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里面包含了与该文件有关的一些信息。

二.信息

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 xx.tx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 -i命令。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3.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这里值得重复一遍,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

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 -i example.txt

三.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ls -i /etc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etc

理解了上面这些知识,就能理解目录的权限。目录文件的读权限(r)和写权限(w),都是针对目录文件本身。由于目录文件内只有文件名和inode号码,所以如果只有读权限,只能获取文件名,无法获取其他信息,因为其他信息都储存在inode节点中,而读取inode节点内的信息需要目录文件的执行权限(x)。

四.硬连接

一般情况下,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但是,Unix/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

这意味着,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

ln命令可以创建硬链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运行上面这条命令以后,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inode号码相同,都指向同一个inode。inode信息中有一项叫做"链接数",记录指向该inode的文件名总数,这时就会增加1。

反过来,删除一个文件名,就会使得inode节点中的"链接数"减1。当这个值减到0,表明没有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系统就会回收这个inode号码,以及其所对应block区域。

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录文件的"链接数"。创建目录时,默认会生成两个目录项:"."和".."。前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当前目录的"硬链接";后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父目录的"硬链接"。所以,任何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总数,总是等于2加上它的子目录总数(含隐藏目录)。

五.软链接

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这意味着,文件A依赖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删除了文件B,打开文件A就会报错:"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这是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文件B的inode"链接数"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ln -s命令可以创建软链接。

ln -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六.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inode号码得知文件名。

第3点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inode节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详解inode节点

    Linux inode节点 inode查看命令 stat 功能:列出文件大小,文件所占的块数,块的大小,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inode number,链接数,访问权限,uid,gid,atime,mt ...

  2. 一个由INode节点爆满引起的业务故障

    一个由INode节点爆满引起的业务故障 http://2358205.blog.51cto.com/2348205/1747951 好久没有写博文了,今天周六,分享一下刚刚处理完的一个小故障 现象描述 ...

  3. 命令passwd报错因inode节点处理记录

    命令passwd报错因inode节点处理记录故障现象:1.修改密码时报错 passwd: Authentication token manipulation error2.添加用户报错:unable ...

  4. 转:命令passwd报错因inode节点处理记录

    命令passwd报错因inode节点处理记录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ed9e6010106kj.html 故障现象:      1.修改密码时报错 ...

  5. Linux文件系统中的inode节点详细介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Linux文件系统中的inode节点,详细讲解了inode是什么.inode包含的信息.inode号码的相关资料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 ...

  6. (转)命令passwd报错因inode节点处理记录

    命令passwd报错因inode节点处理记录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ed9e6010106kj.html 故障现象:      1.修改密码时报错 ...

  7. inode节点号

    查看分区信息命令 df -Th 查看文件inode节点号 ls -i b.txt 查看系统中与b.txt 的inode节点号相同的所有文件,即硬链接 find  /  -inum  xxxx(b.tx ...

  8. linux inode节点数报警处理

    1.问题描述 zabbix 收到一台服务器的Free inodes is less than 20% on volume / 报警 登陆服务器查看 产生原因:一般就是小文件比较多,占用大量的inode ...

  9. 磁盘inode节点被占满的解决方法

    问题: Linux服务器,查看日志发现程序无法继续写文件,但是用df -h查看磁盘容量还有剩余. 排查思路:怀疑是机器的inode节点被占满,使用df -i查看磁盘inode节点使用情况,果然是ino ...

随机推荐

  1. PHP高级特性-反射Reflection以及Factory工厂设计模式的结合使用[代码实例]

    PHP高级特性-反射以及工厂设计模式的结合使用 [结合 Laravel-Admin 代码实例讲解] 利用反射来实现工厂模式的生产而无需创建特定的工厂类 本文地址http://janrs.com/?p= ...

  2. C#中指针的使用(转)

    在C#中,有时候希望通过指针来操作内存,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我们可以用unsafe关键字修饰含有指针操作的程序段,如下所示: class Program {   static int Main(stri ...

  3. [hdu7065]Yinyang

    将一个格子看作一个节点,相邻(有公共边)的同色格子之间连边,那么由前两个条件即要求图恰被分为两个非空连通块(由于$n,m\ge 3$,显然不能不使用某种颜色) 下面,来分析图中的简单环,其对应于网格图 ...

  4. 获取客户端Mac地址

    近期有个需求,需要获取客户端Mac地址作为白名单验证的依据.使用.net,B/S架构.先百度找了一些获取mac地址的方法,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

  5. BehaviorTree.CPP行为树BT的装饰器节点(五)

    Decorators 装饰器是只能有一个子项的节点. 由装饰者来决定是否,何时以及对子节点进行tick. InverterNode tick子节点一次,如果子节点失败则返回SUCCESS,如果孩子成功 ...

  6. js offset系列属性

    offsetParent:返回该元素有定位的父级,如果父级都没有定位则返回body offsetTop:返回元素相对父级(带有定位的父级)上方的偏移 offsetLeft:返回元素相对父级(带有定位的 ...

  7. 洛谷 P5897 - [IOI2013]wombats(决策单调性优化 dp+线段树分块)

    题面传送门 首先注意到这次行数与列数不同阶,列数只有 \(200\),而行数高达 \(5000\),因此可以考虑以行为下标建线段树,线段树上每个区间 \([l,r]\) 开一个 \(200\times ...

  8. 【豆科基因组】绿豆Mungbean, Vigna radiata基因组2014NC

    目录 来源 一.简介 二.结果 基因组组装 重复序列和转座子 基因组特征和基因注释 绿豆的驯化 豆科基因组复制历史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豇豆属形成 绿豆育种基因组资源 三.讨论 四.方法 材料 组装 SN ...

  9. perl 获取目录信息

    1 #!/usr/bin/perl -w 2 use strict; 3 use FindBin qw($Bin $Script); 4 5 my $rp=$Bin; 6 print "th ...

  10. Linux服务器I/O性能分析-1

    一.IOSTAT误区 1.1 误区-svctm Linux上的svctm是重要的I/O指标(I/O平均服务时间-单位毫秒),这个值直接反映了硬件的性能(I/O请求从SCSI层发出--->I/O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