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组合式API介绍
为什么要使用Composition API?
根据官方的说法,vue3.0的变化包括性能上的改进、更小的 bundle 体积、对 TypeScript 更好的支持、用于处理大规模用例的全新 API,全新的api指的就是本文主要要说的组合式api。
在 vue3 版本之前,我们复用组件(或者提取和重用多个组件之间的逻辑),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 Mixin:命名空间冲突 & 渲染上下文中暴露的 property 来源不清晰。例如在阅读一个运用了多个 mixin 的模板时,很难看出某个 property 是从哪一个 mixin 中注入的。
- Renderless Component:无渲染组件需要额外的有状态的组件实例,从而使得性能有所损耗
- Vuex:就会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去定义 Mutations 也需要去定义 Actions
上述提到的几种方式,也是我们项目中正在使用的方式。对于提取和重用多个组件之间的逻辑似乎并不简单。我们甚至采用了 extend 来做到最大化利用已有组件逻辑,因此使得代码逻辑依赖严重,难以阅读和理解。
Vue3 中的 Composition API 便是解决这一问题;且完美支持类型推导,不再是依靠一个简单的 this 上下文来暴露 property(比如 methods 选项下的函数的 this 是指向组件实例的,而不是这个 methods 对象)。其是一组低侵入式的、函数式的 API,使得我们能够更灵活地「组合」组件的逻辑。
业务实践
组合式api的出现就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此外,它也对TypeScript类型推导更加友好。
在具体使用上,对vue单文件来说,模板部分和样式部分基本和以前没有区别,组合式api主要影响的是逻辑部分。下面是一个经典的vue2的计数器案例.:
vue2 实现
//Counter.vue
export default {
data: () => ({
count: 0
}),
methods: {
increment() {
this.count++;
}
},
computed: {
double () {
return this.count * 2;
}
}
}
vue3 composition api
当我们在组件间提取并复用逻辑时,组合式API 是十分灵活的。一个组合函数仅依赖它的参数和 Vue 全局导出的 API,而不是依赖其微妙的 this 上下文。你可以将组件内的任何一段逻辑导出为函数以复用它。
- 基于响应式
- 提供 vue 的生命周期钩子
- 组件销毁时自动销毁依赖监听
- 可复用的逻辑
// Counter.vue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double = computed(() => count * 2)
function increment() {
count.value++;
}
return {
count,
double,
increment
}
}
}
代码提取
Composition API的第一个明显优点是提取逻辑很容易。使用Composition提取上面Counter.vue组件代码。
//useCounter.js 组合函数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 {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double = computed(() => count * 2)
function increment() {
count.value++;
}
return {
count,
double,
increment
}
}
代码重用
要在组件中使用该函数,我们只需将模块导入组件文件并调用它(注意导入是一个函数)。这将返回我们定义的变量,随后我们可以从 setup 函数中返回它们。
// MyComponent.js
import useCounter from "./useCounter.js";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 count, double, increment } = useCounter();
return {
count,
double,
increment
}
}
}
相比而言,组合式 API:
- 暴露给模板的 property 来源十分清晰,因为它们都是被组合逻辑函数返回的值
- 不存在命名空间冲突,可以通过解构任意命名
- 不再需要仅为逻辑复用而创建新的组件实例


常用api介绍
setup
export default {
setup(props, context) {
console.log(context); // { attrs, slots, emit }
//context.emit('emitFun', {emit: true})
return { privateMsg: props.msg };
}
}
setup函数是组件内使用 component API 的入口。是在组件实例被创建时, 初始化了 props 之后调用,处于 created 前。还有以下特点:
1.可以返回一个对象或函数,对象的属性会合并到模板渲染的上下文中;
2.第一个参数是响应式的props对象,注意不能解构 props 对象,会使其失去响应性。 **
也不可直接修改 props,会触发警告
3.第二个参数是一个上下文对象,暴露了 attrs,slots,emit 对象
4.this 在 setup 函数中不可用。**因为它不会找到组件实例。setup 的调用发生在 data、computed 和 methods 被解析之前,所以它们无法在 setup 中被获取。
props与上下文对象attrs的区别:
1、props 要先声明才能取值,attrs 不用先声明
2、props 声明过的属性,attrs 里不会再出现
3、props 不包含事件,attrs 包含。vue2中的$listeners 被整合到 $attrs
reactive
<template>
<div>
<p>{{data.msg}}</p>
<button @click="updateData">更新数据</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ReactiveObject",
