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27&20145201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四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
实 验 报 告
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班级:1452
姓名:(按贡献大小排名)鄢曼君 李子璇
学号:(按贡献大小排名)20145227 20145201
成绩: 指导教师:娄嘉鹏 实验日期:2016.11.17
实验密级:无 预习程度:已预习 实验时间:10:00-12:30
仪器组次: 必修/选修:必修 实验序号:04
实验名称:外设驱动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实时系统应用和驱动程序的编写。
2.学会以实用模块化方式来进行驱动开发与调试。
一、实验过程
1.首先,如同实验一,建立实验箱、虚拟机Redhat、WinXP之间的连接,在linux系统中安装arm系统,并对01_demo文件夹中的.c文件进行交叉编译。
2、阅读和理解源代码,进入/bc/01_demo,使用vi 编辑器或其他编辑器阅读理解源代码。
3.编译驱动模块及测试程序
在 Makefile 中有两种编译方法,可以在本机上使用gcc 也可以使用交叉编译器进行编译,这次实验我们组采用交叉编译器进行编译。之后输入make命令,看到如下图指令:如下图:
如果编译的时候出现问题,可能是在/usr/src 下没有建立一个linux 连接,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root@BC 01_demo]# cd /usr/src/
[root@BC src]# ln -sf linux-2.4.20-8 linux
[root@BC src]# ls
4.测试驱动程序
如果使用 gcc 编译的话,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建立设备节点,如果使用交叉编译器的话,不需要建立设备节点。
#mknod /dev/demo c 254 0
首先要插入驱动模块demo.o,然后可以用lsmod 命令来查看模块是否已经被插入,在不使用该模块的时候还可以用rmmod 命令来将模块卸载。
我们使用交叉编译器,不需要建立设备节点,下图为成功的结果:
二、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问题:采用交叉编译器进行编译时出现erro1错误
解决:在/usr/src 下建立一个 linux 连接,使用下面的命令:
[root@BC 01_demo]# cd /usr/src/
[root@BC src]# ln -sf linux-2.4.20-8 linux
[root@BC src]# ls
2、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还是存在错误。
解决:进入01_demo文件夹中,对Makefilemakefile文件进行修改,使之与指导书上一样。
KERNELDIR = /usr/src/linux
#KERNELDIR = /arm2410cl/ kernel/linux-2.4.18-2410cl/
INCLUDEDIR = $(KERNELDIR)/include
#CROSS_COMPILE=armv41-unknown-linux-
AS =$(CROSS_COMPILE)as
LD =$(CROSS_COMPILE)ld
CC =$(CROSS_COMPILE)gcc
CPP =$(CC) -E
AR =$(CROSS_COMPILE)ar
NM =$(CROSS_COMPILE)nm
STRIP =$(CROSS_COMPILE)strip
OBJCOPY =$(CROSS_COMPILE)objcopy
OBJDUMP =$(CROSS_COMPILE)objdump
CFLAGS += -I..
