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下在redhat中的安装方法,

正常安装nginx 需要安装很多的依赖,最后再安装nginx,而且很容易出错。

在nginx官方上有这么一段描述:

Pre-Built Packages for Mainline version

To set up the yum repository for RHEL/CentOS, create the file named /etc/yum.repos.d/nginx.repo with the following contents:

[nginx]
name=nginx repo
baseurl=http://nginx.org/packages/mainline/OS/OSRELEASE/$basearch/
gpgcheck=0
enabled=1

Replace “OS” with “rhel” or “centos”, depe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used, and “OSRELEASE” with “6” or “7”, for 6.x or 7.x versions, respectively.

直译为下:

在 /etc/yum.repos.d/ 目录下新建 nginx.repo 文件 内容如下:

[nginx]
name=nginx repo
baseurl=http://nginx.org/packages/mainline/rhel/7/$basearch/
gpgcheck=0
enabled=1

然后 执行  yum install nginx 命令

nginx 就安装好了

安装在 /etc/nginx 下 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就好了

启动:service nginx start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nginx -s reload

好吧 今天配置新环境时, 执行  yum install nginx 命令   报错了   提示找不到  /mnt/cdrom/repodata/repomd.xml  这个文件,

网上扒了 一下午  又是 在 /etc/yum.repos.d/ 下加   CentOS-Base.repo  又是 删除 安装 什么  yum- *  扒拉扒拉一大堆,都没用

最后找到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

/etc/yum.repos.d/   这个目录下有个   redhat 默认的 repo 文件 叫 :rhel.repo

这个文件里默认的内容是:

[rhel]
name=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packages
baseurl=file:///mnt/cdrom/
enabled=1
gpgcheck=0

改后为:

[rhel]
name=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packages
baseurl=baseurl=http://mirrors.163.com/centos/7/os/x86_64/
enabled=1
gpgcheck=0

然后再 执行  yum install nginx 命令  就可以了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

前言

Nginx是一款轻量级的Web 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电子邮件(IMAP/POP3)代理服务器,并在一个BSD-like 协议下发行。由俄罗斯的程序设计师Igor Sysoev所开发,供俄国大型的入口网站及搜索引擎Rambler(俄文:Рамблер)使用。其特点是占有内存少,并发能力强,事实上nginx的并发能力确实在同类型的网页服务器中表现较好。(百度百科- http://www.dwz.cn/x32kG

1.Nginx安装

我使用的环境是64位 Ubuntu 14.04。nginx依赖以下模块:

l  gzip模块需要 zlib 库

l  rewrite模块需要 pcre 库

l  ssl 功能需要openssl库

1.1.安装pcre

  1. 获取pcre编译安装包,在http://www.pcre.org/上可以获取当前最新的版本
  2. 解压缩pcre-xx.tar.gz包。
  3. 进入解压缩目录,执行./configure。
  4. make & make install
  5. 注:  如果  执行 ./configure 时 报错  configure: error: You need a C++ compiler for C++ support
  6. 输入  yum install -y gcc gcc-c++    可以解决
  7. 1.2.安装openssl

  8. 获取openssl编译安装包,在http://www.openssl.org/source/上可以获取当前最新的版本。
  9. 解压缩openssl-xx.tar.gz包。
  10. 进入解压缩目录,执行./config。
  11. make & make install
  12. 1.3.安装zlib

  13. 获取zlib编译安装包,在http://www.zlib.net/上可以获取当前最新的版本。
  14. 解压缩openssl-xx.tar.gz包。
  15. 进入解压缩目录,执行./configure。
  16. make & make install
  17. 1.4.安装nginx

  18. 获取nginx,在http://nginx.org/en/download.html上可以获取当前最新的版本。
  19. 解压缩nginx-xx.tar.gz包。
  20. 进入解压缩目录,执行./configure
  21. make & make install

若安装时找不到上述依赖模块,使用--with-openssl=<openssl_dir>、--with-pcre=<pcre_dir>、--with-zlib=<zlib_dir>指定依赖的模块目录。如已安装过,此处的路径为安装目录;若未安装,则此路径为编译安装包路径,nginx将执行模块的默认编译安装。

启动 nginx

nginx的启动命令是:

/usr/local/nginx/sbin/nginx -c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c制定配置文件的路径,不加-nginx会自动加载默认路径的配置文件。

linux 64位安装nginx后启动出错报以下错误

[root@localhost nginx-1.3.0]# /usr/local/nginx/sbin/nginx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pcre.so.1: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从错误看出是缺少lib文件导致,进一步查看下
[root@localhost nginx-1.3.0]# ldd $(which /usr/local/nginx/sbin/nginx)
linux-vdso.so.1 =&gt; (0x00007fff4d5ff000)
libpthread.so.0 =&gt; /lib64/libpthread.so.0 (0x00007fea7e357000)
libcrypt.so.1 =&gt; /lib64/libcrypt.so.1 (0x00007fea7e120000)
libpcre.so.1 =&gt; not found
libz.so.1 =&gt; /lib64/libz.so.1 (0x00007fea7df09000)
libc.so.6 =&gt; /lib64/libc.so.6 (0x00007fea7db76000)
/lib64/ld-linux-x86-64.so.2 (0x00007fea7e57d000)
libfreebl3.so =&gt; /lib64/libfreebl3.so (0x00007fea7d913000)
libdl.so.2 =&gt; /lib64/libdl.so.2 (0x00007fea7d70f000)
 
可以看出 libpcre.so.1 => not found 并没有找到,进入/lib64目录中手动链接下
 
[root@localhost /]# cd lib64/
[root@localhost lib64]# ln -s libpcre.so.0.0.1 libpcre.so.1
然后启动nginx就ok了

启动nginx之后,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可以验证是否安装启动成功。

如果页面显示  403 forbidden的错误

可能的原因:1、nginx 安装目录下  html 的权限不够 添加  读取 写入 执行  相关权限

      2、网站根目录不包含index指令设置的文件。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a.htm;
        }

即 以上配置节点 中 的  index.html 不在 安装目录  usr/local/nginx/html/ 这个目录下

2.Nginx配置

安装完成之后,配置目录conf下有以下配置文件,过滤掉了xx.default配置:

tyler@ubuntu:/opt/nginx-1.7.7/conf$ tree |grep -v default

.

├── fastcgi.conf

├── fastcgi_params

├── koi-utf

├── koi-win

├── mime.types

├── nginx.conf

├── scgi_params

├── uwsgi_params

└── win-utf

除了nginx.conf,其余配置文件,一般只需要使用默认提供即可

2.1.nginx.conf

nginx.conf是主配置文件,默认配置去掉注释之后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l  worker_process表示工作进程的数量,一般设置为cpu的核数

l  worker_connections表示每个工作进程的最大连接数

l  server{}块定义了虚拟主机

n  listener监听端口

n  server_name监听域名

n  location{}是用来为匹配的 URI 进行配置,URI 即语法中的“/uri/”。location  / { }匹配任何查询,因为所有请求都以 / 开头。

u  root指定对应uri的资源查找路径,这里html为相对路径,完整路径为/opt/ opt/nginx-1.7.7/html/

u  index指定首页index文件的名称,可以配置多个,以空格分开。如有多个,按配置顺序查找。

从配置可以看出,nginx监听了80端口、域名为localhost、跟路径为html文件夹(我的安装路径为/opt/nginx-1.7.7,所以/opt/nginx-1.7.7/html)、默认index文件为index.html, index.htm、服务器错误重定向到50x.html页面。

可以看到/opt/nginx-1.7.7/html/有以下文件:

tyler@ubuntu:/opt/nginx-1.7.7/html$ ls

50x.html  index.html

这也是上面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能够显示欢迎页面的原因。实际上访问的是/opt/nginx-1.7.7/html/index.html文件。

2.2.mime.types

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映射表,nginx根据映射关系,设置http请求响应头的Content-Type。当在映射表找不到时,使用nginx.conf中default-type指定的默认值。例如,默认配置中的指定的default-type为application/octet-stream。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默认

下面截一段mime.types定义的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映射关系,完整的请自行查看:

2.3.fastcgi_params

nginx配置Fastcgi解析时会调用fastcgi_params配置文件来传递服务器变量,这样CGI中可以获取到这些变量的值。默认传递以下变量:

这些变量的作用从其命名可以看出。

2.4.fastcgi.conf

对比下fastcgi.conf与fastcgi_params文件,可以看出只有以下差异:

tyler@ubuntu:/opt/nginx-1.7.7/conf$ diff fastcgi.conf fastcgi_params

2d1

<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即fastcgi.conf只比fastcgi_params多了一行“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原本只有fastcgi_params文件,fastcgi.conf是nginx 0.8.30 (released: 15th of December 2009)才引入的。主要为是解决以下问题(参考:http://www.dwz.cn/x3GIJ):