setup() {
const data = reactive({ msg: "hello world" });
const updateData = () => {
data.msg= "hello world " + new Date().getTime();
};
return { data, updateData };
},
};
</script>
reactive函数接收一个普通对象然后返回对象的响应式代理,同 Vue.observable。
原理:通过proxy对数据进行封装,当数据变化时,触发模板等内容的更新。
ref
<template>
<div>
<p>{{msg}}</p>
<button @click="updateMessage">更新数据</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ReactiveSingleValue",
setup() {
const msg= ref("hello world");
const updateMessage = () => {
msg.value = "hello world " + new Date().getTime();
};
return { msg, updateMessage };
},
};
</script>
ref和reactive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需要完全理解它们才能高效的在各种场景下选择不同的方式,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ref使用的时候需要通过.value来取值,reactive不用。ref是property而reactive是proxy,reactive能够深度监听各种类型对象的变化,ref是处理诸如number,string之类的基本数据类型。
它们的区别也可以这么理解,ref是使某一个数据提供响应能力,而reactive是为包含该数据的一整个对象提供响应能力。
在模板里使用ref和嵌套在响应式对象里时不需要通过.value,会自己解开:
除了响应式ref还有一个引用DOM元素的ref,2.x里面是通过this.$refs.xxx来引用,但是在setup里面没有this,所以也是通过创建一个ref来使用:
<template>
<div ref="node"></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onMoun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node = ref(null)
onMounted(() => {
console.log(node.value) // 此处就是dom元素 <div ref="node"></div>
})
return {
node
}
}
}
</script>
computed
传入一个 getter 函数,返回一个默认不可修改的 ref 对象,同 vue 2.x 中的计算属性 computed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sum = computed(() => count.value + 1)
console.log(sum.value) // 1
sum.value = 3 // 错误
也可传入一个 get 和 set 函数对象,创建一个可修改的计算状态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sum = computed({
get: () => count.value + 1,
set: (value) => {
count.value = value - 1
}
})
sum.value = 55
console.log(sum, count) // 1, 54
watchEffect
import { reactive, watchEffec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WatchEffect",
setup() {
const data = reactive({ count: 1 });
watchEffect(() => console.log(`侦听器:${data.count}`));
setInterval(() => {
data.count++;
}, 1000);
return { data };
},
};
watchEffect用来监听数据的变化,它会立即执行一次,之后会追踪函数里面用到的所有响应式状态,当变化后会重新执行该回调函数。
watch
完全等效于 2.x 中 watch 选项,对比 watchEffect,watch 允许我们:
- 懒执行副作用;
- 更明确哪些状态的改变会触发侦听器重新运行副作用;
- 访问侦听状态变化前后的值。
// 监听一个 getter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watch(
() => state.count,
(count, prevCount) => {
console.log(count, prevCount)
}
)
// 直接监听一个 ref
const count = ref(0)
watch(count, (count, prevCount) => {
console.log(count, prevCount)
}, {
deep: true, // 深度监听
immediate: true // 初始化执行一次
})
// 监听多个数据
watch([fooRef, barRef], ([foo, bar], [prevFoo, prevBar]) => {
console.log([foo, bar], [prevFoo, prevBar])
})
toRefs
把一个响应式对象转换成普通对象,该普通对象的每个 property 都是一个 ref,和响应式对象 property 一一对应。可以被解构且保持响应性
<template>
<div>
<h1>解构响应式对象数据</h1>
<p>Username: {{username}}</p>
<p>Age: {{age}}</p>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active, toRefs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DestructReactiveObject",
