置本地归档位置,还可以配置远程归档位置.
如果既要在主节点上生成归档日志,又要将归档日志传递到备用节点,那么必须使用参数LOG_ARCHIVE_DEST_n.该参数与LOG_ARCHIVE_DEST具有如下区别;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本地归档位置和远程归档位置,而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只能配置本地归档位置.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多达10个归档位置,而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最多只能配置两个归档位置.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 不能与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时使用.
因为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不能与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时使用,所以必须禁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当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配置本地归档位置时,需要指定LOCALTION选项.当配置远程归档位置时,需要指定SERVICE选项.
)
3.设置归档日志名称
语法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format=‘fix_name%s_%R.%T’
scope=scope_type;
fix_name:自定义命名前缀
%s:日志序列号
%R:联机重做日志(resetlogs)的id值
%T:表示归档线程变化
log_archive_format参数的值必须包含%s,%R,%T
scope:有三个参数值如下
1memory:只改变当前实例运行参数
2spfile:只改变服务器参数文件spfile中的配置
3both:表示1,2都改变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format=’myarchive%s_%R.%T’
scope=spfile;
4.归档日志的管理查询
查看归档进程数
show parameters
log_archive_max_process;
将归档进程数改为5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max_process=5;
显示所有的归档日志
show parameter archive log;
查看所有归档,未删除的归档日志
select
count(*) from v$archived_log where archived='YES' and deleted='NO';
查看归档日志大小及使用情况(如果 ARCHIVED LOG 超过90% oracle随时有宕机的危险)
select * from
v$recovery_file_dest
增大归档日志空间
alter system set db_recovery_file_dest_size=20G;
现在用了多少归档日志了(按百分比):
select * from v$flash_recovery_area_usage;
| 5.删除归档日志 | |
| 把归档日志的物理文件删除后,我们就可以正常登入ORACLE了,但是还没完全把归档日志删除干净,ORACLE的controlfile中仍然记录着这些archivelog的信息,在oracle的OEM管理器中有可视化的日志展现出,当我们手工清除archive目录下的文件后,这些记录并没有被我们从controlfile中清除掉,接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我们利用RMAN进行删除操作 |
RMAN TARGET SYS/sysadmin@orcl
查看归档日志的状态
list archivelog all;
crosscheck archivelog all; //验证的DB的归档日志
手工删除归档日志文件
delete
expired archivelog all; //删除所有归档日志(慎用)
DELETE ARCHIVELOG ALL
COMPLETED BEFORE 'SYSDATE-7';
(SYSDATA-7,表明当前的系统时间7天前,before关键字表示在7天前的归档日志,如果使用了闪回功能,也会删除闪回的数据。 删除归档日志前,最好备份数据库)
DELETE
ARCHIVELOG from TIME 'SYSDATE-7'; 删除从7天前到现在的全部日志,慎用
退出rman
RMAN> exit
oracle 归档日志总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 oracle归档日志增长过快处理方法
oracle归档日志一般由dml语句产生,所以增加太快应该是dml太频繁 首先查询以下每天的归档产生的情况: SELECT TRUNC(FIRST_TIME) "TIME", SU ...
- ORACLE归档日志比联机重做日志小很多的情况总结
ORACLE归档日志比联机重做日志小很多的情况 前几天一网友在群里反馈他遇到归档日志比联机重做日志(redo log)小很多的情况,个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非常感兴趣,于是在一番交流沟通后,终于弄 ...
- oracle归档日志关闭和打开
查询归档日志状态 方法一 SQL> archive log list; 方法二 SQL> select name,log_mode from V$database; 打开归档日志 orac ...
- 修改Oracle归档日志方法
修改Oracle归档日志的方法 Oracle默认安装的归档日志只有50M,在做大量操作的时候会经常切换日志文件,造成性能问题,下面是具体操作方法 1. 下面是查看现有归档日志大小: SQL> ...
