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器Perceptron】的更多相关文章

Perceptron: 1.一种基于监督的线性分类器,其特点是:1)模型简单,具有很少的学习参数:2)具有可视性,一条直线即可划分: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 其结构图为:  2.学习的关键技术: 对于错分的点进行进行权重更新,即那些不等于1的点,使用公式进行权重更新,对于那些正确分类的点,不进行权重更新.示意图如下: 此时, 3.算法流程为: 4.算法收敛性证明:证明cos(w*,w)<1即可. 5.算法的不足和改进: 1)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算法将不会停止. 2)带权重的perceptr…
这篇总结继续复习分类问题.本文简单整理了以下内容: (一)线性判别函数与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二)感知器 (三)松弛算法 (四)Ho-Kashyap算法 闲话:本篇是本系列[机器学习基础整理]在timeline上最新的,但实际上还有(七).(八)都发布的比这个早,因为这个系列的博客是之前早就写好的,不过会抽空在后台修改,感觉自己看不出错误(当然因为水平有限肯定还是会有些错误)了之后再发出来.后面还有SVM.聚类.tree-based和boosting,但现在的情况是前八篇结束后,本系列无限期停更-…
多层感知器分类器(MLPC)是基于前馈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分类器. MLPC由多个节点层组成. 每个层完全连接到网络中的下一层. 输入层中的节点表示输入数据. 所有其他节点,通过输入与节点的权重w和偏置b的线性组合,并应用激活函数,将输入映射到输出. 对于具有K + 1层的MLPC,这可以以矩阵形式写成如下: 中间层中的节点使用sigmoid(logistic)函数: 输出层中的节点使用softmax函数: 输出层中的节点数量N对应于类的数量. MLPC采用反向传播学习模型(BP算法). 我…
一.感知器 感知器是Frank Rosenblatt在1957年就职于Cornell航空实验室时发明的,其灵感来自于对人脑的仿真,大脑是处理信息的神经元(neurons)细胞和链接神经元细胞进行信息传递的突触(synapses)构成. 一个神经元可以看做将一个或者多个输入处理成一个输出的计算单元.一个感知器函数类似于一个神经元:它接受一个或多个输入,处理 他们然后返回一个输出.神经元可以实时,错误驱动的学习,神经元可以通过一个训练样本不断的更新参数,而非一次使用整套的数据.实时学习可能有效的处理…
先看代码(sklearn的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neural_network import MLPClassifier X = [[0., 0.], [1., 1.]] y = [0, 1] clf = MLPClassifier(solver='lbfgs', alpha=1e-5, hidden_layer_sizes=(5, 2), random_state=1) clf.fit(X, y) print 'predict\t',clf.predict([[2., 2.],…
Rosenblatt于1958年发布的感知器算法,算是机器学习鼻祖级别的算法.其算法着眼于最简单的情况,即使用单个神经元.单层网络进行监督学习(目标结果已知),并且输入数据线性可分.我们可以用该算法来解决and 和 or的问题. 在讨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时,我们将单个神经元抽象为下图的信号流图形式.输入向量为x,权重向量为w,w0一路为bias,这里不再赘述.     而本文算讲的算法,其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在知道输入向量x,和输出向量y的情况下,求解感知器的权重向量w以及bias.在几何上,我们可…
结构化感知器(Structured Perceptron, SP)是由Collins [1]在EMNLP'02上提出来的,用于解决序列标注的问题:中文分词工具THULAC.LTP所采用的理论模型便是基于此. 1. 结构化感知器 模型 CRF全局化地以最大熵准则建模概率\(P(Y|X)\):其中,\(X\)为输入序列\(x_1^n\),\(Y\)为标注序列\(y_1^n\).不同于CRF,SP则是(同样以最大熵准则)建模score函数: \[ S(Y,X) = \sum_s \alpha_s \P…
写在前面: 参考: 1  <统计学习方法>第二章感知机[感知机的概念.误分类的判断]   http://pan.baidu.com/s/1hrTscza 2   点到面的距离 3   梯度下降 4   NumPy-快速处理数据    属性shape:表示几行几列:   dot(a,b) 计算数组.矩阵的乘积 感知器算法: Python实现: #coding:utf-8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Perceptro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What is deep learning? 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方法叫机器学习.在机器学习这个方法里,有一类算法叫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每个圆圈都是一个神经元,每条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神经元被分成了多层,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有连接,而层内之间的神经元没有连接.最左边的层叫做输入层,这层负责接收输入数据:最右边的层叫输出层,我们可以从这层获取神经网络输出数据.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层叫做隐藏层. 隐藏层比较多(大于2)的神经网络叫做深度神经网络.而深度学习,…
简化版代码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import numpy as np #获取data和类标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2,3]] y = iris.target #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三七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