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开发者的Vue学习之路(五)
首发日期:2019-01-29
作者:http://www.cnblogs.com/progor/
修改:
2019-02-11:发现发起请求的封装中的export default 写错了,是export,在后面的代码是使用了export ,但有一个地方使用了export default,export导入的在import的时候需要使用固定的名字,export default在import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随意的名字
上节内容回顾
- npm(介绍,安装,命令)
 - 基于npm的Hello World(学会如何初始化一个vue项目,并启动项目)
 - 项目结构分析(重点是src目录)
 - 用法迁移(根实例怎么创建,页面是怎么渲染的,组件怎么注册,)
 - 小提醒(语法注意,和‘@’)
 - 单文件组件
 - 路由(开启路由,定义路由,带参路由,使用路由(router-link,router-view),嵌套路由,嵌套路由,命名路由,编程式路由,)
 - vuex(actioins,mutaions,state,怎么创建store,怎么读取数据,怎么修改数据)
 
使用第三方组件库
网上有很多vue的第三方组件库,为了简化开发,我们通常都会使用第三方的组件库。
下面以导入element UI 组件库为例:
首先,安装element UI模块,并把依赖添加到package.json中:
npm install element-ui --save
然后,如果你是要在整个项目中都用到element UI的话,那就在main.js中添加下列代码,这样就可以在所有的组件中使用elmenent UI中的所有组件了:
import ElementUI from 'element-ui'
import 'element-ui/lib/theme-chalk/index.css'
Vue.use(ElementUI)
如果你仅仅想使用某个组件的话,可以仅仅在某个组件中使用import来导入element UI的组件。

如何发起请求
我们搭建了一个页面后,通常都希望从后端接口获取数据来渲染页面。现在推荐的发起请求的方式是使用axios来发起请求。
首先,我们要安装axios
npm install axios
然后在组件中使用axios来发请求:

