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

 

之前在微博上调查过大家正在使用的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反馈有Memcacheq,Fqueue, RabbitMQ, Beanstalkd以及linkedin的kafka。RabbitMQ使用比较广泛,Beanstalkd是后起之秀。Beanstalkd之于RabbitMQ,就好比Nginx之于Apache,Varnish之于Squid。后面在项目中使用Beanstalkd的过程中,更发现其简单、轻量级、高性能、易使用等特点,以及优先级、多队列、持久化、分布式容错、超时控制等特性。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Beanstalkd,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设计思想

高性能离不开异步,异步离不开队列,而其内部都是Producer-Comsumer模式的原理。

图1 Producer-Comsumer模式

应用

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轻量级的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最初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后台异步执行耗时的任务来降低高容量Web应用系统的页面访问延迟,支持过有9.5 million用户的Facebook Causes应用。后来开源,现在有PostRank大规模部署和使用,每天处理百万级任务。Beanstalkd是典型的类Memcached设计,协议和使用方式都是同样的风格,所以使用过memcached的用户会觉得Beanstalkd似曾相识。

核心概念

Beanstalkd设计里面的核心概念:

◆ job

一个需要异步处理的任务,是Beanstalkd中的基本单元,需要放在一个tube中。

◆ tube

一个有名的任务队列,用来存储统一类型的job,是producer和consumer操作的对象。

◆ producer

Job的生产者,通过put命令来将一个job放到一个tube中。

◆ consumer

Job的消费者,通过reserve/release/bury/delete命令来获取job或改变job的状态。

Beanstalkd中一个job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一个job有READY, RESERVED, DELAYED, BURIED四种状态。当producer直接put一个job时,job就处于READY状态,等待consumer来处理,如果选择延迟put,job就先到DELAYED状态,等待时间过后才迁移到READY状态。consumer获取了当前READY的job后,该job的状态就迁移到RESERVED,这样其他的consumer就不能再操作该job。当consumer完成该job后,可以选择delete, release或者bury操作;delete之后,job从系统消亡,之后不能再获取;release操作可以重新把该job状态迁移回READY(也可以延迟该状态迁移操作),使其他的consumer可以继续获取和执行该job;有意思的是bury操作,可以把该job休眠,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将休眠的job kick回READY状态,也可以delete BURIED状态的job。正是有这些有趣的操作和状态,才可以基于此做出很多意思的应用,比如要实现一个循环队列,就可以将RESERVED状态的job休眠掉,等没有READY状态的job时再将BURIED状态的job一次性kick回READY状态。

图2 Beanstalkd中job的生命周期

特性

Beanstalkd基于的源码安装和使用很简单,在此略过。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其几个很nice的特性。

◆ 优先级

支持0到2**32的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默认优先级为1024。

◆ 持久化

可以通过binlog将job及其状态记录到文件里面,在Beanstalkd下次启动时可以通过读取binlog来恢复之前的job及状态。

◆ 分布式容错

分布式设计和Memcached类似,beanstalkd各个server之间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都是通过client来实现分布式以及根据tube名称去特定server获取job。

◆ 超时控制

为了防止某个consumer长时间占用任务但不能处理的情况,Beanstalkd为reserve操作设置了timeout时间,如果该consumer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job,job将被迁移回READY状态,供其他consumer执行。

不足

在使用中发现一个Beanstalkd尚无提供删除一个tube的操作,只能将tube的job依次删除,并让Beanstalkd来自动删除空tube。还有就是Beanstalkd不支持客户端认证机制(开发者将应用场景定位在局域网)。

后续工作

1.介绍Beanstalkd的命令和使用

2. 翻译Beanstalkd协议

3. 分析Beanstalkd源码

原文:http://rdc.taobao.com/blog/cs/?p=1201

最近在做一个项目,需要用户在提交相关信息后,分析信息内容,然后将分析结果推送到相关的用户的信息模块中,用到了beanstalk这个队列系统。

beanstalkd介绍:

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轻量级的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最初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后台异步执行耗时的任务来降低高容量Web应用系统的页面访问延迟,支持过有9.5 million用户的Facebook Causes应用。后来开源,现在有PostRank大规模部署和使用,每天处理百万级任务。Beanstalkd是典型的类Memcached设计,协议和使用方式都是同样的风格,所以使用过memcached的用户会觉得Beanstalkd似曾相识。

Beanstalkd设计里面的核心概念:
◆ job
一个需要异步处理的任务,是Beanstalkd中的基本单元,需要放在一个tube中。
◆ tube
一个有名的任务队列,用来存储统一类型的job,是producer和consumer操作的对象。
◆ producer
Job的生产者,通过put命令来将一个job放到一个tube中。
◆ consumer
Job的消费者,通过reserve/release/bury/delete命令来获取job或改变job的状态。