原本Nginx只有fastcgi_params,后来发现很多人在定义SCRIPT_FILENAME时使用了硬编码的方式。例如,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var/www/foo$fastcgi_script_name。于是为了规范用法便引入了fastcgi.conf。

不过这样的话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引入一个新的配置文件,而不是修改旧的配置文件?这是因为fastcgi_param指令是数组型的,和普通指令相同的是:内层替换外层;和普通指令不同的是:当在同级多次使用的时候,是新增而不是替换。换句话说,如果在同级定义两次SCRIPT_FILENAME,那么它们都会被发送到后端,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便引入了一个新的配置文件。

因此不再建议大家使用以下方式(搜了一下,网上大量的文章,并且nginx.conf的默认配置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而使用最新的方式:

include fastcgi.conf;

2.5.uwsgi_params

与fastcgi_params一样,传递哪些服务器变量,只有前缀不一样,以uwsgi_param开始而非fastcgi_param

2.6.scgi_params

与fastcgi_params一样,传递哪些服务器变量,只有前缀不一样,以uwsgi_param开始而非fastcgi_param

2.7.koi-utf、koi-win、win-utf

这三个文件都是与编码转换映射文件,用于在输出内容到客户端时,将一种编码转换到另一种编码。

koi-win: charset_map  koi8-r < -- > windows-1251

koi-utf: charset_map  koi8-r < -- > utf-8

win-utf: charset_map  windows-1251 < -- > utf-8

koi8-r是斯拉夫文字8位元编码,供俄语及保加利亚语使用。在Unicode未流行之前,KOI8-R 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俄语编码,使用率甚至起ISO/IEC 8859-5还高。这3个文件存在是因为作者是俄国人的原因。

以上均亲测

Nginx负载均衡配置实例详解

测试环境
由于没有服务器,所以本次测试直接host指定域名,然后在VMware里安装了三台CentOS。

测试域名  :a.com

A服务器IP :192.168.5.149 (主)

B服务器IP :192.168.5.27

C服务器IP :192.168.5.126

部署思路
A服务器做为主服务器,域名直接解析到A服务器(192.168.5.149)上,由A服务器负载均衡到B服务器(192.168.5.27)与C服务器(192.168.5.126)上。

域名解析

由于不是真实环境,域名就随便使用一个a.com用作测试,所以a.com的解析只能在hosts文件设置。

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在末尾添加

192.168.5.149    a.com

保存退出,然后启动命令模式ping下看看是否已设置成功

从截图上看已成功将a.com解析到192.168.5.149IP

A服务器nginx.conf设置
打开nginx.conf,文件位置在nginx安装目录的conf目录下。

在http段加入以下代码

upstream a.com {
      server  192.168.5.126:80;
      server  192.168.5.27:80;
}
 
server{
    listen 80;
    server_name 192.168.5.149 a.co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a.com;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

保存重启nginx

B、C服务器nginx.conf设置
打开nginx.confi,在http段加入以下代码

server{
    listen 80;
    server_name a.com;
    index index.html;
    root /data0/htdocs/www;
}

保存重启nginx

测试
当访问a.com的时候,为了区分是转向哪台服务器处理我分别在B、C服务器下写一个不同内容的index.html文件,以作区分。

打开浏览器访问a.com结果  如果页面 出现 错误 504 timeout 等  查看 A 服务器 安装目录下的 log/error.log

如果有 连接超时的错误 提示 需要加上以下配置  ip 地址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修改

A:服务器如下

upstream abc.com {
        server   192.168.3.129:80;
        server   192.168.3.130:80;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192.168.3.127 abc.com;

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64k;
        client_max_body_size 300m;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128k;   
                proxy_connect_timeout 600;
            proxy_read_timeout 600;
            proxy_send_timeout 600;
            proxy_buffer_size 64k;
            proxy_buffers   4 32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
        location / {        
            
            proxy_connect_timeout 600;
            proxy_read_timeout 600;
            proxy_send_timeout 600;
            proxy_buffer_size 64k;
            proxy_buffers   4 32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

proxy_pass         http://abc.com;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

B C 服务器如下:

server{
        listen 80;
        server_name abc.com;

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64k;
        client_max_body_size 300m;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128k;   
                proxy_connect_timeout 600;
            proxy_read_timeout 600;
            proxy_send_timeout 600;
            proxy_buffer_size 64k;
            proxy_buffers   4 32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

index index.html;
        root /data0/htdocs/www;
    }

如果A 服务器error.log  里有 这个报错   connect() failed (113: No route to host)

