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切面编程可以实现在不修改原来代码的情况下,增加我们所需的业务处理逻辑,比如:添加日志.本文AOP实例是基于Aspect Around注解实现的,我们需要在调用API函数的时候,统计函数调用的具体信息,包括:函数签名,传入参数,函数处理时间,异常信息拦截等, @Around是可以同时在所拦截方法的前后执行一段逻辑,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目标对象 目标对象是一个客户管理服务,下面分别是其服务接口定义和具体业务逻辑实现. API public interface CustomerManagerSe…
AOP是Spring的核心,Spring不但自身对多种框架的集成是基于AOP,并且以非常方便的形式暴露给普通使用者.以前用AOP不多,主要是因为它以横截面的方式插入到主流程中,担心导致主流程代码不够清晰,定位问题不够方便,而在计费二期的项目里需要一个很适合用AOP来做的功能,就是要把对外接口和所调用的外部接口的耗时时间给记录下来,这个需求主要来自于计费一期的联调,常常发生系统间交互不够顺畅的情况,这就需要看每个接口调用时间来判定是谁的问题. 计费中心是整个后台系统的中间环节,与其他系统交互很多,…
主要拦截前端或后天的请求,打印请求方法参数.返回值.耗时.异常的日志.方便开发调试,能很快定位到问题出现在哪个方法中. 前端请求拦截,mvc的拦截器 import java.util.Date;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S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
今天项目经理发下任务,需要测试 20 个接口,看看推送和接收数据是否正常.因为对接传输的数据是 xml 格式的字符串,所以我拿现成的数据,先生成推送过去的数据并存储到文本,以便验证数据是否正确,这时候要批量调用这些同名方法,我觉得这里可以发展成有潜力的代码. 推送比较好做数据,队友们都写好代码,但是有个问题,方法要的值都大致相同,封装的方式不一致,多人开发,有的封装对象里面,有的直接使用 Map.get(),唉,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嘛,只好利用反射和动态代理节省自己的代码量,而且这种方式练练手…
在spring配置 1编写自己的注解类 2.编写注解解析类 3.配置spring aop代理 (下面我使用注解 如使用配置 配置切点即可,有两种代理默认jdk代理 设置true 为cglib代理) //注解类 /** * 自定义注解 拦截器 * @author * 给需要监控的方法加上改注解,就可以实现该方法的日志记录 */ @Target({ ElementType.PARAMETER, ElementType.METHOD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
引言: AOP为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的缩写,意为:面向切面编程,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实现程序功能的统一维护的一种技术.AOP是OOP的延续,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热点,也是Spring框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函数式编程的一种衍生范型.利用AOP可以对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进行隔离,从而使得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同时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在Spring AOP中业务逻辑仅仅只关注业务本身,将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事务处理,异常…
最终结果展示图: 图解:响应时间在40ms以内的请求数占请求总量的7%,40到80ms的的请求数占32.9%,依次类推... 性能问题有很多种可能,普通的情况通过xhprof可查得主要的性能损耗.但有些情况却是通过xhprof不能分析出结果.如一个应用有N个URL,其中有一部分处于响应慢,一部分响应快,此时为了找出响应慢的URL就需要对nginx进行分析. 1:分析nginx日志确定是否存在此类问题.(获取PHP运行时间分布图,使用了shell.php) LOGFILE=$1 if [ $# n…
众所周知,Spring的声明式事务是利用AOP手段实现的,所谓"深入一点,你会更快乐",本文试图给出相关代码分析. AOP联盟为增强定义了org.aopalliance.aop.Advice接口,Spring由Advice接口扩展了5中类型的增强(接口),AOP联盟自身提供了IntroductionInterceptor->MethodInterceptor->Interceptor->Advice,而MethodInterceptor就代表环绕增强,表示在目标方法执…
你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不同的 MySQL 引擎中,count(*) 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MyISAM 引擎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上,因此执行 count(*) 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 而 InnoDB 引擎就麻烦了,它执行 count(*) 的时候,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积计数. 在 select count(?) from t 这样的查询语句里面,count(*).count(主键 id).count(字段) 和 count(1) 等不同用法的性能,有哪些差…
add  platform_device之后,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是这里,add是通过系统初始化里边调用platform_add_devices把所有放置在板级platform_device数组中的所有platform_device逐次调用platform_device_register添加到系统中去,platform_device_register中会调用platform_device_add(注意:这个同platform_add_devices有本质区别的),全部add到系统之后,便可以通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