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page buffer cache深入理解
- FO[2][1] = 24677460
- FO[3][2] = 10321516
1 2 3 4 5 6
1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2 Mem: 24677460 23276064 1401396 0 870540 12084008
3 -/+ buffers/cache: 10321516 14355944
4 Swap: 25151484 224188 24927296
free的输出一共有四行,第四行为交换区的信息,分别是交换的总量(total),使用量(used)和有多少空闲的交换区(free),这个比较清楚,不说太多。
free输出地第二行和第三行是比较让人迷惑的。这两行都是说明内存使用情况的。第一列是总量(total),第二列是使用量(used),第三列是可用量(free)。
第一行的输出时从操作系统(OS)来看的。也就是说,从OS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上一共有:
- 24677460KB(缺省时free的单位为KB)物理内存,即FO[2][1];
- 在这些物理内存中有23276064KB(即FO[2][2])被使用了;
- 还用1401396KB(即FO[2][3])是可用的;
这里得到第一个等式:
- FO[2][1] = FO[2][2] + FO[2][3]
FO[2][4]表示被几个进程共享的内存的,现在已经deprecated,其值总是0(当然在一些系统上也可能不是0,主要取决于free命令是怎么实现的)。
FO[2][5]表示被OS buffer住的内存。FO[2][6]表示被OS cache的内存。在有些时候buffer和cache这两个词经常混用。不过在一些比较低层的软件里是要区分这两个词的,看老外的洋文:
-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也就是说buffer是用于存放要输出到disk(块设备)的数据的,而cache是存放从disk上读出的数据。这二者是为了提高IO性能的,并由OS管理。
Linux和其他成熟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为了提高IO read的性能,总是要多cache一些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FO[2][6](cached memory)比较大,而FO[2][3]比较小的原因。
第二行的输出是从一个应用程序的角度看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 对于FO[3][2],即FO[2][2]-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被用掉多少内存;
- 对于FO[3][3],即FO[2][3]+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还有多少内存;
因为被系统cache和buffer占用的内存可以被快速回收,所以通常FO[3][3]比FO[2][3]会大很多。
这里还用两个等式:
- FO[3][2] = FO[2][2] - FO[2][5] - FO[2][6]
- FO[3][3] = FO[2][3] + FO[2][5] + FO[2][6]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buffer是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cache经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缓存(cached)是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重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读的内容不断往后排,直至从中删除。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一直以来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网上也有很多人在争辩和猜想这两个cache到底有什么区别,讨论到最后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和正确的结论,在我工作的这一段时间,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的概念曾经困扰过我,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概念实际上非常的清晰。如果能够了解到这两个cache的本质,那么我们在分析io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
Page cache实际上是针对文件系统的,是文件的缓存,在文件层面上的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文件的逻辑层需要映射到实际的物理磁盘,这种映射关系由文件系统来完成。当page cache的数据需要刷新时,page
cache中的数据交给buffer cache,但是这种处理在2.6版本的内核之后就变的很简单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ache操作。
Buffer cache是针对磁盘块的缓存,也就是在没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直接对磁盘进行操作的数据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例如,文件系统的元数据都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
简单说来,page cache用来缓存文件数据,buffer cache用来缓存磁盘数据。在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对文件操作,那么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如果直接采用dd等工具对磁盘进行读写,那么数据会缓存到buffer cache。
补充一点,在文件系统层每个设备都会分配一个def_blk_ops的文件操作方法,这是设备的操作方法,在每个设备的inode下面会存在一个radix
tree,这个radix
tree下面将会放置缓存数据的page页。这个page的数量将会在top程序的buffer一栏中显示。如果设备做了文件系统,那么会生成一个inode,这个inode会分配ext3_ops之类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是文件系统的方法,在这个inode下面同样存在一个radix
tree,这里会缓存文件的page页,缓存页的数量在top程序的cache一栏进行统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6内核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在处理上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存在概念上的差别,page
cache针对文件的cache,buffer是针对磁盘块数据的cache,仅此而已。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更详细的解释参考:Difference Between Buffer and Cache
对于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主要用于在UNIX
环境下不同进程之间共享数据,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法,一般的应用程序不会申请使用共享内存,笔者也没有去验证共享内存对上面等式的影响。如果你有兴趣,请参考:What
is Shared Memory?