则 执行这个命令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打开 设置 防火墙 允许 访问 80 端口

如果A 服务器error.log  里有 这个报错    no live upstreams while connecting to upstream

正在 尝试 解决

现在的 问题是  直接访问abc.com  页面提示 404

如果直接访问 A 服务器ip 192.168.3.127  则可以看到服务器B 或者C 的页面   刷新页面 会不停切换

ip 访问正常 域名访问不了 这个应该是域名解析的问题  和nginx 本身无关 不整了

nginx 和tomcat 整合  转了一篇文章  不错  没有亲测

打开浏览器访问a.com结果,刷新会发现所有的请求均分别被主服务器(192.168.5.149)分配到B服务器(192.168.5.27)与C服务器(192.168.5.126)上,实现了负载均衡效果。

B服务器处理页面

C服务器处理页面

假如其中一台服务器宕机会怎样?
当某台服务器宕机了,是否会影响访问呢?

我们先来看看实例,根据以上例子,假设C服务器192.168.5.126这台机子宕机了(由于无法模拟宕机,所以我就把C服务器关机)然后再来访问看看。

访问结果:

我们发现,虽然C服务器(192.168.5.126)宕机了,但不影响网站访问。这样,就不会担心在负载均衡模式下因为某台机子宕机而拖累整个站点了。

如果b.com也要设置负载均衡怎么办?
很简单,跟a.com设置一样。如下:

假设b.com的主服务器IP是192.168.5.149,负载均衡到192.168.5.150和192.168.5.151机器上

现将域名b.com解析到192.168.5.149IP上。

在主服务器(192.168.5.149)的nginx.conf加入以下代码:

upstream b.com {
      server  192.168.5.150:80;
      server  192.168.5.151:80;
}
 
server{
    listen 80;
    server_name b.co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b.com;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
保存重启nginx

在192.168.5.150与192.168.5.151机器上设置nginx,打开nginx.conf在末尾添加以下代码:

server{
    listen 80;
    server_name b.com;
    index index.html;
    root /data0/htdocs/www;
}

保存重启nginx

完成以后步骤后即可实现b.com的负载均衡配置。

主服务器不能提供服务吗?
以上例子中,我们都是应用到了主服务器负载均衡到其它服务器上,那么主服务器本身能不能也加在服务器列表中,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拿一台服务器纯当做转发功能,而是也参与到提供服务中来。

如以上案例三台服务器:

A服务器IP :192.168.5.149 (主)

B服务器IP :192.168.5.27

C服务器IP :192.168.5.126

我们把域名解析到A服务器,然后由A服务器转发到B服务器与C服务器,那么A服务器只做一个转发功能,现在我们让A服务器也提供站点服务。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如果添加主服务器到upstream中,那么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发生:

1、主服务器转发到了其它IP上,其它IP服务器正常处理;

2、主服务器转发到了自己IP上,然后又进到主服务器分配IP那里,假如一直分配到本机,则会造成一个死循环。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80端口已经用来监听负载均衡的处理,那么本服务器上就不能再使用80端口来处理a.com的访问请求,得用一个新的。于是我们把主服务器的nginx.conf加入以下一段代码:

server{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a.com;
    index index.html;
    root /data0/htdocs/www;
}
 
重启nginx,在浏览器输入a.com:8080试试看能不能访问。结果可以正常访问

既然能正常访问,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主服务器添加到upstream中,但是端口要改一下,如下代码:

upstream a.com {
      server  192.168.5.126:80;
      server  192.168.5.27:80;
      server  127.0.0.1:8080;
}

由于这里可以添加主服务器IP192.168.5.149或者127.0.0.1均可以,都表示访问自己。

重启Nginx,然后再来访问a.com看看会不会分配到主服务器上。

主服务器也能正常加入服务了。

最后
一、负载均衡不是nginx独有,著名鼎鼎的apache也有,但性能可能不如nginx。

二、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但域名只解析到主服务器,而真正的服务器IP不会被ping下即可获得,增加一定安全性。

三、upstream里的IP不一定是内网,外网IP也可以。不过经典的案例是,局域网中某台IP暴露在外网下,域名直接解析到此IP。然后又这台主服务器转发到内网服务器IP中。

四、某台服务器宕机、不会影响网站正常运行,Nginx不会把请求转发到已宕机的IP上

Nginx安装与使用 及在redhat 中的简单安装方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Windows7中IIS简单安装与配置(详细图解)

    最近工作需要IIS,自己的电脑又是Windows7系统,找了下安装的方法,已经安装成功.在博客里记录一下,给需要的朋友,也是给自己留个备份,毕竟我脑子不是很好使. 一.首先是安装IIS.打开控制面板, ...

