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载自「刘悦的技术博客」https://v3u.cn/a_id_190 我们知道,在前端界有一个共识:速度就是生命,带宽就是金钱.怎样将页面加载速度有效提升是无数前端工程师无时不刻在思考的课题,目前的网络环境中,除了视频,图片仍旧是占用流量较大的一部分,对于app端尤其如此,因此,如何在保证图片视觉不失真的前提下缩小图片体积,对于节省带宽和电池电量都十分重要,因此Google在十年前提出了一种新的图片压缩格式 :WebP,给图片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WebP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优的图像数据压…
1.先压缩再传输,可以减少传输的大小,减少传输时间,但是压缩需要时间,所以最终页面显示是快了还是慢了,需要比较 2.先看html压缩模块:pip install Flask-HTMLmin 压缩前:大小1.9M,完成时间1.20s 压缩后:大小1.3M,完成时间2.35s,反而时间更久了 2.再看css压缩和js压缩:pip install cssmin; pip install jsmin…
好的互联网产品不仅仅在功能上要高人一筹,在性能层面也需要出类拔萃,否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页面是美轮美奂了,结果首屏半天加载不出来,难免让用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幸运的是,前端的性能优化有诸多有迹可循的理论和方法,其中相对权威的,无疑是LightHouse. LightHouse 是一个开源的自动化工具,它作为 Chrome 浏览器的扩展程序运行,提供一套完整的站点评分标准,我们可以依据此标准对站点进行基准测试,从而达到优化的效果. 怎么打开LightHouse?可以在Chrome浏览器开发人员…
本篇继续web前端优化的讨论,开始我先讲个我所知道的一个故事,有家大型的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始投身于互联网行业了,它们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事业部,不过该企业把这个事业部里的人事成本,系统运维成本特别是硬件采购的成本都由总公司来承担,当然互联网业务上的市场营销成本这块还是由该事业部自己承担,可是网站一年运维下来,该公司发现该事业部里最大的成本居然不是市场营销的开销,而是短信业务和宽带使用上的开销,是不是有点让人感到意外呢?下面我来分析下这个场景吧. 短信这块是和通讯运营商有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网站静态化处理—web前端优化—下[终篇](13) 本篇继续web前端优化的讨论,开始我先讲个我所知道的一个故事,有家大型的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始投身于互联网行业了,它们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事业部,不过该企业把这个事业部里的人事成本,系统运维成本特别是硬件采购的成本都由总公司来承担,当然互联网业务上的市场营销成本这块还是由该事业部自己承担,可是网站一年运维下来,该公司发现该事业部里最大的成本居然不是市场营销的开销,而是短信业务和宽带使用上的开销,是不是有点让人感到意外呢?下面我来分析下这个场景…
前端优化已经到极致了么?业务还在为看到不停的而揪心么?还在为2秒率不达标苦恼么? 好吧我知道答案,大家一如既往的烦恼中...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facebook,淘宝,人人网,一淘都是怎么做前端优化的,他们页面信息量比我们大的多. 前段时间泳洋和我提了flush技术,业界很多公司都在这么用.终于找时间来好好研究了一番,获得这个新名词----BigPipe,什么是BigPipe? 接着往下看. 1. 技术背景 FaceBook页面加载技术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经常访问的网站,每次打开它的 页面…
本篇继续web前端优化的讨论,开始我先讲个我所知道的一个故事,有家大型的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始投身于互联网行业了,它们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事业部,不过该企业把这个事业部里的人事成本,系统运维成本特别是硬件采购的成本都由总公司来承担,当然互联网业务上的市场营销成本这块还是由该事业部自己承担,可是网站一年运维下来,该公司发现该事业部里最大的成本居然不是市场营销的开销,而是短信业务和宽带使用上的开销,是不是有点让人感到意外呢?下面我来分析下这个场景吧. 短信这块是和通讯运营商有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前言 上周我与阿里的宇果有一次技术的交流,然后对天猫H5站点做了一些浅层次的分析,后面点时间基本天天都会有联系,中途聊了一些技术细节.聊了双方团队在干什么,最后聊到了前端优化.因为我本身参与了几次携程H5站点的优化,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但是与宇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在优化的时候忽略了一些细节. 携程做优化的时候整个重心基本放到了尺寸的缩减,和宇果的交流过程中他提出了渲染优化,其实渲染优化无非是减少回流,对于减少回流我们也有一些概念,我一直认为这个事情应该业务开发关注而不是框架关注(事实上框架也无…
几年前,我们这样写前端代码: <div id="el" style="......" onclick="......">测试</div> 慢慢的,我们发现这样做的很多弊端,单就样式一块,改一个样式会涉及到多处调整,所以慢慢的dom标签中的css全部去了一个独立的css文件 再后来,交互变得异常复杂,onclick也不好使了,所以js也分离开了,经典的html+css+javascript结构分离逐步清晰,三种代码各司其职…
先看一下网页的加载流程: 1.解析html结构2.加载外部脚本和样式表文件3.解析并执行脚本(脚本会阻塞页面的加载)4.DOM树构建完成 (DOMContentLoaded)5.加载图片等外部文件6.页面加载完毕 (load事件) THE WAY: 减少请求数量.减小请求大小 减少请求数量1.将小图合并成雪碧图(sprite)或者iconfont字体文件2.使用base64减少请求(把图片转换成base64)3.图片延迟加载4.JS/CSS按需打包...... 减小请求大小1.JS/CSS/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