<template>
  <div class='hello'>
    接受到的数据:{{msg}}
    <button @click="getList">获取数据</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export default {
  name: 'Hello',
  data () {
    return {
      msg: ''
    }
  },
  methods: {
    getList () {
      axios.get('https://api.coindesk.com/v1/bpi/currentprice.json').then(response => {
        this.msg = response
      })
    }
  }
}
</script>
上面只演示了axios.get,类似的,还有axios.post,axios.put等等请求方法。
请求错误处理
如果请求失败了,那么不会跳到then,而是交给catch来处理,catch里面的第一个参数就是错误信息:
axios
  .get('https://api.coindesk.com/v1/bpi/currentprice.json')
  .then(response => (this.info = response.data.bpi))
  .catch(error => console.log(error))
请求带参
以get的方式带参:
      axios.get('https://api.coindesk.com/v1/bpi/currentprice.json',{params: {ID: 12345}})
           .then(response => {
              this.msg = response
            })
以post的方式带参:
      axios.post('/user', {firstName: 'Fred', lastName: 'Flintstone'})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封装处理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想要发送请求,将要在axios.xxx()的参数中写很长的代码。该怎么优化呢?
请求的配置
其实也可以使用axios()来发起请求,axios里面的参数是关于请求的配置,例如:
      var request = {
        method: 'post',
        url: '/user',
        data: {firstName: 'Fred', lastName: 'Flintstone'}
      }
      axios(request).then(response => (this.msg = response))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贴一下可以设置的配置:
{
  // `url` 是用于请求的服务器 URL
  url: '/user',
  // `method` 是创建请求时使用的方法
  method: 'get', // 默认是 get
  // `baseURL` 将自动加在 `url` 前面,除非 `url` 是一个绝对 URL。
  // 它可以通过设置一个 `baseURL` 便于为 axios 实例的方法传递相对 URL
  baseURL: 'https://some-domain.com/api/',
  // `transformRequest` 允许在向服务器发送前,修改请求数据
  // 只能用在 'PUT', 'POST' 和 'PATCH' 这几个请求方法
  // 后面数组中的函数必须返回一个字符串,或 ArrayBuffer,或 Stream
  transformRequest: [function (data) {
    // 对 data 进行任意转换处理
    return data;
  }],
  // `transformResponse` 在传递给 then/catch 前,允许修改响应数据
  transformResponse: [function (data) {
    // 对 data 进行任意转换处理
    return data;
  }],
  // `headers` 是即将被发送的自定义请求头
  headers: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 `params` 是即将与请求一起发送的 URL 参数
  // 必须是一个无格式对象(plain object)或 URLSearchParams 对象
  params: {
    ID: 12345
  },
  // `paramsSerializer` 是一个负责 `params` 序列化的函数
  // (e.g. https://www.npmjs.com/package/qs, http://api.jquery.com/jquery.param/)
  paramsSerializer: function(params) {
    return Qs.stringify(params, {arrayFormat: 'brackets'})
  },
  // `data` 是作为请求主体被发送的数据
  // 只适用于这些请求方法 'PUT', 'POST', 和 'PATCH'
  // 在没有设置 `transformRequest` 时,必须是以下类型之一:
  // - string, plain object, ArrayBuffer, ArrayBufferView, URLSearchParams
  // - 浏览器专属:FormData, File, Blob
  // - Node 专属: Stream
  data: {
    firstName: 'Fred'
  },
  // `timeout` 指定请求超时的毫秒数(0 表示无超时时间)
  // 如果请求话费了超过 `timeout` 的时间,请求将被中断
  timeout: 1000,
  // `withCredentials` 表示跨域请求时是否需要使用凭证
  withCredentials: false, // 默认的
  // `adapter` 允许自定义处理请求,以使测试更轻松
  // 返回一个 promise 并应用一个有效的响应 (查阅 [response docs](#response-api)).
  adapter: function (config) {
    /* ... */
  },
  // `auth` 表示应该使用 HTTP 基础验证,并提供凭据
  // 这将设置一个 `Authorization` 头,覆写掉现有的任意使用 `headers` 设置的自定义 `Authorization`头
  auth: {
    username: 'janedoe',
    password: 's00pers3cret'
  },
  // `responseType` 表示服务器响应的数据类型,可以是 'arraybuffer', 'blob', 'document', 'json', 'text', 'stream'
  responseType: 'json', // 默认的
  // `xsrfCookieName` 是用作 xsrf token 的值的cookie的名称
  xsrfCookieName: 'XSRF-TOKEN', // default
  // `xsrfHeaderName` 是承载 xsrf token 的值的 HTTP 头的名称
  xsrfHeaderName: 'X-XSRF-TOKEN', // 默认的
  // `onUploadProgress` 允许为上传处理进度事件
  onUploadProgress: function (progressEvent) {
    // 对原生进度事件的处理
  },
  // `onDownloadProgress` 允许为下载处理进度事件
  onDownloadProgress: function (progressEvent) {
    // 对原生进度事件的处理
  },
  // `maxContentLength` 定义允许的响应内容的最大尺寸
  maxContentLength: 2000,
  // `validateStatus` 定义对于给定的HTTP 响应状态码是 resolve 或 reject  promise 。如果 `validateStatus` 返回 `true` (或者设置为 `null` 或 `undefined`),promise 将被 resolve; 否则,promise 将被 rejecte
  validateStatus: function (status) {
    return status >= 200 && status < 300; // 默认的
  },
  // `maxRedirects` 定义在 node.js 中 follow 的最大重定向数目
  // 如果设置为0,将不会 follow 任何重定向
  maxRedirects: 5, // 默认的
  // `httpAgent` 和 `httpsAgent` 分别在 node.js 中用于定义在执行 http 和 https 时使用的自定义代理。允许像这样配置选项:
  // `keepAlive` 默认没有启用
  httpAgent: new http.Agent({ keepAlive: true }),
  httpsAgent: new https.Agent({ keepAlive: true }),
  // 'proxy' 定义代理服务器的主机名称和端口
  // `auth` 表示 HTTP 基础验证应当用于连接代理,并提供凭据
  // 这将会设置一个 `Proxy-Authorization` 头,覆写掉已有的通过使用 `header` 设置的自定义 `Proxy-Authorization` 头。
  proxy: {
    host: '127.0.0.1',
    port: 9000,
    auth: : {
      username: 'mikeymike',
      password: 'rapunz3l'
    }
  },
  // `cancelToken` 指定用于取消请求的 cancel token
  // (查看后面的 Cancellation 这节了解更多)
  cancelToken: new CancelToken(function (cancel) {
  })
}
axios实例
虽然使用了配置之后不用把参数都写在axios.xxx()里面了,但是这样好像每一次都要定义一个关于请求参数的配置。有些数据我是不想重新定义的,能不能再优化呢?我们可以使用axios实例提前来读取一部分共用配置,然后后续再传入的配置的会与先前的配置进行合并。
【下面以提前配置baseUrl,后面的配置传入url为例,如果最终的请求是baseurl和url的拼接结果(通过监听浏览器网络请求得到),那么就说明配置合并成功】
      var instance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s://www.baidu.com'
      })
      var request = {
        method: 'get',
        url: '/s',
        params: {wd: 'vue'}
      }
      // 当传入了url参数的时候,才会发起请求,所以虽然都是传配置,但上面的那个并没有发起请求
      instance(request)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实现调用自定义函数来发起请求
像上面,我们都是直接调用axios来发起请求的,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在多个组件中都需要发起针对同一个url的请求的时候,如果按照上面直接axios来发起请求的话,那么就会造成代码冗余(想象一下,针对同一个url请求,却要在不同组件中都写一个axios.xxx)。为了减少代码冗余,我们通常都会进行代码抽取,我们把重复的代码都抽取到函数中。
抽取axios请求到函数

