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积累,应用的使用用户不断增加,数据规模也越来越大,往往数据库查询操作会成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瓶颈,此时使用缓存往往是解决这一问题非常好的手段之一。Spring 3开始提供了强大的基于注解的缓存支持,可以通过注解配置方式低侵入的给原有Spring应用增加缓存功能,提高数据访问性能。

在Spring Boot中对于缓存的支持,提供了一系列的自动化配置,使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缓存。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展示,我们是如何给一个既有应用增加缓存功能的。

快速入门

下面我们将使用使用Spring Data JPA访问MySQL一文的案例为基础。这个案例中包含了使用Spring Data JPA访问User数据的操作,利用这个基础,我们为其添加缓存,来减少对数据库的IO,以达到访问加速的作用。如果您还不熟悉如何实现对MySQL的读写操作,那么建议先阅读前文,完成这个基础案例的编写。

先简单回顾下这个案例的基础内容:

User实体的定义

@Entity
@Data
@No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User { @Id
@GeneratedValue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ublic User(String name, Integer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User实体的数据访问实现

public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 extends JpaRepository<User, Long> {

    User findByName(String name);

    User findByNameAndAge(String name, Integer age);

    @Query("from User u where u.name=:name")
User findUser(@Param("name") String name); }

为了更好的理解缓存,我们先对该工程做一些简单的改造。

  • 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中新增spring.jpa.show-sql=true,开启hibernate对sql语句的打印。如果是1.x版本,使用spring.jpa.properties.hibernate.show_sql=true参数。
  • 修改单元测试类,插入User表一条用户名为AAA,年龄为10的数据。并通过findByName函数完成两次查询,具体代码如下: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SpringBootTest
public class Chapter51ApplicationTests { @Autowired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Test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Exception {
// 创建1条记录
userRepository.save(new User("AAA", 10)); User u1 = userRepository.findByName("AAA");
System.out.println("第一次查询:" + u1.getAge()); User u2 = userRepository.findByName("AAA");
System.out.println("第二次查询:" + u2.getAge());
} }

在没有加入缓存之前,我们可以先执行一下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如下的日志:

Hibernate: select user0_.id as id1_0_, user0_.age as age2_0_, user0_.name as name3_0_ from user user0_ where user0_.name=?
第一次查询:10
Hibernate: select user0_.id as id1_0_, user0_.age as age2_0_, user0_.name as name3_0_ from user user0_ where user0_.name=?
第二次查询:10

两次findByName查询都执行了两次SQL,都是对MySQL数据库的查询。

引入缓存

第一步:在pom.xml中引入cache依赖,添加如下内容: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cache</artifactId>
</dependency>

第二步:在Spring Boot主类中增加@EnableCaching注解开启缓存功能,如下:

@EnableCaching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Chapter51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Chapter51Application.class, args);
} }

第三步:在数据访问接口中,增加缓存配置注解,如:

@CacheConfig(cacheNames = "users")
public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 extends JpaRepository<User, Long> { @Cacheable
User findByName(String name); }

第四步:再来执行以下单元测试,可以在控制台中输出了下面的内容

Hibernate: insert into user (age, name, id) values (?, ?, ?)
Hibernate: select user0_.id as id1_0_, user0_.age as age2_0_, user0_.name as name3_0_ from user user0_ where user0_.name=?
第一次查询:10
第二次查询:10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调用第二次findByName函数时,没有再执行select语句,也就直接减少了一次数据库的读取操作。

为了可以更好的观察,缓存的存储,我们可以在单元测试中注入CacheManager

@Autowired
private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使用debug模式运行单元测试,观察CacheManager中的缓存集users以及其中的User对象的缓存加深理解。

可以看到,在第一次调用findByName函数之后,CacheManager将这个查询结果保存了下来,所以在第二次访问的时候,就能匹配上而不需要再访问数据库了。

Cache配置注解详解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这里使用到的两个注解分别作了什么事情:

