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tab标签栏实现教程
一、摘要
tab栏(标签切换栏)是app中常见的一种交互方式,它可以承载更多的内容,同时又兼顾友好体验的优点。但在小程序中,官方并没有为咱们提供现成的组件。因此我们程序员展现才艺的时候到了(其实市面上的ui库也做了这个组件)。今天咱们就来实现一个对用户更加友好的tab栏,让用户“一点”就停不下来,起到解压的功效~~!
废话不多说,先上效果图。
不瞒您说,这东西我能点一天^^。言归正传,由于tab栏用的地方很多,所以需要封装成组件,因此没有开发或者没用过组件的同志请瞧一瞧官方文档。我之前也写过一篇组件开发的教程,有兴趣的可以点一下。
二、正文
为了照顾新手,我会一步步分析整个实现流程。不仅仅是分析代码,思想才是程序的灵魂,而一个程序员从初级进阶的过程也正是从代码到思想的转变。
1.预期与实现思路分析
根据上面的效果图,咱们可以分析出一下几点预期:
- 首先咱得支持滚动效果,不支持滚动那还玩个屁,毕竟手机屏幕并不是无限宽的,而我们需要的tab页却是无限多的。
- 内容部分必须是自适应的,因为每一项的文字个数并不是固定的。
- 作为组件,咱得满足闭开原则,即:需要外部修改的部分对外提供接口,不许外部修改的部分禁止访问和修改。
- 需要支持多种主题,在不同的项目中使用不同的主题样式。
- 作为组件,咱得满足最小功能原则,即:一个组件只干一件具体的事情。
根据以上预期,可以分析出实现思路如下:
- 由于需要支持滚动效果,所以wxml中可以使用现成的scroll-view组件去实现。
- 由于内部是自适应,所以不能把宽度写死。而且底部的“条块”的长度也是自适应的。这是整个实现过程的难点,我先剧透一下,这里需要使用小程序提供的dom操作相关api。不熟悉的同学请点这里。
- 这一点很简单,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必开放的就不要画蛇添足的去写接口了。
- 主题切换无非就是css样式的变化。由于小程序不支持动态插入和操作dom(最多让你获取一下dom的属性),所以主题的变化不能设计wxml结构的变化。这里我们只能笨重的使用wx:if指令去显示和隐藏某些元素了,不过本次教程不涉及这个。
- 要满足第五点,就只能做tab栏的切换相关东西了,不要把tab栏下面的切换相关的功能也做了。如果你做了,那么它的坏处显而易见。首先是组件会变得更复杂(代码层面),其次使用起来会非常局限(你怎么不把一个页面作为一个组件呐,我看你怎么用)。
这些分析是有必要的,它将为我们后面的一些工作其指导作用,防止我们在编码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下面先从wxml的编写开始。
2.wxml文件的编写
一下是我们wxml的基本骨架,最外层用scroll-view组件,内容部分再包一层view,这样有利于我们后面布局。
- <scroll-view>
- <view>
- 内容部分
- </view>
- </scroll-view>
由于tab栏的项数是不固定的,而且需要组件外传入。所以我们使用wx:if指令完成每一项的渲染,而且组件外需要传入一个数组。编写后的代码如下。
- <scroll-view class='component'>
- <view class='content'>
- <view data-index="{{ index }}" wx:for="{{ items }}" wx:key="{{ index }}">
- <text class='text'>{{ item }}</text>
- </view>
- </view>
- </scroll-view>
相信这一步只要有小程序开发基础的都能看懂,我顺便为所有的结点加上了类名,后面写样式需要用到。注意:组件中不推荐使用标签及子类选择器,所有在需要写样式的结点上都加上类名,官方推荐使用类选择器。这一步循环后需要加上 wx:key="{{ index }} 以及 data-index="{{ index }}" 。因为我们的程序需要明确知道切换的每一项,并且在切换到不同项的时候做出相应的操作,不定义一个自定义数据index,后面的工作无法展开。
这样tab栏的主体wxml就写完了,不过我们好像还少了个底部“条块”的代码。其实当初我也是觉得底部“条块”用 border-bottom:1px solid #666 之类的css样式实现不就可以了吗?其实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底部“条块”是带动画效果的,并不是一切换就里马到文字下方,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可给text或者view设置一个底部边框,这样一来我们的教程就结束了。所有为了实现动画效果,我们需要单独给个view去作为这个“条块”,并且在css中给它添加动画效果。
这里打个岔子,因为在编写组件的过程中,很多样式代码都不能在wxss文件中写死,这样组件就毫无扩展性可言,就是去了组件的意义。那么怎么把样式给写活呐(又不能在wxss中写逻辑代码)?实现方式有两种:1.通过动态改变元素的class;2.通过动态改变元素的style属性。为了更精细的控制样式,我们这里采用第二种方式(这样写会让dom渲染时间增加)。
下面是wxml文件的完整形态。
- <scroll-view class='component cus' scroll-x="{{ isScroll }}" style='{{ scrollStyle }}'>
- <view class='content'>
- <view class='item' data-cus="{{ dataCus[index] }}" data-index="{{ index }}" wx:for="{{ items }}" wx:key="{{ index }}" style='min-width: {{ itemWidth }}rpx; height: {{ height }}rpx' catchtap='onItemTap' >
- <text class='text' style='color: {{ mSelected == index ? selectColor : textColor }};font-size: {{ textSize }}rpx;'>{{ item }}</text>
- </view>
- <view class='bottom-bar {{ theme == "smallBar" ? "small" : "" }}' style='background-color: {{ selectColor }}; left: {{ left }}px; right: {{ right }}px; bottom: {{ bottom }}rpx; transition: {{ transition }}; border-shadow: 0rpx 0rpx 10rpx 0rpx {{ selectColor }};'></view>
