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LCT(Link-Cut Tree)详解(蒟蒻自留地)

出处:https://blog.csdn.net/saramanda/article/details/55253627

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LCT,你可以先看一看这里:

(看不懂没关系,先留个大概的印像)http://www.cnblogs.com/BLADEVIL/p/3510997.html

看完之后我们知道,LCT和静态的树链剖分很像。怎么说呢?这两种树形结构都是由若干条长度不等的“重链”和“轻边”构成(名字可以不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重链”之间由”轻边”连接。就像这样:

可以想象为一棵树被人为的砍成了一段段。

LCT和树链剖分不同的是,树链剖分的链是不会变化的,所以可以很方便的用线段树维护。但是,既然是动态树,那么树的结构形态将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要用更加灵活的维护区间的结构来对链进行维护,不难想到Splay可以胜任。如何分离树链也是保证时间效率的关键(链的数量和长度要平衡),树链剖分的“重儿子”就体现了前人博大精深的智慧。

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树砍成一条条的链:我们可以在logn的时间内维护长度为n的区间(链),所以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树上操作的时间效率。在树链剖分中,我们把一条条链放到线段树上维护。但是LCT中,由于树的形态变化,所以用能够支持合并、分离、翻转等操作的Splay维护LCT的重链(注意,单独一个节点也算是一条重链)。

这时我们注意到,LCT中的轻边信息变得无法维护。为什么呢?因为Splay只维护了重链,没有维护重链之间的轻边;而LCT中甚至连根都可以不停的变化,所以也没法用点权表示它父边的边权(父亲在变化)。所以,如果在LCT中要维护边上信息,个人认为最方便的方法应该是把边变成一个新点和两条边。这样可以把边权的信息变成点权维护,同时为了不影响,把真正的树上节点的点权变成0,就可以用维护点的方式维护边。

LCT的各种操作:

LCT中用Splay维护链,这些Splay叫做“辅助树“。辅助树以它上面每个节点的深度为关键字维护,就是辅助树中每个节点左儿子的深度小于当前节点的深度,当前节点的深度小于右儿子的深度。

可以把LCT认为是一个由Splay组成的森林,就像这样:(三角形代表一棵Splay,对应着LCT上一条链)

箭头是什么意思呢?箭头记录着某棵Splay对应的链向上由轻边连着哪个节点,可以想象为箭头指向“Splay 的父亲”。但是,Splay的父亲并不记录有这个儿子,即箭头是单向的。同时,每个节点要记录它是否是它所在的Splay的根。这样,Splay构成的森林就建成了。

这个是我的Splay节点最基本的定义:(如果要维护更多信息就像Splay维护区间那样加上更多标记)

  1.  
    struct node{
  2.  
    int fa,ch[2]; //父亲和左右儿子。
  3.  
    bool reverse,is_root; //区间反转标记、是否是所在Splay的根
  4.  
    }T[maxn];

LCT中基本的Splay上操作:

  1.  
    int getson(int x){
  2.  
    return x==T[T[x].fa].ch[1];
  3.  
    }
  4.  
    void pushreverse(int x){
  5.  
    if(!x)return;
  6.  
    swap(T[x].ch[0],T[x].ch[1]);
  7.  
    T[x].reverse^=1;
  8.  
    }
  9.  
    void pushdown(int x){
  10.  
    if(T[x].reverse){
  11.  
    pushreverse(T[x].ch[0]);
  12.  
    pushreverse(T[x].ch[1]);
  13.  
    T[x].reverse=false;
  14.  
    }
  15.  
    }
  16.  
    void rotate(int x){
  17.  
    if(T[x].is_root)return;
  18.  
    int k=getson(x),fa=T[x].fa;
  19.  
    int fafa=T[fa].fa;
  20.  
    pushdown(fa);pushdown(x); //先要下传标记
  21.  
    T[fa].ch[k]=T[x].ch[k^1];
  22.  
    if(T[x].ch[k^1])T[T[x].ch[k^1]].fa=fa;
  23.  
    T[x].ch[k^1]=fa;
  24.  
    T[fa].fa=x;
  25.  
    T[x].fa=fafa;
  26.  
    if(!T[fa].is_root)T[fafa].ch[fa==T[fafa].ch[1]]=x;
  27.  
    else T[x].is_root=true,T[fa].is_root=false;
  28.  
    //update(fa);update(x); //如果维护了信息,就要更新节点
  29.  
    }
  30.  
    void push(int x){
  31.  
    if(!T[x].is_root)push(T[x].fa);
  32.  
    pushdown(x);
  33.  
    }
  34.  
    void Splay(int x){
  35.  
    push(x); //在Splay到根之前,必须先传完反转标记
  36.  
    for(int fa;!T[x].is_root;rotate(x)){
  37.  
    if(!T[fa=T[x].fa].is_root){
  38.  
    rotate((getson(x)==getson(fa))?fa:x);
  39.  
    }
  40.  
    }
  41.  
    }

access操作:

这是LCT最核心的操作。其他所有操作都要用到它。

他的含义是”访问某节点“。作用是:对于访问的节点x,打通一条从树根(真实的LCT树)到x的重链;如果x往下是重链,那么把x往下的重边改成轻边。可以理解为专门开辟一条x到根的路径,由一棵Splay维护这条路径。

access之前:(粗的是重链)        access之后:

access实现的方式很简单;

先把x旋转到所在Splay的根,然后把x的右孩子的is_root设为true(此时右孩子对应的是x下方的重链,这样就断开了x和下方的重链)。

用y记录上一次的x(初始化y=0),把y接到x的右孩子上,这样就把上一次的重链接到了当前重链一起,同时记得T[y].is_root=false。

记录y=x,然后x=T[x].fa,把x上提。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x=0。

代码:

  1.  
    void access(int x){
  2.  
    int y=0;
  3.  
    do{
  4.  
    Splay(x);
  5.  
    T[T[x].ch[1]].is_root=true;
  6.  
    T[T[x].ch[1]=y].is_root=false;
  7.  
    //update(x); //如果维护了信息记得更新。
  8.  
    x=T[y=x].fa;
  9.  
    }while(x);
  10.  
    }

mroot操作:

这个操作的作用是把某个节点变成树根(这里的根指的是整棵LCT的根)。加上access操作,就可以方便的提取出LCT上两点之间的路径。提取u到v的路径只需要mroot(u),access(v),然后v所在的Splay对应的链就是u到v的路径。

mroot实现的方式:

由于LCT是Splay组成的森林,所以要把x变成根就只需要让所有Splay的父亲最终指向x所在Splay。所以先access(x),Splay(x),把现在的根和将成为根的x链在一棵Splay中,并转到根即可。但是我们注意到,由于x成为了新的根,所以它和原来的根所在的Splay中深度作为关键字的性质遭到了破坏:新根x应该是Splay中深度最小的,但是之前的操作并不会改变x的深度(也就是目前x依旧是当前Splay中深度最深的)。所以,我们需要把所在的这棵Splay翻转过来。

(粗的是重链,y是原来的根)

翻转前:                                                                      翻转后:

这时候x才真正变成了根。

代码:

  1.  
    void mroot(int x){
  2.  
    access(x);
  3.  
    Splay(x);
  4.  
    pushreverse(x);
  5.  
    }

link操作:

这个操作的作用是连接两棵LCT。对于link(u,v),表示连接u所在的LCT和v所在的LCT;

link实现的方式:

很简单,只需要先mroot(u),然后记录T[u].fa=v就可以了,就是把一个Splay森林连到另一个上。

代码:

  1.  
    void link(int u,int v){
  2.  
    mroot(u);
  3.  
    T[u].fa=v;
  4.  
    }

cut操作:

这个操作的作用是分离出两棵LCT。

代码:

  1.  
    void cut(int u,int v)
  2.  
    mroot(u); //先把u变成根
  3.  
    access(v);Splay(v); //连接u、v
  4.  
    pushdown(v); //先下传标记
  5.  
    T[u].fa=T[v].ch[0]=0;
  6.  
    //v的左孩子表示v上方相连的重链
  7.  
    //update(v); //记得维护信息
  8.  
    }

这些就是LCT的基本操作。我推荐几个LCT的练习题:

bzoj2049 SDOI2008洞穴勘探

模板题,只需要link和cut,然后询问连通性。题解:

http://blog.csdn.net/saramanda/article/details/55210235

bzoj2002 HNOI2010弹飞绵羊

模板题,需要link和询问某点到根的路径长度。题解:

http://blog.csdn.net/saramanda/article/details/55210418

bzoj3669 NOI2014魔法森林

LCT的综合应用。题解:

http://blog.csdn.net/saramanda/article/details/55250852

【转载】LCT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载】LCT题单

    本篇博客的题单转载自FlashHu大佬的博客:LCT总结--应用篇(附题单)(LCT). 关于\(LCT\)可以查看这篇博客:\(LCT\)入门. 这里面有些题解的链接是空链接,尚未补全. 维护链信息 ...

