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是Visual Interface的简称,它是Linux/Unix下的文本编辑器,例如你想编辑文件english.txt,则你可以在终端下输入 vi english.txt命令,然后就进入了编辑界面。

1:vi 模式
  a) 一般模式: vi 处理文件时,一进入该文件,就是一般模式了.
  b) 编辑模式:在一般模式下可以进行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却无法进行编辑操作。等按下‘i,I,o,O,a,A,r,R’等,字母之后才能进入编辑模式.通常在linux中,按下上述字母时,左下方会出现'INSERT'或者‘REPLACE’字样,才可以输入任何文字到文件中.要回到一般模式,按下[ESC]键即可.
  c) 命令行模式:在一般模式中,输入“: 或者/或者?”,即可将光标移动到最下面一行,在该模式下,您可以搜索数据,而且读取, 存盘,大量删除字符,离开vi,显示行号等操作.
2:vi 常用命令汇总
2.1: 一般模式
      a) 移动光标
      1、上下左右方向键 ↑↓← →
      2、 翻页 pagedown / pageup 按键
      3、数字 0 :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首
      4、$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尾
      5、G : 移动到这个文件的最后一行,  nG : n 为数字,移动到这个文件的第n行
      6、gg: 移动到这个文件的第一行 相当于 1G

  b) 搜索与替换
  1、/word : 从光标开始,向下查询一个名为word的字符串。
  2、:n1,n2s/word1/word2/g : n1 与n2 为数字.在第n1与n2行之间寻找word1这个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替换为word2。
       3、:1,$s/word1/word2/g :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word1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替换为word2。
       4、:1,$s/word1/word2/gc: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word1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替换为word2,并且在替换之前显示提示符给用户确认是否需要替换。

   c) 删除,复制,粘贴
   1、x,X : 在一行中,x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del键),X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backspace键)。
   2、dd : 删除光标所在的那一整行。
   3、ndd : n 为数字。从光标开始,删除向下n列。
   4、yy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一行。 
   6、nyy : n为数字。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n行。
   7、p,P :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粘贴到光标的下一行,P则为贴在光标的上一行。
   8、u : 复原前一个操作
   9、CTRL + r : 重做上一个操作。
  10、小数点'.': 重复前一个动作。

2.2: 编辑模式:
       1、i, I : 在光标所在处插入输入文字,已存在的文字向后退。i 为‘从当前光标所在处插入’,I 为‘在当前所在行的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插入’。
       2、a, A : a 为‘从当前光标所在处的下一个字符开始插入’。A 为‘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插入’。
       3、 o,O : 这是英文o的大小写。o为‘在当前光标所在行的下一行处插入新的一行’。O表示‘在当前光标所在行的上一行插入新的一行’。
       4、r,R : 替换:r 会替换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 R : 会一直替换光标所在的字符,直到按下esc 键为止。
       5、ESC : 进入一般模式。
2.3 :命令模式:
  1、:w :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
       2、:q : 离开vi
       3、:q! : 强制离开,不存储
       4、:wq : 存储后离开
  5、:wq! : 强制存储后离开

Linux vi编辑器的使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 vi 编辑器常见命令的使用

    Linux vi 编辑器常见命令的使用 Linux下的文本编辑器有很多种,vi 是最常用的,也是各版本Linux的标配.注意,vi 仅仅是一个文本编辑器,可以给字符着色,可以自动补全,但是不像 Win ...

  2. linux vi编辑器操作手册

    简介 Linux下的文本编辑器有很多种,vi 是最常用的,也是各版本Linux的标配.注意,vi 仅仅是一个文本编辑器,可以给字符着色,可以自动补全,但是不像 Windows 下的 word 有排版功 ...

  3. Linux vi编辑器使用技巧

    vi命令是UNIX操作系统和类UNIX操作系统中最通用的全屏幕纯文本编辑器.Linux中的vi编辑器叫vim,它是vi的增强版(vi Improved),与vi编辑器完全兼容,而且实现了很多增强功能. ...