cache 和 buffer的区别:
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们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 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 必会非常小。
- FO[2][1] = 24677460
- FO[3][2] = 10321516
free的输出一共有四行,第四行为交换区的信息,分别是交换的总量(total),使用量(used)和有多少空闲的交换区(free),这个比较清楚,不说太多。
free输出地第二行和第三行是比较让人迷惑的。这两行都是说明内存使用情况的。第一列是总量(total),第二列是使用量(used),第三列是可用量(free)。
第一行的输出时从操作系统(OS)来看的。也就是说,从OS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上一共有:
- 24677460KB(缺省时free的单位为KB)物理内存,即FO[2][1];
- 在这些物理内存中有23276064KB(即FO[2][2])被使用了;
- 还用1401396KB(即FO[2][3])是可用的;
这里得到第一个等式:
- FO[2][1] = FO[2][2] + FO[2][3]
FO[2][4]表示被几个进程共享的内存的,现在已经deprecated,其值总是0(当然在一些系统上也可能不是0,主要取决于free命令是怎么实现的)。
FO[2][5]表示被OS buffer住的内存。FO[2][6]表示被OS cache的内存。在有些时候buffer和cache这两个词经常混用。不过在一些比较低层的软件里是要区分这两个词的,看老外的洋文:
-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也就是说buffer是用于存放要输出到disk(块设备)的数据的,而cache是存放从disk上读出的数据。这二者是为了提高IO性能的,并由OS管理。
Linux和其他成熟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为了提高IO read的性能,总是要多cache一些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FO[2][6](cached memory)比较大,而FO[2][3]比较小的原因。
第二行的输出是从一个应用程序的角度看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 对于FO[3][2],即FO[2][2]-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被用掉多少内存;
- 对于FO[3][3],即FO[2][3]+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还有多少内存;
因为被系统cache和buffer占用的内存可以被快速回收,所以通常FO[3][3]比FO[2][3]会大很多。
这里还用两个等式:
- FO[3][2] = FO[2][2] - FO[2][5] - FO[2][6]
- FO[3][3] = FO[2][3] + FO[2][5] + FO[2][6]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buffer是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cache经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缓存(cached)是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重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读的内容不断往后排,直至从中删除。
linux page buffer cache深入理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 Linux中buffer/cache,swap,虚拟内存和page ++
1.Buffer 和 cache Free 命令相对于top 提供了更简洁的查看系统内存使用情况: [apptest@vs022 ~]$ free -m ——以MB为单位 ...
- Linux 中 Buffer/Cache内存占用过高解决方法
在Linux系统中,我们经常用free命令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在一个RHEL6的系统上,free命令的显示内容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这里的默认显示单位是kb,我的服务器是128G内存,所以数字显 ...
- Linux 物理内存 buffer cache
Linux下如何查内存信息,如内存总量.已使用量.可使用量.经常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朋友,已经习惯了如果空闲的内存较多,心里比较踏实.当使用Linux时,可能觉的Linux物理内存很快被用光( ...
- Linux清理Buffer/Cache内存空间让系统变流畅
释放缓存区内存的方法 a)清理pagecache(页面缓存)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或者 # sysctl -w vm.drop_ ...
- 【Linux】基于Linux的buffer和cache学习
缓存(cached)是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重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读 ...
- Linux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Slab内存管理机制 SLUB内存管理机制
Linux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Slab内存管理机制 SLUB内存管理机制 http://w ...
- linux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
主要区别是,buffer cache缓存元信息,page cache缓存文件数据 buffer 与 cache 是作为磁盘文件缓存(磁盘高速缓存disk cache)来使用,主要目的提高文件系统系性能 ...
- Linux系统中的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
Linux系统中的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 Linux中有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pagecache和buffercache,首先简单将一些Linux系统下内存的分布,使用free ...
- linux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正解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一直以来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网上也有很多人在争辩和猜想这两个cache到底有什么区别,讨论到最后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和正确的结论,在我工作的这一段时 ...
随机推荐
- 【软引用】弱引用 图片的加载与缓存 OOM
在java.lang.ref包中提供了几个类:SoftReference类.WeakReference类和PhantomReference类,它们分别代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ReferenceQ ...
- 30条技巧提高Web程序执行效率
尽量避免使用DOM.当需要反复使用DOM时,先把对DOM的引用存到JavaScript本地变量里再使用.使用设置innerHTML的方法来替换document.createElement/append ...
- vue-router路由模式详解
一.路由模式解析 要讲vue-router的路由模式,首先要了解的一点就是路由是由多个URL组成的,使用不同的URL可以相应的导航到不同的位置. 如果有进行过服务器开发或者对http协议有所了解就会知 ...
- XML基础以及用DOM4j读取数据
都知道,HTML被设计用来显示数据,XML被设计用来保存.数据传输.而我们平时经经常使用的无非是保存数据.读取数据.所以这里主要介绍XML相关基础内容.以及用DOM4j来存取XML的数据. 以下简单介 ...
- android 时间与String的相互转化
:大体思路 [html] view plaincopy 这种转换要用到java.text.SimpleDateFormat类 字符串转换成日期类型: 方法1: 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Date date=n ...
- Python编程-基础知识-List
Negative Indexes(负索引) >>> spam = ['cat', 'bat', 'rat', 'elephant'] >>> spam[-1] 'e ...
- Java连接Oracle数据库示例
1.数据库复用模块 package cn.jzy.database;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
- 2.6.33中关于at91sam9260的i2c controller驱动的问题
在为at91sam9260移植2.6.33内核的I2C时,直接用driver/bus/i2c-at91.c这个iic的adapter驱动是不能用的,而且在makemenuconfig时,在device ...
- 自定义self.editButtonItem 改变自定义self.editButtonItem的背景图片
一: // UIButton *editSome; 为全局变量,已开启ARC; editSome = [UIButton buttonWithType:UIButtonTypeCustom]; edi ...
- Spring boot发送邮件
最近接到一个需求:分配任务给用户时,发送邮件提醒用户. 后端应该和Andorid一样有现成的api支持,浏览器里搜索了下,果不其然,很轻松就实现了这个功能,现在记录下. 首先添加Maven依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