Beanstalkd中一个job的生命周期如图所示。一个job有READY, RESERVED, DELAYED, BURIED四种状态。当producer直接put一个job时,job就处于READY状态,等待consumer来处理,如果选择延迟put,job就先到DELAYED状态,等待时间过后才迁移到READY状态。consumer获取了当前READY的job后,该job的状态就迁移到RESERVED,这样其他的consumer就不能再操作该job。当consumer完成该job后,可以选择delete, release或者bury操作;delete之后,job从系统消亡,之后不能再获取;release操作可以重新把该job状态迁移回READY(也可以延迟该状态迁移操作),使其他的consumer可以继续获取和执行该job;有意思的是bury操作,可以把该job休眠,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将休眠的job kick回READY状态,也可以delete BURIED状态的job。正是有这些有趣的操作和状态,才可以基于此做出很多意思的应用,比如要实现一个循环队列,就可以将RESERVED状态的job休眠掉,等没有READY状态的job时再将BURIED状态的job一次性kick回READY状态。

特性:

◆ 优先级
支持0到2**32的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默认优先级为1024。
◆ 持久化
可以通过binlog将job及其状态记录到文件里面,在Beanstalkd下次启动时可以通过读取binlog来恢复之前的job及状态。
◆ 分布式容错
分布式设计和Memcached类似,beanstalkd各个server之间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都是通过client来实现分布式以及根据tube名称去特定server获取job。
◆ 超时控制

为了防止某个consumer长时间占用任务但不能处理的情况,Beanstalkd为reserve操作设置了timeout时间,如果该consumer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job,job将被迁移回READY状态,供其他consumer执行。

下载:

服务端:http://kr.github.io/beanstalkd/download.html

客户端:https://github.com/kr/beanstalkd/wiki/client-libraries

安装:

ubuntu

sudo apt-get install beanstalkd

centos

yum install beanstalkd

源码安装

tar -zxvf /usr/bin/beanstalkd/beanstalkd-1.9.tar.gz

cd beanstalkd

make install PERFIX=/usr/bin/beanstalkd

后台启动:

beanstalkd -l 地址 -p 端口号 -z 最大的任务大小(byte) -c &

如果是外部客户端连接,ip地址要写外网地址,这样才能连接上

启动选项

-b DIR   wal directory

-f MS    fsync at most once every MS milliseconds (use -f0 for “always fsync”)
-F       never fsync (default)
-l ADDR  listen on address (default is 0.0.0.0)
-p PORT  listen on port (default is 11300)
-u USER  become user and group
-z BYTES set the maximum job size in bytes (default is 65535)
-s BYTES set the size of each wal file (default is 10485760)
(will be rounded up to a multiple of 512 bytes)
-c       compact the binlog (default)
-n       do not compact the binlog
-v       show version information
-V       increase verbosity
-h       show this help

php客户端的使用:我使用的是这个简易的类 https://github.com/davidpersson/beanstalk

发送任务
<?php //发送任务 require_once 'src/Socket/Beanstalk.php'; //实例化beanstalk
$beanstalk = new Socket_Beanstalk(array(
'persistent' => false, //是否长连接
'host' => 'ip地址',
'port' => 11600, //端口号默认11300
'timeout' => 3 //连接超时时间
)); if (!$beanstalk->connect()) {
exit(current($beanstalk->errors()));
}
//选择使用的tube
$beanstalk->useTube('test');
//往tube中增加数据
$put = $beanstalk->put(
23, // 任务的优先级.
0, // 不等待直接放到ready队列中.
60, // 处理任务的时间.
'hello, beanstalk' // 任务内容
); if (!$put) {
exit('commit job fail');
} $beanstalk->disconnect(); 处理任务: <?php
require_once 'src/Socket/Beanstalk.php';
//实例化beanstalk
$beanstalk = new Socket_Beanstalk(array(
'persistent' => false, //是否长连接
'host' => 'ip地址',
'port' => 11600, //端口号默认11300
'timeout' => 3 //连接超时时间
)); if (!$beanstalk->connect()) {
exit(current($beanstalk->errors()));
}
//查看beanstalkd状态
//var_dump($beanstalk->stats()); //查看有多少个tube
//var_dump($beanstalk->listTubes()); $beanstalk->useTube('test'); //设置要监听的tube
$beanstalk->watch('test'); //取消对默认tube的监听,可以省略
$beanstalk->ignore('default'); //查看监听的tube列表
//var_dump($beanstalk->listTubesWatched()); //查看test的tube当前的状态
//var_dump($beanstalk->statsTube('test')); while (true) {
//获取任务,此为阻塞获取,直到获取有用的任务为止
$job = $beanstalk->reserve(); //返回格式array('id' => 123, 'body' => 'hello, beanstalk') //处理任务
$result = doJob($job['body']); if ($result) {
//删除任务
$beanstalk->delete($job['id']);
} else {
//休眠任务
$beanstalk->bury($job['id']);
}
//跳出无限循环
if (file_exists('shutdown')) {
file_put_contents('shutdown', 'beanstalkd在'.date('Y-m-d H:i:s').'关闭');
break;
}
}
$beanstalk->disconnect();

