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集合映射inverse和cascade详解

 

1、到底在哪用cascade="..."?

cascade属性并不是多对多关系一定要用的,有了它只是让我们在插入或删除对像时更方便一些,只要在cascade的源头上插入或是删除,所有cascade的关系就会被自己动的插入或是删除。便是为了能正确的cascade,unsaved-value是个很重要的属性。Hibernate通过这个属性来判断一个对象应该save还是update,如果这个对象的id是unsaved-value的话,那说明这个对象不是persistence object要save(insert);如果id是非unsaved-value的话,那说明这个对象是persistence object(数据库中已存在),只要update就行了。saveOrUpdate方法用的也是这个机制。

2、到底在哪用inverse="ture"?

inverse属性默认是false的,就是说关系的两端都来维护关系。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有一个Student, Teacher和TeacherStudent表,Student和Teacher是多对多对多关系,这个关系由TeacherStudent这个表来表现。那么什么时候插入或删除TeacherStudent表中的记录来维护关系呢?在用hibernate时,我们不会显示的对TeacherStudent表做操作。对TeacherStudent的操作是hibernate帮我们做的。hibernate就是看hbm文件中指定的是"谁"维护关系,那个在插入或删除"谁"时,就会处发对关系表的操作。前提是"谁"这个对象已经知道这个关系了,就是说关系另一头的对象已经set或是add到"谁"这个对象里来了。前面说过inverse默认是false,就是关系的两端都维护关系,对其中任一个操作都会处发对表系表的操作。当在关系的一头,如Student中的bag或set中用了inverse="true"时,那就代表关系是由另一关维护的(Teacher)。就是说当这插入Student时,不会操作TeacherStudent表,即使Student已经知道了关系。只有当Teacher插入或删除时才会处发对关系表的操作。所以,当关系的两头都用inverse="true"是不对的,就会导致任何操作都不处发对关系表的操作。当两端都是inverse="false"或是default值是,在代码对关系显示的维护也是不对的,会导致在关系表中插入两次关系。

在一对多关系中inverse就更有意义了。在多对多中,在哪端inverse="true"效果差不多(在效率上)。但是在一对多中,如果要一方维护关系,就会使在插入或是删除"一"方时去update"多"方的每一个与这个"一"的对象有关系的对象。而如果让"多"方面维护关系时就不会有update操作,因为关系就是在多方的对象中的,直指插入或是删除多方对象就行了。当然这时也要遍历"多"方的每一个对象显示的操作修关系的变化体现到DB中。不管怎样说,还是让"多"方维护关系更直观一些。

3、cascade和inverse有什么区别?

可以这样理解,cascade定义的是关系两端对象到对象的级联关系;而inverse定义的是关系和对象的级联关系。

all : 所有情况下均进行关联操作。
none:所有情况下均不进行关联操作。这是默认值。
save-update:在执行save/update/saveOrUpdate时进行关联操作。
delete:在执行delete时进行关联操作。

all的意思是save-update + delete
all-delete-orphan 的意思是当对象图中产生孤儿节点时,在数据库中删除该节点
all比较好理解,举个例子说一下all-delete-orphan:
Category与Item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说Category类中有个Set类型的变量items.
举个例子,现items中存两个Item, item1,item2,如果定义关系为all-delete-orphan
当items中删除掉一个item(比如用remove()方法删除item1),那么被删除的Item类实例
将变成孤儿节点,当执行category.update(),或session.flush()时
hibernate同步缓存和数据库,会把数据库中item1对应的记录删掉

//////////////////////////////////////////////////////////////////////////////////////////////////////////

///////////////////////////////////////////////////////////////////////////////////////////////////////////

4. hibernate如何根据pojo来更新数据库

4.0  在commit/flush之前,hibernate不会对pojo对象作神秘的处理。
4.0.1 在select查询出pojo时,hibernate根据“字段--属性”的对应关系,用字段的值填充pojo的属性;
然后根据“关系标记”生成sql语句从relationTable中查询出满足条件的relationPojo,并把这些relatinPojo
放到“关系属性”中。这个过程是机械的。