  2. hdu5398 GCD Tree(lct)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nblogs.com/fraud/          ——by fraud GCD Tree Time Limit: 5000/2500 MS (Java/O ...

  3. bzoj 2049 Cave 洞穴勘测(LCT)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nblogs.com/fraud/          ——by fraud 动态树入门题,不需要维护任何信息. 我用的是splay,下标实现的lct. #in ...

  4. SPLAY,LCT学习笔记(六)

    这应该暂时是个终结篇了... 最后在这里讨论LCT的一个常用操作:维护虚子树信息 这也是一个常用操作 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来维护 以下内容转自https://blog.csdn.net/neither_ ...

  5. [转]LCT讲解

    LCT (1)维护一个序列,支持下列操作: 区间求和 区间求最值 区间修改 求连续子段和 这个线段树就可以解决 具体做法不加累述了 (2)维护一个序列,支持下列操作: 区间求和 区间求最值 区间修改 ...

  6. Oracle内存详解之二 Library cache 库缓冲-转载

    Library cache是Shared pool的一部分,它几乎是Oracle内存结构中最复杂的一部分,主要存放shared curosr(SQL)和PLSQL对象(function,procedu ...

  7. P4383 [八省联考2018]林克卡特树lct 树形DP+凸优化/带权二分

    $ \color{#0066ff}{ 题目描述 }$ 小L 最近沉迷于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无法自拔,他尤其喜欢游戏中的 ...

  8. BZOJ3669/UOJ3 魔法森林(LCT)

    本文版权归ljh2000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须保留此声明,并给出原文链接,谢谢合作. 本文作者:ljh2000 作者博客:http://www.cnblogs.com/ljh2000-jump/ ...

  9. LCT入门

    前言 \(LCT\),真的是一个无比神奇的数据结构. 它可以动态维护链信息.连通性.边权.子树信息等各种神奇的东西. 而且,它其实并不难理解. 就算理解不了,它简短的代码也很好背. \(LCT\)与实 ...

随机推荐

  1. C#多线程中的异常处理(转载)

    常规Thread中处理异常 使用Thread创建的子线程,需要在委托中捕捉,无法在上下文线程中捕捉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Start thre ...

  2. JDK 升级问题小结

    JDK8 发布很久了,它提供了许多吸引人的新特性,能够提高编程效率. 如果是新的项目,使用 JDK8 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一些老的项目,升级到 JDK8 则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是否升级需要酌情 ...

  3. 生成32位UUID及生成指定个数的UUID

    参考地址:https://blog.csdn.net/xinghuo0007/article/details/72868799 UUID是指在一台机器上生成的数字,它保证对在同一时空中的所有机器都是唯 ...

  4. item 8: 比起0和NULL更偏爱nullptr

    本文翻译自modern effective C++,由于水平有限,故无法保证翻译完全正确,欢迎指出错误.谢谢! 博客已经迁移到这里啦 先让我们看一些概念:字面上的0是一个int,不是一个指针.如果C+ ...

  5. 初识 tk.mybatis.mapper 通用mapper

    在博客园发表Mybatis Dynamic Query后,一位园友问我知不知道通用mapper,仔细去找了一下,还真的有啊,比较好的就是abel533写的tk.mybatis.mapper. 本次例子 ...

  6. Java多线程的使用以及原理

    Java有两种方式实现多线程. 第一种——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 步骤: 定义类继承Thread类: 重写子类的run方法,将线程需要执行的代码写在run方法中: 创建子类的对象,则创建 ...

  7. Linux内核分析(第八周)

    进程的切换和系统的一般执行过程 一.进程切换的关键代码switch_to分析 1.进程调度与其时机分析 分类: 第一种分类 I/O-bound:频繁的进行I/O:会花很多时间等待I/O操作完成 CPU ...

  8. 软件工程项目之摄影App(第二次冲刺)

    第二次冲刺阶段做出了登录,还有首页.基本界面也成型了. 登录验证码是用了mob的验证码skd.

  9. format()函数用法

    基本语法是通过 {} 和 : 来代替以前的 % . format 函数可以接受不限个参数,位置可以不按顺序. 直接打印输出参数: 通过字典设置参数: 通过列表索引设置参数:

  10. TCP报文格式详解

    TCP报文是T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叫报文段.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