上面的例子只是用作演示如何把发起请求的代码抽取到函数中。事实上,上面的抽取并没有完全抽取干净,另一个组件中发起请求时,也要重新定义函数。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上面的函数抽取到一个js文件中,抽取到js文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import来导入了。
抽取函数到js文件
首先, 在src下,我们新建一个文件夹api,在api下,我们创建一个index.js【由于一般会有很多个api请求,为了分文件管理api,我们通常会根据api的功能来把发起请求的函数划分到不同的文件中,所以我们可能有时候会创建类似user.js这样命名的文件来存储发起请求的函数。这里由于用于演示,所以命名为index.js】
然后,在index.js中添加下列代码: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const request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www.xxxx.com'
})
export function getUserList (params) {
  return request({
    url: '/getuserlist',
    method: 'get',
    params: params
  })
}
// 可以有多个export function xxxx
最后,在组件中导入getUserList这个函数,并发起请求:

抽取axios对象到js文件
【如果你有留心的话,你应该感觉到上面的axios对象应该也要进行抽取,因为如果有个js文件的话,会导致创建axios对象的这部分代码赘余了,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的代码抽取到src/plugin/axios的index.js中】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const request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www.xxxx.com'
})
export default request // 记得导出
不要忘了,api中也要对应修改:

响应的数据
请求响应后,响应的数据都会封装到response中,其中response.data是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response.status是响应码,具体如下。
{
  // `data` 由服务器提供的响应
  data: {},
  // `status` 来自服务器响应的 HTTP 状态码
  status: 200,
  // `statusText` 来自服务器响应的 HTTP 状态信息
  statusText: 'OK',
  // `headers` 服务器响应的头
  headers: {},
  // `config` 是为请求提供的配置信息
  config: {}
}
所以请求返回后,我们可以通过response.xxx来获取响应情况。
拦截器
- 拦截器用于拦截发起的请求或用于拦截返回的响应。
 - 为什么需要拦截器呢?例如,假如某个请求需要带指定的请求头才能请求成功,我们必须要处理一下请求的信息才能够请求成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请求交给拦截器去处理,使用拦截器来加上请求头是很常见的操作。【加请求头其实我们也可以手动做,为什么要交给拦截器呢?因为拦截器是拦截所有请求,它能给每一个请求都加上头,如果交给我们自己做,那就很累了。】
 - 所以,拦截器可以拦截发起的请求来添加我们需要的数据;拦截器也可以拦截返回的响应,来过滤响应(比如服务器返回的只有一个状态码,那么拦截器可以根据状态码来确认“错误信息”,其实catch(error)中error的原生数据是比较不友好的,所以我们通常都会使用拦截器来“翻译”返回的响应)。
 
拦截请求
拦截器是基于axios实例来添加的。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代码来添加一个请求拦截器:
const request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s://www.xxxx.com'
})
request.interceptors.request.use((config) => { // config是请求的配置
// 这里写在发送请求之前做些什么,我们这里尝试加一个请求头
  config.headers['Access-Token'] = '123456'
  console.log('发起请求了')
  return config
}, (error) => {
// 这里写对请求错误做些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拦截响应
request.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ponse) => {
  // 对响应数据做点什么
  console.log('请求返回响应了' + response)
  return response
}, (error) => {
  // 对响应错误做点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补充:
-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查看axios的文档
 
后端开发者的Vue学习之路(五)的更多相关文章
- 后端开发者的Vue学习之路(一)
		
目录 前言: iview组件库示例 element组件库示例 Vue的介绍 兼容性: 学习Vue需要的前置知识: MVVM模型 补充: 安装/导入 导入Vue 安装 两种方式的区别: HelloWor ...
 - 后端开发者的Vue学习之路(四)
		
目录 上节内容回顾: npm 介绍 安装 常用命令: 补充: 基于npm的Hello World 项目结构分析 用法迁移 小提醒 ES6语法 知识补充 单文件组件 使用注意: 路由 开启路由 定义路由 ...
 - 后端开发者的Vue学习之路(三)
		