4.0.2 在pojo对象被查出来后,到commit(或flush)之前,它将是一个普通的java对象,hibernate不会做额外的手脚。
比如,不会限制你设置一个属性的值为null或其它任何值
在集合类Set的add(object)操作时, 不会改变object的值,不会检查参数object是否是一个pojo对象
设置mainPojo的一个“桥属性”的值,不会自动设置relationPojo的对应的“桥属性”的值。
执行session.delete(pojo)时,pojo本身没有变化,他的属性值也没有变化。
执行session.save(pojo)时,如果pojo的id不是hibernate或数据库生成,则它的值没有变化。
  如果pojo的id是hibernate或数据库生成,则hibernate会把id给pojo设上去。

extend: 对lazy=true的set,hibernate在进行set的操作(调用java.util.Set中声明的方法)时
会先inialize这个set,仅此而已。而inialize仅仅是从数据库中捞出set的数据。
如果一个set已经被inialize了,那么对它进行的操作就是java.util.Set接口中定义的语义。

另外,如果id由hibernate来生成,那么在save(pojo)时,hibernate会改变该pojo,会设置它的id,这
可能改变该pojo的hashCode,详细地讨论见帖《》

mapping文件中标记的某些属性及pojo对象的操作会对数据库操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在commit时才会起作用。
而在commit前pojo的状态不受它们的影响。

不过,待commit之时,将由hibernate完全掌控,它好像知道pojo对象从创建到commit这中间的所有变化。

4.01. 关联更新
"关系标记"对应的属性是一个pojo或一个pojo的集合,修改“关系属性”的值能会导致更新mainTable表,也可能会更新relationTable表。

这种更新暂叫“关联更新”。

4.1.inverse属性的作用(假定没有设置cascade属性)
4.1.1 “只有集合标记(set/map/list/array/bag)才有inverse属性”。
————不妨以标记set为例,具体为“一个地区(Address表)的学校(School表)” -- address.schoolSet。

4.1.2 “set的inverse属性决定是否把对set的改动反映到数据库中去。
inverse=false————反映;inverse=true————不反映”
inverse属性默认为false

对<one-to-many>和<many-to-many>子标记,这两条都适用。
不管是对set做什么操作,4.1.2都适用。

4.1.3当inverse=false时,hibernate如何将对set的改动反映到数据库中:

对set的操作主要有:(1)新增元素 address.getSchoolSet().add(oneSchool);
(2)删除元素 address.getSchoolSet().remove(oneSchool);
(3)删除set  address.setSchoolSet(null);
(4)设新set  address.setSchoolSet( newSchoolSet);
(5)转移set  otherSchoolSet = otherAddress.getSchoolSet();
  otherAddress.setSchoolSet(null);
  address.setSchoolSet(otherSchoolSet);
(6)改变set中元素的属性的值  如果是改变key属性,这会导致异常
  如果改变的是普通的属性,则hibernate认为set没有变化(在后面可以看出缘由)。
  所以这种情形不予考虑。
 
改变set后,hibernate对数据库的操作根据是<one-to-many>关系还是<many-to-many>关系而有不同。

对one-to-many,对school set的改动,会改变表SCHOOL中的数据:
  #SCHOOL_ID是school表的主键,SCHOOL_ADDRESS是school表中的地址栏位
  #表School的外键为SCHOOL_ADDRESS,它对应表Address的主键ADDRESS_ID
(11)insert oneSchool———— sqlInsertRowString:
update SCHOOL set SCHOOL_ADDRESS=? where SCHOOL_ID=?
(仅仅update foreign-key的值。)
(22)delete oneSchool———— sqlDeleteRowString:
update SCHOOL set SCHOOL_ADDRESS=null where SCHOOL_ID=?
(很奇怪,把foreign-key设置为null不知道有什么实际意义?)
(33)delete 属于某一address的所有school ————sqlDeleteString:
update SCHOOL set SCHOOL_ADDRESS=null where SCHOOL_ADDRESS=?
(44)update ————sqlUpdateRowString:"", no need

