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TCP/IP读书笔记(二) 第二章.TCP/IP基础知识 一.TCP/IP出现的背景及其历史 年份 事件 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 应DoD(美国国防部)要求,美国开始进行通信技术相关的研发 1969年 ARPANET(阿帕网)诞生.开发分组交换技术 1972年 ARPANET取得初步成功,拓展到50个节点 1975年 TCP/IP诞生 1982年 TCP/IP规范出炉.UNIX是最早开始实现TCP/IP协议的操作系统 1983年 ARPANET决定正式启动TCP/IP为通信协议 1989年左…
图解TCP/IP读书笔记(一)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本学期的信安概论课程中有大量的网络知识,其中TCP/IP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让我对上学期没有好好学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深感后悔.在老师的推荐下开始阅读这本<图解TCP/IP>,里面大量的图例和深刻形象的讲解非常适合相关知识的入门. 一.读书有感 1.需求是科学发展第一动力 阅读了1.1计算机网络出现的背景和1.2计算机与网络发展的7个阶段之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上面的标题所述.从最初的体积庞大.操作困难.与其他机器没有任何联系(独立模式),到如今…
一.网络基础知识 1. 计算机使用模式的演变 2.协议 协议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PU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够实现通信.反之,如果使用的协议不同,就无法通信.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大数据分割为一个个叫做包(Packet)的较小单位进行传输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包,就如同我们平常在邮局里见到的邮包.分组交换就是将大数据分装为一个个这样的邮包交给对方. 4.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
第四章.IP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作为整个TCP/IP中至关重要的协议,主要负责将数据包发送给最终的目标计算机.因此,IP能够让世界上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一.IP基础知识 IP三大块:IP寻址.路由.IP分包和组包. 1.路由控制(Routing) 路由控制是指将分组数据发送到最终目标地址的功能. 三个重点: ①跳(Hop):一跳是指利用数据链路层以下分层的功能传输数据帧的一个区间,它是主机或路由器网卡不经其他路由器而能直接到达的相邻主机或路由器网…
第五章.IP协议相关技术 IP旨在让最终目标主机收到数据包,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仅仅有IP是无法实现通信的,因此还有需要作为为IP的辅助的各种协议支持. 协议 作用 特点 DNS(Domain Name System) 将域名字符串自动转换为具体的IP地址 根域名服务器,DNS如同互联网中的分布式数据库.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是一种解决地址问题的协议,借助ARP请求和ARP响应两种类型的包确定MAC地址 ARP只适用于IPv4,不能用于IPv6.…
第三章.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内容.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定义了通过通信媒介互连的设备之间传输的规范. 一.数据链路相关技术 1.MAC地址 关于MAC地址的几个要点: ①MAC地址长度为48比特: MAC地址位数 含义 第1位 单播地址(0)/多播地址(1) 第2位 全局地址(0)/本地地址(1) 第3~24位 由IEEE管理并保证各厂家之间不重复的厂商识别码 第25~48位 由厂商管理并保证产品之间不重复的厂商内识别码(OUI) ②MAC地址都是唯一的,在全世界都不会重复. 例…
TCP/IP读书笔记(4) IPv4和IPv6 路由选择 网络层是位于链路层之上,TCP/IP模型中网络层的核心协议是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目前主流的IP协议是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但是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会是趋势. IP协议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它只负责接受数据包,转发数据库,不维护两端的连接状态.IP层唯一的校验是,IPv4规定通过在路由节点计算校验和来确保IP…
首先引入网络构成要素图 图片来自<图解TCP/IP--P37> 1.通信媒介与数据链路 计算机之间通过电缆相互连接,电缆可以分为多种,包括双绞线电缆,光纤电缆,同轴电缆,串行电缆等. 图片来自<图解TCP/IP--P38> 2.网卡 任何一台计算机链接网络时,必须使用网卡(全称网络接口卡,有时也叫做网络适配器,网卡,LAN卡) 3.中继器 中继器实在OSI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上延长网络的设备.油电缆传过来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经过中继器的波形调整和放大再再传给另一个电缆.一般情况下…
OSI参考模型 协议分层 为什么需要分层? 简化网络协议. 每一层只需要衔接上下层的服务. 利于模块化开发. 解耦. 分层的问题 过分模块化.提高数据处理的开销. OSI参考模型 作用及意义 将复杂的通信协议整理为7个容易理解的层次. 对通信中的必要功能做了归纳. 没有详细定义协议和接口,只是规定了各个层的大致功能. ps:OSI参考模型和OSI协议的区别.OSI协议是让异构的计算机之间能够通信.由OSI推进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二者不能混淆. 各个分层的作用 物理层 :硬件层面上对信号的规定.…
第 14 章 多线程 本章内容: * 什么是线程 * 中断线程 * 线程状态 * 线程属性 * 同步 * 阻塞队列 * 线程安全的集合 * Collable与Future * 执行器 * 同步器 * 线程与Swing 通常,每一个任务称为一个线程(thread),它是线程控制的简称.可以同时运行一个以上线程的程序称为多线程程序(multithreaded). 多进程与多线程有哪些区别呢?本质的区别在于每个进程拥有自己的一整套变量,而线程则共享数据.共享变量使线程之间的通信比进程之间的通信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