【转】Beanstalkd 队列简易使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beanstalkd队列

    数据结构里面的队列是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在服务器开发中使用队列可以有效的实现任务的异步处理,把耗时的任务放在一个队列中,由消费者去自动处理,比如客户端用户把错题生成pdf文件下载,可以在客户端点击生成 ...

  2. 安装beanstalkd队列问题——No package beanstalkd available

    CentOS7.4安装beanstalkd 时无可用源 No package beanstalkd availableError:Nothing to do 可从以下获取:wget /etc/yum. ...

  3. yii2.0 中的队列

    a yii2 extension to make simple to use queue. yii2-queue让队列的使用在yii2中变得更轻松,她为各种队列组件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接口,您只需要 ...

  4. 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

    高性能离不开异步,异步离不开队列,内部是Producer-Consumer模型的原理. 设计中的核心概念: job:一个需要异步处理的任务,是beanstalkd中得基本单元,需要放在一个tube中: ...

  5. beanstalkd 消息队列

    概况: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轻量级的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最初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后台异步执行耗时的任务来降低高容量Web应用系统的页面访问延迟,支持过有9.5 million用户的Faceb ...

  6. 轻量级队列beanstalkd

    一.基本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轻量级的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最初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后台异步执行耗时的任务来降低高容量Web应用系统的页面访问延迟,支持过有9.5 million用户的Face ...

  7. 高性能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beanstalkd(转)

    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轻量级的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最初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后台异步执行耗时的任务来降低高容量Web应用系统的页面访问延迟,支持过有9.5 million用户的Facebook ...

  8. 使用Beanstalkd实现队列

    Beanstalkd可以想象成缓存当中的memcahe或者redise,将我们的队列任务放到内存中进行管理. 运行环境是在linux中,反正我的windows中没运行成功.../(ㄒoㄒ)/~~ 首先 ...

  9. Beanstalkd 一个高性能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

    需要一个分布式内存队列,能支持这些特性:任务不重不漏的分发给消费者(最基础的).分布式多点部署.任务持久化.批量处理.错误重试..... 转载:http://rdc.taobao.com/blog/c ...

随机推荐

  1. 构建Maven聚合工程

    最近,准备构建一个Maven的项目,基于模块化的结构思想,决定使用Maven的聚合工程进行构建. 环境准备: (1)eclipse 这里推荐使用spring封装的eclipse(即STS) ,STS中 ...

  2. Linux文件查找

    Linux下查找文件的命令有两个; locate: find : locate这个命令对其生成的数据库进行遍历(生成数据库的命令:updatedb),这一特性决定了查 找文件速度很快,但是locate ...

  3. python 二叉树实现带括号的四则运算(自学的孩子好可怜,不对的地方请轻责)

    #!/usr/bin/python #* encoding=utf-8 s = "20-5*(0+1)*5^(6-2^2)" c = 0 top = [0,s[c],0] op = ...

  4. 转王波洋,SQL语句中的 for XML Path('')

    FOR XML PATH 有的人可能知道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它就是将查询结果集以XML形式展现,有了它我们可以简化我们的查询语句实现一些以前可能需要借助函数活存储过程来完成的工作.那么以一个实例为主 ...

  5. Django中载入javascript、css的操作

    url.py中的设置:  导入模块 from django.conf import settings (r'^js/(?P<path>.*)$','django.views.static. ...

  6. loadrunner --global schedule设置

  7. 循序渐进Python3(十一) --0-- web之html

    HTML: HTML是英文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缩写,他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标准语言(标记). 相当于定义统一的一套规则,大家都来遵守他,这样就可以 ...

  8. 循序渐进Python3(十)-- 3 -- SqlAlchemy

    使用sqlalchemy 创建外键关联 ), ), ) host_user = Column(String(), ), ), ]).first()for item in works.workinfo: ...

  9. centos配置epel

    1.下载epel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2.安装epel rpm -iv ...

  10. (转)maven配置之pom.xml配置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