CFLAGS += -Wall -O -D__KERNEL__ -DMODULE -I$(INCLUDEDIR)
TARGET = demo
OBJS = demo.o hello.o
SRC = demo.c hello.c
all: $(OBJS)
demo.o: demo.c
$(CC) -c $(CFLAGS) $^ -o $@
hello.o:hello.c
$(CC) -c $(CFLAGS) $^ -o $@
install:
install -d $(INSTALLDIR)
install -c $(TARGET).o $(INSTALLDIR)
clean:
rm -f *.o *~ core .depend
再make之后,不会出现erro。最后执行./testdemo,结果如下:
实验代码分析:
demo.c:
#define DEVICE_NAME "demo"
#define demo_MAJOR 254
#define demo_MINOR 0
static int MAX_BUF_LEN=1024;
static char drv_buf[1024];
static int WRI_LENGTH=0;
/*逆序排列缓冲区数据*/
static void do_write()
{
int i;
int len = WRI_LENGTH;
char tmp;
for(i = 0; i < (len>>1); i++,len--){
tmp = drv_buf[len-1];
drv_buf[len-1] = drv_buf[i];
drv_buf[i] = tmp;
}
}
static ssize_t demo_write(struct file *filp,const char *buffer, size_t count)
{
if(count > MAX_BUF_LEN)count = MAX_BUF_LEN;
copy_from_user(drv_buf , buffer, count);
WRI_LENGTH = count;
printk("user write data to driver\n");
do_write();
return count;
}
static ssize_t demo_read(struct file *filp, char *buffer, size_t count, loff_t *ppos)
{
if(count > MAX_BUF_LEN)
count=MAX_BUF_LEN;
copy_to_user(buffer, drv_buf,count);
printk("user read data from driver\n");
return count;
}
static int demo_ioctl(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
{
printk("ioctl runing\n");
switch(cmd){
case 1:printk("runing command 1 \n");break;
case 2:printk("runing command 2 \n");break;
default:
printk("error cmd number\n");break;
}
return 0;
}
static int demo_open(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
sprintf(drv_buf,"device open sucess!\n");
printk("device open sucess!\n");
return 0;
}
static int demo_release(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p)
{
MOD_DEC_USE_COUNT;
printk("device release\n");
return 0;
}
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demo_fops = {
owner: THIS_MODULE,
write: demo_write,
read: demo_read,
ioctl: demo_ioctl,
open: demo_open,
release: demo_release,
};
#ifdef CONFIG_DEVFS_FS
static devfs_handle_t devfs_demo_dir, devfs_demoraw;
#endif
static int __init demo_init(void)
{
#ifdef CONFIG_DEVFS_FS
devfs_demo_dir = devfs_mk_dir(NULL, "demo", NULL);
devfs_demoraw = devfs_register(devfs_demo_dir, "0", DEVFS_FL_DEFAULT,
demo_MAJOR, demo_MINOR, S_IFCHR | S_IRUSR | S_IWUSR,
&demo_fops, NULL);
#else
int result;
SET_MODULE_OWNER(&demo_fops);
result = register_chrdev(demo_MAJOR, "demo", &demo_fops);
if (result < 0) return result;
// if (demo_MAJOR == 0) demo_MAJOR = result; /* dynamic */
#endif
printk(DEVICE_NAME " initialized\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demo_exit(void)
{
unregister_chrdev(demo_MAJOR, "demo");
//kfree(demo_devices);
printk(DEVICE_NAME " unloaded\n");
}
module_init(demo_init);
module_exit(demo_exit);
(1)将驱动映射为标准接口
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demo_fops = {…}完成了将驱动函数映射为标准接口。
(2)驱动向内核注册
devfs_registe()和 register_chrdev()函数完成将驱动向内核注册。
(3)Open方法
Open方法提供给驱动程序初始化设备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设备操作做好准备,此外open操作一般还会递增使用计数,用以防止文件关闭前模块被卸载出内核。
递增使用计数
检查特定设备错误。
如果设备是首次打开,则对其进行初始化。
识别次设备号,如有必要修改 f_op 指针。
分配并填写 filp->private_data 中的数据。
(4)Release 方法
与open方法相反,release 方法应完成如下功能:
释放由 open 分配的 filp->private_data 中的所有内容
在最后一次关闭操作时关闭设备
使用计数减一
(5)Read和Write方法
ssize_t demo_write(struct file *filp,const char * buffer, size_t count,loff_t *ppos)
ssize_t demo_read(struct file *filp, char *buffer, size_t count, loff_t *ppos)
read 方法完成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应用程序空间,write 方法相反,将数据从应用程序空间拷贝到内核。对于者两个方法,参数 filp 是文件指针,count 是请求传输数据的长度,buffer 是用户空间的数据缓冲区,ppos 是文件中进行操作的偏移量,类型为 64 位数。
由于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内存映射方式完全不同,所以不能使用象 memcpy 之类的函数,必须使用如下函数:
unsigned long copy_to_user (void *to,const void *from,unsigned long count);
unsigned long copy_from_user(void *to,const void *from,unsigned long count);
(6)ioctl方法
ioctl 方法主要用于对设备进行读写之外的其他控制,比如配置设备、进入或退出某种操作模式,这些操作一般都无法通过 read/write 文件操作来完成。
实验感想:
这次实验对代码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一开始跟着教程做,遇到了很多问题,后面实验成功了但是其实代码中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通过对代码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我们对这次实验的印象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
20145227&20145201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四的更多相关文章
-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四:外设驱动程序设计 20135211李行之&20135216刘蔚然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 实 验 报 告 封面 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班级:1352 ...