- </view>
- </scroll-view>
可以看到里面动态绑定了很多变量,下面我们来一个个的介绍各变量的作用。
scroll-x="{{ isScroll }} 用于动态改变scroll-view组件的滚动,因为我们需要实现当元素小于5个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让tab栏滚动,因为这个时候的元素很少,不滚动才是最优的用户体验。
data-index="{{ index }}" 用于唯一标识每一项,方便后面对每一项进行操作
wx:for="{{ items }}" 用于渲染列表,需要组件外传入,因为tab组件在被使用前并不知道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当然你大可在组件里定义个数组,这样的组件就没有一样,只能在一种场合下使用。
style='min-width: {{ itemWidth }}rpx; height: {{ height }}rpx' 这里的两个变量用于控制每一项最外层view的样式。其中itemWidth只在组件内部使用,因为对于组件外部来说,我们更希望这个tab组件能根据我们传入的数据自适应的改变宽度。而height需要对外提供接口,因为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我们可能需要不同高度的tab组件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style='color: {{ mSelected == index ? selectColor : textColor }};font-size: {{ textSize }}rpx;' mSelected只在组件内部使用表示选中的某一项,当该项被选中后需要改变颜色,即:当mSelected与当前项的索引index相等时才表示选中。selectColor与textColor都需要外部提供。这样我们就实现了选中改变文字颜色的效果。
{{ theme == "smallBar" ? "small" : "" }} 这里使用到了第一种动态改变样式的方式,根据主题来改变类名。
style='background-color: {{ selectColor }}; left: {{ left }}px; right: {{ right }}px; bottom: {{ bottom }}rpx; transition: {{ transition }}; border-shadow: 0rpx 0rpx 10rpx 0rpx {{ selectColor }};' 这里是实现“条块”动画的基础,可以通过left和right属性来改变“条块”的位置以及宽度,是不是很神奇。在js部分我们就是通过操作left和right变量来实现我们看到的动画效果。
3.wxss文件的编写
由于我们大部分样式都是动态的,所以必须在wxml中写。因此wxss中的代码就很少,只需要写一些静态的样式。一下是完整代码,由于比较简单,就不过多的解释了。
- .component {
- background-color: white;
- white-space: nowrap;
- box-sizing: border-box;
- }
- .content {
- position: relative;
- }
- .item {
- display: inline-flex;
- align-items: center;
- justify-content: center;
- padding: 0 30rpx;
- }
- .text {
- transition: color 0.2s
- }
- .bottom-bar {
- position: absolute;
- height: 2px;
- border-radius: 2px
- }
- .small {
- height: 4px;
- border-radius: 2px;
- }
需要注意的是,底部“条块”使用了left和right属性,因此需要使用相对定位。由于我们需要实现滚动效果,所以scroll-view的样式部分我们还需要加一条 white-space: nowrap; 属性来防止自动换行(按理来说,既然设置了横向滚动,scroll-view组件就应该给我们自动加上这条属性),反正这应该算是scroll-view组件的一个bug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我的这篇博客。
4.js文件的编写
重头戏来了。首先来看一下完整的js代码,后面我再一点点讲解。
- const themes = {
- smallBar: 'smallBar'
- }
- Component({
- /**
- * 组件的属性列表
- */
- properties: {
- items: {
- type: Array,
- value: ['item1', 'item2', 'item3', 'item4'],
- observer: function (newVal) {
- if (newVal && newVal.length < 5) {
- this.setData({
- itemWidth: (750 / newVal.length) - 60
- })
- }
- }
- },
- height: {
- type: String,
- value: '120'
- },
- textColor: {
- type: String,
- value: '#666666'
- },
- textSize: {
- type: String,
- value: '28'
- },
- selectColor: {
- type: String,
- value: '#FE9036'
- },
- selected: {
- type: String,
- value: '0',
- observer: function (newVal) {
- this.setData({
- mSelected: newVal
- })
- }
- },
- theme: {
- type: String,
- value: 'default',
- observer: function (newVal) {
- if (this.data.theme == themes.smallBar) {
- this.setData({
- bottom: this.data.height / 2 - this.data.textSize - 8,
- scrollStyle: ''
- })
- }
- }
- },
- dataCus: {
- type: Array,
- value: '',
- observer: function (newVal) {
- this.setData({
- mDataCus: newVal
- });
- }
- }
- },
- /**
- * 组件的初始数据
- */
- data: {