  2. 服务器(1)——IIS(1)——Windows7中IIS简单安装与配置(详细图解)

    最近工作需要IIS,自己的电脑又是Windows7系统,找了下安装的方法,已经安装成功. 一.首先是安装IIS.打开控制面板,找到“程序与功能”,点进去 二.点击左侧“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 ...

  3. java中最简单的方式新起一个线程

    启动一个线程在一个方法中启动一个线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让类实现Runable接口,这样的话编译器就会提示你实现里面的未实现的方法(就是run方法)第二种是,现在方法中new一个线程,然后直接调用他的 ...

  4. ITMS-SERVICES://方式安装IPA在IOS 7.1中的变化

    转:https://laoyur.com/?p=414 iOS7.1中,通过itms-services://方式安装ipa已经发生了改变,.plist文件必须是https://的,.ipa文件的链接则 ...

  5. 虚拟机中的Linux安装VMware&nbsp;Tools

    虚拟机中的Linux安装VMware Tools Tools" TITLE="虚拟机中的Linux安装VMware Tools" /> Tools" TI ...

  6. java中最简单的计算执行时长的方式

    日常在做一些性能测试的时候会通过执行时间来判断执行时长,java中最简单的方式如下: //开始时间 long startL= new Date().getTime(); //这里需要导入 java.u ...

  7. redhat 中安装rpm包时遇到异常 “error: Failed dependencies:xinetd is needed by .”

    redhat 中安装rpm包时遇到错误 “error: Failed dependencies:xinetd is needed by ....” redhat中安装rpm包时遇到“error: Fa ...

  8. Linux中编译、安装nginx

    Nginx ("engine x") 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Igor Sysoev为俄罗斯访问 ...

  9. <亲测>CentOS7中使用yum安装Nginx的方法

    CentOS7中使用yum安装Nginx的方法   最近无意间发现Nginx官方提供了Yum源.因此写个文章记录下. 1.添加源 默认情况Centos7中无Nginx的源,最近发现Nginx官网提供了 ...

随机推荐

  1. Pytest 简明教程

    pytest-learn 通过文章 Python 单元测试框架之 Pytest 剖解入门(第一篇) 学习 Pytest. 有很多的第三方插件可以自定义扩展,并且支持 Allure,生成可视化的测试报告 ...

  2. 使用vs code搭建C开发环境

    关于搭建vscode的开发环境来开发c网上已经有很多类似的贴子,但是几乎都是直接给出tasks.json和launch.json文件,并未说明这两个文件的作用以及如何配置.这里面向纯小白着重说明下(1 ...

  3. 【做题】apc001_f-XOR Tree——巧妙转化及dp

    对树上的路径进行操作是十分难处理的事情.一开始的思路主要针对于\(a_i<=15\)这一特殊性质上.于是考虑了\(a_i<=1\)的情况,然而除了糊出一个适用范围极小的结论外,并没有什么用 ...

  4. 关不掉.vbs

    创建: 1.在桌面新建一个 关不掉.txt 文本文档 2.打开输入一下内容 do msgbox"信不信你关不掉我" msgbox"哈哈,你相信了吧" msgbo ...

  5. 文件IO(2)

    Lseek:       ***************************************************************************    实验一:     ...

  6. 【SQL】【Join基础】了解sql中的join用法,看这一篇就够了

    转自: https://www.cnblogs.com/reaptomorrow-flydream/p/8145610.html SQL JOIN 子句用于把来自两个或多个表的行结合起来,基于这些表之 ...

  7. Docker Engine SDKs and API 的开发1

    Develop with Docker Engine SDKs and API Docker provides an API for interacting with the Docker daemo ...

  8. NLog——ElasticSearch——Kibana

    Nlog.elasticsearch.Kibana以及logstash在项目中的应用(一) Nlog.elasticsearch.Kibana以及logstash在项目中的应用(二) ASP.NET ...

  9. Kibana——日志可视化工具

    Kibana 基础入门 kibana产品介绍 Kibana :是一个开源的分析和可视化平台,旨在与 Elasticsearch 合作.Kibana 提供搜索.查看和与存储在 Elasticsearch ...

  10. word设置行距18磅

    参考:word如何设置行距18磅 word设置行距18磅 选中需要设置的段落--"格式"菜单--段落--"缩进和间距"标签--在"行距"下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