对many-to-many,对school set的改动,会改变关系表ADDRESS_SCHOOL中的数据:
#“地区————学校”的关系为多对多的关系有点牵强,只是为了方便与上面的one-to-many作比较
#假设有一个关系表ADDRESS_SCHOOL,有两个字段ADDRESS_ID, SCHOOL_ID,
#这两个字段分别对应ADDRESS和SCHOOL两表的key
(11)insert的SQL语句为: insert into ADDRESS_SCHOOL(ADDRESS_ID, SCHOOL_ID)
values(?,?)
(22)delete的SQL语句为: delete from ADDRESS_SCHOOL
where ADDRESS_ID=? AND SCHOOL_ID=?
(33)delete all的SQL语句为: delete from ADDRESS_SCHOOL
where ADDRESS_ID=?
(44)update的sql语句为 ————sqlUpdateRowString:
update ADDRESS_SCHOOL set ADDRESS_ID=?
where ADDRESS_ID=? AND SCHOOL_ID=?

对set的操作(1),hibernate会执行(11)sqlInsertRowString
对set的操作(2),hibernate会执行(22)sqlDeleteRowString
对set的操作(3),hibernate会执行(33)sqlDeleteString
对set的操作(4),老的schoolSet因为没有所属的address,所以被全部delete掉,即先执行(33)sqlDeleteString
然后新增新的schoolSet,即再执行sqlInsertRowString
对set的操作(5),实际上就是将set从一个pojo转移到另一pojo:
首先,执行sqlDeleteString,删除掉otherAddress所属的school
然后,执行sqlDeleteString,删除掉address原先的school
最后,执行sqlInsertRowString,将otherSchoolSet新增给address

总结:(1)对one-to-many而言,改变set,会让hibernate执行一系列的update语句, 不会delete/insert数据
(2)对many-to-many而言,改变set,只修改关系表的数据,不会影响many-to-many的另一方。
(3)虽然one-to-many和many-to-many的数据库操作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个: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执行的sql都
只涉及到“桥字段”,不会考虑或改变其他的字段,所以对set的操作(6)是没有效果地。
extend:对list,可能还会维护index字段。

4.1.4 “inverse与cascade没有什么关系,互无牵扯。”
commit后,这两个属性发挥作用的时机不同,hibernate会根据对pojo对象的改动,及cascade属性的设置,
生成一系列的Action,比如UpdateAction,DeleteAction,InsertAction等,每个Action都有execute方法以执行对应的sql语句。
待所有这些Action都生成好了后,hibernate再一起执行它们,在执行sql前,inverse属性起作用,
当inverse=true时,不执行sql;当inverse=false时,执行sql。

4.1.5 inverse的默认值为false,所以inverse属性默认会进行“关联更新”。

4.1.6 建议:只对set + many-to-many设置inverse=false,其他的标记不考虑inverse属性。
   糟糕的是,不设置inverse属性时,inverse默认为false。

4.2. 级联(cascade)属性的作用:
4.2.1 只有“关系标记”才有cascade属性:many-to-one,one-to-one ,any,
set(map, bag, idbag, list, array) + one-to-many(many-to-many)

4.2.2 级联指的是当主控方执行操作时,关联对象(被动方)是否同步执行同一操作。
pojo和它的关系属性的关系就是“主控方 -- 被动方”的关系,如果关系属性是一个set,那么被动方就是set中的一个一个元素,。
比如:学校(School)有三个属性:地区(Address),校长(TheMaster)和学生(Set, 元素为Student)
执行session.delete(school)时,级联决定是否执行session.delete(Address),session.delete(theMaster),
是否对每个aStudent执行session.delete(aStudent)。

extend:这点和inverse属性是有区别的。见4.3.

4.2.3 一个操作因级联cascade可能触发多个关联操作。前一个操作叫“主控操作”,后一个操作叫“关联操作”。
cascade属性的可选值:
all : 所有情况下均进行关联操作。
none:所有情况下均不进行关联操作。这是默认值。
save-update:在执行save/update/saveOrUpdate时进行关联操作。
delete:在执行delete时进行关联操作。

具体执行什么“关联操作”是根据“主控操作”来的:
  “主控操作”         “关联操作”
session.saveOrUpdate --> session.saveOrUpdate (执行saveOrUpdate实际上会执行save或者update)
session.save ----> session.saveOrUpdate
session.udpate --> session.saveOrUpdate
session.delete --> session.delete

