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前面几篇,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了Map,下面开始阅读实现Collection接口的常见的实现类。在有了之前源码的铺垫之后,我们后面的阅读之路将会变得简单很多,因为很多Collection的结构与Map的类似,甚至有不少是直接用了Map里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ArrayList的源码。

二、ArrayList结构概览

顾名思义,ArrayList的结构实际就是一个Object[]。所以它的特性很明显,插入一个元素的时候,是耗时是一个常量时间O(1),在插入n个元素的时候,需要的时间就是O(n)。其他的操作中,运行的时间也是一个线性的增长(与数组中的元素个数有关)。

三、ArrayList源码阅读

3.1 ArrayList的继承关系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RandomAccess接口,该接口的目的是这么说的:

List 实现所使用的标记接口,用来表明其支持快速(通常是固定时间)随机访问。此接口的主要目的是允许一般的算法更改其行为,从而在将其应用到随机或连续访问列表时能提供良好的性能。

对于顺序访问的list,比如LinkedList,使用Iterator访问会比使用for-i来遍历list更快。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当对于LinkedList使用get(i)的时候,由于是链表结构,所以每次都会从表头开始向下搜索,耗时肯定会多。



对于实现RandomAccess这个接口的类,如ArrayList,我们在遍历的时候,使用for(int i = 0; i < size; i++) 来遍历,其速度比使用Iterator快(接口上是这么写的)。但是笔者看源码的时候,Iterator里使用的也是i++,这种遍历,无非是增加了fail-fast判断,估计就是这个导致了性能的差距,但是没有LinkedList这么大。笔者循环了 1000 * 1000 次,贴出比较结果,仅供参考,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循环次数越多越明显:

----------now is arraylist----------
使用Iterator迭代一共花了19ms时间
使用for-i迭代一共花了9ms时间
----------now is linkedList----------
使用Iterator迭代一共花了17ms时间
使用for-i迭代一共花了434ms时间

而其继承的AbstractList主要给ArrayList提供了诸如addgetsetremove的集合方法。

3.2 ArrayList的成员变量

//初始化默认容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 空对象数组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EMPTY_ELEMENTDATA = {};
// 默认容量的空对象数组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 实际存储对象的数组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 存储的数量
private int size;
// 数组能申请的最大数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8;

特别说明一下: EMPTY_ELEMENTDATA 和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是为了在调用构造方法的时候,给elementData数组初始化,当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的时候,当ArrayList第一次插入元素的时候,它的数组大小将会被初始化为DEFAULT_CAPACITY。而EMPTY_ELEMENTDATA可以理解为初始化的时候size=0,下面让我们看下构造方法,来更加清楚的理解。

3.3 ArrayList的构造方法

3.3.1 ArrayList()

public ArrayList() {
this.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当调用默认构造函数的时候,给elementData指向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3.3.2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
// 当 initialCapacity > 0 时,初始化对应大小的数组
if (initialCapacity > 0) {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 为 0 时,用指向EMPTY_ELEMENTDATA
} else if (initialCapacity == 0) {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els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

这里当initialCapacity=0的时候,就是上述提到的情况。

3.3.3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elementData = c.toArray();
if ((size = elementData.length) != 0) {
// c.toArray不返回Object[]的时候,则进行数组拷贝
if (elementData.getClass() != Object[].class)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size, Object[].class);
} else {
// 如果为空,则指向EMPTY_ELEMENTDATA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

3.4 ArrayList的重要方法

3.4.1 get(int index)

public E get(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return elementData(index);
} E elementData(int index) {
return (E) elementData[index];
}

get方法很简单,就是先检查index范围是否正确,正确的话从数组里取出元素。

private void rangeCheck(int index) {
// 如果index 大于 存储的个数,则抛出异常
if (index >= size)
// outOfBoundsMsg里面就是简单的字符串拼接。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outOfBoundsMsg(index));
}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只判断了index >= size的情况,对于index < 0的情况没有判断,是因为在获取数组值的时候,如果为负数会抛出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异常。

3.4.2 add(E e)

在看源码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往数组里添加元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 对于刚初始化的数组,要初始化它的大小
  2. 判断数组大小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大,扩容
  3. 对于扩容要判断是否到达数组的最大数量