setup() {
const user = reactive({
username: "haihong",
age: 10000,
});
return { ...toRefs(user) };
},
};
</script>
toRef
toRef 可以用来为一个 reactive 对象的属性创建一个 ref。这个 ref 可以被传递并且能够保持响应性。
setup() {
const user = reactive({ age: 1 });
const age = toRef(user, "age");
age.value++;
console.log(user.age); // 2
user.age++;
console.log(age.value); // 3
}
Provide/Inject
为了增加 provide 值和 inject 值之间的响应性,我们可以在 provide 值时使用 ref 或 reactive。
当使用响应式 provide / inject 值时,建议尽可能将对响应式 property 的所有修改限制在定义 provide 的组件内部。然而,有时我们需要在注入数据的组件内部更新 inject 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 provide 一个方法来负责改变响应式 property。
最后,如果要确保通过 provide 传递的数据不会被 inject 的组件更改,我们建议对提供者的 property 使用 readonly。
<!-- src/components/MyMap.vue -->
<template>
<MyMarker />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provide, reactive, readonly, ref } from 'vue'
import MyMarker from './MyMarker.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MyMarker
},
setup() {
const location = ref('North Pole')
const geolocation = reactive({
longitude: 90,
latitude: 135
})
const updateLocation = () => {
location.value = 'South Pole'
}
provide('location', readonly(location))
provide('geolocation', readonly(geolocation))
provide('updateLocation', updateLocation)
}
}
</script>
<!-- src/components/MyMarker.vue -->
<script>
import { injec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userLocation = inject('location', 'The Universe')
const userGeolocation = inject('geolocation')
const updateUserLocation = inject('updateLocation')
return {
userLocation,
userGeolocation,
updateUserLocation
}
}
}
</script>
生命周期函数
与 2.x 版本生命周期相对应的组合式 API
~~beforeCreate~~ -> 使用 setup()
~~created~~ -> 使用 setup()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mounted -> onMounted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updated -> onUpdated
beforeDestroy -> onBeforeUnmount
destroyed -> onUnmounted
errorCaptured -> onErrorCaptured
只需要将之前的生命周期改成onXXX的形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created、beforeCreate两个钩子被删除了,生命周期函数只能在setup函数里使用。
总结
使用组合式api还是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的,首先需要能区分ref和reactive,不要在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响应式和非响应式对象之间搞混,其次就是如何拆分好每一个use函数,组合式api带来了更好的代码组织方式,但也更容易把代码写的更难以维护,比如setup函数巨长。
简单总结一下升级思路,data选项里的数据通过reactive进行声明,通过...toRefs()返回;computed、mounted等选项通过对应的computed、onMounted等函数来进行替换;methods里的函数随便在哪声明,只要在setup函数里返回即可。
vue3组合式API介绍的更多相关文章
- vue3组合式API
vue3组合式API 为什么要用组合式API,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解决vue2的局限性的 1.vue2的局限性 当组件内容越来越多,逻辑越来越复杂,可读性就会降低,并且难以维护. vue2组件采用配置式 ...
- 解决WebStorm无法正确识别Vue3组合式API的问题
1 问题描述 Vue3的组合式API无法在WebStorm中正确识别,表现为defineComponent等无法被识别: 2 尝试方案 猜想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无法正确识别对应的Vue3库,笔者相信Web ...
- [Vue]浅谈Vue3组合式API带来的好处以及选项API的坏处
前言 如果是经验不够多的同志在学习Vue的时候,在最开始会接触到Vue传统的方式(选项式API),后边会接触到Vue3的新方式 -- 组合式API.相信会有不少同志会陷入迷茫,因为我第一次听到新的名词 ...