4.2.4 主控操作和关联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先保存one,再保存many;先删除many,再删除one;先update主控方,再update被动方”
对于one-to-one,当其属性constrained="false"(默认值)时,它可看作one-to-many关系;
   当其属性constrained="true"时,它可看作many-to-one关系;
对many-to-many,它可看作one-to-many。

比如:学校(School)有三个属性:地区(Address),校长(TheMaster,其constrained="false")和学生(Set, 元素为Student)
当执行session.save(school)时,
实际的执行顺序为:session.save(Address);
session.save(school);
session.save(theMaster);
for( 对每一个student ){
session.save(aStudent);
}

当执行session.delete(school)时,
实际的执行顺序为:session.delete(theMaster);
for( 对每一个student ){
session.delete(aStudent);
}
session.delete(school);
session.delete(Address);

当执行session.update(school)时,
实际的执行顺序为:session.update(school);
session.saveOrUpdate(Address);
session.saveOrUpdate(theMaster);
for( 对每一个student ){
session.saveOrUpdate(aStudent);
}
注意:update操作因级联引发的关联操作为saveOrUpdate操作,而不是update操作。
saveOrUpdate与update的区别是:前者根据操作对象是保存了还是没有保存,而决定执行update还是save

extends: 实际中,删除学校不会删除地区,即地区的cascade一般设为false
另外,many-to-many关系很少设置cascade=true,而是设置inverse=false。这个反映了cascade和inverse的区别。见4.3

4.2.6 cascade的默认值为false,所以inverse属性默认会进行“关联更新”。

4.2.7 总结:级联(cascade)就是操作一个对象时,对它的属性(其cascade=true)也进行这个操作。

4.3 inverse和cascade的比较
这两个属性本身互不影响,但起的作用有些类似,都能引发对关系表的更新。

4.3.1 inverse只对set+one-to-many(或many-to-many)有效,对many-to-one, one-to-one无效。
  cascade对关系标记都有效。
 
4.3.2 inverse对集合对象整体起作用,cascade对集合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元素起作用,如果集合为空,那么cascade不会引发关联操作。
比如将集合对象置为null, school.setStudentSet(null)
inverse导致hibernate执行:udpate STUDENT set SCHOOL_ID=null where SCHOOL_ID=?
cascade则不会执行对STUDENT表的关联更新, 因为集合中没有元素。

再比新增一个school, session.save(school)
inverse导致hibernate执行:
for( 对(school的每一个student ){
udpate STUDENT set SCHOOL_ID=? where STUDENT_ID=? //将学生的school_id改为新的school的id
}
cascade导致hibernate执行:
for( 对school的每一个student ){
session.save(aStudent); //对学生执行save操作
}

extends:如果改变集合中的部分元素(比如新增一个元素),
inverse: hibernate先判断哪些元素改变了,对改变的元素执行相应的sql
cascade: 它总是对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执行关联操作。
(在关联操作中,hibernate会判断操作的对象是否改变)

4.3.2 两个起作用的时机不同:
cascade:在对主控方操作时,级联发生。
inverse: 在flush时(commit会自动执行flush),对session中的所有set,hibernate判断每个set是否有变化,
对有变化的set执行相应的sql,执行之前,会有个判断:if( inverse == true ) return;

可以看出cascade在先,inverse在后。

4.3.3 inverse 对set + one-to-many 和 set + many-to-many 起的作用不同。hibernate生成的sql不同。
  对one-to-many,hibernate对many方的数据库表执行update语句。
  对many-to-many, hibernate对关系表执行insert/update/delte语句,注意不是对many方的数据库表而是关系表。
 
  cascase 对set都是一致的,不管one-to-many还是many-to-many。都简单地把操作传递到set中的每个元素。所以它总是更新many
方的数据库表。

4.3.4 建议:只对set + many-to-many设置inverse=false,其他的标记不考虑inverse属性,都设为inverse=true。
  
   对cascade,一般对many-to-one,many-to-many,constrained=true的one-to-one 不设置级联删除。

hibernate集合映射inverse和cascade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hibernate集合映射inverse和cascade详解<转载>

    1.到底在哪用cascade="..."? cascade属性并不是多对多关系一定要用的,有了它只是让我们在插入或删除对像时更方便一些,只要在cascade的源头上插入或是删除,所 ...