- itemWidth: 128,
- isScroll: true,
- scrollStyl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5e5e5;',
- left: '0',
- right: '750',
- bottom: '0',
- mSelected: '0',
- lastIndex: 0,
- transition: 'left 0.5s, right 0.2s',
- windowWidth: 375,
- domData: [],
- textDomData: [],
- mDataCus: []
- },
- externalClasses: ['cus'],
- /**
- * 组件的方法列表
- */
- methods: {
- barLeft: function(index, dom) {
- let that = this;
- this.setData({
- left: dom[index].left
- })
- },
- barRight: function (index, dom) {
- let that = this;
- this.setData({
- right: that.data.windowWidth - dom[index].right,
- })
- },
- onItemTap: function(e) {
- const index = e.currentTarget.dataset.index;
- let str = this.data.lastIndex < index ? 'left 0.5s, right 0.2s' : 'left 0.2s, right 0.5s';
- this.setData({
- transition: str,
- lastIndex: index,
- mSelected: index
- })
- if (this.data.theme == themes.smallBar) {
- this.barLeft(index, this.data.textDomData);
- this.barRight(index, this.data.textDomData);
- } else {
- this.barLeft(index, this.data.domData);
- this.barRight(index, this.data.domData);
- }
- this.triggerEvent('itemtap', e, { bubbles: true });
- }
- },
- lifetimes: {
- ready: function () {
- let that = this;
- const sysInfo = wx.getSystemInfoSync();
- this.setData({
- windowWidth: sysInfo.screenWidth
- })
- const query = this.createSelectorQuery();
- query.in(this).selectAll('.item').fields({
- dataset: true,
- rect: true,
- size: true
- }, function (res) {
- that.setData({
- domData: res,
- })
- that.barLef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domData);
- that.barRigh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domData);
- // console.log(res)
- }).exec()
- query.in(this).selectAll('.text').fields({
- dataset: true,
- rect: true,
- size: true
- }, function (res) {
- that.setData({
- textDomData: res,
- })
- if (that.data.theme == themes.smallBar) {
- that.barLef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textDomData);
- that.barRigh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textDomData);
- }
- console.log(res)
- }).exec()
- },
- },
- })
properties字段中的变量都是对外提供的接口。这个字段里面我们着重看一下items字段。
- items: {
- type: Array,
- value: ['item1', 'item2', 'item3', 'item4'],
- observer: function (newVal) {
- if (newVal && newVal.length < 5) {
- this.setData({
- itemWidth: (750 / newVal.length) - 60
- })
- }
- }
- },
我们把该字段的类型定义为了数组,因此组件外需要传入一个数组。在外界没有传入任何数值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显示一个完整的tab栏啊,所以默认值是有必要的,尽管使用的时候一定会覆盖我们的默认值。 observer 这个属性用得可能不是很多,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仔细看过官方文档的同学应该知道,该属性用于当items字段在组件外被赋值或者被改变的情况下触发回调函数,其中回调函数可以接受newVal这样的新值,也可以接受oldVal这样的老值。我们需要根据传入的数组动态的设置每一项的宽度,在讲解wxml的时候我们知道 itemWidth 变量是用来控制每一项的宽度的。这里用if判断当数组长度小于5时就会设置每一项的宽度,而这个宽度就是通过750除以数组长度来的,最后我们还要减去每一项的左右padding,因为padding是不计入宽度的。这样以来,当数组的元素个数低于五个的时候,tab组件就会将屏幕宽度等分,这样就不会出现滚动效果。当数组的元素个数超过5,那么我们就给一个默认值,当然我们在wxml中设置的是 min-width 属性,所以不用担心设置了宽度就会造成宽度不自适应的情况。
因为底部“条块”需要知道当前选项的位置,这样才能滚动到选中项的下面。所以要实现这个效果,以及当前处于第几项以及该项的位置。小程序虽然不支持dom操作,但支持获取dom属性。
- lifetimes: {
- ready: function () {
- let that = this;
