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Java为了可移植性,不允许直接调用操作系统,而是由java.net包来提供网络功能.Java虚拟机负责提供与操作系统的实际连接. InetAddress    作用:封装计算机的IP地址和DNS(没有端口信息). 注:DNS是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特点:这个类没有构造方法.如果要得到对象,只能通过静态方法:getLocalHost().getByName(). getAllByName(). getAddress().getHostName(). Ine…
网络编程(一)--InetAddress InetAddress类在java中代表的是IP地址,它有两个子类分别是Inet4Address和Inet6Address,其中Inet4Address代表的是IPv4地址,而Inet6Address代表的是IPv6地址. 1.获取InetAddress对象 InetAddress类并没有提供构造方法来创建实例,而是通过它的两个静态方法来获取InetAddress实例. (1)getByName(String host): 根据主机名获取InetAddr…
链接地址:http://www.cnblogs.com/mengdd/archive/2013/03/09/2951895.html Java 网络编程(四) InetAddress类 InetAddress类 InetAddress类用来封装我们前面讨论的数字式的IP地址和该地址的域名. 你通过一个IP主机名与这个类发生作用,IP主机名比它的IP地址用起来更简便更容易理解. InetAddress类内部隐藏了地址数字. InetAddress类中的工厂方法 InetAddress类没有明显的构…
Python之路 - 网络编程之粘包 粘包…
InetAddress 类 JDK中为开发网络应用程序提供了java.net包,该包下的类和接口差点儿都是为网络编程服务的. InetAddress:用于描写叙述IP地址的对象 InetAddress类没有提供构造方法, 而是提供了静态方法来获取InetAddress实例 getByName(String host):依据主机获取相应的InetAddress对象. getByAddress(byte[] addr):依据原始IP地址来获取相应的InetAddress对象. getAllByNam…
一直不是很清楚服务器的定义,对于什么是服务器/客户端架构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最近开始学习,才明白一些什么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关系. 所谓的服务器,就是提供服务的东西,它是一个硬件或者软件,可以向一个或者多个客户端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它存在的目的就是等待客户的请求,然后给客户服务,再接着等待请求. 而客户端,就来连上一个服务器,提出自己的请求,然后等待获得反馈. 比如说,打印机就是一个服务器的例子,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就是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打印机后,给它提出服务需求(打印)和传输数据(传输内容),然后打…
本资料来自于runoob,略有修改. 网络编程是指编写运行在多个设备(计算机)的程序,这些设备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java.net 包中 J2SE 的 API 包含有类和接口,它们提供低层次的通信细节.你可以直接使用这些类和接口,来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用关注通信细节. Socket 编程 套接字使用TCP提供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机制. 客户端程序创建一个套接字,并尝试连接服务器的套接字. 当连接建立时,服务器会创建一个 Socket 对象.客户端和服务器现在可以通过对 Socket 对象的写…
InerAddress: /**IP地址:在网络上唯一标示一台计算机 * 端口号:标示计算机上不同的应用程序 * java.net.InetAddress类:此类表示互联网协议 (IP) 地址. * 常用方法: * getByName(String host) 在给定主机名的情况下确定主机的 IP 地址. * getHostName() 获取此 IP地址的主机名. * getHostAddress()返回 IP 地址字符串(以文本表现形式). * getLocalHost() 返回本地主机. *…
一  tcp网络编程 server 端 import socket sk=socket.socket() #实例化一个对象 sk.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端口可以重用 sk.bind(('127.0.0.1',9100)) sk.listen()#监听 while True: conn,addr=sk.accept() #阻塞,三次握手完毕 while True: inp=input('请输入你要发送的消息:') c…
TCP/IP网络通讯粘包问题 案例:模拟执行shell命令,服务器返回相应的类容.发送指令的客户端容错率暂无考虑,按照正确的指令发送即可. 服务端代码 # -*- coding: utf- -*- # 声明字符编码 # coding:utf-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def server_Tcp(): server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setsockopt(s…
