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ring buffer的理解 1)  ring buffer位首尾相接的buffer,即类似生活中的圆形跑道: 2)  空闲空间+数据空间=ring buffer大小 3)  ring buffer的读写,类似生活中在圆形跑道上的追赶游戏,领跑者位write,追赶着为read 4)  如果read跑的太快,追上write,追赶者read要停下来,否则游戏结束.即保证没有数据空间时,不再从ring buffer中读取数据: 5)  如果write跑的太快,反过来套圈要超过read,此时领…
linux内核中内存相关的操作函数 1.kmalloc()/kfree() static __always_inline void *kmalloc(size_t size, gfp_t flags) 内核空间申请指定大小的内存区域,返回内核空间虚拟地址.在函数实现中,如果申请的内存空间较大的话,会从buddy系统申请若干内存页面,如果申请的内存空间大小较小的话,会从slab系统中申请内存空间.有关buddy和slab,请参见<linux内核之内存管理.doc> gfp_t flags 的选项…
几乎每一种外设都是通过读写设备上的寄存器来进行的,通常包括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三大类,外设的寄存器通常被连续地编址.根据CPU体系结构的不同,CPU对IO端口的编址方式有两种: (1)I/O映射方式(I/O-mapped) 典型地,如X86处理器为外设专门实现了一个单独的地址空间,称为"I/O地址空间"或者"I/O端口空间",CPU通过专门的I/O指令(如X86的IN和OUT指令)来访问这一空间中的地址单元. (2)内存映射方式(Memory-mapp…
linux内核中提供了流量控制的相关处理功能,相关代码在net/sched目录下:而应用层上的控制是通过iproute2软件包中的tc来实现, tc和sched的关系就好象iptables和netfilter的关系一样,一个是用户层接口,一个是具体实现. 流控包括几个部分: 流控算法, 通常在net/sched/sch_*.c中实现, 缺省的是FIFO, 是比较典型的黑盒模式, 对外只看到入队和出对两个操作; 流控结构的操作处理; 和用户空间的控制接口, 是通过rtnetlink实现的. 以下内…
Linux内核中内存cache的实现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127037-id-2919545.html   本文档的Copyleft归yfydz所有,使用GPL发布,可以自由拷贝,转载,转载时请保持文档的完整性,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msn: yfydz_no1@hotmail.com来源:http://yfydz.cublog.cn 1. 前言 kmem_cache是Linux内核提供的快速内存缓冲接口,这些内存块要求是大小相同的,因为分配出的内…
网络程序设计调研报告 TCP/IP协议栈在Linux内核中的运行时序分析 姓名:柴浩宇 学号:SA20225105 班级:软设1班 2021年1月 调研要求 在深入理解Linux内核任务调度(中断处理.softirg.tasklet.wq.内核线程等)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梳理send和recv过程中TCP/IP协议栈相关的运行任务实体及相互协作的时序分析. 编译.部署.运行.测评.原理.源代码分析.跟踪调试等 应该包括时序图 目录 1 调研要求 2 目录 3 Linux概述 3.1 Linux操作…
原文网址:http://blog.csdn.net/tommy_wxie/article/details/8194276 1. 序曲 在用户态,读写文件可以通过read和write这两个系统调用来完成(C库函数实际上是对系统调用的封装). 但是,在内核态没有这样的系统调用,我们又该如何读写文件呢? 阅读linux内核源码,可以知道陷入内核执行的是实际执行的是sys_read和sys_write这两个函数,但是这两个函数没有使用EXPORT_SYMBOL导出,也就是说其他模块不能使用. 在fs/o…
linux内核中采 用了一种同时适用于32位和64位系统的内存分页模型,对于32位系统来说,两级页表足够用了,而在x86_64系 统中,用到了四级页表. * 页全局目录(Page Global Directory) * 页上级目录(Page Upper Directory) * 页中间目录(Page Middle Directory) * 页表(Page Table) 页全局目录包含若干页上级目录的地址,页上级目录又依次包含若干页中间目录的地址 ,而页中间目录又包含若干页表的地址,每一个页表项指…
这些天在思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发现总是对消息队列的实现不满意,索性看看内核里面的链表实现形式,这篇文章就当做是学习的i笔记吧.. 内核代码中有很多的地方使用了list,而这个list的用法又跟我们平时在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法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必要详细了解下这里面的门道. 内核里面的list(如没有特殊说明,下文说的list都是指内核里面的list)可称之为侵入式链表.这种list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节点中不含有任何数据,相反,list节点是嵌入到特定的数据结构中的.大家自然就会问了,这样实现有什么好…
关于双链表实现,一般教科书上定义一个双向链表节点的方法如下: struct list_node{ stuct list_node *pre; stuct list_node *next; ElemType data; } 即一个链表节点包含:一个指向前向节点的指针.一个指向后续节点的指针,以及数据域共三部分. 但查看linux内核代码中的list实现时,会发现其与教科书上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来看看linux是如何实现双链表. 双链表节点定义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