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de block 软硬链接

1 inode

1.1 inode(索引节点)作用

(1)用于存储文件数据属性信息
(2)用于存储数据指针信息

1.2 如何产生

格式化时,创建文件系统

1.3 如何查看:df -i

1.4 特点

(1)一个文件会占用一个inode
(2)大量小文件会占用大量inode

2 block

2.1 block作用

用于存储文件数据内容

2.2 如何产生

格式化时,创建文件系统

2.3 如何查看:df

2.4 特点

(1)一个文件数据会占用多个block
(2)一个block大小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分情况
存储的数据小文件:2kblock放在4kblock里,会浪费block数量
存储的数据大文件:4kblock放在1kblock里,会占用4个block数量
PS: 磁盘IO (input(写入)/output(读取)),消耗IO过多,降低磁盘性能

2.5 系统读取原理

(1)inode中:存储目录或文件的属性信息 指针信息(指向block)
(2)block中:目录的block存储下一级数据的名称信息
文件的block存储真正的数据信息

3 文件硬链接

3.1 硬链接

(1)相当于查看一个文件数据的多个入口信息
(2)inode号码相同的文件,互为硬链接

3.2 创建硬链接

ln 源文件 硬链接文件
ln oldboy.txt oldboy_hard_link.txt

3.3 硬链接特点

(1)源文件被删除,链接文件不会失效
(2)创建多个硬链接文件,不会占用block空间和inode空间
(3)目录无法创建硬链接

3.4 用途

防止文件被误删除 不能防止文件误修改

3.5 文件被删除条件

(1)硬链接数为0              i_link=0
(2)调用文件的程序为0    i_count=0

3.5 查询所有硬链接文件数量

ls -i:查看inode号
find / -type f -inum 33574990(inode)

3.6 cp和硬链接的区别

cp能防止误删除误修改 而硬链接只能防止误删除

4 文件软链接

4.1 软链接

(1)相当于快捷方式
(2)软链接文件存储源文件的路径信息

4.2 创建软链接

ln 源文件 软链接文件
ln -s oldboy.txt oldboy_soft_link.txt

4.3 特点

(1)源文件被删除,链接文件会失效
(2)创建多个软链接文件,会占用多个inode空间
(3)目录也可以创建软链接

4.4 用途

减少开放人员代码修改难度

4.5 硬链接,软链接示意图

4.6 不同的分区不能创建硬链接

/dev/sda3 (/)----------/oldboy/oldboy.txt 源文件
/dev/sdb2 (/mnt)-----/oldboy/oldboy_hard.txt 目标
/dev/sda3分区中的oldboy.txt文件是不能挂载到/dev/sdb2分区

4.7 创建一个目录的默认硬链接数是多少,目录硬链接数为10是多少

创建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数为2 一个是目录本身,还有一个是他的上一级目录

. 表示本身目录
.. 表示上一级目录
目录硬链接数为10,有八个子目录,一个本身目录。一个上一级目录

inode block 软硬链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深入理解inode与软硬链接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 ...

  2. 目录、目录项、文件名、inode、软硬链接的关系

    对于Unix系列的操作系统,大多都有v节点.但是对于linux来说,只有通用的i节点,却没有v节点. 下面来探讨一下,linux下的i节点. linux中,文件查找不是通过文件名称来查找的.实际上是通 ...

  3. inode,软硬链接

    如何查看inode ll -di /boot / /app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inode号 df -i查看挂载点文件夹的inode号 做inode增长实验 创建60万个文件的方法1(效率不高):for ...

  4. inode、软硬链接

    关于inode是什么,可以看这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adforce/p/3522433.html 如何查看inode ll -di /boot / /app查看文件和文 ...

  5. Linux一些基本命令、inode定义、软硬链接

    1.创建普通文件命令:touch 命令 2.创建目录文件命令:mkdir 命令 3.删除普通文件命令:rm 命令 4.删除目录文件命令:rmdir 命令 5.给普通文件写东西命令:vim 命令 6.查 ...

  6. ln 软硬链接

    链接 在谈软链接与硬链接之前,先来说说文件系统基础知识. Linux 系统中,一切皆文件. 文件包含两部分:文件属性与权限(inode),文件内容(data-block). 一个文件可由1个inode ...

  7. Linux中的软硬链接

    说到Linux中的软硬链接,就必须谈一下Linux的文件系统的组成的重要部分iNode和block. 首先是iNode,先用一张图了解一下iNode在Linux文件系统中的地位: Linux中的文件的 ...

  8. 磁盘操作- inode/Block深入实战

    一 思路: 1,磁盘物理结构及大小计算 2,分区 MBR GPT知识 3,fdisk分区 挂载 自动挂载 4,格式化文件系统 5,inode block 软硬链接 查看磁盘: [root@moban ...

  9. 软硬链接、文件删除原理、linux中的三种时间、chkconfig优化

    第1章 软硬链接 1.1 硬链接 1.1.1 含义 多个文件拥有相同的inode号码 硬链接即文件的多个入口 1.1.2 作用 防止你误删除文件 1.1.3 如何创建硬链接 ln 命令,前面是源文件  ...

随机推荐

  1. Error: opening registry key 'Software\JavaSoft\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could not find java.dll

    Error: opening registry key 'Software\JavaSoft\Java Runtime Environment'Error: could not find java.d ...

  2. Fiddler 内置命令与断点

    Fiddler还有一个藏的很深的命令框,就是眼前,我用了几年的Fiddler都没有发现它,偶尔在别人的文章发现还有这个小功能,还蛮好用的,整理下记录在这里. FIddler断点功能就是将请求截获下来, ...

  3. AJ学IOS 之微博项目实战(13)发送微博调用相机里面的图片以及调用相机

    AJ分享,必须精品 一:效果 二:代码 相机部分就简单多了,几行代码调用而已,但是如果你要是想实现更多丰富的功能,需要自己写.利用AssetsLibrary.framework,利用这个框架可以获得手 ...

  4. Linux常用命令01(文件和目录)

    目标 查看目录内容 ls 切换目录 cd 创建和删除文件 touch rm mkdir 拷贝和移动文件 cp mv 查看文件内容 cat more grep 其他 echo 重定向 > 和 &g ...

  5. 【Jenkins】插件更改国内源

    最近调试脚本,本机安装了Jenkins,但是安装插件时一直失败.更改升级站点也不生效,究其原因是因为default.json中插件下载地址还https://updates.jenkins.io,升级站 ...

  6. redis: Set集合类型(五)

    Set里面的值是不能重复的 Set设置值(头部):sadd myset hello Set获取值:smembers myset 检查Set是否包含某个元素:sismember myset hello ...

  7. TensorFlow keras卷积神经网络 添加L2正则化

    model = keras.models.Sequential([ #卷积层1 keras.layers.Conv2D(32,kernel_size=5,strides=1,padding=" ...

  8. 模拟电磁曲射炮_H题 方案分析【2019年电赛】【刘新宇qq522414928】

    请查看我的有道云笔记: 文档:电磁曲射炮分析.note链接: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26f6b6febc04a8983d5efce925e92e21

  9. 基于 HTML WebGL 的会展中心智能监控系统

    前言 随着近几年物联网.万物互联等诸多概念的大行其道,智慧城市的概念也早已经被人们耳熟能详,而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智慧建筑也是重中之重,智慧园区,智慧小区等也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出现. 智慧建筑是指通过 ...

  10. MySQL中出现Unknow column 'xx' in field list的解决办法

    首先创建一个表,然后插入数据发现出错误 经过多次尝试发现title前面多了一个空格 我们把空格去掉,然后在插入数据,发现数据创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