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flake算法 ID生成
Snowflake算法 ID生成
http://blog.csdn.net/w200221626/article/details/52064976
使用UUID或者GUID产生的ID没有规则
Snowflake算法是Twitter的工程师为实现递增而不重复的ID实现的
从图上看除了第一位不可用之外其它三组均可浮动站位,据说前41位就可以支撑到2088年,10位的可支持1023台机器,最后12位序列号可以在1毫秒内产生4095个自增的ID。
数据中主键有多种方式:数据库自增、程序生成。程序生成一般采用的是snowflake 算法。这个算法在网上有很多解释,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解释。
生成的id大致有以下组成:
Snowflake算法一般生成的每一个ID都是64位的整型数,它的核心算法也比较简单高效,结构如下:
41位的时间序列,精确到毫秒级,41位的长度可以使用69年。时间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排序。
5位的数据中心标识,5位的长度最多支持部署32个节点。
5位的机器标识,8位的长度最多支持部署255个节点。
12位的计数序列号,序列号即一系列的自增id,可以支持同一节点同一毫秒生成多个ID序号,12位的计数序列号支持每个节点每毫秒产生4095个ID序号。
最高位是符号位,始终为0,不可用。
根据生成规则和实际代码:
(有关算法详解: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282426#articleHeader2)
在多线程中使用要加锁。
C# 实现 Snowflake算法