  • @CacheConfig:主要用于配置该类中会用到的一些共用的缓存配置。在这里@CacheConfig(cacheNames = "users"):配置了该数据访问对象中返回的内容将存储于名为users的缓存对象中,我们也可以不使用该注解,直接通过@Cacheable自己配置缓存集的名字来定义。
  • @Cacheable:配置了findByName函数的返回值将被加入缓存。同时在查询时,会先从缓存中获取,若不存在才再发起对数据库的访问。该注解主要有下面几个参数:
    • valuecacheNames:两个等同的参数(cacheNames为Spring 4新增,作为value的别名),用于指定缓存存储的集合名。由于Spring 4中新增了@CacheConfig,因此在Spring 3中原本必须有的value属性,也成为非必需项了
    • key:缓存对象存储在Map集合中的key值,非必需,缺省按照函数的所有参数组合作为key值,若自己配置需使用SpEL表达式,比如:@Cacheable(key = "#p0"):使用函数第一个参数作为缓存的key值,更多关于SpEL表达式的详细内容可参考官方文档
    • condition:缓存对象的条件,非必需,也需使用SpEL表达式,只有满足表达式条件的内容才会被缓存,比如:@Cacheable(key = "#p0", condition = "#p0.length() < 3"),表示只有当第一个参数的长度小于3的时候才会被缓存,若做此配置上面的AAA用户就不会被缓存,读者可自行实验尝试。
    • unless:另外一个缓存条件参数,非必需,需使用SpEL表达式。它不同于condition参数的地方在于它的判断时机,该条件是在函数被调用之后才做判断的,所以它可以通过对result进行判断。
    • keyGenerator:用于指定key生成器,非必需。若需要指定一个自定义的key生成器,我们需要去实现org.springframework.cache.interceptor.KeyGenerator接口,并使用该参数来指定。需要注意的是:该参数与key是互斥的
    • cacheManager:用于指定使用哪个缓存管理器,非必需。只有当有多个时才需要使用
    • cacheResolver:用于指定使用那个缓存解析器,非必需。需通过org.springframework.cache.interceptor.CacheResolver接口来实现自己的缓存解析器,并用该参数指定。

除了这里用到的两个注解之外,还有下面几个核心注解:

  • @CachePut:配置于函数上,能够根据参数定义条件来进行缓存,它与@Cacheable不同的是,它每次都会真是调用函数,所以主要用于数据新增和修改操作上。它的参数与@Cacheable类似,具体功能可参考上面对@Cacheable参数的解析
  • @CacheEvict:配置于函数上,通常用在删除方法上,用来从缓存中移除相应数据。除了同@Cacheable一样的参数之外,它还有下面两个参数:
    • allEntries:非必需,默认为false。当为true时,会移除所有数据
    • beforeInvocation:非必需,默认为false,会在调用方法之后移除数据。当为true时,会在调用方法之前移除数据。

代码示例

本文的相关例子可以查看下面仓库中的chapter5-1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欢迎Star支持,您的关注是我坚持的动力!

本文首发: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进程内缓存的使用与Cache注解详解,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程序猿DD,获得独家整理的学习资源和日常干货推送。

如果您对我的其他专题内容感兴趣,直达我的个人博客:didispace.com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进程内缓存的使用与Cache注解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Swagger接口分类与各元素排序问题详解

    之前通过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使用Swagger2构建强大的API文档一文,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Swagger为Spring Boot项目自动生成API文档,有不少用户留言问了关于文档 ...

  2.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EhCache缓存的使用

    上一篇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Spring Boot使用进程内缓存在加速数据访问.可能大家会问,那我们在Spring Boot中到底使用了什么缓存呢? 在Spring Boot中通过@EnableCachi ...

  3.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Swagger静态文档的生成

    前言 通过之前的两篇关于Swagger入门以及具体使用细节的介绍之后,我们已经能够轻松地为Spring MVC的Web项目自动构建出API文档了.如果您还不熟悉这块,可以先阅读: Spring Boo ...