- Oracle归档日志与非归档日志的切换及路径设置
--==================== -- Oracle 归档日志 --==================== Oracle可以将联机日志文件保存到多个不同的位置,将联机日志转换为归档日志的 ...
- 清除oracle归档日志
清除oracle归档日志 1. 连接oracle报如下错误 ORA-00257: archiver error. Connect internal only, until freed 产生原因:出现O ...
- ORACLE归档日志满了之后,如何删除归档日志
当ORACLE归档日志满后如何正确删除归档日志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当ORACLE 归档日志满了后,将无法正常登入ORACLE,需要删除一部分归档日志才能正常登入OR ...
- Oracle归档日志所在目录时间不对&&Oracle集群日志时间显示错误
Oracle归档日志所在目录时间不对&&Oracle集群日志时间显示错误 前言 这个问题在18年的时候遇到了,基本不注意并且集群或者数据库运行正常是很难注意到的. 忘记当时怎么发现的了 ...
- 查看oracle归档日志路径
转至:https://blog.csdn.net/u010098331/article/details/50729896/ 查看oracle归档日志路径 1.修改归档日志的格式 默认格式是:" ...
- Oracle归档日志暴增排查优化
1.ORACLE归档日志介绍 归档日志暴增是oracle比较常见的问题,遇到归档日志暴增,我们该如何排查: 归档日志暴增一般都是应用或者人为引起的 理解归档日志存储的是什么 如何排查归档日志暴增原因 ...
随机推荐
- 20145105 《Java程序设计》实验一总结
实验一 Java开发环境的熟悉 一. 实验内容: (一)使用JDK编译.运行简单的程序 (二)使用idea编辑.编译.运行.调试Java程序. 二. 实验步骤: (一) 命令行下J ...
- 20145301《网络对抗》shellcode注入&Return-to-libc攻击深入
20145301<网络对抗>shellcode注入&Return-to-libc攻击深入 Shellcode注入 shellcode是什么? Shellcode是指能完成特殊任务的 ...
- ENC28J60
8 KB发送接收数据包双端口 SRAM
- RabbitMQ 流程以及一些命令
流程: producer&Consumer producer指的是消息生产者,consumer消息的消费者. Queue 消息队列,提供了FIFO的处理机制,具有缓存消息的能力.rabbitm ...
- UVa 10534 波浪子序列(快速求LIS)
https://vjudge.net/problem/UVA-10534 题意:给定一个长度为n的整数序列,求一个最长子序列(不一定连续),使得该序列的长度为2k+1,前k+1个数严格递增,后k+1个 ...
- git看不到别人创建的远程分支
解决办法: $ git fetch //取回所有分支(branch)的更新.如果只想取回特定分支的更新,可以指定分支名,例:$ git fetch <远程主机名> <分支名> ...
- Intel Omin-Path Architecture 搭建调优与测试
OPA在Centos上的搭建 1. 首先确认Omni-Path Host Fabric Interfaces (HFIs) # yum install –y pciutils # lspci -vv ...
-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笔记第2章用电信号传输Tcp/ip数据
创建套接字: 协议栈的内部结构.套接字的实体,以及创建套接字的操作过程 连接服务器: “连接”具体是进行怎样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协议栈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是如何进行交互的. 收发数据 ...
- 基于Oracle的SQL优化(崔华著)-整理笔记-第2章“Oracle里的执行计划”
详细介绍了Oracle数据里与执行计划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执行计划的含义,加何查看执行计划,如何得到目标SQL真实的执行计划,如何查看执行计划的执行顺序,Oracle数据库里各种常见的执行计划的 ...
- 在使用DBMS_LOB.WRITEAPPEND()追加Clob内容的时候,报数字或值异常
在实际的使用中有可能会使用DBMS_LOB.WRITEAPPEND()去将Clob内容作为buffer增加到我们需要的对象中,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Clob大小往往是超过32767长度的,然而DBMS_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