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展历程 同步阻塞迭代模型-->多进程并发模型-->多线程并发模型-->select-->poll-->epoll-->... 1 同步阻塞迭代模型 bind(srvfd); listen(srvfd); for(;;) { clifd = accept(srvfd,...); //开始接受客户端来的连接 read(clifd,buf,...); //从客户端读取数据 dosomthingonbuf(buf); write(clifd,buf): //发送数据到客户…
在学习Linux高并发网络编程开发总结了笔记,并分享出来.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博主:Alliswell_WP,转载请注明出处. 10-Linux系统编程-第10天(网络编程基础-socket) 在学习Linux高并发网络编程开发总结了笔记,并分享出来.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博主:Alliswell_WP,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下高并发网络编程 1.修改用户进程可打开文件数限制 在Linux平台上,无论编写客户端程序还是服务端程序,在进行高并发TCP连接处理时, 最高的并发数量都要受到系统对用户单一进程同时可打开文件数量的限制(这是因为系统 为每个TCP连接都要创建一个socket句柄,每个socket句柄同时也是一个文件句柄). 可使用ulimit命令查看系统允许当前用户进程打开的文件数限制:     [speng@as4 ~]$ ulimit -n 1024 这表示当前用户的每个进程最多允许同时打开1…
在网络应用开发的过程中,直接使用JDK提供的NIO的API,比较繁琐,而且想要进行性能提升,还需要结合多线程技术. 由于网络编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JDK API开发的使用难度较高,所以在开源社区中,涌现出来了很多对JDK NIO进行封装.增强的网络编程框架,比如Netty.Mina等. 一.Netty简介 https://netty.io/ 官网 Netty是一个高性能.高可扩展性的异步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它极大简化了TCP和UDP客户端和服务器开发等网络编程. Netty重要的四个内容…
一.OSI网络七层模型 因特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网络,分层有助于我们对网络的理解 .分层也是一种标准,为了使不同厂商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ISO组织制定了OSI网络七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而因特网只用到了五层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低三层: 屏蔽底层网络的复杂性 物理层: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数据链路层: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形成稳定的…
从Java 1.4开始,Java提供了新的非阻塞IO操作API,用意是替代Java IO和Java Networking相关的API. NIO中有三个核心组件: Buffer缓冲区 Channel通道 Selector选择器 一.Buffer缓冲区 缓冲区本质上是一个可以写入数据的内存块(类似数组),然后可以再次读取.此内存块包含在NIO Buffer对象中,该对象提供了一组方法,可以更轻松地使用内存块. 相比较直接对数组的操作,BufferAPI更容易操作和管理. 使用Buffer进行数据写入…
推送系统 一.系统设计 二.拆包和粘包 粘包.拆包表现形式 现在假设客户端向服务端连续发送了两个数据包,用packet1和packet2来表示,那么服务端收到的数据可以分为三种,现列举如下: 第一种情况,接收端正常收到两个数据包,即没有发生拆包和粘包的现象,此种情况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第二种情况,接收端只收到一个数据包,由于TCP是不会出现丢包的,所以这一个数据包中包含了发送端发送的两个数据包的信息,这种现象即为粘包.这种情况由于接收端不知道这两个数据包的界限,所以对于接收端来说很难处理.…
一.阻塞 服务器端 public class BIO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erverSocket sc = new ServerSocket(9093);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启动成功!"); while (!sc.isClosed()) { Socket request = sc.accept(); // 阻塞 System.out.printl…
Linux 网络编程的5种IO模型:多路复用(select/poll/epoll) 背景 我们在上一讲 Linux 网络编程的5种IO模型:阻塞IO与非阻塞IO中,对于其中的 阻塞/非阻塞IO 进行了说明. 这一讲我们来看 多路复用机制. IO复用模型 ( I/O multiplexing ) 所谓I/O多路复用机制,就是说通过一种机制,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这种机制的使用需要额外的功能来配合: select.poll.…
和前面文章的第一部分一样,这些文字是为了帮别人或者自己理清思路的.而不是所谓的源代码分析.想分析源代码的,还是直接debug源代码最好,看不论什么文档以及书都是下策. 因此这类帮人理清思路的文章尽可能的记成流水的方式,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Linux 2.6+内核的wakeup callback机制 Linux内核通过睡眠队列来组织全部等待某个事件的task,而wakeup机制则能够异步唤醒整个睡眠队列上的task,每个睡眠队列上的节点都拥有一个callback,wakeup逻辑在唤醒睡眠队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