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助教的退休感想】的更多相关文章

深夜失眠+刚赶完火车的胡言乱语,切莫当真,择日修改 一年前,我在学姐的怂恿鼓励下,加上了吴老师的微信,表达了想担任下学期的OO助教的想法.三天后,我到新主楼参加OO助教的面试,其实还是蛮紧张的,毕竟自己的成绩也不算很高.当听说只会从大约20位同学中招10位的时候,就更紧张了.当年在面试上自己努力表达对指导书的idea和对担任助教的渴望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很幸运的是,我成为了2017助教团的一员.2019年1月,我们在修订着全新版本的指导书,相互挑刺儿,看有没有讲的不清楚的或者可能会被钻空子的地方.…
随着这学期课程的落幕,我一学期的OO助教工作也宣告结束.这学期我的工作主要在系统组,和OO后台的数据库打交道. 作业查重 我几乎每周都会做的例行工作,是对每周的homework进行查重管理.由于使用了课程组提供的查重平台,所以我的主要工作其实是从数据库上dump下每个学生和作业的commit之间的关系.只需要将git链接和学生信息导入查重系统,系统会自动进行相似度计算,从而进行查重,总的来说,工作量不算很大,大部分工作的重复度较高,且自动化程度高. 查重过程中,我意识到整个查重系统依然存在可以改…
​ \(OO\)助教的工作结束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主要负责对作业进行测试,对指导书进行检查,讨论区管理,部分数据构造,以及完成随班助教的工作. 测试 指导书检查 ​ 每次指导书公开前我都会先把指导书看一遍,指出一些有问题的地方,并给出一些自己的修改意见,保证每次的指导书没有重大的错误出现.不过由于指导书较为复杂的逻辑,尽管作出了不少修正,仍然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细小问题存在,毕竟助教团看指导书主要是我和负责写指导书的两个人,而看指导书的同学的有上百人.并且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能够对指导书进行更加深…
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体会 零.前言 我认为人生就是一次次地从<存在>到<光明>. 一.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0.这是一个博客索引 同学们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基本都是大三,觉得在大学里,到教室来听课有意思么?请看:你为何要来上课并且认真参与(8.25修改). 你在学校里的困难和迷茫,别人一定有过.请看看别人怎么学习的,有些是科班,有些是野路子,有些成功,有些失败.请阅读完"一.1"中的题目,有选择地阅读下方的博客或者整个读完 (读这些博客你不吃亏,你也不上当!) 科班出身:…
.测试与JSF正确性论证 测试和JSF正确性论证是对一个程序进行检验的两种方式.测试是来的最直接的,输入合法的输入给出正确的提示,输入非法的输入给出错误信息反馈,直接就能很容易的了解程序的运行情况.但是,每次测试只是在程序涉及的整个问题空间取一个元素进行测试,一次测试只能确保程序对于测试中的样例和同类样例是正确的,并不能确保全局正确性.而为了追求全局覆盖性,就需要大规模的测试样例轰炸了,但是这时测试的最致命缺陷就出现了,一是如何构造如此大量且属于不同类别的测试样例,二是如何确保构造的测试样例能够…
OO结课了,狂喜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 哈 第十三次作业 UML类图 简要分析: 本次作业是对UML类图进行解析,给到的接口里面已经有了很多类了,但是自带的类肯定是没有反应这些类的结构的.所以就自己写了MyClass和MyInterface和MyOperation类. MyClass类内部包括了属性和方法,以及父类,以及实现的接口,以及关联对端,以及各种查询方法 MyInterfaces类内部包括了属性和方法,以及实现的接口,以及关联对端,以及各种查询方法 MyOperation类内部包括了…
1 我的初衷 这一学期的OO助教工作是我一段宝贵的经历,在其中我学习了很多.见识了很多,收获满满.当时报名OO的初衷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我想说OO是我所上过的最好的一门课之一,这门课有这一套从理论讲授到实验再到编程实战的完整体系,有精致的在线平台作为课程体系实施的支撑,更有认真负责.充满创意和想法的老师和助教团队.就整体感觉而言,OO课程组给我了一种真的认真在做的感觉.虽然我这门课的成绩很一般,但是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以及很好的课程体验,同时又得知OO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改革,因此自己也想加入其中…
目录 UML单元总结博客 总结本单元两次作业的设计 总结自己在四个单元中架构设计以及OO方法理解的演进 总结自己在四个单元中测试理解与实践的演进 总结自己的课程收获 立足于自己的体会给课程组提三个具体改进建议 UML单元总结博客 喜讯:一学期的魔鬼面向对象就要结束啦!最后一次的总结博客! 总结本单元两次作业的设计 第一次作业非常可惜,因为时间原因没有交上,导致了一次无效作业. 既然是最后一个单元,本着对自己这个学期学习的成果检验,我在构思整个代码的架构上花了大量的实践,思考如何解构,如何避免后面…
概述 Beta 阶段评分,按照之前的规则,主要组成部分为: 博客部分,基于 Beta 阶段博客的评分(每篇正规博客 10 分,每篇 Scrum5 分,评定方式类比往年) 评审部分,基于 Beta 阶段展示.答辩以及现场工作的评分(150 分) 现场评分.基于现场点评给出的排名进行打分,以此分项评级并打分,全员以及大众评审团(除参与复审的人员之外,即韩滏婧.刘紫涵.刘取齐.赵博名.胡绪佩五位助教.各个小组以及大众评审团成员)都将参与,总计 50 分(评审整体规则见:Beta阶段现场评审规则及表格,…
很早就想尝试着在常规的报表开发中 引入OO了 趁着程序略复杂 时间略充裕 终于尝试了一把-咩哈哈~~ 以下来自我的evernote笔记 有点语无伦次-忍忍~~ --------------------------------------------------------------------------- 主要的好处就是逻辑清晰 可以从整体上来直接把控这个程序 如果可以 减少对全局数据的依赖 保证class的独立性 说不定哪天可以复用一些方法   使用OO的话 刚开始可以专注于处理的实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