- Vue3 组合式 API 中获取 DOM 节点的问题
模板引用 Vue 提供了许多指令让我们可以直接操作组件的模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访问底层 DOM 元素.在模板中添加一个特殊的属性ref就可以得到该元素. 访问模板引用 <scrip ...
- 第三十五篇:vue3,(组合式api的初步理解)
好家伙, 来一波核心概念:数据劫持是响应式的核心 1.由set up开始 (1)vue3中的一个新的配置项,值为一个函数. (2)组件中所用的到的:数据,方法,计算属性均要配置在set up中. (3 ...
- Vue3笔记(二)了解组合式API的应用与方法
一.组合式API(Composition API)的介绍 官方文档: https://v3.cn.vuejs.org/guide/composition-api-introduction.html 组 ...
- 一篇文章讲明白vue3的script setup,拥抱组合式API!
引言 vue3除了Composition API是一个亮点之外,尤大大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玩意 -- script setup,对于setup大家相信都不陌生,而对于script setup有些同 ...
- Vue3全局APi解析-源码学习
本文章共5314字,预计阅读时间5-15分钟. 前言 不知不觉Vue-next的版本已经来到了3.1.2,最近对照着源码学习Vue3的全局Api,边学习边整理了下来,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以官 ...
- 常用ArcGIS for Silverlight 开发API介绍
1.API介绍 2.Map对象 3.Layer对象 4.Symbol对象 5.Task对象
- Servlet基础(一) Servlet简介 关键API介绍及结合源码讲解
Servlet基础(一) Servlet基础和关键的API介绍 Servlet简介 Java Servlet是和平台无关的服务器端组件,它运行在Servlet容器中. Servlet容器负责Servl ...
随机推荐
- new一个实例的原理及过程
前提,要明白new出来的实例是什么,包含了哪些内容? 请看一下举例代码↓↓↓↓ function Person(name,age){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golang sync.Once用法
sync.Once能确保实例化对象Do方法在多线程环境只运行一次,内部通过互斥锁实现 Do方法 Once类型的Do方法只接收一个参数,参数的类型必须是func(),即无参数无返回的函数.该方法的功能并 ...
- @click使用三元运算符
@click="scope.row.status == 1 ? '' : blockUp(scope.row) "
- Python ssh远程登录设备执行命令
# -*-encoding:utf-8 -*- """ @Time : 2022/12/30 10:10 @Auth : ruqing @File :ssh_sonic. ...
- c++中的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函数
1.拷贝构造和赋值函数的区别: 1)拷贝构造函数是一个对象初始化一块内存区域,这块内存就是新对象的内存区,而赋值函数是对于一个已经被初始化的对象来进行赋值操作. 2)一般来说在数据成员包含指针对象的时 ...
- 编译GO报错:cgo: C compiler
cgo: C compiler "gcc" not found: exec: "gcc": executable file not found in %PATH ...
- mysql5.7_win64位安装
1.下载MySQL压缩包解压缩 2.更改my.ini配置文件 [mysqld] #设置3306端口号 port=3306 #设置MySQL的安装目录 basedir=F:\\JavaSoftware\ ...
- ArcEngine创建注记类及生成注记要素
在宗地出图的时候遇到此功能要求,看代码 ※创建注记类 public void createBlackAnno(IMap pMap) { //创建mdb数据库文件 IWorkspaceFactory p ...
- 实验六 开源控制器实践——RYU
(一)基本要求 搭建SDN拓扑,协议使用Open Flow 1.0,并连接Ryu控制器,通过Ryu的图形界面查看网络拓扑. 阅读Ryu文档的The First Application一节,运行当中的L ...
- Java日常
学习Java第3天的小总结 一.感受总结 Java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语言,相对于C和C++语言来说,竞争更为激烈,而这一大特点也在激励着我不断去探索,去学习: 在下载相应编译环境的过程中,由于ID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