  4. Linux vi编辑器的基本命令

    vi编辑器的文字说明 模式:命令模式,编辑模式,末行模式. 切换方式:命令模式→i→编辑模式,编辑模式→Esc→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功能: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 ...

  5. Linux vi 编辑器 常用命令行

    1.vi 模式   a) 一般模式: vi 处理文件时,一进入该文件,就是一般模式了.   b) 编辑模式:在一般模式下可以进行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却无法进行编辑操作.等按下'i,I,o,O,a, ...

  6. linux vi 编辑器命令

    游标控制 h 游标向左移 j 游标向下移 k 游标向上移 l (or spacebar) 游标向右移 w 向前移动一个单词 b 向后移动一个单词 e 向前移动一个单词,且游标指向单词的末尾 ( 移到当 ...

  7. linux vi编辑器中,如何通过快捷键上下翻页?

    需求说明: 之前在vi的时候,如果想看下一页,就直接按住 ↓ 这个箭头一直翻,现在觉得有些麻烦, 就找了下上,下翻页的快捷方式.在此记录下. 记录: 1.向下翻页快捷键(下一页):Ctrl + f 2 ...

  8. Linux vi编辑器

    vim在内存缓冲区中处理数据 如果在启动vim时未指定文件名,或者这个文件不存在,vim会新开一段缓冲区来编辑. h 左移一个字符 j 下移一行 k 上移一行 l 右边移一个字符 PageDown(C ...

  9. linux vi编辑器光标跳到文件末尾

    1.:0,:1,gg都可以到第一行2.shift+g到末行3.或者:$=检查总行数比如24,:24到第24行

随机推荐

  1. 【css a标签 鼠标悬浮时变手型】

    <a href="#" style="cursor:pointer">

  2. Python开发【数据结构】:排序练习

    排序练习 问题一: 现在有一个列表,列表中的数范围都在0到100之间,列表长度大约为100万.设计算法在O(n)时间复杂度内将列表进行排序. import random data = [random. ...

  3. tcp/ip三次握手及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 一个虚拟连接的建立是通过三次握手来实现的 1. (B) –> [SYN] –> (A) 假如服务器A和客户机B通讯. 当A要和B通信时,B首 ...

  4. 通过 微软 pai-fs 上传数据到HDFS (Microsoft OpenPAI)

    准备环境 (个人使用记录,方便下次使用查阅~~) 首先保证PAI是登陆状态: 进入GitHub项目所在地址: https://github.com/Microsoft/pai/ 然后切换分支到  具体 ...

  5. iptables综述

    1 概述 如下图所示,iptables共有Filter,Nat,Mangle和RAW共四个table,每个table还有若干个chain,每个chain中还包含若干个rule 1.1 Filter t ...

  6. Python知识总汇

    一.python基础 python基础 python编码问题 逻辑运算 二.python数据类型 二.python数据类型 三.IO(文件处理) 三.IO(文件处理) 四.函数 函数基础 名称空间与作 ...

  7. Day03 javascript详解

    day03 js 详解 JavaScript的基础 JavaScript的变量 JavaScript的数据类型 JavaScript的语句 JavaScript的数组 JavaScript的函数 Ja ...

  8. Mysql覆盖索引与延迟关联

    延迟关联:通过使用覆盖索引查询返回需要的主键,再根据主键关联原表获得需要的数据.   为什innodb的索引叶子节点存的是主键,而不是像myisam一样存数据的物理地址指针? 如果存的是物理地址指针不 ...

  9. Mirror--镜像断开的解决办法

    如果镜像在搭建一段时候后出现问题,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 因为主库或镜像库存在内存压力,导致无法完成镜像日志传送和重做 解决办法:设置数据库最小内存,保证数据库有足够内存完成镜像操作 2. 因为主库 ...

  10. (4.21)SQL Server数据库启动过程(用户数据库加载过程的疑难杂症)

    转自:指尖流淌 http://www.cnblogs.com/zhijianliutang/p/4100103.html SQL Server数据库启动过程(用户数据库加载过程的疑难杂症) 前言 本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