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tstack的封装和内网使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0.客户端使用 linux:把linux的ragent文件夹拷贝到内网linux /opt目录下,运行初始化脚本 salt服务端:# @Master:"/opt/ragent/python/bin/python3 /opt/ragent/init.py master apipwd"  #apipwd 是saltapi的用户密码 salt客户端:# @Minion:"/opt/ragent/python/bin/python3 /opt/ragent/init.py minio…
背景:angular与jquery类库的协作 第三方类库中,不得不提的是大名鼎鼎的jquery,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国内web开发的必修工具了.它灵活的dom操作,让很多web开发人员欲罢不能.再加上已经很成熟的jquery UI 库和大量jquery 插件,几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然而,它是否能与angularjs结合呢? 很多angularjs原教旨主义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既然已经使用了angularjs做web应用框架,那就必须避免其他类库的干扰,做纯净的MvvM模式应用.任…
单位有3个域名,用量很大,2014年开始本人研究部署了Bind+DLZ +Mysql的三机智能多链路DNS,非常好用,优点是: 1.使用Mysql管理记录,配置.管理.查询方便. 2.自动判断运营商,返回指定IP,实现智能多链路.目前我们单位有电信.移动.教育网专线和固定IP,通过Bind的View,判断请求源IP自动返回对应运营商的服务IP.很好很强大也很实用. 3.根据配置自动为内网分配对应的运营商解析...我单位内网用户较多,有一个不少见的需求,内网部分用户要使用电信专线.部分用户要使用移…
动态端口映射:   内网中的一台电脑要访问新浪网,会向NAT网关发送数据包,包头中包括对方(就是新浪网)IP.端口和本机IP.端口,NAT网关会把本机IP.端口替换成自己的公网IP.一个未使用的端口,并且会记下这个映射关系,为以后转发数据包使用.然后再把数据发给新浪网,新浪网收到数据后做出反应,发送数据到 NAT网关的那个未使用的端口,然后NAT网关将数据转发给内网中的那台电脑,实现内网和公网的通讯.当连接关闭时,NAT网关会释放分配给这条连接的端口,以便以后的连接可以继续使用.   动态端口映…
最近关注GB28181的朋友很多,昨天有位朋友问到GB28181出内网的问题,希望我花5分钟的时间 讲讲如何通过GB28181协议将内网的摄像机视频推送到公网.要说清楚这个问题,5分钟的时间应该不 够,还是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下.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聊聊GB28181协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GB28181是应用层协议,而 不是传输层协议.所谓应用层协议说简单点就是发送方跟接收方商议怎么协作:比如第一个信令由谁 发起,视频流的采用什么封装格式,什么时候开始推送视频,什么时候结束推送等等.GB2…
新项目的app,可通过内网和外网的服务器ip进行请求访问,但是客户提供了专业终端,终端在wifi情况下走外网内网都可以,但关闭wifi则只能走4G专网,也就是只能走内网. 可前往我的小站查看:Android根据内网外网连接情况配置服务器访问IP 方案 Android中可以直接调用底层的shell,执行相应的命令,因此只需要执行ping命令即可.Android可以通过 Process p = Runtime.getRuntime().exec(/system/bin/ping -c 1 -w 1…
前言 我们经常会有需求,希望能获取的到当前用户的IP地址,而IP又分为公网ip(也称外网)和私网IP(也称内网IP),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每台设备都设定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从而确保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快速地从互联网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对象. 外网IP和内网IP的区别 1,外网IP是全球唯一的IP地址,仅分配给某一台网络设备.内网IP是由路由器分配给每一台设备内部使用的IP地址: 2,外网IP任何一台设备都可以ping通.内网IP只有在同一环境的内部设备才能p…
Hello,I'm Shendi. 这天心血来潮,决定做一个内网穿透的软件. 用过花生壳等软件的就知道内网穿透是个啥,干嘛用的了. 我们如果有服务器(比如tomcat),实际上我们在电脑上开启了服务器别人是访问不到我们的,除非你有公网ip,目前 IPv4已经几近被占完,所以我们想让别人访问到我们的服务器,使用内网穿透是不错的选择 目录 前言 想法 NAT 开始之前(需要的知识) 制作服务端 设计 编写服务端 启动类 创建接收端 实现TCP协议类 整理思路(用户与客户端之间通信图) 实现协议工具类…
数据链路层封装技术总结: 实验要求与拓扑: 1. 配置IP地址 公网IP地址:12.1.1.0/24.23.1.1.0/24.24.1.1.0/24 tunnel地址:1.1.1.1/24.1.1.1.3/24.1.1.1.4/24 2. R1-R2之间为HDLC封装: 在R1上(R2同理): [R1]int s4/0/0    -----进入到R1与R2间的接口 [R1-Serial4/0/0]link-protocol hdlc  ---修改接口封装类型为hdlc 3. R2-R3之间为PP…
早就想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了,总是有其他事情卡住,一直拖到现在 内网中有很多边界设备,比如防火墙.这种边界设备会控制内部主机的对外连接,一般会仅允许某些种类的端口开放或某种数据流量出入 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选择,来绕过防火墙限制,与目标内网中的机器通信,这就需要隧道了,外观表现为各种端口转发连接,深层次还是隧道的思想 一般按照OSI模型也把隧道按照不同层的协议划分为网络层隧道.传输层隧道.应用层隧道,按部就班(老套路了) 本文只做思路总结,比较简单(懒)没啥演示的空间....... 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