- const sysInfo = wx.getSystemInfoSync();
- this.setData({
- windowWidth: sysInfo.screenWidth
- })
- const query = this.createSelectorQuery();
- query.in(this).selectAll('.item').fields({
- dataset: true,
- rect: true,
- size: true
- }, function (res) {
- that.setData({
- domData: res,
- })
- that.barLef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domData);
- that.barRigh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domData);
- // console.log(res)
- }).exec()
- query.in(this).selectAll('.text').fields({
- dataset: true,
- rect: true,
- size: true
- }, function (res) {
- that.setData({
- textDomData: res,
- })
- if (that.data.theme == themes.smallBar) {
- that.barLef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textDomData);
- that.barRight(that.data.mSelected, that.data.textDomData);
- }
- console.log(res)
- }).exec()
- },
- },
这段代码是在ready生命周期中进行的,因为只有组件在ready这个生命周期,我们才能获取dom。这个生命周期是在dom渲染完毕后执行的。首先我们通过 wx.getSystemInfoSync() 获取系统的信息,里面包括我们需要的屏幕宽度。注意整个计算过程都是使用px作为单位,虽然我们知道每个设备的宽度固定为750rpx,但是px是不固定的。之后我们通过 this.createSelectorQuery(); 来查询需要的dom结点(类似与jQuery)。首先查询类名为item的所有元素,并且将数据保存到domData变量。由于在smallBar主题下,我们是根据文字宽度来定位底部“条块”的,所有还需要获取类名为text的所有结点信息,并将其保存到textDomData变量中。下面我们来看下获取的dom数据的结构。
其中left正是该元素在父组件中距离父组件最左边的距离以px为单位。对我们有用的就是left和right两字段,这意味着我们知道了每一项的具体定位。至于当前的选项我们则通过点击事件来获取。下面是整个组件的核心代码。
- methods: {
- barLeft: function(index, dom) {
- let that = this;
- this.setData({
- left: dom[index].left
- })
- },
- barRight: function (index, dom) {
- let that = this;
- this.setData({
- right: that.data.windowWidth - dom[index].right,
- })
- },
- onItemTap: function(e) {
- const index = e.currentTarget.dataset.index;
- let str = this.data.lastIndex < index ? 'left 0.5s, right 0.2s' : 'left 0.2s, right 0.5s';
- this.setData({
- transition: str,
- lastIndex: index,
- mSelected: index
- })
- if (this.data.theme == themes.smallBar) {
- this.barLeft(index, this.data.textDomData);
- this.barRight(index, this.data.textDomData);
- } else {
- this.barLeft(index, this.data.domData);
- this.barRight(index, this.data.domData);
- }
- this.triggerEvent('itemtap', e, { bubbles: true });
- }
- },
这里定义了三个函数,其中 barLeft 和 barRight 分别完成设置底部“条块”的left值和right值。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只要我们动态计算并设置了底部“条块”的left和right属性,那么底部“条块”的位置大小在水平方向上就以及确定,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大小都是固定写死在css文件中的。这两个函数都需要传入当前选项的索引以及所有选项dom的位置信息。
onItemTap 方法绑定了每一项的点击事件,可以查看wxml中的完整代码。当选项被点击后,它的索引可通过 e.currentTarget.dataset.index 获取,因为我们在wxml中定义了一个自定义属性。
至此我们的核心逻辑就实现完毕了,关键点在于获取所有选项的位置信息以及当前选项的索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往github查看源代码。
三、结论
虽然这篇博文是以教程的形式写的,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
在写程序的时候思想要走在编码的前列,不要让思想被具体代码牵着鼻子走。要有一定的封装思想,虽然ctrl+c,ctrl+v大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这样的代码是无法维护和阅读的。既然封装,那就得考虑扩展性和闭开原则了。哪里开放,哪里闭合心里要有点逼数。可不可以扩展将影响到后续的修改。当一个极具挑战的东西需要我们实现的时候,只需要抓住重点,分步展开,就会发现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了。如果需要的步数太多,那也许是你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四、写在最后
如果你懒得写,也可以尝试一下使用博主封装的小程序UI组件库,里面包含了开发中常用的组件。希望各位老铁多多提意见,也可以提交自己的组件。打了这么多字,你就不心疼一下博主?
