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链接 BZOJ5333 题解 看到式子,立即想到二叉树上一个点及其\(k\)个父亲权值和[如果有的话]模\(m\)意义下为\(0\) 考虑如何满足条件 我们假设\(1\)号为第\(0\)层 那么我们先满足第\(k\)层的条件 由于第\(k + 1\)层也满足条件 由同余的性质第\(k + 1\)层的权值等于第\(1\)层的权值 同理可以往下推 所以在超过第\(k\)层后,每个节点往上都会与某个节点相联结 我们就不妨求出\(w[i][j]\)表示前\(k\)层的节点\(i\)权值变为\(j\)…
#2566. 「SDOI2018」荣誉称号   休闲游戏玩家小 Q 不仅在算法竞赛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一款收集钻石的游戏中排名很高. 这款游戏一共有 n 种不同类别的钻石,编号依次为 1 到 n.小 Q 已经玩了这款游戏很久了,对于第 i 种钻石,他已经收集到了 ai 个.这款游戏最大的亮点就是,钻石只有一种获得途径,那就是从商城中 购买.具体来说,第 i 种钻石的单价为 bi 点券.为了鼓励玩家充值,每种钻石都没有数量上限,只要肯 充钱,就可以拥有任意多的钻石.但是这款游戏并没有开发 “…
请不要去改题目给的输入,不然你会wa穿... 这么故弄玄虚的题目,肯定要先转换问题 看到这个不断的除2想起别人家的线段树的写法...x的两个孩子是x<<1和x<<1|1 然后问题就转换成给你一棵树,你可以增加树的权值,要让树上每一条长度为k+1的链上的点权和%m都等于0 先%m把取值范围降到[0,m-1] 观察一下性质,假如通过加权确定了根节点的点权=d,就确定了所有和它距离为k+1的点的点权必须也要变成d 据此我们把点分成k+1组,那是不是每一组的点权都要变成相同的呢? 然而并不…
树的直径: 利用了树的直径的一个性质:距某个点最远的叶子节点一定是树的某一条直径的端点. 先从任意一顶点a出发,bfs找到离它最远的一个叶子顶点b,然后再从b出发bfs找到离b最远的顶点c,那么b和c之间的距离就是树的直径. 用dfs也可以. 模板: ; int head[N]; int dis[N]; bool vis[N]; ,b,mxn=; struct edge { int to,w,next; }edge[N]; void add_edge(int u,int v,int w) { e…
题意: 给你一棵有n个节点的树,树的边权都是1. 有m次询问,每次询问输出树上所有节点离其较近结点距离的最大值. 思路: 1.首先是按照常规树形dp的思路维护一个子树节点中距离该点的最大值son_dis[i],维护非子树节点中距离该点的最大值fa_dis[i]; 2.对于每个节点维护它最大的三个儿子节点的son_dis; 3.维护up[i][j]和down[i][j]数组,这个类似倍增lca里边的fa[i][j],up[i][j]代表的含义是从第j个点向上到它的第2^i个父节点这条链上的点除了该…
[BZOJ5333]荣誉称号(动态规划) 题面 BZOJ 洛谷 题解 今天早上贱狗老师讲的.然而我还是不会. 只好照着\(zsy\)代码大力理解一波. 首先观察等式,如果比较熟悉线段树,会发现就是线段树的前\(k\)个祖先 而线段树是完全二叉树,也就所有东西形成了一个完全二叉树. 并且任意节点和它的前\(k\)次祖先的和都要是\(0\)(以下都是在模\(m\)意义下) 所以,我们可以轻易推出一个结论,\(x\)节点和\(x\)的\(k\)次祖先同余. 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前\(k\)层就好了,剩…
4784: [Zjoi2017]仙人掌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512 MBSubmit: 312  Solved: 181[Submit][Status][Discuss] Description 如果一个无自环无重边无向连通图的任意一条边最多属于一个简单环,我们就称之为仙人掌.所谓简单环即不经过 重复的结点的环. 现在九条可怜手上有一张无自环无重边的无向连通图,但是她觉得这张图中的边数太少了,所以她想要在图上连上 一些新的边.同时为了方便的存储这张…
树形dp专题总结 大力dp的练习与晋升 原题均可以在网址上找到 技巧总结 1.换根大法 2.状态定义应只考虑考虑影响的关系 3.数据结构与dp的合理结合(T11) 4.抽直径解决求最长链的许多类问题(T12) 5.dp题最基本的考察是对题意模型的转化,以应用在各个方面 6.前缀和等技巧优化dp 7.树形背包是n*n的! T1 BZOJ1304 [CQOI2009]叶子的染色 首先是对于固定根节点的\(dp\) \(dp\)状态\(dp[3]\)为子树还需要颜色\(1,2\),或不需要 转移比较简…
Codeforces 686 D. Kay and Snowflake 要求$O(n)$求出以每个节点为根的重心. 考虑对于一个根节点$u$,其重心一定在[各个子树的重心到$u$]这条链上.这样就能够$O(n)$推出来了.证明起来难证易忘.不如记住树的重心的几条奇妙性质: 1. 以重心为根,各子树大小都不超过树的一半. 2. 已知一子树$v$的重心为$x$,则$v$父节点$u$的重心一定在$(x,u)$这条链上. ... 下次用到了再说 Codeforces 842 C. Ilya And Th…
题意及思路:http://ydc.blog.uoj.ac/blog/12 在求出树的直径的中心后,以它为根,对于除根以外的所有子树,求出子树中的最大深度,以及多个点的最大深度的lca,因为每个点的最长路径一定经过根,所以找到最大深度的子树,然后在这个点和最大深度的lca上树上差分一下就好了.注意,此处的中心是sum / 2处的那个点(sum是直径的长度) 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define pii pair<int, int> using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