建议 unpv13e/README看一下,忽略一下内容 ===================================================================== 操作进入uppv13e/ ./configure cd lib make cd ../libfree make cd ../liggai make cd .. vim lib/unp.h // 修改 #include "../config.h" 为 #include "config.…
在ubuntu下 首先:在unpv13e文件加下 ./configure cd lib make cd ../libfree make cd ../liggai make cd .. vim lib/nup.h // 改动 #include "../config.h" 为 #include "config.h" / 拷贝头文件 sudo cp config.h /usr/local/include sudo cp lib/unp.h /usr/local/inclu…
简单的例子 socket客户端 import socket client = socket.socket() #声明socket类型,同时生成socket连接对象 client.connect(('localhost',6969)) client.send(b"Hello,welcome to python") data = client.recv(1024) print("recv:",data) client.close() socket服务端 import s…
一.两个简单概念长连接与短连接:1.长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方先建立通讯连接,连接建立后不断开, 然后再进行报文发送和接收. 2.短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每进行一次报文收发交易时才进行通讯连接,交易完毕后立即断开连接.此种方式常用于一点对多点 通讯,比如多个Client连接一个Server. 二 .什么时候需要考虑粘包问题? 如果利用tcp每次发送数据,就与对方建立连接,然后双方发送完一段数据后,就关闭连接,这样就不会出现粘包问题(因为只有一种包结构,类似于http协议)…
常见客户端与服务端 客户端: 浏览器:IE 服务端: 服务器:web服务器(Tomcat),存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注:会用到Tomact服务器,在webapps下有一个自己创建的目录myweb,下面有一个文件1.html) 服务端原理 自定义一个服务端,使用自己已有的客户端IE浏览器,了解一下客户端都发送了什么请求. package cn.ie_serv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
一.什么是粘包 须知: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粘包不一定会发生 如果发生了:1.可能是在客户端已经粘了 2.客户端没有粘,可能是在服务端粘了 首先需要掌握一个socket收发消息的原理 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因为TCP是流式协议,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啥时候结束).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
1. InetAddress类 InetAddress是Java对IP地址的封装,在java.net中有许多类都使用到了InetAddress,包括ServerSocket,Socket,DatagramSocket等等.InetAddress是一个不可变对象:   •   InetAddress是一个对象,包含3个属性:主机名称.主机别名.主机ip   •   一个ip对应唯一一个主机名,一个主机名可以对应多个ip(一台计算机上有多个网络地址),一个域名可以对应多个ip(一个web服务有多台机…
一,粘包问题详情 1,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你的程序实际上无权直接操作网卡的,你操作网卡都是通过操作系统给用户程序暴露出来的接口,那每次你的程序要给远程发数据时,其实是先把数据从用户态copy到内核态,这样的操作是耗资源和时间的,频繁的在内核态和用户态之前交换数据势必会导致发送效率降低, 因此socket 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次数据给对方.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 socket 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
粘包问题 上一篇博客遗留了一个问题,在接收的最大字节数设置为 1024 时,当接收的结果大于1024,再执行下一条命令时还是会返回上一条命令未执行完成的结果.这就是粘包问题. 因为TCP协议又叫流式协议,每次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实际上是发送到客户端所在操作系统的缓存上,客户端就是一个应用程序,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才能调到缓存内的数据,而缓存的空间是一个队列,有 “先进先出” 的思想,当第一次的 tasklist 数据未接收完,第二次又来一个 dir 的数据时,只能等第一次先全部接收完成才会接收后面的.…
tcp编程中的粘包.分包问题的解决: 参考:https://blog.csdn.net/yannanxiu/article/details/52096465 服务端: #!/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import socket import time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import socket import sys class SockPackBody(): def __init__(self , data_b…