-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四 20135210&20135218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 实 验 报 告 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班级: 1352 姓名:程涵,姬梦馨 学号:20135210,20135218 ...
- 20135203齐岳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四&实验五实验报告
见20135217孙小博的博客:http://www.cnblogs.com/sunxiaobo/p/4991861.html
- 20145215&20145307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20145215&20145307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PART1 一.实验原理 交叉编译,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同一个体系结构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 ...
-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5)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5) 实验报告链接: http://www.cnblogs.com/zym0728/p/6132249 ...
-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3)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链接: http://www.cnblogs.com/zym0728/p/6132243 ...
-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4)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4) 实验报告链接: http://www.cnblogs.com/zym0728/p/6132246 ...
-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2)
20145220&20145209&20145309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链接: http://www.cnblogs.com/zym0728/p/6083664 ...
-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四次实验报告20135324&&20135330
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班级:1353 姓名:杨舒雯 张若嘉 学号:20135324,20135330 实验日期:2015.11.17 15:30-17:30 实验名称:外设驱动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
-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一 20135211&20135216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 实 验 报 告 封面 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班级:1352 姓名:(按贡献大小排名)李行之 刘蔚然 ...
随机推荐
- C# 关键字【转】
C#中的关键字 关键字是对编译器具有特殊意义的预定义保留标识符.它们不能在程序中用作标识符,除非它们有一个 @ 前缀.例如,@if 是有效的标识符,但 if 不是,因为 if 是关键字. 下面是列 ...
- alert样式修改
HTML: <div id="div">1223325</div> CSS: .btn_alert button{font-size: 1em;border ...
- AX2012 引用NOPI 添加图片到EXCEL
void AddPieChart(int rowNum = 4) { System.Byte[] bytes; fileName _fileName; NPOI.HSSF.UserModel.HSSF ...
- 如何在Eclipse中查看JDK以及JAVA框架的源码(转载)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outlooking/p/5243415.html 设置步骤如下: 1.点 “window”-> "Preferences&qu ...
- 快速学习html、css的经典笔记
HTML语言剖析 Html简介-目录 全写: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译名: 超文本标识语言 简释:一种为普通文件中某些字句加上标示的语言,其目的在于运用标签(tag ...
- iostat 命令
iostat -x 1 10 Linux 2.6.18-92.el5xen 02/03/2009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 ...
- SpringMVC问题- MultipartConfig 配置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http://www.cnblogs.com/weilu2/p/springmvc_fileupload_with_servlet_3_0.html
- 解决Windows下网络原因Composer安装失败问题
由于Composer镜像都在国外,所以直接在官网下载Windows Installer后安装很多情况下是无法成功安装的. 解决办法: 1,将php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并开启openssl扩展. 2,点 ...
- lua下的简单OO实现
笔者学习了当前(文末各文献)lua下的各种OO实现方法.略作笔记. 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主要还是记录供将来着之参考. 1.概述 首先[2]PIL第二版中给出了OO的基于table的实现方式 ...
- 批判性思维——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数字世界中,每天都在信息海洋中遨游.如果不想被其淹没,继而成为别人思想的傀儡,就有必要对你接受的信息进行批判.筛选,自己决定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什么,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