  2. 【抽时间 试验】hibernate集合映射inverse和cascade详解

    http://www.cnblogs.com/amboyna/archive/2008/02/18/1072260.html

  3. Hibernate中的inverse和cascade属性

    Hibernate中的inverse和cascade属性 inverse的值有两种,"true"和"false".inverse="false&quo ...

  4. Linux下的I/O复用与epoll详解(转载)

    Linux下的I/O复用与epoll详解 转载自:https://www.cnblogs.com/lojunren/p/3856290.html  前言 I/O多路复用有很多种实现.在linux上,2 ...

  5. 如约而至,Java 10 正式发布! Spring+SpringMVC+MyBatis+easyUI整合进阶篇(十四)Redis缓存正确的使用姿势 努力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跌宕的人生定当更加精彩 优先队列详解(转载)

    如约而至,Java 10 正式发布!   3 月 20 日,Oracle 宣布 Java 10 正式发布. 官方已提供下载: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 ...

  6. malloc 与 free函数详解<转载>

    malloc和free函数详解   本文介绍malloc和free函数的内容. 在C中,对内存的管理是相当重要.下面开始介绍这两个函数: 一.malloc()和free()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用法: 1 ...

  7. jQuery的deferred对象详解(转载)

    本文转载自: jQuery的deferred对象详解(转载)

  8. Java 反射 设计模式 动态代理机制详解 [ 转载 ]

    Java 反射 设计模式 动态代理机制详解 [ 转载 ] @author 亦山 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luanlouis/article/details/24589193 ...

  9. GridView内容详解(转载)

    GridView内容详解(转载) GridView是ASP.NET界面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的控件,对GridView使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软件开发的进度及功能的实现.(车延禄)GridView的主要新特性 ...

随机推荐

  1. 导入IP安全策略图解

    导入IP安全策略图解 点击“开始菜单”→点击“运行”→输入gpedit.msc并回车 →点击“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用鼠标右键点击“IP安全策略”,在弹出菜单中点击“所有 ...

  2. WebApi上传图片 await关键字

    await关键字对于方法执行的影响 将上一篇WebApi上传图片中代码修改(使用了await关键字)如下: [HttpPost] public async Task<string> Pos ...

  3. IOS 动画专题 --iOS核心动画

    iOS开发系列--让你的应用“动”起来 --iOS核心动画 概览 通过核心动画创建基础动画.关键帧动画.动画组.转场动画,如何通过UIView的装饰方法对这些动画操作进行简化等.在今天的文章里您可以看 ...

  4. iOS开发中的Html解析方法

    iOS开发中的Html解析方法 本文作者为大家介绍了在iOS开发中的Html解析方法,并同时提供了Demo代码的下载链接,Demo 解析了某个网站(具体可在代码中查看)的html网页,提取了图片以及标 ...

  5. SQL Fetch size

    JDBC performance tuning with optimal fetch size February 1, 2009 31 Comments Tuning performance usin ...

  6. cf E. Valera and Queries

    http://codeforces.com/contest/369/problem/E 题意:输入n,m; n 代表有多少个线段,m代表有多少个询问点集.每一个询问输出这些点的集合所占的线段的个数. ...

  7. Powershell Switch 条件

    Powershell Switch 条件 6 21 1月, 2012  在 Powershell tagged Powershell教程/ 分支/ 字符串/ 数字/ 条件by Mooser Lee 本 ...

  8. js实现编码,解码

    <p><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DATA[var decToHex = function(str) ...

  9. 【转】使用DateFormat把时间长度格式化为"时:分:秒"格式--不错

    原文网址:http://ssd910.blog.163.com/blog/static/238767972010112214114201/ 经常在系统中显示时间长度,基本上每次都是显示秒数,客户觉得按 ...

  10. 今天弄了整整一天DCloud

    开发一个新闻移动客户端 起先用appcan.apiCloud,最后选择了DCloud: MUI文档看了n久,js代码一上来不很适应编码风格,一堆括号弄得头大: 数据库由爬虫程序将新闻页面数据爬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