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那么久的Python,你应该学会使用yield关键字了
写过一段时间代码的同学,应该对这一句话深有体会:程序的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往往是矛盾的,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可以用空间换时间,但很难同时提高一个程序的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但如果你尝试使用生成器来重构你的代码,也许你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既提高时间利用率,又提高空间利用率。
我们以一个数据清洗的简单项目为例,来说明生成器如何让你的代码运行起来更加高效。
在 Redis 中,有一个列表
datalist
,里面有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纯阿拉伯数字
,中文数字
,字符串"敏感信息"
。现在我们需要实现:从 Redis 中读取所有的数据,把所有的字符串敏感信息
全部丢掉,把所有中文数字全部转换为阿拉伯数字,以{'num': 12345, 'date': '2019-10-30 18:12:14'}
这样的格式插入到 MongoDB 中。
示例数据如下:
41234213424
一九八八七二六三
8394520342
七二三六二九六六
敏感信息
80913408120934
敏感信息
敏感信息
95352345345
三三七四六
999993232
234234234
三六八八七七
敏感信息
如下图所示:
如果让你来写这个转换程序,你可能会这样写:
import redis
import datetime
import pymongo
client = redis.Redis()
handler = pymongo.MongoClient().data_list.num
CHINESE_NUM_DICT = {
'一': '1',
'二': '2',
'三': '3',
'四': '4',
'五': '5',
'六': '6',
'七': '7',
'八': '8',
'九': '9'
}
def get_data():
datas = []
while True:
data = client.lpop('datalist')
if not data:
break
datas.append(data.decode())
return datas
def remove_sensitive_data(datas):
clear_data = []
for data in datas:
if data == '敏感信息':
continue
clear_data.append(data)
return clear_data
def tranfer_chinese_num(datas):
number_list = []
for data in datas:
try:
num = int(data)
except ValueError:
num = ''.join(CHINESE_NUM_DICT[x] for x in data)
number_list.append(num)
return number_list
def save_data(number_list):
for number in number_list:
data = {'num': number, 'date':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handler.insert_one(data)
raw_data = get_data()
safe_data = remove_sensitive_data(raw_data)
number_list = tranfer_chinese_num(safe_data)
save_data(number_list)
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这段代码,看起来很 Pythonic,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看起来也满足编码规范。最后运行结果也正确。能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这段代码,每个函数都会创建一个列表存放处理以后的数据。如果 Redis 中的数据多到超过了你当前电脑的内存怎么办?对同一批数据多次使用 for 循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能不能只循环一次?
也许你会说,你可以把移除敏感信息
,中文数字转阿拉伯数字的逻辑全部写在get_data
函数的 while
循环中,这样不就只循环一次了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这样一来,get_data
就做了不止一件事情,代码也显得非常混乱。如果以后要增加一个新的数据处理逻辑:
转换为数字以后,检查所有奇数位的数字相加之和与偶数位数字相加之和是否相等,丢弃所有相等的数字。
那么你就要修改get_data
的代码。
在开发软件的时候,我们应该面向扩展开放,面向修改封闭,所以不同的逻辑,确实应该分开,所以上面把每个处理逻辑分别写成函数的写法,在软件工程上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做到处理逻辑分开,又不需要对同一批数据进行多次 for 循环呢?
这个时候,就要依赖于我们的生成器了。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一段代码的运行效果:
def gen_num():
nums = []
for i in range(10):
print(f'生成数据:{i}')
nums.append(i)
return nums
nums = gen_num()
for num in nums:
print(f'打印数据:{num}')
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现在,我们对代码做一下修改:
def gen_num():
for i in range(10):
print(f'生成数据:{i}')
yield i
nums = gen_num()
for num in nums:
print(f'打印数据:{num}')
其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大家对比上面两张插图。前一张插图,先生成10个数据,然后再打印10个数据。后一张图,生成一个数据,打印一个数据,再生成一个数据,再打印一个数据……
如果以代码的行号来表示运行运行逻辑,那么代码是按照这个流程运行的:
1->5->6->2->3->4->6->7->6->2->3->4->6->7->6->2->3->4->6->7....
大家可以把这段代码写在 PyCharm 中,然后使用单步调试来查看它每一步运行的是哪一行代码。
程序运行到yield
就会把它后面的数字抛出
到外面给 for 循环, 然后进入外面 for 循环的循环体,外面的 for 循环执行完成后,又会进入gen_num
函数里面的 yield i
后面的一行,开启下一次 for 循环,继续生成新的数字……
整个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创建一个列表来保存中间的数据,从而达到节约内存空间的目的。而整个过程中,虽然代码写了两个 for 循环,但是如果你使用单步调试,你就会发现实际上真正的循环只有for i in range(10)
。而外面的for num in nums
仅仅是实现了函数内外的切换,并没有新增循环。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如何使用生成器来修改代码呢?实际上你几乎只需要把return 列表
改成yield 每一个元素
即可:
import redis
import datetime
import pymongo
client = redis.Redis()
handler = pymongo.MongoClient().data_list.num_yield
CHINESE_NUM_DICT = {
'一': '1',
'二': '2',
'三': '3',
'四': '4',
'五': '5',
'六': '6',
'七': '7',
'八': '8',
'九': '9'
}
def get_data():
while True:
data = client.lpop('datalist')
if not data:
break
yield data.decode()
def remove_sensitive_data(datas):
for data in datas:
if data == '敏感信息':
continue
yield data
def tranfer_chinese_num(datas):
for data in datas:
try:
num = int(data)
except ValueError:
num = ''.join(CHINESE_NUM_DICT[x] for x in data)
yield num
def save_data(number_list):
for number in number_list:
data = {'num': number, 'date':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handler.insert_one(data)
raw_data = get_data()
safe_data = remove_sensitive_data(raw_data)
number_list = tranfer_chinese_num(safe_data)
save_data(number_list)
代码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开启 PyCharm 调试模式,你会发现,数据的流向是这样的:
- 从 Redis 获取1条数据
- 这一条数据传给remove_sensitive_data
- 第2步处理以后的数据传给tranfer_chinese_num
- 第3步处理以后,传给 save_data
- 回到第1步
整个过程就像是一条流水线一样,数据一条一条地进行处理和存档。不需创建额外的列表,有多少条数据就循环多少次,不做多余的循环。
写了那么久的Python,你应该学会使用yield关键字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 写给想要入门python或者正在入门python的小朋友们
写在前面: 最近好像python挺火,虽然我也在天天写python,但是python毕竟是动态语言,就拿常被人吐槽的java来说,python绝大不多数地方是不如java的.python只能是你的一个 ...