  4.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使用EhCache缓存集群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在Spring Boot中整合EhCache的方法.既然用了ehcache,我们自然要说说它的一些高级功能,不然我们用默认的ConcurrentHashMap就好了.本篇不具体介绍Eh ...

  5.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使用集中式缓存Redis

    之前我们介绍了两种进程内缓存的用法,包括Spring Boot默认使用的ConcurrentMap缓存以及缓存框架EhCache.虽然EhCache已经能够适用很多应用场景,但是由于EhCache是进 ...

  6.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JSR-303实现请求参数校验

    请求参数的校验是很多新手开发非常容易犯错,或存在较多改进点的常见场景.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仅依靠前端框架解决参数校验,缺失服务端的校验.这种情况常见于需要同时开发前后端的时候,虽然 ...

  7.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使用Swagger2构建强大的API文档

    随着前后端分离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的流行,我们使用Spring Boot来构建RESTful API项目的场景越来越多.通常我们的一个RESTful API就有可能要服务于多个不同的开发人员或开发团队:I ...

  8.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使用国产数据库连接池Druid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Spring Boot在JDBC模块中自动化配置使用的默认数据源HikariCP.接下来这一节,我们将介绍另外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开源数据源:Druid. Druid是由阿里巴巴数据库事 ...

  9.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找回启动日志中的请求路径列表

    如果您看过之前的Spring Boot 1.x教程,或者自己原本就对Spring Boot有一些经验,或者对Spring MVC很熟悉.那么对于Spring构建的Web应用在启动的时候,都会输出当前应 ...

随机推荐

  1. python基础003----标准数据类型

    一.标准数据类型 在python中,只要定义了一个变量,而且它有数据,那么它的类型就已经确定了,不需要开发者主动去说明它的类型,系统会自动识别.可以用type(变量名)来查看变量的类型.常见的变量类型 ...

  2. 【Azure SQL】数据库性能分析

    前置条件 用户有查询数据统计权限 GRANT VIEW DATABASE STATE TO database_user; CPU性能问题 正在发生 查看前X个CPU消耗查询 (汇总) SELECT T ...

  3. 手机商品分享样式(纯html+css)

    效果图: 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 ...

  4. InnoDB 中 B+ 树索引的分裂

    数据库中B+树索引的分裂并不总是从页的中间记录开始,这样可能会导致空间的浪费,例如下面的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插入式根据自增顺序进行的,若这时插入10这条记录后需 ...

  5. JavaWeb网上图书商城完整项目--day02-15.登录功能流程分析

    当用户点击登录界面的登录按钮的时候,将登录的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上传到后台,后台的业务流程如下面所示:

  6. 08.利用Easymock测试简单的servlet

    1.首先导入需要使用的servlet的jar包 接下来我们编写一个登陆的servlet package com.fjnu.service; import java.net.HttpRetryExcep ...

  7. SpringMVC 学习笔记(六)拦截器

    5.1.处理器拦截器简介 Spring Web MVC的处理器拦截器(如无特殊说明,下文所说的拦截器即处理器拦截器) 类似于Servlet开发中的过滤器Filter,用于对处理器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 ...

  8. android 抓取native层奔溃

    使用android的breakpad工具 使用这个工具需要下载Breakpad的源码,然后进行编译,编译之后会生成两个工具 我们使用这两个工具来解析奔溃的位置.这里我们可以下载已经编译好的工具 下载地 ...

  9. 一文告诉你Linux如何配置KVM虚拟化--安装篇

    KVM全称"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即基于内核的虚拟机,在linux内启用kvm需要硬件,内核和软件(qemu)支持,这篇文章教你如何配置并安装 ...

  10. 入门大数据---Spark_RDD

    一.RDD简介 RDD 全称为 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是 Spark 最基本的数据抽象,它是只读的.分区记录的集合,支持并行操作,可以由外部数据集或其他 R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