/// <summary>
    /// 动态生产有规律的ID Snowflake算法是Twitter的工程师为实现递增而不重复的ID实现的
    /// http://blog.csdn.net/w200221626/article/details/52064976
    /// C# 实现 Snowflake算法
    /// </summary>
    public class Snowflake
    {
        private static long machineId;//机器ID
        private static long datacenterId = 0L;//数据ID
        private static long sequence = 0L;//计数从零开始
        private static long twepoch = 687888001020L; //唯一时间随机量
        private static long machineIdBits = 5L; //机器码字节数
        private static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数据字节数
        public static long maxMachineId = -1L ^ -1L << (int)machineIdBits; //最大机器ID
        private static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int)datacenterIdBits);//最大数据ID
        private static long sequenceBits = 12L; //计数器字节数,12个字节用来保存计数码
        private static long machineIdShift = sequenceBits; //机器码数据左移位数,就是后面计数器占用的位数
        private static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machineIdBits;
        private static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machine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时间戳左移动位数就是机器码+计数器总字节数+数据字节数
        public static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int)sequenceBits; //一微秒内可以产生计数,如果达到该值则等到下一微妙在进行生成
        private static long lastTimestamp = -1L;//最后时间戳
        private static object syncRoot = new object();//加锁对象
        static Snowflake snowflake;
        public static Snowflake Instance()
        {
            if (snowflake == null)
                snowflake = new Snowflake();
            return snowflake;
        }
        public Snowflake()
        {
            Snowflakes(0L, -1);
        }
        public Snowflake(long machineId)
        {
            Snowflakes(machineId, -1);
        }
        public Snowflake(long machineId, long datacenterId)
        {
            Snowflakes(machineId, datacenterId);
        }
        private void Snowflakes(long machineId, long datacenterId)
        {
            if (machineId >= 0)
            {
                if (machineId > maxMachineId)
                {
                    throw new Exception("机器码ID非法");
                }
                Snowflake.machineId = machineId;
            }
            if (datacenterId >= 0)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throw new Exception("数据中心ID非法");
                }
                Snowflake.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
        /// <summary>
        /// 生成当前时间戳
        /// </summary>
        /// <returns>毫秒</returns>
        private static long GetTimestamp()
        {
            //让他2000年开始
            return (long)(DateTime.UtcNow - new DateTime(2000, 1, 1, 0, 0, 0, DateTimeKind.Utc)).TotalMilliseconds;
        }
        /// <summary>
        /// 获取下一微秒时间戳
        /// </summary>
        /// <param name="lastTimestamp"></param>
        /// <returns></returns>
        private static long GetNextTimestamp(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GetTimestamp();
            int count = 0;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这里获取新的时间,可能会有错,这算法与comb一样对机器时间的要求很严格
            {
                count++;
                if (count > 10)
                    throw new Exception("机器的时间可能不对");
                Thread.Sleep(1);
                timestamp = GetTimestamp();
            }
            return timestamp;
        }
        /// <summary>
        /// 获取长整形的ID
        /// </summary>
        /// <returns></returns>
        public long GetId()
        {
            lock (syncRoot)
            {
                long timestamp = GetTimestamp();
                if (Snowflake.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同一微妙中生成ID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用&运算计算该微秒内产生的计数是否已经到达上限
                    if (sequence == 0)
                    {
                        //一微妙内产生的ID计数已达上限,等待下一微妙
                        timestamp = GetNextTimestamp(Snowflake.lastTimestamp);
                    }
                }
                else
                {
                    //不同微秒生成ID
                    sequence = 0L;
                }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hrow new Exception("时间戳比上一次生成ID时时间戳还小,故异常");
                }
                Snowflake.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把当前时间戳保存为最后生成ID的时间戳
                long Id = ((timestamp - twepoch) << (int)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int)datacenterIdShift)
                    | (machineId << (int)machineIdShift)
                    | sequence;
                return Id;
            }
        }
    }
复制代码
复制代码
    [TestClass]
    public class SnowflakeUnitTest1
    {
        /// <summary>
        /// 动态生产有规律的ID Snowflake算法是Twitter的工程师为实现递增而不重复的ID实现的
        /// </summary>
        [TestMethod]
        public void SnowflakeTestMethod1()
        {
            var ids = new List<long>();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测试同时100W有序ID
            {
                ids.Add(Snowflake.Instance().GetId());
            }
            for (int i = 0; i < ids.Count - 1; i++)
            {
                Assert.IsTrue(ids[i] < ids[i+1]);
            }
        }
    }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Tester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Console.WriteLine("开始执行 " + DateTime.Now.ToString("yyyy-MM-dd HH:mm:ss:ffffff") + "    " + Snowflake.Instance().GetId());
                Console.WriteLine("Snowflake.maxMachineId:" + Snowflake.maxMachineId);
            }
        }
    }
}
“雪花”项目:Microsoft探索在.NET中实现手工内存管理
http://www.infoq.com/cn/news/2017/09/snowflake
来自Microsoft研究院、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NET的分支,实现了在运行时中添加支持手工内存管理的API。研究方法的细节及所获得的性能提升发表在名为“Project Snowflake: Non-blocking Safe Manual Memory Management in .NET”(“雪花”项目:非阻塞的、安全的.NET手工内存管理)的论文中。
“雪花“项目意在实现.NET中的手工内存管理,这一改进被认为对一些应用是非常有用。C#、.NET等现代编程语言都采用了垃圾回收机制,使编程人员得以从管理对象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这一机制的优点广为人知,涉及提高生产力、改进程序稳定性、内存安全及防止恶意操作等方面。但是垃圾回收机制需要付出一些性能上的代价,尽管这在很多情况下不易被察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还是存在问题的。“雪花”项目的研究人员就指出,对于在具有上百GB堆内存的系统上运行数据分析和流处理任务,就可受益于手工内存管理。
“雪花”项目所引入的手工内存管理是与垃圾回收机制并行工作的,开发人员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垃圾回收机制,但在环境需要时也可以选择手工内存管理。该引入到运行时中的改进并不会对已有应用产生影响,并且会改进多线程应用的性能。“雪花”项目实现了“在程序任一位置分配和释放独立对象,并确保手工管理对象同样享有完全的类型安全和时序安全,即使存在并发访问时。”
“雪花”中提出了两个新概念,即对象“所有者”(Owner)和“护盾”(Shield),它们实现为CoreCLR和CoreFX层级的API。“所有者”表示了栈或堆中的一个位置,保存了对手工堆中分配对象的唯一引用。“所有者”获取自“护盾”,而引入“护盾”是为了避免手工对象在被多个线程访问时重分配(deallocate)。“护盾”确保了当最后使用一个对象的线程重分配该对象后,才从堆中移除该对象。论文中是如下详细阐述该机制的:
我们的解决方案……受到了无锁数据结构研究中的“风险指针”(Hazard Pointer)这一概念的启发。我们引入了一种机制,当线程想要通过其中一个“所有者”位置访问手工对象时,这一意图将会发布在线程本地状态(TLS,Thread-Local State)中。此注册过程可看成是创建了一个“护盾”,该“护盾”将保护对象不会被重分配,并授权发布注册的线程可直接访问对象,例如调用对象的方法,或是转换(mutate)对象的字段。同时,不允许任何线程(同一线程或另一个线程)重分配对象及回收(reclaim)对象的内存。一旦客户代码不再需要访问该对象,就可以释放(dispose)“护盾”,即从对象的TLS中移除了指向该对象的引用。直接访问从“护盾”获取的对象是不安全的操作,因为在释放“护盾”后,实际的重分配操作依然允许继续。
论文中提供了一系列给定场景下的测试结果,表明使用“雪花”项目的性能相比于垃圾回收机制取得了改进。其中,“在峰值工作集上获得了高达三倍的性能提高,在运行时上取得了两倍的性能提高”。测试结果给出了很好的性能改进。这是因为当对象池非常大时,垃圾回收为释放内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遍历对象图。
Microsoft并未详述是否有规划在.NET中加入“雪花”项目。但考虑到这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和安全的机制,我们希望在.NET的未来版本中能集成类似的功能。
查看英文原文: Microsoft Explores Manual Memory Management in .NET with Snowflake
Snowflake算法 ID生成的更多相关文章
- C# 实现 Snowflake算法 ID生成
		
http://blog.csdn.net/w200221626/article/details/52064976 C# 实现 Snowflake算法 /// <summary> /// 动 ...
 - Twitter的SnowFlake分布式id生成算法
		
