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主从

搭建主从架构

单节点Redis的并发能力是有上限的,要进一步提高Redis的并发能力,就需要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全量同步

主从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master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给slave节点,流程:

这里有一个问题,master如何得知salve是第一次来连接呢??

有几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klog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因此slave做数据同步,必须向master声明自己的replication id 和offset,master才可以判断到底需要同步哪些数据。

因为slave原本也是一个master,有自己的replid和offset,当第一次变成slave,与master建立连接时,发送的replid和offset是自己的replid和offset。

master判断发现slave发送来的replid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

master会将自己的replid和offset都发送给这个slave,slave保存这些信息。以后slave的replid就与master一致了。

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是否一致

如图:

完整流程描述:

  • slave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 master节点判断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 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
  • slave清空本地数据,加载master的RDB
  • master将RDB期间的命令记录在repl_baklog,并持续将log中的命令发送给slave
  • slave执行接收到的命令,保持与master之间的同步

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RDB,然后将RDB文件通过网络传输个slave,成本太高了。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slave与master都是做增量同步

什么是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slave与master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如图:

那么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repl_backlog原理

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这就要说到全量同步时的repl_baklog文件了。

这个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不过数组是环形,也就是说角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

repl_baklog中会记录Redis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offset,包括master当前的offset,和slave已经拷贝到的offset:

slave与master的offset之间的差异,就是salve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了。

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的offset逐渐变大,slave也不断的拷贝,追赶master的offset:

直到数组被填满: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slave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未同步的仅仅是红色部分。

但是,如果slave出现网络阻塞,导致master的offset远远超过了slave的offset:

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offset就会覆盖旧的数据,直到将slave现在的offset也覆盖:

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就是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此时如果slave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offset都没有了,无法完成增量同步了。只能做全量同步。

主从同步优化

主从同步可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Redis主从:

  • 在master中配置repl-diskless-sync yes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IO。
  • Redis单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减少RDB导致的过多磁盘IO
  • 适当提高repl_baklog的大小,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master上的slave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是太多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master压力

主从从架构图:

总结

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搭建的主从集群

共包含三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两个从节点。

这里会在同一台虚拟机中开启3个redis实例,模拟主从集群,信息如下:

IP PORT 角色
192.168.150.101 7001 master
192.168.150.101 7002 slave
192.168.150.101 7003 slave

准备实例和配置

要在同一台虚拟机开启3个实例,必须准备三份不同的配置文件和目录,配置文件所在目录也就是工作目录。

(1)创建目录

我们创建三个文件夹,名字分别叫7001、7002、7003: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创建目录
mkdir 7001 7002 7003

如图:

(2)恢复原始配置

修改redis-6.2.4/redis.conf文件,将其中的持久化模式改为默认的RDB模式,AOF保持关闭状态。

# 开启RDB
# save ""
save 3600 1
save 300 100
save 60 10000 # 关闭AOF
appendonly no

(3)拷贝配置文件到每个实例目录

然后将redis-6.2.4/redis.conf文件拷贝到三个目录中(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方式一:逐个拷贝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1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2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3 # 方式二:管道组合命令,一键拷贝
echo 7001 7002 7003 | xargs -t -n 1 cp redis-6.2.4/redis.conf

(4)修改每个实例的端口、工作目录

修改每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将端口分别修改为7001、7002、7003,将rdb文件保存位置都修改为自己所在目录(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sed -i -e 's/6379/7001/g' -e 's/dir .\//dir \/tmp\/7001\//g' 7001/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2/g' -e 's/dir .\//dir \/tmp\/7002\//g' 7002/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3/g' -e 's/dir .\//dir \/tmp\/7003\//g' 7003/redis.conf

(5)修改每个实例的声明IP

虚拟机本身有多个IP,为了避免将来混乱,我们需要在redis.conf文件中指定每一个实例的绑定ip信息,格式如下:

# redis实例的声明 IP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每个目录都要改,我们一键完成修改(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逐一执行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1/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2/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3/redis.conf # 或者一键修改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redis.conf

启动

为了方便查看日志,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启动命令:

# 第1个
redis-server 7001/redis.conf
# 第2个
redis-server 7002/redis.conf
# 第3个
redis-server 7003/redis.conf

启动后:

如果要一键停止,可以运行下面命令: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redis-cli -p {} shutdown

开启主从关系

现在三个实例还没有任何关系,要配置主从可以使用replicaof 或者slaveof(5.0以前)命令。

有临时和永久两种模式:

  • 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

    • 在redis.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使用redis-cli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执行slaveof命令(重启后失效):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注意:在5.0以后新增命令replicaof,与salveof效果一致。

这里为了演示方便,使用方式二。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2,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2
redis-cli -p 7002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3,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3
redis-cli -p 7003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然后连接 7001节点,查看集群状态:

# 连接 7001
redis-cli -p 7001
# 查看状态
info replication

结果:

测试

执行下列操作以测试: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1,执行set num 123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2,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666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3,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888

可以发现,只有在7001这个master节点上可以执行写操作,7002和7003这两个slave节点只能执行读操作。

Redis主从复制部署小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下Redis主从复制以及SSDB主主复制环境部署记录

    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了redis作为缓存数据库的说明,本文主要说下redis主从复制及集群管理配置的操作记录: Redis主从复制(目前redis仅支持主从复制模式,可以支持在线备份.读写分离等功能.) ...

