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jan算法打包总结(求强连通分量、割点和Tarjan-LCA)
Tarjan打包总结(求强连通分量、割点和Tarjan-LCA)
写给自己的Tarjan算法总结,包括求强连通分量、割点和Tarjan-LCA,基础概念就没有废话了,只写自己的理解和板子
强连通分量&缩点
原理
在DFS生成树中,如果一个节点通过其所有子节点的返祖边恰能达到这个节点,那么这些满足条件的点中最高的那个节点一定是强连通分量
伪代码
tarjan(u)
{
DFN[u]=Low[u]=++Index // 为节点u设定次序编号和Low初值
Stack.push(u) // 将节点u压入栈中
for each (u, v) in E // 枚举每一条边
if (v is not visted) // 如果节点v未被访问过
tarjan(v) // 继续向下找
Low[u] = min(Low[u], Low[v])
else if (v in S) // 如果节点v还在栈内
Low[u] = min(Low[u], DFN[v])
if (DFN[u] == Low[u]) // 如果节点u是强连通分量的根
repeat
v = S.pop // 将v退栈,为该强连通分量中一个顶点
print v
until (u== v)
}
板子(C++)
void tarjan(int u){
dfn[u]=++cnt;
low[u]=cnt;
ins[u]=1;
s[++top]=u;
for(register int i=head[u];i;i=nxt[i]){
int v=vv[i];
if(dfn[v]==0){
tarjan(v);
low[u]=MIN(low[u],low[v]);
}else if(ins[v])
low[u]=MIN(low[u],dfn[v]);
}
if(dfn[u]==low[u]){
ins[u]=0;
while(s[top]!=u){
//do something
ins[s[top]]=0;
top--;
}
top--;
}
}
割点
原理
思路同上,如果一个节点不为根节点且只要有一个子节点通过返祖边不能到达这个节点的祖先节点,那么这个节点就一定是一个割点。而如果这个节点是个根节点的话,只要其子树数大于1就一定是个割点了。
例如下图中,1和2就是割点
dfs生成树:
实边为树边,虚线为返祖边
伪代码
tarjan(u, fa){
dfn[u]=low[u]=++index // 为节点u设定次序编号和Low初值
int cnt=0; //统计子节点个数
for each (u, v) in E // 枚举每一条边
cnt++;
if (v is not visted) // 如果节点v未被访问过
tarjan(v);
low[u]=min(low[u], low[v]);
if(u is root and cnt>1) //如果当前节点是根节点且其子树数大于1
ans[u]=1; //那么节点u就是一个割点
else if(low[v]>=dfn[u]) //如果有一个子节点v通过返祖边不能到达这个节点的祖先节点
ans[u]=1; //那么节点u就是一个割点
else if(v!=fa) //必须确保节点不为其父亲,否则会陷入死循环
low[u]=min(low[u], low[v]);
}
最近公共祖先(LCA)
原理
因为DFS遍历的性质,所以任意一对询问第一次都已经被访问到时,此时在已经访问过的最低且度不为0的节点就是这次询问的公共祖先(其实另外一个doubly在线算法也是利用了DFS遍历的性质,异曲同工之妙)
伪代码
tarjan-lca(u)//marge和find为并查集合并函数和查找函数
{
for each(u,v) //访问所有u子节点v
{
Tarjan(v); //继续往下遍历
marge(u,v); //合并v到u上
标记v被访问过;
}
for each(u,e) //访问所有和u有询问关系的e
{
如果e被访问过;
u,e的最近公共祖先为find(e);
}
}
板子
void tarjan-lca(int u, int fa){
fa[u]=u;//并查集初始化
for(register int i=0;i<e[u].size();i++){
int v=e[u][i];
if(v==fa) continue;
Tarjan(v);
fa[v]=u;//merge
}
for(register int i=0;i<q[u].size();i++){
int v=q[u][i].data;
if(fa[v]) ans[q[u][i].id]=find(v);
}
}
本文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自:Santiego的博客
Tarjan算法打包总结(求强连通分量、割点和Tarjan-LCA)的更多相关文章
- 求强连通分量模板(tarjan算法)
关于如何求强连通分量的知识请戳 https://www.byvoid.com/blog/scc-tarjan/ void DFS(int x) { dfn[x]=lowlink[x]=++dfn_cl ...