目录 上节内容回顾 组件 什么是组件 组件注册 全局注册组件 局部注册组件 使用细节 组件注册的命名规范: 组件中只有一个根元素 组件也是一个实例 组件在某些元素中渲染出错 组件间的数据传递 父子组件 ...
 - 后端开发者的Vue学习之路(二)
		
目录 上篇内容回顾: 数据绑定 表单输入框绑定 单行文本输入框 多行文本输入框 复选框checkbox 单选框radio 选择框select 数据绑定的修饰符 .lazy .number .trim ...
 - vue学习之路 - 4.基本操作(下)
		
vue学习之路 - 4.基本操作(下) 简述:本章节主要介绍 vue 的一些其他常用指令. Vue 指令 这里将 vue 的指令分为系统内部指令(vue 自带指令)和用户自定义指令两种. 系统内部指令 ...
 - Vue学习之路之登录注册实例代码
		
Vue学习之路之登录注册实例代码:https://www.jb51.net/article/118003.htm vue项目中路由验证和相应拦截的使用:https://blog.csdn.net/wa ...
 - Vue学习之路---No.4(分享心得,欢迎批评指正)
		
这里说声抱歉,周末因为有其他事,没有更新博客,那么我们今天继续上周5的说. 老规矩,先回顾一下上一次的重点: 1.利用V-if和v-else来提到show()和hide(),同时要记住,v-else一 ...
 - Vue学习之路第一篇(学习准备)
		
1.开发工具的选择 这个和个人的开发习惯有关,并不做强求,厉害的话用记事本也可以.但是我还是建议用人气比较高的编辑工具,毕竟功能比较全面,开发起来效率比较高. 我之前写前端一直用的是sublimete ...
 - Vue学习之路第十五篇:v-if和v-show指令
		
1.v-if和v-show都是用来实现条件判断的指令. 2.先看代码 <body> <div id="app"> <button @click=&qu ...
 
随机推荐
- Dubbo支持的协议的详解
			
Dubbo支持dubbo.rmi.hessian.http.webservice.thrift.redis等多种协议,但是Dubbo官网是推荐我们使用Dubbo协议的.下面我们就针对Dubbo的每种协 ...
 - FFmpeg 学习(四):FFmpeg API 介绍与通用 API 分析
			
一.FFmpeg 相关术语 1. 容器/文件(Container/File):即特定格式的多媒体文件,比如MP4,flv,mov等. 2. 媒体流(Stream):表示在时间轴上的一段连续的数据,比如 ...
 - [Swift]LeetCode946. 验证栈序列 | Validate Stack Sequences
			
Given two sequences pushed and popped with distinct values, return true if and only if this could ha ...
 - [Swift]LeetCode997. 找到小镇的法官 | Find the Town Judge
			
In a town, there are N people labelled from 1 to N. There is a rumor that one of these people is se ...
 - iOS学习——浅谈RunLoop
			
RunLoop的字面意思是运行循环.跑圈,一个App启动后能一直执行,就是因为启动后进入了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不断监听各种状态.手势动作,并做出相应的响应.这个循环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RunLoop ...
 - Mysql篇--Linux中安装Mysql
			
一.前述 由于Windows安装Mysql非常麻烦,所以分享一篇Linux中对MySQL的搭建,废话不多说,来,come on. 二.步骤 2.1 yum安装 yum install mysql-se ...
 - 【快速入门ORM框架之Dapper】大牛勿进系列
			
前言:dapper是什么?Dapper是.NET下一个micro的ORM,它和Entity Framework或Nhibnate不同,属于轻量级的,并且是半自动的.也就是说实体类都要自己写.它没有复杂 ...
 - Android中颜色透明度对应16进制值
			
透明度百分比对应的十六进制: (说明:百分比计算出来会有小数,按照常规的四舍五入处理,详情请往下查看) 百分比:0% HEX: 00 百分比:1% HEX: 30 百分比:2% HEX: 50 百分比 ...
 - 一条命令解决mac版本python IDLE无法输入中文问题
			
安装完Python通常自动就有了一个简易的集成环境IDLE,但在mac上,无法在IDLE中使用中文. 通常故障有两种情况: 在IDLE中,中文输入法根本无法工作,不会弹出输入框,所有的输入都被当做英文 ...
 - SpringBoot入门教程(五)Java基于MySQL实现附近的人
			
“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估计都不陌生,与之类似的功能最开始是在各大地图应用上接触过,比如搜附近的电影院,附近的超市等等.然而真正让附近的人火遍大江南北的应该是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