知道这些需要考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代码:

public boolean add(E e) {
//对上述的3个前提进行判断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赋值,然后指针走到下一个空位
elementData[size++] = e;
return true;
}

我们接着来看ensureCapacityInternal()的方法代码: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minCapacity) {
// 上述情况一:初始化数组的大小
if (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取minCapacity和DEFAULT_CAPACITY中较大的那个
minCapacity = Math.max(DEFAULT_CAPACITY, minCapacity);
}
// 检查有没有扩容的必要
ensureExplicitCapacity(minCapacity);
}

ensureCapacityInternal()方法的作用就是对构造方法初始化的数组进行处理。

再来看一下ensureExplicitCapacity():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 修改次数的计数器(在AbstractList中定义的)
modCount++;
// 如果需要的空间大小 > 当前数组的长度,则进行扩容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0)
grow(minCapacity);
}

ensureExplicitCapacity()检查是否需要扩容。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记录旧的length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扩容1.5倍, 位运算符效率更高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 判断有没有溢出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判断有没有超过最大的数组大小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计算最大的容量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旧数组拷贝到新的大小数组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 最大的容量
private static int hug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 大小溢出
if (minCapacity < 0)
throw new OutOfMemoryError();
// 需要的最小容量 > 数组最大的长度,则取Integer的最大值,否则取数组最大长度
return (min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MAX_ARRAY_SIZE;
}

最后的grow()扩容就是判断有没有超过数组的最大长度,以及对应的处理。

3.4.3 remove(int index)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 修改计数器
modCount++;
// 记录旧值,返回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 计算要往前移动的元素个数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个数大于0,进行拷贝,从index+1开始,拷贝numMoved个,拷贝起始位置是index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 设置为null,以便GC
elementData[--size] = null;
return oldValue;
}

对于被删除的元素,其后面的元素需要往前移。

3.4.4 remove(Object o)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 判断o为null,loop遍历找到为null的元素
if (o == null) {
for (int index = 0; index < size; index++)
if (elementData[index] == null) {
fastRemove(index);
return true;
}
// 不为null
} else {
for (int index = 0; index < size; index++)
if (o.equals(elementData[index])) {
fastRemove(index);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与上面的remove(int index) 类似
private void fastRemove(int index) {
modCount++;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

3.4.5 set(int index, E element)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rangeCheck(index);
// 记录旧的值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在原位置设置新的值
elementData[index] = element;
return oldValue;
}

设置index位置的元素值为element,返回该位置的原来的值

3.4.6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Object[] a = c.toArray();
int numNew = a.length;
// 对于新的最小长度进行判断处理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numNew);
//将a数组,从index-0开始,拷贝numNew个,到elementData的size位置
System.arraycopy(a, 0, elementData, size, numNew);
//将size增加numNew个
size += numNew;
return numNew != 0;
}

四、总结

ArrayList在随机访问的时候,数组的结构导致访问效率比较高,但是在指定位置插入,以及删除的时候,需要移动大量的元素,导致效率低下,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场景特点来选择,另外注意循环访问的方式选择。最后谢谢各位园友观看,如果有描述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与大家共同进步!

【JDK1.8】JDK1.8集合源码阅读——ArrayList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集合源码阅读——ArrayList

    ArrayList 关键点: >>扩容每次扩容1.5倍 >>modcount的作用 >>ArrayList的父类AbstractList的成员变量 >> ...

  2. 【JDK1.8】Java 8源码阅读汇总

    一.前言 ​ 万丈高楼平地起,相信要想学好java,仅仅掌握基础的语法是远远不够的,从今天起,笔者将和园友们一起阅读jdk1.8的源码,并将阅读重点放在常见的诸如collection集合以及concu ...

  3. 【JDK1.8】JDK1.8集合源码阅读——IdentityHashMap

    一.前言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集合源码阅读里的最后一个Map--IdentityHashMap.这个Map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它用到的情况最少,也相较于其他的map来说比较特殊.就笔者来说,到目前为止 ...