- 模板 - 强连通分量/割点/桥 - Tarjan
int dfn[N], low[N], dfncnt, s[N], tp; int scc[N], sc; // 结点 i 所在 scc 的编号 int sz[N]; // 强连通 i 的大小 voi ...
- Tarjan求强连通分量,缩点,割点
Tarjan算法是由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发明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可以求强连通分量和缩点·割点. 而强联通分量便是在一个图中如果有一个子图,且这个子图中所有的点都可以相互到达,这个子图便是一个强连通分量,并 ...
- tarjan算法-解决有向图中求强连通分量的利器
小引 看到这个名词-tarjan,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又是一个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算法.说实话真的是很佩服那些算法大牛们,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啊.今天就遇到一道与求解有向图中强连通分量的问题,我的思路就 ...
- Tarjan求强连通分量、求桥和割点模板
Tarjan 求强连通分量模板.参考博客 #include<stdio.h> #include<stack>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 ...
- tarjan求强连通分量+缩点+割点以及一些证明
“tarjan陪伴强联通分量 生成树完成后思路才闪光 欧拉跑过的七桥古塘 让你 心驰神往”----<膜你抄> 自从听完这首歌,我就对tarjan开始心驰神往了,不过由于之前水平不足,一 ...
- tarjan求强连通分量+缩点+割点/割桥(点双/边双)以及一些证明
“tarjan陪伴强联通分量 生成树完成后思路才闪光 欧拉跑过的七桥古塘 让你 心驰神往”----<膜你抄> 自从听完这首歌,我就对tarjan开始心驰神往了,不过由于之前水平不足,一 ...
- Tarjan 算法求 LCA / Tarjan 算法求强连通分量
[时光蒸汽喵带你做专题]最近公共祖先 LCA (Lowest Common Ancestors)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tarjan LCA - YouTube Tarj ...
- 【学习整理】Tarjan:强连通分量+割点+割边
Tarjan求强连通分量 在一个有向图中,如果某两点间都有互相到达的路径,那么称中两个点强联通,如果任意两点都强联通,那么称这个图为强联通图:一个有向图的极大强联通子图称为强联通分量. 算法可以在 ...
随机推荐
- IFC标准是为了满足建筑行业的信息交互与共享而产生的统一数据标准,是建 筑行业事实上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本文概要介绍了IFC标准的产生及发展 历程,IFC的整体框架结构,简要说明了IFC标准的实现方法和过程,描述了 当前的应用以及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利用IFC标准为建筑软件行业服务。
- 32.GROUP BY
合计函数 (比如 SUM) 常常需要添加 GROUP BY 语句. GROUP BY 语句 GROUP BY 语句用于结合合计函数,根据一个或多个列对结果集进行分组. SQL GROUP BY 语法 ...
- Django框架 之 form组件
Django框架 之 form组件 浏览目录 Form介绍 普通的登录 使用form组件 Form详情 常用字段 校验 进阶 使用Django Form流程 一.Form介绍 我们之前在HTML页面中 ...
- storm源码分析之任务分配--task assignment
在"storm源码分析之topology提交过程"一文最后,submitTopologyWithOpts函数调用了mk-assignments函数.该函数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topo ...
- Oracle Cannot Update TOP N Issue, 请专家解答
大家好 上周写了匿名方法一文,很多读者,很高兴,相信我们已经从大伙的回复中,对.NET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好,现在说主题,各类数据库都有相应更新本表top n的方案.现在我一一举例 首先看表结构如下 ...
- windowsPhone一些不常见控件
1.InkPresenter:可以产生手写效果的控件. http://www.cnblogs.com/randylee/archive/2010/08/10/1791222.html 2.Thumb: ...
- 利用Response.Buffer做类似异步效果
在page_load加入以下代码 Response.Buffer = false; //这句话非常重要 for (int i = 0; i < 10; i++) { Thread.Sleep( ...
- VS Code基本使用
1. Activity Bar 1.1 Explorer 1.1.1. OPEN EDITORS 所有在右侧编辑区打开的文件列表 1.1.2 {PROJECTNAME} 某个文件夹下的文件树 1.2 ...
- Android学习笔记AutoCompleteTextView的使用
activity_main.xml <Linear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qu ...
- 分别实现数组所有元素相加、相乘、相与——FP 风格
var ops = { "plus": (x,y)=>x+y, "mul" : (x,y)=>x*y, "and" : (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