- 写给.NET开发者的Python教程(一):引言
距离上一篇博文已过去8个月了,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导致没能持续更新博客.这段时间除了工作繁忙,业余时间都投入到AI技术的学习中,后面一段时间将会给大家分享我作为一个.NET开发人员在深度学习领域学习 ...
- (转) Python Generators(生成器)——yield关键字
http://blog.csdn.net/scelong/article/details/6969276 生成器是这样一个函数,它记住上一次返回时在函数体中的位置.对生成器函数的第二次(或第 n 次) ...
- [Python 学习]2.5版yield之学习心得 - limodou的学习记录 - limodou是一个程序员,他关心的焦点是Python, DocBook, Open Source …
[Python 学习]2.5版yield之学习心得 - limodou的学习记录 - limodou是一个程序员,他关心的焦点是Python, DocBook, Open Source - [Pyth ...
- Python入门之迭代器/生成器/yield的表达方式/面向过程编程
本章内容 迭代器 面向过程编程 一.什么是迭代 二.什么是迭代器 三.迭代器演示和举例 四.生成器yield基础 五.生成器yield的表达式形式 六.面向过程编程 ================= ...
- python yield 关键字
最近看代码看到python里面的yield关键字,和我之前接触的语言好像都没有来着,我就查了查它的含义,大概理解如下: >>> def createGenerator(): ... ...
- Python:容器、迭代对象、迭代器、生成器及yield关键字
在了解Python的数据结构时,容器(container).可迭代对象(iterable).迭代器(iterator).生成器(generator).列表/集合/字典推导式(list, ...
- python中的yield关键字
yield关键字一直困扰了我很久,一直也没有弄明白,现在将暂时理解的yield记录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可迭代对象,生成器,迭代器 一.可迭代对象: 可迭代对象:可迭代对象是一个泛称,只要可以用fo ...
- 【Python注意事项】如何理解python中间generator functions和yield表情
本篇记录自己的笔记Python的generator functions和yield理解表达式. 1. Generator Functions Python支持的generator functions语 ...
随机推荐
- Mysql - 关于relay_log_recovery参数的测试
一.概述 官方文档中对relay_log_recovery参数的解释 Enables automatic relay log recovery immediately following server ...
- mybatis中collection association优化使用及多参数传递
mybatis都会用,但要优雅的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今天就简单举例,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1.主表 CREATE TABLE `test_one` ( `id` int(11) NOT NULL AU ...
- 浅谈JavaScript的闭包原理
在一般的教程里,都谈到子作用域可以访问到父级作用域,进而访问到父级作用域中的变量,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就不得不提及到函数堆栈和执行上下文.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闭包: 首先,我们可以知道,examp ...
- 2.html5新布局元素
1.html5的优点: ①对人友好,更加语义化,更直观,增加了代码的可读性. ②对计算机友好,浏览器更容易解析,搜索引擎更容易抓取文档内容. ③代码更加的简洁. 2.新增的布局标签: Article: ...
- mysql 时间与字符串相互转换
时间.字符串.时间戳之间的相互转换:date转字符串.date转时间戳.字符串转date.字符串转时间戳.时间戳转date,时间戳转字符串用法 涉及的函数 date_format(date, form ...
- Ceph 的 'MAX AVAIL' 和 数据平衡 - Storage 6
1. 客户环境 节点数量:4个存储节点 OSD数量:每个节点10块8GB磁盘,总共 40 块OSD Ceph 版本: Storage 6 使用类型: CephFS 文件 CephFS数据池: EC ...
- .Net Core 商城微服务项目系列(五):使用Polly处理服务错误
项目进行微服务化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服务调用过程中发生错误.超时等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比如因为网络的瞬时问题导致服务超时,这在我本人所在公司的项目里是很常见的问题,当发生请求超时问题的时候, ...
- 夯实Java基础系列12:深入理解Java中的反射机制
本系列文章将整理到我在GitHub上的<Java面试指南>仓库,更多精彩内容请到我的仓库里查看 https://github.com/h2pl/Java-Tutorial 喜欢的话麻烦点下 ...
- 针对永久不过期的key 批量设置过期时间
问题需求: redis内存暴增,后来发现有很多设置永久不过期. 解决:查找出来之后针对前缀批量设置过期时间 (过期时间与开发沟通 保证服务不受影响) 来源于网上杨一的代码 正好解决了我遇到的问题 在这 ...
- FTP协议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的区别
最近准备做一个<FtpCopy系列教程>,主要讲解Ftp协议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的区别.以及FTP服务器的安装部署,然后通过几个常用实例演示,详细讲解如何使用FtpCopy进行数据自动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