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端常见测试点】的更多相关文章

由于web端应用于用户直接相关,又通常需要承受长时间的大量操作,因此web项目的功能和性能都必须经过可靠的验证.web端测试常见的有界面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用性(接口)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链接测试. 界面测试 界面的风格.样式.颜色是否协调 界面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是否能正确切换 界面布局是否整齐,协调 界面操作是否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提示界面是否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 界面是否有Tab键的支持,顺序要有调理不乱跳 操作有风险的界面时,是否有确认删除等提示 界面的特殊效果显示是否正…
基于appscan测试结果分析: 一.XSS跨站脚本 指的是攻击者往Web页面里插入恶意html代码,通常是JavaScript编写的恶意代码,当用户浏览该页之时,嵌入其中Web里面的html代码会被执行,从而达到恶意用户的特殊目的.是最常见的Web应用程序安全漏洞之一 JavaScript可以用来获取用户的cookie.改变网页内容.URL调转,存在XSS漏洞的网站,可以盗取用户cookie.黑掉页面.导航到恶意网站 攻击的主要途径: 1.对普通的用户输入,页面原样内容输出 2.在代码区里有用…
对于 WEB 产品来说,有一些常见的 Bug,本章节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 Bug 进行举例介绍. UI Bug 页面展示的时候,需要根据长度的边界值去设计用例进行验证.   一般来说都会有超长内容的验证.看看文字超长之后,页面展示会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可能就类似于这样,出现了滚动条,内容被遮盖了一部分.这是不想看到的场景,是需要进行修改的.比如可以折行展示,或者超出部分-,这些解决方案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一类问题一般会出现在兼容测试中.web 可能需要在各种系统的各种版本的不同浏…
单纯从功能测试的层面上来讲的话,APP 测试.web 测试 在流程和功能测试上是没有区别的.根据两者载体不一样,则区别如下:系统结构方面web项目,b/s架构,基于浏览器的:web测试只要更新了服务器端,客户端就会同步会更新.app项目,c/s结构的,必须要有客户端:app 修改了服务端,则客户端用户所有核心版本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一遍.性能方面web项目 需监测 响应时间.CPU.Memoryapp项目 除了监测 响应时间.CPU.Memory外,还需监测 流量.电量等兼容方面(1)web项目:…
一.html和css 各浏览器的默认内外边距不一致问题 最明显的是ul标签内外边距问题,ul标签在IE-7中,有个默认的外边距,但是在IE8以上及其他浏览器中有个默认的内边距. 解决办法:*{margin:0;padding:0;} IE8不兼容总结点我查看 input 聚焦框颜色与样式不同 解决办法:使用outline:none,清除默认样式之后再统一设置 点击超链接后,hover.active 样式没有效果 解决方案:lvha的顺序来写 link:平常的状态 visited:被访问过之后 h…
一.登录注册功能 1.页面调转 2.tab键与enter键 3.密码加密显示,是否支持复制粘贴 4.账号密码校验 5.刷新页面,更新验证码 二.界面测试 1.样式.颜色.整体布局风格 2.最大化.最小化切换 3.易操作.提示语简洁 4.tab键输入框按顺序.enter选择 5.风险操作需提示或限制(删除数据) 6.不同分辨率下是否清晰.不同浏览器显示是否正常 7.输入框检查(日历) 输入框: 1.长度检查 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软件的易用性 测试数据避免单纯输入“123”.“abc“之类的,让测试数…
前言 前面一篇文章讲解了app测试一些功能点.那么相应的也梳理一下web测试相关的功能的测试点吧,此篇文章只是给你们一个思路,如果要涉及web端每个测试点,基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只是提供一个设计的思路,希望能够开阔你们的视野,使你们走的更远.来,直接上干货吧! 一.输入框 1.字符型输入框: (1)字符型输入框:中文,英文全角.英文半角.数字.空或者空格或者回车.特殊字符(~!@#¥%……&*?[]{}”(特别要注意单引号和&符号)).禁止直接输入特殊字符时,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尝试输入…
上周五小组内对Web的常见测试点进行了交流学习,虽然这些信息网上一搜都一大把,但整理的过程中自己脑袋瓜里又重新回顾了一遍,大家都很认真的在学习,互相补充着,现总结如下,欢迎同行留言 一.新增.修改 用例设计 正常情况:等价类和边界值,因果图.正交法.场景图: 异常情况:每个异常情况一个用例 1.输入限制:格式.长度.数据类型 (注意要添加和修改规则是否一致,有时在添加的时候有,在编辑的时候却没有) 2.保存 成功:检查数据表新增 / 修改数据,在数据库中保存的字段是否与页面字段一一对应,注意保存…
前言 有关IM(InstantMessaging)聊天应用(如:微信,QQ).消息推送技术(如:现今移动端APP标配的消息推送模块)等即时通讯应用场景下,大多数都是桌面应用程序或者native应用较为流行,而网上关于原生IM(相关文章请参见:<IM架构篇>.<IM综合资料>.<IM/推送的通信格式.协议篇>.<IM心跳保活篇>.<IM安全篇>.<实时音视频开发>).消息推送应用(参见:<推送技术好文>)的通信原理介绍也较多…
前言 有关IM(InstantMessaging)聊天应用(如:微信,QQ).消息推送技术(如:现今移动端APP标配的消息推送模块)等即时通讯应用场景下,大多数都是桌面应用程序或者native应用较为流行,而网上关于原生IM(相关文章请参见:<IM架构篇>.<IM综合资料>.<IM/推送的通信格式.协议篇>.<IM心跳保活篇>.<IM安全篇>.<实时音视频开发>).消息推送应用(参见:<推送技术好文>)的通信原理介绍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