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e中小表与大表关联(join)的性能分析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f05a2c01016j7n.html】

经常看到一些Hive优化的建议中说当小表与大表做关联时,把小表写在前面,这样可以使Hive的关联速度更快,提到的原因都是说因为小表可以先放到内存中,然后大表的每条记录再去内存中检测,最终完成关联查询。这样的原因看似合理,但是仔细推敲,又站不住脚跟。

多小的表算小表?如果所谓的小表在内存中放不下怎么办?我用2个只有几条记录的表做关联查询,这应该算是小表了,在查看reduce的执行日志时依然是有写磁盘的操作的。实际上reduce在接收全部map的输出后一定会有一个排序所有键值对并合并写入磁盘文件的操作。写入磁盘(spill)有可能是多次的,因此有可能会生成多个临时文件,但是最终都要合并成一个文件,即最终每一个reduce都只处理一个文件。

我做了一个实验,用1条记录的表和3亿多条记录的表做join,无论小表是放在join的前面还是join的后面,执行的时间几乎都是相同的。再去看reduce的执行日志,1条记录的表在join前或者join后两次查询的reduce日志几乎也是一摸一样的。如果按照上面的说法把join左侧的表放内存等待join右侧的表到内存中去检测,那么当3亿多条记录的表放在join左侧时,内存肯定是无法容下这么多记录的,势必要进行写磁盘的操作,那它的执行时间应该会比小表在join前时长很多才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也就说明了上面说到的原因并不合理。

事实上把小表放在前面做关联可以提高效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把重复关联键少的表放在join前面做关联可以提高join的效率。

分析一下Hive对于两表关联在底层是如何实现的。因为不论多复杂的Hive查询,最终都要转化成mapreduce的JOB去执行,因此Hive对于关联的实现应该和mapreduce对于关联的实现类似。而mapreduce对于关联的实现,简单来说,是把关联键和标记是在join左边还是右边的标识位作为组合键(key),把一条记录以及标记是在join左边还是右边的标识位组合起来作为值(value)。在reduce的shuffle阶段,按照组合键的关联键进行主排序,当关联键相同时,再按照标识位进行辅助排序。而在分区段时,只用关联键中的关联键进行分区段,这样关联键相同的记录就会放在同一个value list中,同时保证了join左边的表的记录在value list的前面,而join右边的表的记录在value list的后面。

例如A join B ON (A.id = b.id) ,假设A表和B表都有1条id = 3的记录,那么A表这条记录的组合键是(3,0),B表这条记录的组合键是(3,1)。排序时可以保证A表的记录在B表的记录的前面。而在reduce做处理时,把id=3的放在同一个value list中,形成 key = 3,value list = [A表id=3的记录,B表id=3的记录]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当两个表做关联时reduce做了什么。Reduce会一起处理id相同的所有记录。我们把value list用数组来表示。

1)   Reduce先读取第一条记录v[0],如果发现v[0]是B表的记录,那说明没有A表的记录,最终不会关联输出,因此不用再继续处理这个id了,读取v[0]用了1次读取操作。

2)   如果发现v[0]到v[length-1]全部是A表的记录,那说明没有B表的记录,同样最终不会关联输出,但是这里注意,已经对value做了length次的读取操作。

3)   例如A表id=3有1条记录,B表id=3有10条记录。首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是B表的操作,这时v[0]和v[1]可以直接关联输出了,累计用了2次操作。这时候reduce已经知道从v[1]开始后面都是B 表的记录了,因此可以直接用v[0]依次和v[2],v[3]……v[10]做关联操作并输出,累计用了11次操作。

4)   换过来,假设A表id=3有10条记录,B表id=3有1条记录。首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2次读取操作。以此类推,读取v[9]时发现还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10次读取操作。然后读取最后1条记录v[10]发现是B表的记录,可以将v[0]和v[10]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1次操作。接下来可以直接把v[1]~v[9]分别与v[10]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20次操作。

5)   再复杂一点,假设A表id=3有2条记录,B表id=3有5条记录。首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2次读取操作。然后读取v[2]发现是B表的记录,此时v[0]和v[2]可以直接关联输出,累计用了3次操作。接下来v[0]可以依次和v[3]~v[6]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7次操作。接下来v[1]再依次和v[2]~v[6]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2次操作。

6)   把5的例子调过来,假设A表id=3有5条记录,B表id=3有2条记录。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2次读取操作。以此类推,读取到v[4]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5次读取操作。接下来读取v[5],发现是B表的记录,此时v[0]和v[5]可以直接关联输出,累计用了6次操作。然后v[0]和v[6]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7次操作。然后v[1]分别与v[5]、v[6]关联输出,累计用了9次操作。V[2] 分别与v[5]、v[6]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1次操作。以此类推,最后v[4] 分别与v[5]、v[6]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5次操作。

7)   额外提一下,当reduce检测A表的记录时,还要记录A表同一个key的记录的条数,当发现同一个key的记录个数超过hive.skewjoin.key的值(默认为1000000)时,会在reduce的日志中打印出该key,并标记为倾斜的关联键。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写在关联左侧的表每有1条重复的关联键时底层就会多1次运算处理。

假设A表有一千万个id,平均每个id有3条重复值,那么把A表放在前面做关联就会多做三千万次的运算处理,这时候谁写在前谁写在后就看出性能的差别来了。

Hive中小表与大表关联(join)的性能分析【转】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了解MySQL联表查询中的驱动表,优化查询,以小表驱动大表

    一.为什么要用小表驱动大表 1.驱动表的定义 当进行多表连接查询时, [驱动表] 的定义为: 1)指定了联接条件时,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行数少的表为[驱动表] 2)未指定联接条件时,行数少的表为[驱动表 ...