  2. redis主从复制以及SSDB主主复制环境部署记录(四)

    redis配置主从和ssdb主主复制 参考:散尽浮华Linux下Redis主从复制以及SSDB主主复制环境部署记录 只做自己查阅. 环境要求:三台虚拟机一台做主,两台做从. 通过SSDB在redis做 ...

  3. Redis——(主从复制、哨兵模式、集群)的部署及搭建

    Redis--(主从复制.哨兵模式.集群)的部署及搭建 重点: 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高可用redis的基础,主从复制主要实现了数据的多机备份,以及对于读操作的负载均衡和简单的故障恢复. 哨兵和集群都是 ...

  4. shell脚本部署redis以及redis主从复制和redis-cluster集群

    # 关于脚本: # 使用root用户执行此脚本,提前关闭selinux: # 执行脚本之前,hostsIP内的IP修改成自己的机器IP: # hostsIp内的IP数量如果有增加或者减少,for循环的 ...

  5. redis主从复制,哨兵以及集群搭建部署

    redis主从复制 1.redis支持多实例的功能,一台机器上,可以运行多个单个的redis数据库 环境准备,运行3个redis数据库,达到 1主 2从的配置 主库 6379.conf port 63 ...

  6. NoSQL初探之人人都爱Redis:(4)Redis主从复制架构初步探索

    一.主从复制架构简介 通过前面几篇的介绍中,我们都是在单机上使用Redis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从本篇起,我们将初步探索一下Redis的集群,而集群中最经典的架构便是主从复制架构.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 ...

  7. 【转】 NoSQL初探之人人都爱Redis:(4)Redis主从复制架构初步探索

    一.主从复制架构简介 通过前面几篇的介绍中,我们都是在单机上使用Redis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从本篇起,我们将初步探索一下Redis的集群,而集群中最经典的架构便是主从复制架构.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 ...

  8. 【Redis】配置redis主从复制

    阅读目录 redis-3.2.1.master tar zxvf redis-3.2.1.tar.gz mv redis-3.2.1 redis-3.2.1.slave-1 tar zxvf redi ...

  9. Window Redis分布式部署方案 java

    Redis分布式部署方案 Window 1.    基本介绍 首先redis官方是没有提供window下的版本, 是window配合发布的.因现阶段项目需求,所以研究部署的是window版本的,其实都 ...

  10. Redis的部署及使用

    Redis Memcached与Redis的对比 Memcached: 优点: 1. 纯set get性能好 2. 开发都会用,易用简单 4. 可用于存放session 缺点: 1. 不支持持久化 2 ...

随机推荐

  1. 我开源了团队内部基于SpringBoot Web快速开发的API脚手架stater

    我们现在使用SpringBoot 做Web 开发已经比之前SprngMvc 那一套强大很多了. 但是 用SpringBoot Web 做API 开发还是不够简洁有一些. 每次Web API常用功能都需 ...

  2. 快速搭建 phpmyadmin 开发环境

    真的很喜欢 phpmyadmin 这个 PHP 程序. 虽然工作上基本都用 Navicat,但是很多东西都是习惯了,就很难改变! 比如建表,执行 SQL 语句,界面操作肯定是 phpmyadmin 更 ...

  3. CobaltStrike4.8--云服务器搭建

    系统版本选用 选择最熟悉的版本,我这边用的CentOS7.8,选用乌班图的话,会有一些命令的不一致 配置运行环境 CobaltStrike4.0支持jdk1.8的环境,4.5开始就不支持1.8了,本文 ...

  4. linux下的venv使用

    首先安装该模块: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venv 之后创建用于存储工程的文件夹 mkdir [filename] 创建环境: python3 -m venv ven ...

  5. 给你推荐一款快速通过 typescript 生成 jsonschema 的包处理器

    theme: github fast-typescript-to-jsonschema Typescript 生成 jsonschema 数据插件 性能 案例 interface AAA { a: n ...

  6. rest-apiV2.0.0升级为simplest-api开源框架生态之simplest-jpa发布

    什么是 simplest simplest 追求存粹简单和极致. 旨在为项目快速开发提供一系列的基础能力,方便用户根据项目需求快速进行功能拓展 不在去关心一些繁琐.重复工作,而是把重点聚焦到业务. 前 ...

  7. [etcd]简介与安装

    简介 etcd是一个采用Raft协议实现强一致性的分布式键值数据库,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存储需要被分布式系统或机器集群访问的数据. 常见使用场景:服务注册与发现.键值对存储.消息发布和订阅.分布式锁 ...

  8. 最常用的Linux命令

    1. tar 创建一个新的tar文件 $ tar cvf archive_name.tar dirname/ 解压tar文件 $ tar xvf archive_name.tar 查看tar文件 $ ...

  9. Electron-builder打包和自动更新

    Electron-builder打包和自动更新 前言 文本主要讲述如何为 electron 打包出来软件配置安装引导和结合 github 的 release 配置自动更新. electron-buil ...

  10. SElinux 导致 Keepalived 检测脚本无法执行

    哈喽大家好,我是咸鱼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 Keepalived 检测脚本无法执行的问题 一位粉丝后台私信我,说他部署的 keepalived 集群 vrrp_script 模块中的脚本执行失败了,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