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是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SLC=Single-Level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Multi-Level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Trinary-Level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500次擦写寿命,目前还没有厂家能做到1000次.…
固态硬盘凭借其存取速率超快等自身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电脑爱好者所青睐,并迅速普及到了广大用户的电脑中,因为固态硬盘与传统机械硬盘相比,确实在运行效率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但是亦是美网络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购买固态硬盘不可盲目跟风,要确保在了解了固态硬盘的一些基本参数.信息后再入手,买东西还要货比三家的嘛,了解一些评判固态硬盘优劣的知识,起码不会让奸商轻易的蒙蔽我们,就拿固态硬盘的闪存芯片架构来说,什么是SLC.MLC.TLC?哪个好?它们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 什么是SLC.MLC.T…
SLC缓存什么鬼?TLC评测造假要持续多久 2016.5.5来源:中关村在线 TLC的廉价真的将SSD引入了全面普及的高速公路上,谈到TLC我们更多的理解是TLC的P/E(Program/Erase Count)是否经得起长时间的数据写入,但是这又是一个无解的案例,首先随着NAND Flash工艺的提升,NAND中存储数据的Cell(基本存储单元)栅极上的氧化层化学键更难控制,导致P/E次数随着工艺的提升而缩减,TLC NAND的P/E次数约为1000. 好在随着工艺和技术(3D NAND)的进…
TLC = Triple-Level Cell,即3bit/cell,它的寿命短,速度慢,约500-5000次擦写寿命. 现在U盘多为MLC,TLC也有一部分,将来TLC会占大部分市场. 一种名为TLC的架构(有些地方称3LC)已批量应用于闪存芯片上,这种架构与MLC采用近似原理,只不过MLC是1个单元2个bit,而TLC则是1个单元3个bit,回想一下MLC和SLC的差距,基本上TLC在同样的方面比MLC还要差上一大截. 与MLC相似的是,这种技术同样是在价格上占了优势,比MLC更便宜,不过寿…
最近一直在看大家在讨论sandisk,pny,金士顿等大厂都开始用tlc的芯片问题,让大家基本都不敢用U盘存数据了按照之前的擦写参数TLC        1000次MLC       10000次SLC        4万-10万次(这个也是前几天看论坛才知道不同制程的slc擦写次数不一样)注明是擦写意思就是你把里面东西删除了再存上一次才算一次擦写,只读取里面文件的不算假设你一天需要3次擦写那么全新的TLC可以用到2014年全新的mlc可以用到2041年全新的slc可以给你的孙子的孙子了大家现在…
转自:https://blog.csdn.net/qq_39560607/article/details/81714145 版权声明:请注明转载自Christa_RJ https://blog.csdn.net/qq_39560607/article/details/81714145NAND-Flash 的存储原理 固态硬盘最小单元的基本架构如下: 我们知道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储存最终都必须回归到 0与1,原则上,只要存储单元能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可供辨识的状态,便可以拿来纪录数据. (1)写入数据…
转自:https://blog.csdn.net/fc34235/article/details/79584758 转载自:http://diy.pconline.com.cn/750/7501340.html 从前,大家谈TLC色变:如今,TLC攻占SSD半壁江山.是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虽然TLC早已占据主流地位,但传言多了.百度多了,不少消费者还是抱有“怕”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TLC. TLC是什么? 固态硬盘就是靠NAND Flash闪存芯片存储数据的,这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233274/article/details/79310316 1.一块SSD由主控.DRAM缓存和NAND闪存三种芯片所组成,主控是SSD的大脑,SSD所做的东西全部都是它所控制的:DRAM缓存则是高速缓冲区,具体作用要看主控的算法而定,有些是用来放LBA表的,有些则是拿来做数据缓存的,更有些方案是没有外置DRAM缓存,只在主控内置了小量缓存,这样做的目的有些是为了数据的安全性(如SandForce),有些则是为了降低成…
本文转载自:https://diy.pconline.com.cn/750/7501340.html [PConline 杂谈]从前,大家谈TLC色变:如今,TLC攻占SSD半壁江山.是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不过,如果当你阅读过三年前小编撰写的<你骂我还是要说!TLC引领SSD发展新趋势>一文,你就不会觉得那么意外了.小编还是有先见之明了. 好啦,不抬高自己了,做人要谦虚.回归今天的主题,虽然TLC早已占据主流地位,但传言多了.百度多了,不少消费者还是抱有“怕”的态度,这一期的<SS…
NAND-Flash 的存储原理 固态硬盘最小单元的基本架构如下: 我们知道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储存最终都必须回归到 0与1,原则上,只要存储单元能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可供辨识的状态,便可以拿来纪录数据. (1)写入数据 在 NAND-Flash 中,当我们需要写入数据时,会在图中的控制闸(Control Gate)施加高电压,然后允许源极(Source)与汲极(Drain)间的 N信道(N-Channel)流入电子,等到电流够强,电子获得足够能量时,便会越过浮置闸(Floating Gate)底下…