二进制相关知识回顾 1.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上.对于一个字节的8位到底是什么类型 计算机是如何分辨的呢? 其实计算机并不负责判断数据类型,数据类型是程序告诉计算机该如何解释内存块. ...
 - SnowFlake --- 分布式id生成算法
		
转载自: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282426 概述 SnowFlake算法生成id的结果是一个64bit大小的整数,它的结构如下图: 1位,不用.二进 ...
 - SnowFlake分布式ID生成及反解析
		
概述 分布式id生成算法的有很多种,Twitter的SnowFlake就是其中经典的一种,SnowFlake算法生成id的结果是一个64bit大小的整数,它的结构如下图: 1位,不用.二进制中最高位为 ...
 - twitter的ID生成器的snowFlake算法的自造版
		
snowFlake算法在生成ID时特别高效,可参考: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282426 SnowFlake算法生成id的结果是一个64bit大小的整 ...
 - ID生成算法(一)——雪花算法
		
JavaScript生成有序GUID或者UUID,这时就想到了雪花算法. 原理介绍: snowFlake算法最终生成ID的结果为一个64bit大小的整数,结构如下图: 解释: 1bit.二进制中最高位 ...
 - 架构设计 | 分布式业务系统中,全局ID生成策略
		
本文源码:GitHub·点这里 || GitEE·点这里 一.全局ID简介 在实际的开发中,几乎所有的业务场景产生的数据,都需要一个唯一ID作为核心标识,用来流程化管理.比如常见的: 订单:order ...
 - PHP使用SnowFlake算法生成唯一ID
		
前言:最近需要做一套CMS系统,由于功能比较单一,而且要求灵活,所以放弃了WP这样的成熟系统,自己做一套相对简单一点的.文章的详情页URL想要做成url伪静态的格式即xxx.html 其中xxx考虑过 ...
 - 分布式ID生成系统 UUID与雪花(snowflake)算法
		
Leaf——美团点评分布式ID生成系统 -https://tech.meituan.com/MT_Leaf.html 网游服务器中的GUID(唯一标识码)实现-基于snowflake算法-云栖社区-阿 ...
 
随机推荐
- git(二):一些简单入门命令
			
一.创建仓储(版本库) 可以创建在空目录下创建git仓库,也可以在已有项目里创建git仓储. $ mkdir NewName //仓储名 $ cd Newname //进入到该仓储目录中 $ git ...
 - How do I get an image from an UIButton? 如何获取uibutton设置的uiimage
			
UIImage*img =[button imageForState:UIControlStateNormal];
 - 管理weblogic服务的启动和停止
			
2012-11-10 12:58 26036人阅读 评论(4) 收藏 举报 分类: WebLogic(10)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目录(?)[+] 介绍 Weblog ...
 - 文件重定向,getline()获取一样,屏幕输出流,格式控制符dec,oct,hex,精度控制setprecision(int num),设置填充,cout.width和file(字符),进制输入
			
 1.在window下的命令重定向输出到文件里 2.将内容输入到某个文件里的方式:命令<1.txt (使用1.txt中的命令) 3.读取文件里的名,然后将命令读取最后输出到文件里.命令< ...
 - ubutu强制结束进程 kill -9 ProcessID
			
强制终止进程 kill -9 2128 表示强制结束进程号 2128 对应的进程.
 - 小程序 - Template
			
关于模板,参见:https://mp.weixin.qq.com/debug/wxadoc/dev/framework/view/wxml/template.html 引入模块 <import ...
 - mongoVUE 破解方法
			
mongoVUE1.5.3的破解方法其实很简单 注册表中查找B1159E65-821C3-21C5-CE21-34A484D54444中的子项4FF78130 ,删除其下的三个子项即可. 开始-运行- ...
 - 一个TAB的jquery简单写法2
			
<style> .honver{ color:red;} </style><script src="jquery-1.9.0.min.js">& ...
 - Development of Intel chipsets interconnec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pset Chipse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A chipset is ...
 - nfs 挂载错误
			
[ 147.080000] svc: failed to register lockdv1 RPC service (errno 146). [ 147.090000] lockd_up: mak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