黏包 一.黏包现象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 9000)) sk.listen() conn, addr = sk.accept() conn.send(b'hello,') conn.send(b'world') conn.close() client端 import…
上面利用struct模块与方案一比较,减少一次发送和接收请求,因为方案一无法知道client端发送内容的长度到底有多长需要和接收OK.多一次请求防止黏包,减少网络延迟…
端口与几个CMD命令 公认端口:0-1023 比如80端口分配给www,21端口分配给FTP等 注册端口:2014-49151  分配给用户进程或引用程序 动态/私有端口:49151-65535 需要知道的CMD命令 查看所有端口 :netstat -ano 查看指定端口:netstat -ano|findstr "80" 查看指定进程:tasklist | findstr "8080" InetSocketAddress类 套接字 套接字就像是传输层为应用层开的一…
1.最大半连接数 什么是最大半连接数 半连接:在进行TCP协议通信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但是有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了连接申请,服务器端也同意了申请(既已经完成三次握手的两次),此时只需要客户端再次进行确认即可建立连接,但是此时客户端未进行确认,就会进入半连接状态 最大半连接数:三次握手没有完全执行完毕的连接的最大数量 为什么需要最大半连接数? 在根据TCP协议进行网络通讯时,会进行三次握手建连接,四次挥手断连接,但是有时当连接服务端的客户端较多时,会大量占用服务器端的资源,…
一.概要 在了解了网络字节序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讲最最重点的消息协议.数据包是什么呢,数据包可以理解为两个人讲电话说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通过大家约定好的方式去理解.达到只有接听电话两个人才懂的东西.在程序中如何体现出来呢,那么接着往下看. 技术交流QQ群:580749909  欢迎交流有问必答,文章尾有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有兴趣的小伙伴多多关注. 二.简介 消息数据包主要是以二进制数组的形式存在,主要分为4个部分. 校验位:校验是否是双方约定好的“暗号”,如果校验位都不通过就没必要再继续往下解析节约处理…
Libpcap的官方网站是http://www.tcpdump.org/,该项目和Tcpdump项目是同一个团队维护.Libpcap是一个平台独立的 数据包捕获开发包,制定了数据包离线存储的事实标准.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下该标准. pcap文件格式如下:24字节文件头 +( 16字节pcap数据包信息 + 数据包 )* n.接下来具体介绍文件头的结构和pcap数 据包信息的结构. pcap文件头结构在pcap.h中有定义,先展示如下: //pcap.h里定义了文件头的格式 struct pcap_…
二.解决黏包问题 2.1 解决黏包方法1 计算消息实体的大小 服务端接受两次,一次时消息大小,二次是消息实体,解决消息实体黏包 客户端发送两次,一次是消息大小,一次是消息实体 在两次收发之间加入一次多余通信,以防止消息大小和消息实体黏包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900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print(conn,addr) while T…
package cn.sasa.net;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import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public class InetAddress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InetAddress address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主机名+IP String hostName = address.…
一.什么是TCP粘包 C/S架构下,接收方不知道每个消息的发送间隙.也不知道每次应该提取多少个字节的数据,与此同时,TCP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收发两端都要有,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数据包更高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发送给接收端.此时接收端无法分辨出来,必须提供合理的拆包机制,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除此之外,因为TCP是基于流的,所以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需要发送.接收端添加空消息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
一:什么是粘包 “粘包”, 即服务器端你调用时send 2次,但你send调用时,数据其实并没有立刻被发送给客户端,而是放到了系统的socket发送缓冲区里,等缓冲区满了.或者数据等待超时了,数据才会被send到客户端,这样就把好几次的小数据拼成一个大数据,统一发送到客户端了,这么做的目地是为了提高io利用效率,一次性发送总比连发好几次效率高嘛. 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粘包”,即2次或多次的数据粘在了一起统一发送了.这里必须要想办法把粘包分开, 因为不分开,你就没办法取出来服务器端返回的命令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