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 协议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转:https://blog.csdn.net/u011594613/article/details/48291307 一.USB硬件介绍1.1.概述 一条USB传输线分别由地线.电源线.D+和D-四条线构成,D+和D-是差分输入线,它使用的是3.3V的电压(与CMOS的5V电平不同),而电源线和地线可向设备提供5V电压,最大电流为500mA(可以在编程中设置).        USB设备可以直接和HOST通信,或者通过Hub和Host通信.一个USB系统中仅有一个USB 主机,设备包括USB功…
1.概述     USB(Universal Serial Bus)具有传输速率快,可热插拔等显著特点,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目前的相当多的设备已经支持最新的USB3.0协议.理论上USB1.1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2Mbps/秒,而USB2.0则可以达到速度480Mbps/秒,并且可以向下兼容USB1.1.USB2.0三种模式,分别为Low-Speed,Full-Speed和High_Speed,这三种模式的参数和应用场景如下: 2.USB系统     USB系统由USB Host和USB Devi…
USB包类型和传输过程  USB是一种串行总线,因此数据都是一位一位传输的,如同串口那样,但是USB在真实物理电路上却不是TTL电平,而是一种差分信号采用NRZI编码,就是用变化表示0,不变表示1,同时在USB中数据时低字节先发送的即LSB.USB中的数据交互最小单位是包一个包由许多域组成,但是统一的是每个包都有同步域开始,然后紧接着PID,这里的PID不是指PID,而是指类似包命令码这么一个意思.PID只用到了低四位,高四位是低四位的取反用于校验PID字段,常见的PID由USB标准中查到如下,…
概念  USB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经历的版本有USB1.0,USB1.1.USB2.0等.USB是一种主从模式的结构,因此它无法在设备与设备.主机与主机之间互连进行数据交换.直到USB OTG的出现,它通过在不同场合下将身份切换,从而做到主从分时共存一个设备中. 不同USB协议版本的对比  版本 低速(LS) 全速(FS) 高速(HS) USB 1.0 1.5Mb/s 12Mb/s  不支持 USB 1.1 1.5Mb/s 12Mb/s 不支持  US…
声明:研究学习使用,严禁商业化~~噗嗤,估计也没有商业化的 本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ushengmiyan/article/details/11906101 作者:sushengmiyan 做网络开发的,应该都熟悉,要分析网页数据包当然得需要一个抓包工具,本人使用的是HTTP Analyser 嗯.还是汉化的,中国人很强大. 我们登陆Q的时候,是有个要判断是否输入验证码的,这个东东是通过这个链接实现的: https://ssl.ptlogin2.qq.com/che…
 USB设备描述符 字段名 长  度(字节)  地址偏移 含           义 bLenth   1  0  描述符长度 bDescriptorType   1  1 描述符类型 (这里为 1) bcdUSB   2  2 USB规范版本号(BCD码)  bDeviceClass   1  4 类代码  bDeviceSubClass   1  5 子类代码  bDeviceProtocol  1  6 协议代码  bMaxPackSize0   1  7 端点0最大支持数据包长度  id…
前面学习了那么多的概念,这里需要记住一点分层概念即设备 ---> 配置 ---> 接口 ---> 端点,这种分层的概念结构 . 也可以理解为端点构成接口,接口组成配置,配置组成设备. USB设备的枚举过程 前面说过了,USB只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也就是说USB是一种物理通信通道.但是实际中我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USB设备,如U盘,鼠标.键盘等.这些设备都是使用USB总线和主机(PC)进行通信的,但是主机却可以区分不同的设备,这里靠的就是,前面定义的描述符.当我们将USB设备接入主机后主机很…
引 言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从诞生发展到今天,USB协议已从1.1过渡到2.0,作为其重要指标的设备传输速度,从1.5 Mbps:的低速和12 Mbps的全速,提高到如今的480 Mbps的高速.USB接口以其速度快.功耗低.支持即插即用.使用安装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以USB2.0为接口的产品越来越多,绘制满足USB2.0协议高速数据传输要求的PCB板对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USB2.0接口是目前许多…
简述 BT下载是采用P2P的下载方式,下载的大致形式采用如下图所示,处于图示中心的称为Tracker服务器,其余称为Peer.   缺点 1.资源的安全性 2.资源的实效性(没有上传者则BT也将失效) 3.版权 协议分析 对BT协议(1.0)的分析主要包含4个部分: 1.种子文件的分析 2.同Tracker服务器的通讯(采用HTTP协议) 3.同其他peer(配合/协同者)的通讯(采用TCP协议) 4.总结 分析前的了解 在这些分析之前,需要先了解两点BT协议采用的基础: 1.BT协议中采用的单…
---恢复内容开始--- 本篇论文发表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感觉写的还是很有水准的.实验部分交代的比较清楚 本篇论文的创新点: 使用Scyther工具 主要是在 DY模型下面 形式化分析了 OAuth2.0协议的安全性. 首先 OAuth2.0协议定义了四种角色分别是: 资源拥有者.资源服务器.客户端.授权服务器. 原文指出,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OAuth2.0协议定义了四种授权模式: 授权码模式.简化模式.客户端模式.密码模式. 其次本篇论文知识讨论了OAuth2.0的中的授权码模型, 本论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