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程序需要添加一个定位功能,主要的就是获取用户位置的经纬度,然后根据用户经纬度进行一些判断操作. 在小程序提供的Api中,获取用户定位信息的主要Api是 wx.getLocation(obj) .但是使用这个API,会先获取用户授权.如果用户取消授权,那么再调这个Api,也不会再出现授权页面,也就不能再获取用户位置了,这就需要使用其他的Api辅助打开授权页面了.所以获取用户位置就需要完整的授权.获取位置的流程及异常流处理了. 业务流程图: 关键技术点: 页面加载默认调用 wx.getLo…
<!--在微信中获取用户位置--><script src="http://res.wx.qq.com/open/js/jweixin-1.0.0.js"></script> <script charset="utf-8" src="http://map.qq.com/api/js?v=2.exp&key=3FVBZ-FZ2KW-E7CR4-ROZRS-B7TNQ-C7BSI"></sc…
异常描述: 点击按钮获取用户手机号码,有的时候会出现点击无反应或很久之后才弹出用户授权获取手机号码的弹窗,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点击穿透的问题(详见:微信小程序开发——连续快速点击按钮调用小程序api返回后仍然自动重新调用的异常处理) 异常解析: 1. getPhoneNumber的使用: 对于 getPhoneNumber(OBJECT) API,由于小程序需要用户主动触发才能发起获取手机号接口,所以该功能不由 API 来调用,需用 <button> 组件的点击来触发(具体使用方法详见getP…
一.背景 在使用美团的mpvue2.0框架搭建起小程序项目后,做获取用户信息时遇到一些问题:微信小程序更新api后,获取用户信息只能通过button上的绑定方法 来获取用户信息,vue上方法绑定不能直接使用,下面是修改配置mpvue的步骤 vue中代码: <template> <div> <button open-type="getUserInfo" @getuserinfo="bindgetuserinfo">用户授权</…
微信公众号开发(三)获取access_token 1.说明 access_token是公众号的全局唯一接口调用凭据,公众号调用各接口时都需使用access_token.开发者需要进行妥善保存.access_token的存储至少要保留512个字符空间.access_token的有效期目前为2个小时,需定时刷新,重复获取将导致上次获取的access_token失效. 2.access_token的使用方式 建议公众号开发者使用中控服务器统一获取和刷新Access_token,其他业务逻辑服务器所使用…
按照官方文档使用Admin Ops API 获取用户列表 GET /admin/user时 返回{code: 403, message: Forbidden}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用户列表的请求为 如下方式 : GET /admin/metadata/user其次 需要配置管理用户的metadata的读取权限: radosgw-admin caps add --uid=admin --caps="metadata=read" 一句话:#You must use GET /admin/me…
<!DOCTYPE html> <html lang="zh-cmn-Hans">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user-scalable=0">     <title>HTML5页面直接调用百度地图AP…
<!DOCTYPE html> <html lang="zh-cmn-Hans">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user-scalable=0"> <title>HTML5页面直接调用百度地图API,获取当前位置,直接导…
前言. 微信小程序的运行环境不是在浏览器下运行的.所以不能以cookie来维护登录态.下面我就来说说我根据官方给出的方法来写出的维护登录态的方法吧. 一.登录态维护 官方的文档地址:https://mp.weixin.qq.com/debug/wxadoc/dev/api/api-login.html#wxloginobject 通过 wx.login() 获取到用户登录态之后,需要维护登录态.开发者要注意不应该直接把 session_key.openid 等字段作为用户的标识或者 sessio…
前言 我们这边最近一直在做基础服务,这一切都是为了完善技术体系,这里对于前端来说便是我们需要做一个Hybrid体系,如果做App,React Native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定要有完善的分层: ① 底层框架解决开发效率,将复杂的部分做成一个黑匣子,给页面开发展示的只是固定的三板斧,固定的模式下开发即可 ② 工程部门为业务开发者封装最小化开发环境,最优为浏览器,确实不行便为其提供一个类似浏览器的调试环境 如此一来,业务便能快速迭代,因为业务开发者写的代码大同小异,所以底层框架配合工程团队(一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