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最近在看<一步一步写嵌入式操作系统>,感觉此书甚好,许多地方讲得很清楚.可操作性强,计划边读边实践边写笔记,希望能够逐步熟悉嵌入式操作系统底层的东西,最终剪裁出一套实用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备选的裁剪对象有ucos.RTlinux和uClinux. SkyEye介绍 “SkyEye是一个指令级模拟器,可以模拟多种嵌入式开发板,可支持多种CPU指令集,在SkyEye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意识不到它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运行,而且开发人员可以通过SkyEye调试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由…
梳理项目结构 项目做到现在, 前头的好多东西都忘了, 还是通过Makefile重新理解一下整个项目是如何编译的: 现在我们拥有这么9个文件: ipl10.nas    InitialProgramLoader, 占用了软盘的第一个扇区并符合启动盘的规范, 默认被载入地址是0x7c00 到 0x7e00, 负责将10个柱面读入到0x8200到0x34fff (10个柱面共10*2*18 = 360 个扇区但是第一个没有被读入); asmhead.nas     包含一些暂时未知的设定; naskf…
服务器并发处理能力: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吞吐率,reqs/s apache的mod_status,显示的 requests/sec,从启动开始的平均计算值.lighttpd的mod_status显示最近5S的吞吐率. 并发用户数:多少个用户同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总请求数请求资源描述 100个用户同时发送请求,服务器网卡缓冲区最多有100个等待处理的请求. Httpwatch可以看到浏览器的并发连接. 实际并发用户数位Web服务器当前维护的代表不同用户的文件描述符总数,即并发连接数.Web会限制…
主要内容: 什么是调度 调度实现原理 Linux上调度实现的方法 调度相关的系统调用 1. 什么是调度 现在的操作系统都是多任务的,为了能让更多的任务能同时在系统上更好的运行,需要一个管理程序来管理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的各个任务(也就是进程). 这个管理程序就是调度程序,它的功能说起来很简单: 决定哪些进程运行,哪些进程等待 决定每个进程运行多长时间 此外,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运行中的进程还可以立即被其他更紧急的进程打断. 总之,调度是一个平衡的过程.一方面,它要保证各个运行的进程能够最大限度的…
第三章进程管理 进程是Unix操作系统抽象概念中最基本的一种.我们拥有操作系统就是为了运行用户程序,因此,进程管理就是所有操作系统的心脏所在. 3.1进程 概念: 进程:处于执行期的程序.但不仅局限于程序,还包含其他资源(打开的文件,挂起的信号,内核内部数据,处理器状态,一个或多个具有内催音社的内存地址空间及一个或多个执行线程,存放全局变量的数据段等) 内核需要有效又透明地管理所有细节. 线程:执行线程的简称,是在进程中活动的对象.每个线程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进程栈和一组进程寄存器.内核调度…
1. 进程标识 进程ID标识符是唯一.可复用的.大多数Unix系统实现延迟复用算法,使得赋予新建进程的ID不同于最近终止所使用的ID ID为0的进程通常是调度进程,也常被称为交换进程.它是内核的一部分,是系统进程. ID为1的进程通常是init进程,在自举过程结束时由内核调用.该进程负责在内核自举后启动一个Unix系统,它决不会终止,是一个普通的用户进程,但以超级用户特权运行. ID为2的进程是页守护进程,负责支持虚拟存储器系统的分页操作. on error struct tms { clock…
1. main函数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argc是命令行参数的数目,包括程序名在内 argv是指向参数的各个指针所构成的数组,即指针数组 当内核执行C程序时(使用exec函数),在调用main前先调用一个特殊的启动例程.可执行程序文件将此启动例程指定为程序的起始地址——这是由连接器设置的,而连接器则是由C编译器调用.启动例程从内核取得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值,然后按上述方式调用main函数做好安排. 2. 进程终止 有8种方式使进程终止,其中5种…
Outline 3 文件.进程.流和网络 3.1 查询和读写文件 3.2 创建和控制外部进程 3.3 读写数据流 3 文件.进程.流和网络 3.1 查询和读写文件 path 从Node 0.8起,path模块只负责处理文件路径相关的字符串,不与实际文件或路径关联. sample code: /** demonstration of module 'path' 's usage */ var path = require("path"); // 1 exists() - DEPRECAT…
让系统跑起来 要写一个操作系统,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储存系统的介质,原版书似乎是06年出版的,可惜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想到作者用的还是软盘,现在的电脑谁有软驱?不得已我使用一张128M的SD卡来代替,而事实上你用的是U盘还是软盘对我们的操作系统没有影响,缺点是你的U盘刷入系统后容量只能是1440 MB,即当年流行的3.5英寸软盘的大小,当然不用担心,再格式化一次(用DiskGeniu),就可以恢复. 我做事情的话,总是怕自己的努力的结果白费了,害怕辛辛苦苦看完这本书但是发现做出来的东西现在根本没法用,…
这一次的学习相当曲折, 主要是因为粗心, Makefile里面的错误导致了文件生成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弄得心力交瘁, 因此制作过程还是尽量按着作者的路子来吧. 作者提供的源码的注释在中文系统下是乱码, 而且代码的分隔用了两个Tab, 在这里要处理一下: :%s/;.*//g 删除所有的注释; :%s/\t\t/\t 把两个Tab替换为一个Tab; 要让作者的nas文件和asm文件拥有相同的语法规则, 在_vimrc文件的最后一行添加 au BufNewFile,BufRead *.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