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Struts2】获取ServletAPI的三种方式
一:获取servletAPI的三种方法
在传统的Web开发中,经常会用到Servlet API中的HttpServletRequest、HttpSession和ServletContext。Struts 2框架让我们可以直接访问和设置action及模型对象的数据,这降低了对HttpServletRequest对象的使用需求,同时降低了对servletAPI的依赖性,从而降低了与servletAPI的耦合度。但在某些应用中,我们可 能会需要在action中去访问HttpServletRequest等对象,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拉近struts2和servletAPI的关系,但struts2也有尽量减少耦合度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具体看一下在struts2中获得ServletAPI的三种方法:
1.ServletAPI解藕方式(一)获取Map对象:
为了避免与Servlet API耦合在一起,方便Action类做单元测试,Struts 2对HttpServletRequest、HttpSession和ServletContext进行了封装,构造了三个Map对象来替代这三种对象,在Action中,直接使用HttpServletRequest、HttpSession和ServletContext对应的Map对象来保存和读取 数据。可以通过com.opensymphony.xwork2.ActionContext类来得到这三个对象。ActionContext是Action执行的上下文,保存了很多对象如parameters、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和locale等。通过ActionContext类获取Map对象的方法为:
ActionContext context=ActionContext.getContext(); //得到Action执行的上下文
Map request=(Map)context.get("request"); //得到HttpServletRequest的Map对象
Map session=context.getSession();//得到HttpSession的Map对象
Map application=context.getApplication();//得到ServletContext的Map对象
ActionContext中保存的数据能够从请求对象中得到,其中的奥妙就在于Struts 2中的org.apache.struts2.dispatcher.StrutsRequestWrapper类,这个类是 HttpServletRequest的包装类,它重写了getAttribute()方法(在页面中获取request对象的属性就要调用这个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它首先在请求对象中查找属性,如果没有找到(如果你在ActionContext中保存数据,当然就找不到了),则到 ActionContext中去查找。这就是为什么在ActionContext中保存的数据能够从请求对象中得到的原因。
2.IOC(控制反转)获取servletAPI
Action类还有另一种获得ServletAPI的解耦方式,这就是我们可以让他实现某些特定的接口,让Struts2框架在运行时向Action实例注入request、session和application对象。这种方式也就是IOC(控制反转)方式,与之对应的三个接口和它们的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ampleAction implementsAction,
RequestAware, SessionAware, ApplicationAware
{
private Map request;
private Map session;
private Map application;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Request(Map request)
{this.request = request;}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Session(Map session)
{this.session = session;}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Application(Map application)
{this.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
ServletRequestAware接口和ServletContextAware接口不属于同一个包,前者在org.apache.struts2.interceptor包中,后者在org.apache.struts2.util包中,这很让人迷惑。
3.与Servlet API耦合的访问方式
直接访问Servlet API将使你的Action与Servlet环境耦合在一起,我们知道对于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和ServletContext这些对象,它们都是由Servlet容器来构造的,与这些对象绑定在一起,测试时就需要有Servlet容器,不便于Action的单元测试。但有时候,我们又确实需要直接访问这些对象,那么当然是以完成任务需求为主。要直接获取HttpServletRequest和ServletContext对象,可以使用org.apache.struts2. ServletActionContext类,该类是ActionContext的子类,在这个类中定义下面两个静态方法:
1.得到HttpServletRequest对象:
public static HttpServletRequestgetRequest()
2.得到ServletContext对象:
public static ServletContextgetServletContext()
此外,ServletActionContext类还给出了获取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的方法,如下:
public static HttpServletResponsegetResponse()
ServletActionContext类并没有给出直接得到HttpSession对象的方法,HttpSession对象可以通过HttpServletRequest对象来得到。
除了上述的方法调用得到HttpServletRequest和ServletContext对象外,还可以调用ActionContext对象的 get()方法,传递ServletActionContext.HTTP_REQUEST和 ServletActionContext.SERVLET_CONTEXT键值来得到HttpServletRequest和 ServletContext对象同样的,也可以向ActionContext的get()方法传递ServletActionContext.HTTP_ RESPONSE键值来得到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
总结:通过上面三种方式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三种获得servletAPI的方式基本都差不多,通常我们建议大家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获取HttpServletRequest和ServletContext对象,这样简单而又清晰,并且降低了和servletAPI的耦合度,这样也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二:struts2封装请求参数三种方式
