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平(jia)凡(ban)的一年】的更多相关文章

框架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框架类都由公司早期来的一些大佬们负责(相当于技术委员会),更新频率非常低.给框架类提MR的人,多数本身就在技术委员会. 如果公司的人员众多,类似BAT级别,几万人使用的框架,大家一起添砖加瓦也许是合适的,尤其适合那些公司本来已经开源到开源社区的框架.但做之前肯定有大量的学习和熟悉成本.面向OKR编程的公司是否适合参与.参与程度要考虑好. 我们使用的框架完全公开的.因为每个人创建项目的时候只要选择好,前端/后端,语言等,我们就会根据用户选择直接生成项目. 插件类是否适合企…
大学毕业后笔者进入一家外企,做企业CRM系统开发,那时候开发效率最高的高级程序语言,毫无疑问是C#.恰逢公司也在扩张,招聘了不少.net程序员,笔者作为应届生,也乐呵呵的加入到.net程序员行列中. C#.net非常容易上手,之前在大学里,做过winform和webform开发,也曾经在老师那里承接过小项目,赚点外快.于是在工作岗位上驾轻就熟,很容易就上手了企业开发框架,仅一年多,笔者就成为公司的开(jia)发(ban)骨(feng)干(xian). C#.net的网评比Java要差,笔者曾经在…
大学毕业后笔者进入一家外企,做企业CRM系统开发,那时候开发效率最高的高级程序语言,毫无疑问是C#.恰逢公司也在扩张,招聘了不少.net程序员,笔者作为应届生,也乐呵呵的加入到.net程序员行列中. C#.net非常容易上手,之前在大学里,做过winform和webform开发,也曾经在老师那里承接过小项目,赚点外快.于是在工作岗位上驾轻就熟,很容易就上手了企业开发框架,仅一年多,笔者就成为公司的开(jia)发(ban)骨(feng)干(xian). C#.net的网评比Java要差,笔者曾经在…
Go的性能优化其实总的来说和C/C++等这些都差不多,但也有它自己独有的排查方法和陷阱,这些都来源于它的语言特性和环境. 1.性能优化前提——任何好的东西都是在正确的前提上 代码界的很多事是和我们生活的哲学息息相关的,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保证我们能按时完成我们的任务,其次再去想如何把工作做的更好.如果一味只去要求做的尽善尽美可能会导致延期,失败,半途而废. 所以,先写正确的代码,再去考虑如何去让代码更快更好的运行:先完成基本的功能,再去想如何优化它.正确是优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的优…
说到博客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不管你是深耕职场多年的老鸟,还是在学校努力学习的小鸟,应该都有过一段"装扮"博客的经历,比如:放上喜欢的图片.添加炫酷的交互.换上 DIY 的博客主题等等.但不管再怎么"打扮",也跳脱不出平面的"凡胎". 今天 HelloGitHub 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款开源的 3D 博客项目,实话说我第一次访问这个博客的时候都惊呆了,颠覆了我对博客的认知.进去后需要通过操控一辆 3D 的小汽车,自己"找到"文章才可以…
android 智能指针的学习先看邓凡平的书扫盲 再看前面两片博客提升…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Wi-Fi P2P相关知识: 介绍Android中WifiP2pService.wpa_supplicant的相关代码. 7.1  概述 承接第6章介绍的WSC,本章将继续介绍Wi-Fi Alliance(Wi-Fi联盟)推出的另外一项重要技术规范Wi-Fi P2P.该规范的商品名为Wi-Fi Direct,它支持多个Wi-Fi设备在没有AP的情况下相互连接. 在Android平台的Wi-Fi相关模块中,P2P的功能点主要集中在: Android Framework中的Wif…
JNI的技术特点: java能够调用native代码. native代码能够调用java代码.   JNI的技术考虑: 实现java代码的平台无关型. java语言发展初期使用C和C++代码,避免重复轮子的需要.     举例子说明: MediaScanner.java文件 其中native_init()是native方法,是需要C和C++去实现的,   system.loadLibrary("medua_jni");为加载编译后的so文件.   那么对应java层要实现的代码就是:…
.NET Conf 2020 刚刚在苏州落下帷幕, .NET 开发者们的热情不减,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参加疫情之下的 .NET 盛会. 2021年上海第一场线下活动就要来了,快来加入我们一起学习.NET 吧! 活动时间:2021年1月23日 13:00-18:00 线下地址:徐汇区田林路192号J座1楼微软Reactor 线上"围观"地址:报名后,"上课方式"中获取 快来报名参与我们的活动吧 分享主题 途虎单点登录系统--基于identityserver4 开发…
自打2016年10月选定清爽又复古的博客园平台作为痞子衡的个人博客主战场之后,痞子衡就一直坚持在博客园首发原创技术文章,然后再同步到其他平台(CSDN,知乎,微信公众号...),在坚持更文近四年半(2016.10 - 2021.02)之后,痞子衡终于达成了写文之初就立下的几个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 是的,痞子衡的原创技术文章总量累计到了223篇,这个数字意味着啥呢?其实本身没什么意义,但是它让痞子衡有幸追平了一位痞子衡的同样爱写技术文章的同事,这位同事目前就职恩智浦北京研发中心FAE部门,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