  4. java1.7集合源码阅读: Stack

    Stack类也是List接口的一种实现,也是一个有着非常长历史的实现,从jdk1.0开始就有了这个实现. Stack是一种基于后进先出队列的实现(last-in-first-out (LIFO)),实 ...

  5. java1.7集合源码阅读: Vector

    Vector是List接口的另一实现,有非常长的历史了,从jdk1.0开始就有Vector了,先于ArrayList出现,与ArrayList的最大区别是:Vector 是线程安全的,简单浏览一下Ve ...

  6. 【JDK1.8】JDK1.8集合源码阅读——总章

    一.前言 今天开始阅读jdk1.8的集合部分,平时在写项目的时候,用到的最多的部分可能就是Java的集合框架,通过阅读集合框架源码,了解其内部的数据结构实现,能够深入理解各个集合的性能特性,并且能够帮 ...

  7. 【JDK1.8】JDK1.8集合源码阅读——HashMap

    一.前言 笔者之前看过一篇关于jdk1.8的HashMap源码分析,作者对里面的解读很到位,将代码里关键的地方都说了一遍,值得推荐.笔者也会顺着他的顺序来阅读一遍,除了基础的方法外,添加了其他补充内容 ...

  8. 【JDK1.8】JDK1.8集合源码阅读——LinkedList

    一.前言 这次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List中的第二个--LinkedList,在前面分析ArrayList的时候,我们提到,LinkedList是链表的结构,其实它跟我们在分析map的时候讲到的Link ...

  9. Java集合源码阅读之HashMap

    基于jdk1.8的HashMap源码分析. 引用于:http://blog.stormma.me/2017/05/31/Java%E9%9B%86%E5%90%88%E6%BA%90%E7%A0%81 ...

随机推荐

  1. 修改Servlet模板,让Servlet更清新

    每次新建一个Servlet,都会有很多的代码跟注释,但是在实际开发中我们是用不到这些的,所以每次都得手动删除,非常麻烦,所以接下来讲一下如何让自己的Servlet看上去更清新: 首先找到你的Myecl ...

  2. HTML5 设备上的API

    一.Vibration API ,接受两种类型参数 vibrate (unsigned long time)   当参数是unsigned long的时候 此时参数表示震动时间.  NotSuppor ...

  3. Linux学习(十九)软件安装与卸载(二)更换yum源

    一.简介 系统自带的源数量有限,而且是国外的源,速度肯定不如国内的.而断网的时候,本地源就可以派得上用处.而RPMForge源是传说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配一下本地源,国内源,RP ...

  4. pie.htc 在IE下不起作用~~~

    一直用的IE11 然后选择其中的兼容模式来测试IE 7~10的情况. 最近由于客户要求 圆角阴影兼容IE,只能选择PIE.HTC的方案. 但是反复测试发现不起作用. 官方文档的几种说明: 1. pie ...

  5. 【Arduino】使用LCD1602和DHT11制作温湿度显示器

    材料: 1.DHT11 2.LCD1602 3.LCD1602 转接板 4.Arduino UNO 5.Arduino 传感器扩展版 那个Arduino UNO 我当初挑类个便宜的山寨货买,结果发来和 ...

  6. IpHelper根据客户端IP进行网站分流

    public class IpHelper    {        // 核心方法:IP搜索       /// <summary>        /// 查找IP所属地区,确保web.c ...

  7. nodejs a和b文件相互引用

    //取自于node中文网 http://nodejs.cn/api/modules.html 当循环调用 require() 时,一个模块可能在未完成执行时被返回. 例如以下情况: a.js: con ...

  8. javascript第三章--引用类型

    ① Object类型 ② Array类型 ③ Date类型 ④ RegExp类型 ⑤ Function类型 ⑥ 基本包装类型 ⑦ 单体内置对象

  9. unique & lower_bound C++

    原来C++也有unique和lower_bound,只需头文件iostream unique unique可以对数组进行相邻元素的"去重",实现效果是把所有不重复的元素按顺序放在数 ...

  10. SQL SERVER 2012 SEQUENCE

    一.Sequence简介 Sequence对象对于Oracle用户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数据库对象了, 在SQL SERVER2012终于也可以看到这个对象了.Sequence是SQL Server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