在struts2开发应用中,我们可能经常要求获得视图层传过来的很多数据,一般都是一个实体类的n多属性,很多时候实体类的属性特别多,这时候如果还是按以前的方式在action里面一个个的定义出这些属性的私有变量,然后在提供set、get方法的话,这样就会使整个action太臃肿,严重妨碍了代码的可阅读性,并且也违背了代码的可复用性,这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请求参数进行封装,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看一下三种封装请求参数的方法:
1.利用实体类封装参数
这种方式是封装参数最简单的方法,一般也比较常用,因为在我们的struts应用程序中,我们一般会根据数据库的信息写出对应的实体类,所以这正好使我们可以利用的,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操作:
1.创建实体类user(包括用户名和密码属性),这里比较简单,我们就不贴出代码了。
2.创建action,这里我们主要是来看一下action接收数据的属性这个地方,我们就不是在一一定义这些属性的私有变量了,我们直接定义一个对应实体类的私有对象就可以了,代码如下:
publicclass LoginAction extends ActionSupport {
private User user;
public User getUser() {
returnuser;
}
publicvoid setUser(User user) {
this.user = user;
}
public String execute(){
if(user.getUsername().equals("admin")&&user.getPassword().equals("123456"))
return"success";
return"fail";
}
}
3.定义表单,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下,这里表单里面的控件的name属性定义有一定的要求,定义name时我们应该定义为:对象.属性的形式,
示例代码:
<s:form action="LoginAction"> <s:actionerror/> <s:textfield name="user.username"></s:textfield> <s:password name="user.password"></s:password> <s:submit value="提交" ></s:submit> </s:form>
4.配置struts.xml,这里配置和平常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至此,我们简单的实体类封装请求参数就完成了,我相信大家一定也会感觉很简单吧
2.模型驱动封装请求参数
模型驱动是指使用JavaBean来封装来回请求的参数.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减少了action的压力。既用于封装来回请求的参数,也保护了控制逻辑,使它的结构清晰.这就是模型驱动的优势.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模型驱动的具体实现:
模型驱动的实现主要是体现在action上
1.首先建立一个实体,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写了。
2.建立action类,继承自ActionSupport,实现ModelDriven接口,这个接口定义了一个getModel()方法,用于返回定义的Model,然后调用set方法,进行赋值。
代码示例:
<span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publicclass LoginAction3 extends ActionSupport implementsModelDriven<User> {
private User user=new User();//这里记住要实例化
private LoginService loginService=new LoginServiceImpl();//这里是调用登录的业务处理逻辑
@Override
public User getModel() {
//TODO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user;
}
public String execute()
{
System.out.println(user.get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user.getPassword());
if(loginService.isLogin(user.getUsername(),user.getPassword()))
{
return SUCCESS;
}
return INPUT;
}
}</span>
在com.opensymphony.xwork2.ModelDriven接口源代码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说明,现抄录如下
ModelDriven Actions provide a model object to bepushed onto the ValueStack in additionto the Action itself,allowing a FormBeantype approach like Struts
翻译:模型驱动的Action。将模型对象以及Action对象都放到ValueStack里面,允许像Struts一样的FormBean方式
也即:一个Action要想成为模型驱动的话,就必须实现ModelDriven接
口,而我们之前所一直继承的ActionSupport类并没有实现ModelDriven接口
ModelDrivenAction类的执行流程是:首先调用getModel()方法得到User对象,接着根据JavaBean的原则将客户端传过来的属性,一个一个的set到User对象的属性中,将属性全部set完之后,再执行execute()方法。对于模型驱动,只要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扩展:模型驱动的底层实现机制
这里用到了defaultStack拦截器栈中的modelDriven拦截器
它对应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ModelDrivenInterceptor类,
其API描述如下
public class ModelDrivenInterceptor extends AbstractInterceptor
Watches for ModelDriven actions and adds the action`s model on to the valuestack.
翻译:观察模型驱动的Action,并将这个Action的模型【这里指User对象】放到值栈中
Note:The ModelDrivenInterceptor must come before the bothStaticParametersInterceptor and ParametersInterceptor if you want theparameters to be applied to the model.
翻译:若希望将表单提交过来的参数应用到模型里面,那么ModelDrivenInterceptor拦截器就必须位于StaticParametersInterceptor和ParametersInterceptor拦截器前面。
实际上struts-default.xml已完成这个工作了。可以在defaultStack拦截器栈中查看三者位置,所以对于采用模型驱动的方式的话,在struts.xml中只需要指定模型驱动的类就可以了,其它的都不需要我们手工修改
3,属性驱动接收参数
这种方式应该不算是参数封装的方式,但我们很多情况下都用属性驱动的方式接收参数,因为这种方式方便,简洁,易控制。属性驱动在Action中提供与表单字段一一对应的属性,然后一一set赋值,采用属性驱动的方式时,是由每个属性来承载表单的字段值,运转在MVC流程里面。由于这种方式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到底是用属性驱动和是模型驱动呢?