扫描小程序码,可查看效果。
微信小程序-tab标签栏实现教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 微信小程序Tab选项卡切换大集合
代码地址如下:http://www.demodashi.com/demo/14028.html 一.前期准备工作 软件环境:微信开发者工具 官方下载地址:https://mp.weixin.qq.co ...
- 微信小程序开发语音识别文字教程
微信小程序开发语音识别文字教程 现在后台 添加插件 微信同声传译 然后app.json 加入插件 "plugins": { "WechatSI": { &quo ...
- 关于微信小程序前端Canvas组件教程
关于微信小程序前端Canvas组件教程 微信小程序Canvas接口函数 上述为微信小程序Canvas的内部接口,通过熟练使用Canvas,即可画出较为美观的前端页面.下面是使用微信小程序画图的一些 ...
- 如何找回微信小程序源码?2020年微信小程序反编译最新教程 小宇子李
前言:在网上看了找回微信小程序源码很多教程,都没法正常使用.微信版本升级后,会遇到各种报错, 以及无法获取到wxss的问题.查阅各种资料,最终解决,于是贴上完整的微信小程序反编译方案与教程. 本文章仅 ...
- 完整微信小程序授权登录页面教程
完整微信小程序授权登录页面教程 1.前言 微信官方对getUserInfo接口做了修改,授权窗口无法直接弹出,而取而代之是需要创建一个button,将其open-type属性绑定getUseInfo方 ...
- 微信小程序-云开发实战教程
微信小程序-云开发实战教程 云函数,云存储,云数据库,云调用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wxcloud/basis/gettin ...
- 微信小程序(应用号)开发教程
本文档将带你一步步创建完成一个微信小程序,并可以在手机上体验该小程序的实际效果.这个小程序的首页将会显示欢迎语以及当前用户的微信头像,点击头像,可以在新开的页面中查看当前小程序的启动日志.下载源码 1 ...
- hello-weapp 微信小程序最简示例教程
打开微信小程序官方开发文档,最好全篇看一遍,基本上就会了. 点击文档中 工具 选项卡中 下载工具页面 下载对应系统版本的微信开发者工具 注意:脱离微信开发者工具是不能调试的 好了,安装下工具即可打开, ...
- 微信小程序tab切换,可滑动切换,导航栏跟随滚动实现
简介 看到今日头条小程序页面可以滑动切换,而且tab导航条也会跟着滚动,点击tab导航,页面滑动,切导航栏也会跟着滚动,就想着要怎么实现这个功能 像商城类商品类目如果做成左右滑动切换类目用户体验应该会 ...
随机推荐
- Delphi IOS开发环境安装
RAD Delphi XE/10 Seattle 安装IOS.OSX环境安装,IOS模拟器,MAC X 真机可以调试 http://community.embarcadero.com/blogs/en ...
- .net 委托的简化语法
1. 不需要构造委托对象 ThreadPool.QueueUserWorkItem:通过线程池 public static void WorkItem() { ThreadPool.QueueUser ...
- MVC4 Model ControllerDescriptor
1. ControllerDescriptor 的描述 Controller 的Action 方法有以下一些特性: 1.1 ActionNameAttribute特性 他继承自 System.We ...
- [LINK]List of .NET Dependency Injection Containers (IOC)
http://www.hanselman.com/blog/ListOfNETDependencyInjectionContainersIOC.aspx I'm trying to expand my ...
- NLP常用开源/免费工具
一些常见的NLP任务的开源/免费工具,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ToolboxCLT http://complingone.georgetown.edu/~linguis ...
- Win RT Webview获取cookie
方法1: HttpBaseProtocolFilter filter = new HttpBaseProtocolFilter(); var cookis = filter.CookieManager ...
- Spreadsheet 常用属性
标题栏是否可见 Spreadsheet1.TitleBar.Visible=true 标题栏背景颜色 Spreadsheet1.TitleBar.Interior.Color="Green& ...
- MongoDB基础知识记录
MongoDB基础知识记录 一.概念: 讲mongdb就必须提一下nosql,因为mongdb是nosql的代表作: NoSQL(Not Only SQL ),意即“不仅仅是SQL” ,指的是非关系型 ...
- 514. Freedom Trail
In the video game Fallout 4, the quest "Road to Freedom" requires players to reach a metal ...
- JQuery实现全选、反选和取消功能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