  2. 3.mysql小表驱动大表的4种表连接算法

    小表驱动大表 1.概念 驱动表的概念是指多表关联查询时,第一个被处理的表,使用此表的记录去关联其他表.驱动表的确定很关键,会直接影响多表连接的关联顺序,也决定了后续关联时的查询性能. 2.原则 驱动表 ...

  3. 小表驱动大表, 兼论exists和in

    给出两个表,A和B,A和B表的数据量, 当A小于B时,用exists select * from A 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B where A.id=B.id) ex ...

  4. 6.2 小表驱动大表(exists的应用)

    1. 优化原则:小表驱动大表,即小数据集驱动大数据集. 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B) 等价于: for select id from B ...

  5. Mysql优化原则_小表驱动大表IN和EXISTS的合理利用

    //假设一个for循环 ; $i < ; $i++) { ; $i < ; $j++) { } } ; $i < ; $i++) { ; $i < ; $j++) { } } ...

  6. 查询优化--小表驱动大表(In,Exists区别)

    Mysql 系列文章主页 =============== 本文将以真实例子来讲解小表驱动大表(In,Exists区别) 1 准备数据 1.1 创建表.函数.存储过程 参照  这篇(调用函数和存储过程批 ...

  7. MySQL高级知识(十六)——小表驱动大表

    前言:本来小表驱动大表的知识应该在前面就讲解的,但是由于之前并没有学习数据批量插入,因此将其放在这里.在查询的优化中永远小表驱动大表. 1.为什么要小表驱动大表呢 类似循环嵌套 for(int i=5 ...

  8. MySql 小表驱动大表

    在了解之前要先了解对应语法 in 与 exist. IN: select * from A where A.id in (select B.id from B) in后的括号的表达式结果要求之输出一列 ...

  9. [NewLife.XCode]扩展属性(替代多表关联Join提升性能)

    NewLife.XCode是一个有10多年历史的开源数据中间件,支持nfx/netstandard,由新生命团队(2002~2019)开发完成并维护至今,以下简称XCode. 整个系列教程会大量结合示 ...

随机推荐

  1. StompClient的包装类

    为了简化MQ调用,写了个StompClient的包装类,可以供需要的参考: unit FStompClient; interface uses SysUtils, Windows, Messages, ...

  2. set方法的内存管理细节

    一.多个对象之间的内存管理 1.你想使用(占用)某个对象,就应该让对象的计数器+1(让对象做一次retain操作) 2.你不想再使用(占用)某个对象,就应该让对象的计数器-1(让对象做一次releas ...

  3. 树莓派使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

    一.相关介绍 DHT11介绍: DHT11是一款比较便宜的温湿度传感器模块.读取数据只需要占用一个IO口.能够同时测量温度和相对湿度. DHT11的数据手册可以看这里:http://wenku.bai ...

  4. Unicode和UTF的关系

    目录结构: contents structure [+] 什么是USC UCS的编码方式 Unicode的来源 为什么需要Unicode Unicode的方式 Unicode和UTF UTF和Unic ...

  5. 【MySQL】MySQL之MySQL5.7安装包(msi文件)在Windows8下安装

    最近自己在使用MySQL5.7.16.msi安装MySQL.自己下载的是.msi文件,在安装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文件,网上大部分的Blog都是关于免安装包的安装方法,希望我的方法对大家有帮助. 1,下载 ...

  6. struts2 jsp ueditor 上传图片失败,获取不到值,解决方法

    struts2 ueditor 上传图片获取不到值 有点奇怪的是:涂鸦,网络的图片都可以.就是本地上传不行.(应该是struts2过滤了部分本地上传的信息,导致失败) 在进入到imageUp.jsp中 ...

  7. JSON之Asp.net MVC C#对象转JSON,DataTable转JSON,List<T>转JSON,JSON转List<T>,JSON转C#对象

    一.JSON解析与字符串化 JSON.stringify() 序列化对象.数组或原始值 语法:JSON.stringify(o,filter,indent) o,要转换成JSON的对象.数组或原始值 ...

  8. SQLServer2012 (非)聚集索引存储探究

    SQLServer2012 (非)聚集索引存储探究 Author:zfive5(zidong) Email:zfive5@163.com 引子 因为写了前一篇文字<SQLServer2012 表 ...

  9. 常用的代码之一:用StopWatch计算代码运行花费的时间。

    先引用Diagnostics using System.Diagnostics; 然后: Stopwatch stopWatch = new Stopwatch(); stopWatch.Start( ...

  10. Intellij IDEA 导入Eclipse的Web项目

    Project Structure -> Modules -> Web (Module使用web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