1)统一整个系统中的Action使用的驱动模型,即要么都是用属性驱动,要么都是用模型驱动。
2)如果你的DB中的持久层的对象与表单中的属性都是一一对应的话,那么就使用模型驱动吧,毕竟看起来代码要整洁得多。
3)如果表单的属性不是一一对应的话,那么就应该使用属性驱动,否则,你的系统就必须提供两个Bean,一个对应表单提交的数据,另一个用与持久层。
本文来自:曹胜欢博客专栏。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csh624366188
【深入Struts2】获取ServletAPI的三种方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 【Struts2】Struts2获取session的三种方式
1.Map<String,Object> map = ActionContext.getContext().getSession(); 2.HttpSession session = S ...
- Struts2获取Session的三种方式
1.Map<String,Object> session = ActionContext.getContext().getSession(); session.put("cod ...
- Struts2访问ServletAPI的三种方式
web应用中需要访问的ServletAPI,通常只有HttpServletRequest,HttpSession,ServletContext三个,这三个接口分别代表jsp内置对象中的request, ...
- Struts2(四.注册时检查用户名是否存在及Action获取数据的三种方式)
一.功能 1.用户注册页面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
- java:struts框架2(方法的动态和静态调用,获取Servlet API三种方式(推荐IOC(控制反转)),拦截器,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Spring AOP))
1.方法的静态和动态调用: struts.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 ...
- 获取Type的三种方式
using System;using UnityEngine; public class Type_Test : MonoBehaviour{ private void Awake() { ...
- java 获取时间戳的三种方式
java 获取时间戳的三种方式 CreationTime--2018年7月13日16点29分 Author:Marydon 1.实现方式 方式一:推荐使用 System.currentTimeMi ...
- js获取时间戳的三种方式
js获取时间戳的三种方式 CreateTime--2018年5月23日08:44:10 Author:Marydon // 方式一:推荐使用 var timestamp=new Date().ge ...
- Struts2方法调用的三种方式
在Struts2中方法调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方式:指定method属性 <action name="student" class="com.itmyho ...
随机推荐
- PyCharm远程开发配置及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PyCharm远程开发配置 具体请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79df9ac88e96 Tips:必须要安装PyCharm专业版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背景 因项目需要, ...
- 移动端Web页面问题解决方案
1.安卓浏览器看背景图片,有些设备会模糊. 用同等比例的图片在PC机上很清楚,但是手机上很模糊,原因是什么呢? 经过研究,是devicePixelRatio作怪,因为手机分辨率太小,如果按照分辨率来显 ...
- linux命令总结之echo命令
echo是一种最常用的与广泛使用的内置于Linux的bash和C shell的命令,通常用在脚本语言和批处理文件中来在标准输出或者文件中显示一行文本或者字符串. echo命令的语法是: echo [选 ...
- 基于JWT(Json Web Token)的ASP.NET Web API授权方式
token应用流程 初次登录:用户初次登录,输入用户名密码 密码验证:服务器从数据库取出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 生成JWT:服务器端验证通过,根据从数据库返回的信息,以及预设规则,生成JWT 返还JWT ...
- javascript的单例/单体模式(Singleton)
首先,单例模式是对象的创建模式之一,此外还包括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的三个特点:1,该类只有一个实例2,该类自行创建该实例(在该类内部创建自身的实例对象)3,向整个系统公开这个实例接口 Java中大概是这 ...
- 【转】UICollectionView使用介绍
CHENYILONG Blog UICollectionView 使用介绍 技术博客http://www.cnblogs.com/ChenYilong/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u ...
- 利用overflow-x实现横向滚动的xiaoguo
在进行app开发中经常遇到横向滚动的效果,相信很多人都是用js写的吧,其实用css的overflow-x也可以写出啦哦~~~ (1)介绍overflow-x: 1)浏览器支持 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o ...
- 多源复制遇到CREATE USER FAILED错误
MySQL Multi-Source Replication enables a replication slave to receive transactions from multiple sou ...
- git 修改已提交的注释
在git中,其commit提供了一个--amend参数,可以修改最后一次提交的信息 修改最后一次提交注释 git commit --amend 然后在出来的编辑界面,直接编辑注释的信息,保存退出 gi ...
- Oracle Logminer 分析重做日志RedoLog和归档日志ArchiveLog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有时我们很有可能需要某个表的操作痕迹,或通过记录的SQL语句进行有目的性的数据恢复(此时POINT-IN-TIME恢复已经满足不了更细的粒度).或仅仅是查看: 据说Oracle8i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